凝視時光優美散文
18歲,我正式到船隊報道。彼時的船隊辦公點,坐落在武昌徐家棚的江邊——月亮灣。恰逢雨后初晴,江邊薄薄的晨霧還未散盡,遠遠漂浮在江面的躉船,忽隱忽現的,竟帶上了一抹出塵的韻味。
晚上,自然是回不去家的,便住在船隊。這期間,我有幸認識了第一位談的來的老“武漢”,易正義。這是一個和善、健談的壯年人,有關武漢這座城市的風土趣聞,于他便是信手拈來的談資。工作調令暫未下發的日子,每天晚飯后跟著老易上岸踏踏“地氣”,成為我們幾個年青人的必備“娛樂項目”。上得岸去,跨過堅硬的水泥大堤,內檔堤下的梯式菜地里,綠的青菜、紅的菜薹正長勢喜人,空曠處的齊整細柳垂梢處,更是間或臥著幾只牛羊。黃昏、晚霞、菜地、楊柳、牛羊,恍若一幅鑲嵌在天地之間、極具田園氣象的鄉野圖卷。這幅畫卷,令來自鄉鎮的我,于陌生環境中品嘗到了親切的味道,胸中幼時嬉鬧游戲于鄉土的情懷,一時有些激昂。跟著老易,步子并沒停下,他說:徐家棚這一帶,自建國以來便逐步形成了工業園區,有很多比較有名的廠子,但是都沒有闖出大的名堂,格局混雜,跟武鋼完全沒的比,而且,這一片的地名大多都帶有地方“特色”,比如三層樓,以前那一片最高最多的就是三層的小樓;比如首義路,那是近代革命的鼻祖……武昌片區博大的人文氣息在老易的.品評下,生動活躍起來,有道是——良辰美景由時盡,涼風送晚正當時。眼見天色漸晚,幾人興致雖高,還是自覺的踏上了歸途,回到船上。不幾天,完成了報道手續,我去了航工樁五。
歲月如梭,轉眼就是十一個年頭,曾經的“武漢印象”在心頭沉淀下來,形成了難以磨滅的烙印,默默詮釋著我對武漢這座城市的人文感官。今天,我決定帶著回憶去看一看月亮灣基地,不知道老“武漢”身體怎么樣了?不知道那地方變了樣沒有?扳著指頭過的時間,著實有些難熬,心頭涌現的急迫隱隱已有壓制不住的跡象。還好,車過二橋,月亮灣已近在眼前。遠遠的看去,那里的一切已然和印象里的地方對照不上了——水泥澆筑的大堤厚重而結實,堤上綠樹成蔭,掩隱之間是座古色古香的小涼亭,涼亭旁刻了介紹月亮灣的石碑,石碑旁立了個肌肉虬結的銅牛。堤還是那堤,長江還是原本的長江,只是堤上盡多了些,原來不曾有過的物件。順著人行便道一路走去,前面竟然是一個小廣場式的觀景平臺!平臺中心矗立著一個月亮造型的燈柱,在一路的溯古元素里,陡然見著個極具現代氣息的時尚建筑,一種仿佛輕易便能觸摸到歷史厚重的奇妙感覺,便油然而生了。
走著,走著,一路而來的高漲興致,卻莫名的低落了下來——這里,與記憶已嚴重不符,還是先去看看老“武漢”吧。哪知,到躉船上一問,方才得知老“武漢”已于年前退休。物是人非至此,我的找尋記憶之旅,便失去了意義。我,不禁有些黯然。放眼望去,天邊的靚麗霞光漸漸被無邊的墨色浸染了去,唯獨那幽暗的燈光,仍舊不知疲倦的從柳葉叢中,星星點點也似的冒將出來,灑在岸堤上的,便在岸堤上演繹著柳枝隨風而舞的綽約;灑在水面上的,便在水面上與月光一道將水面印染的光怪陸離。缺憾,固然不好,但這也是生活的常態。時代的進步,歲月的變遷,每時每刻都在武漢上演著。其實,改變有改變的新鮮,不改變有不改變的回味,實在不愿讓繁復的思緒將自己糾纏,便就著這傍晚的涼爽,身隨心意走走看看吧,好好的在此地沉淀沉淀,記憶中關于時光的片段,也不錯。
看著微風拂弱柳、搖曳而生姿的柔媚,聽著柳葉被風力鼓噪得簌簌而響的嫻靜,何須那般執著于過往?這些不也是記憶的一部分么?突然,我似乎讀懂了,這一堤岸無法用言語來描述其驚艷的風情。
【凝視時光優美散文】相關文章:
1.凝視.時光
2.布衣時光優美散文
7.時光書的優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