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張小鵬:“普惠式”扶貧攻堅也是一種懶政
各地加大扶貧力度以來,很多貧困村面貌發生了巨變。但也有一些貧困村在執行中出現扶貧“大鍋飯”,導致精準扶貧“落不了地”。記者近日在山西省婁煩縣獨石河村采訪了解到一些這樣的情況。(11月15日中國新聞網)
精準扶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要前提,是對尚未擺脫貧困人口的一項專門扶持辦法,是逐步縮小貧富差距,增強群眾獲得感,確保每一個人都不在小康路上掉隊的重要工作。既然是精準扶貧,就應該瞄準貧困人口施策,誰貧困就扶誰,豈能將有限的資源進行大眾式普惠?甚至鬧下8人分一頭“扶貧驢”的笑話來。
扶貧舉措出現“大鍋飯”,首先會使精準扶貧成效大打折扣,該吃的吃不飽,不該吃的也咬上了一口,造成扶貧資源的浪費;同時,也會造成3個和尚抬水吃的尷尬,無論是“扶貧羊”還是“扶貧驢”,未必能給村民增收;而且,“大鍋飯”并不符合每個貧困家庭實際,有的地方不適于養殖,有的家庭不具備條件,政府高價買進,村民必然轉手低價賣出,扶貧的功效得不到激發。
誠然,這些亂象之中也暴露出扶貧必先扶志的道理。有的村民以“貧困戶”自居,出現“不脫貧,政府就得照顧我”的坐等扶貧政策現象,甚至不愿意自身努力,就想靠政策、靠補貼過日子。村民不愿意養“扶貧羊”,轉手變賣為現錢,就是一種懶惰思想,需要在宣傳教育方面下功夫,號召村民靠自身努力脫貧,自食其力光榮。
同時,精準扶貧過程中要做好兩項工作,一是扶貧政策的精準落地。貧困戶能得到許多優惠和補貼,而非貧困戶一分錢沒有,鮮明的對比容易產生心理落差,甚至激發矛盾。黨員干部要做好思想工作,講明國家的政策方針,力爭將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扶貧價值來。
二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尊重村民意愿。每個村、每戶人都有特殊的實際情況,必須要精準采取扶貧措施,否則,“扶貧羊”只會是村民眼中的“雞肋”,也未必會領情,導致脫貧預期效果落空。
扶貧工作責任重于泰山,要堅決砸破“大鍋飯”,嚴格按照“建檔立卡”名單對貧困戶精準施策,按照村民的意愿去想辦法,切不可一廂情愿地替民作主,陷入“一頭熱”尷尬。
【張小鵬:“普惠式”扶貧攻堅也是一種懶政】相關文章:
精準扶貧攻堅工作報告12-07
重倉何小鵬創業故事12-09
教師個人扶貧攻堅工作總結07-04
這也是一種享受04-01
這也是一種芬芳03-03
放棄也是一種美麗11-26
折騰也是一種幸福03-09
這也是一種美01-22
放棄也是一種美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