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那年春天心情隨筆
那年春天
個人簡介:劉華云:男,生于上世紀70年代,曾用筆名《漂泊的云》。祖籍四川廣元朝天,現居廣元市區,在城市生活了近20年。本人是個熱愛生活,性格陽光,喜歡設計、寫作、拍攝、旅游等。作品常見于各大論壇及個人博客。
春天就像《長歌行》 里的詩句一樣,陽光溫和明媚、萬物復蘇、大地綠草如茵、繁花似錦。在這樣一個充滿生機的季節里,走在那蜿蜒曲折若隱若現的山間小路上,心情好的時候連平時最不起眼的野花野草都能讓人回味無窮,心情不好的時候,即便是被繁花包圍也如同走進了荒漠。有時春天真的讓人神往,可有時也會無意之中給人帶來感傷。但無論怎樣每個人都還是在用那雙勤勞的手創造真正屬于自己的春天 ,春天變永遠留在了人間,成了每個人心中的永恒,也成了每個人心中不滅的回憶 。
人人都說青春是每個人一生中最美好的階段,可我從不覺得青春有多么的美好。但我從不否認他不好,而在我的意識里青春的美好不過是那些刻骨銘心的記憶。青春的時光是短暫的,很多人都想回到那種青澀的時光,可我卻怎么也不想回到那個年代,因為七零后的我們都有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困窘的童年,有人說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不幸。但我卻不覺得是這樣,這樣的童年是歷史所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一筆最大的、最與眾不同的、無與倫比的財富。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童年,才讓我們能更敏銳的捕捉到幸福的真諦。正是曾經歷過這樣的童年,才讓我們更加懂得了如何去珍惜。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童年,才讓我們的愛情更加朦朧,更加羞澀,更加尷尬,更加模糊,更加深沉而又更加憂傷。七零后是不提倡個性張揚的一代人。我們含蓄而熱情,保守而開放,在對待愛情的時候,理智的東西似乎多了一點,卻少了許多無拘無束的瘋狂,但就是那樣的一種執著卻令后來自詡為新一代的八零后汗顏。
七零后的我們到了八十年代末日子過得還是依然拮據,如果用一個捉襟見肘的成語來形容那種日子一點都不為過,我爸媽他們忙完田間的農活就去倒賣雞蛋,收五分,然后用背簍把雞蛋裝起來,步行70里地背到城里來賣七分,八分,九分錢不等,賣得好一點最后均價大致在八分一個,也就是說背500個雞蛋到城里了可以賺到15元,還不能有損壞,但雞蛋又是一個易損物品,不可能保證它不壞的,所以呢利潤也就是在10─15元之間徘徊,用時差不多一個星期,買要至少四天,賣要三天,合計下來平均每天賺到的錢在1.5─2元之間。還把人累得半死,但是呢不做又不行,沒有其它的門路可做,那時候我讀完書回家整天就是砍柴、放牛感覺也挺無聊的,然后也就跟媽媽們做起了倒賣雞蛋的營生。當時我很瘦弱,力氣也很小,每次最多能背四百個,然后呢就跟五叔一路背到城里來賣,五叔大我十歲,力氣也大,走路又快,我經常都追不上他,然后又害怕叢林里會出來蛇,狼等動物之類的,一路走一路往后看,越是往后看就越怕,無奈之下就大聲嚎哭,再怎么哭五叔也不會理我,他還是按著他的節奏一直往前,很多次求著他等我他都從不心軟。后來經過長時間的磨練,也就不懼怕什么了,就按著自己的節奏緩行,慢慢的就開始一個人走路去縣城了。記得有一次天還沒亮我就從家里出發了,走到一個叫石埡子的地方天都還沒亮,那里路面也是凹凸不平,不小心一下就摔倒了,然后背簍里的雞蛋也摔壞了很多,我氣得也不顧及太多,繼續背著往城里趕,邊走那個壞了的雞蛋液體一直往外流,褲子都被染成黃色了,硬硬的,邊走邊還發出夸夸響聲。到城里來打開一看,好的都所剩無幾了,即便是有好雞蛋也被壞雞蛋染的臟臟的,問都沒人問,一氣之下就倒進河里了,也不敢回家,怕回家會受皮肉之苦,就想著同學說他家親戚在河南背金礦很賺錢,然后我什么都沒考慮就買了車票踏上了去河南三門峽的列車,車很慢的,開了差不多30個小時才到了三門峽。我下車之后就八方打聽,了解了去礦山的路徑之后,就獨自一人走上了礦山,休息了一夜之后,第二天就開始背礦了,開始六七十斤,后來慢慢加到一百二十斤,很辛苦的,從早背到晚,每天可以掙到七到十塊錢,背上的皮都磨破了好多層,最后長起了厚厚的繭巴。雖然辛苦,但還是開心的,因為每天可以掙到比家里多幾倍的錢,沒過多久我就去城里給家人打電話報平安,第一次外出也是第一次給家人打電話,電話的那頭媽媽聽到我的電話激動的哭了,然后我也忍不住的哭了,很委屈的把情況說了就立馬掛斷了電話,不想聽到媽媽那么傷心。下一次山也不容易的,沒有遇到拉礦的車就要步行一百多里地,我下山的時候就是步行下山的,回去就期盼著有個便車就好了。一路走一路就盯著看看有沒有我給那家老板背礦的礦車,可一路走一路都沒有遇見,走到一半路的時候就來了一輛三輪車,娘母倆開著往山上送菜的,我就叫阿姨把我捎上吧,并拼命地跟在車后追,不知道是阿姨沒注意還是故意不理睬,徑直朝前開。我跑得氣喘吁吁,正當我準備放棄的時候,我突然聽到“嘎”的一聲,三輪車嘎然而止,停了下來,我顧不上氣喘,追了過去,趕緊給阿姨說,阿姨你看這天都快黑了,我一個人會很怕,又是大森林,也不怎么熟悉路,把我捎上吧,阿姨猶豫了一會兒,肯定是覺得我可憐吧,就同意把我捎上了,很是感動,然后我就跟那小姑娘聊起來了,那小姑娘可漂亮了,一雙大大的眼睛,笑起來腮部還有兩個酒窩呢,性格開朗,看上去也很善良,年齡也跟我差不多大,通過聊天了解到她與我背礦的距離差不多有十多里地,專門供對面山上那幾個洞口蔬菜的,阿姨只顧開車,也沒時間搭理我們,路面不平,很難開的,又不是像現在的柏油路,全是那種小石子鋪成的,有的地方凹凸有三四十公分呢,所以阿姨一點都不敢走神,公路下面都是懸崖峭壁,一不小心就會開下懸崖。沒過多久就到了,然后給阿姨娘倆說了聲謝謝!他們就微笑著離開了。我不一會兒也就很快吃完飯躺下了,腦子里不停的回味今天偶遇的場景,總是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沒過多久就睡著了,沒到天亮就醒了,然后就慢條廝禮的起了,準備著迎接新一天的任務。當背簍掛上肩膀的那一刻感覺渾身都在發怵,但又不得不堅持去做,每天二點一線的日子既枯燥又乏味,住在公棚里人個個都是死氣沉沉,那高強度的體力活,也很難讓人高興起來,都呻吟著累得渾身好痛喲,日復一日的上演著同樣的曲幕,使人有點兒想逃離。
在那個年代,那山上沒有電視,沒有電腦,沒有手機,每天那乏味的日子讓人百無聊賴,偶爾回憶起去縣城給家人打電話的那次偶遇,心情就會好了許多,可有時候內心又特別矛盾,告訴自己還是算了別想了,只不過是一次偶然,不必放在心上。話雖如此,但我每次路上一旦有三輪車經過,我都會有意無意地去注意從身邊經過的三輪車,特別是拉蔬菜的,眼睛死死地盯著那車上是不是有似曾相識的那張臉,但一次一次的讓我失望。沒過多久,我就特意停下來休息了幾天,專程去對面山上打聽那女孩,得到的結果是,他媽媽通過熟人把她介紹到公交公司上班了,做了一名客車售票員,再也不會回山上來了。有時候去現城,總會留意從身邊經過的那些公交車,為的就是能否再次見到那個女孩,想想那是多少次的回眸才換來的一次相遇。相同的空間,不同的時間,精彩的一幕再也許不會再次重演。
很久后,總難忘,總想再有一次那樣的擦肩。多想再有一次那樣的遇見,畢竟錯過了就是錯過了,沒有那么多的可是。就像徐志摩的詩寫的那樣,你好像天空的一片云,偶爾投影在我的波心,我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愛情本就是一種奇怪的東西,我現在也不能明白人怎么會突然產生那樣一種一輩子都刻骨銘心的情感。
七零后的內心是矛盾的。七零后的人往往將自己的內心隱藏的很深,有時候自己的行為和內心的想法會處于一個完全對立的狀態中,內心無疑是火熱的,表現在行為上卻是冷冰冰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甚至明明是相愛著,卻又互相的假裝排斥。想說的話偏偏卻又不說出來,想做的事鬼使神差的沒有去做,永遠是一種矛盾的心理。所以有時候該留住東西的沒有留住,該放棄的東西也不曾放棄。最后傷害的都是自己。
七零后的愛情是羞澀的。那個時候的我們剛剛走出了感情封閉的時代,來到了自由戀愛的天堂,愛情還屬于那種非常羞澀和不能公開的東西。心里喜歡上了一個人,自己不愿意承認,努力的將她封閉在內心的最深處,不露出一點點氣息。魯迅先生有一句名言:“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 七零后的愛情大都死在了沉默中,有時候實在忍不住那種發自靈魂的情感壓力,于是便會熬許多不眠之夜去寫一封情書,悄悄的強忍著心跳送給心上人,然后便心急如焚的去等待那上帝才明白的事情。那樣的一種發自內心真誠的羞澀,更是讓現代人想起來就好笑的游戲。
七零后的性格是堅強的。七零后的性格中都有一中非常堅韌的東西,有很強的在生存的能力,不容易被困難所擊倒。在情感的問題上,也是一樣的,對一個人的愛也許不是那么容易產生的,但是一旦出現以后,便是深入骨髓,也許一生都不會磨滅。很多時候,我們的思緒總是在過去與未來之間穿梭著,常不知自己置身何處。回到現實時,目光所及,高樓大廈林立,曾經的執著以遠。
時間的河流是不會遺漏什么的,靜靜的將我們一個不剩的帶了過來,所幸的是,我們都曾找到了一些我們認為是真愛的東西。其實人生就是一場得失兼容的過程,回眸看一看,一路走來我們手中抓住的所剩無幾,徒留一臉的茫然。一路走來,留給自己的除了一個疲憊的身軀,恍若都是匆忙離去的背影。風煙過往,事事難能如愿,唯有將心交給陽光,珍重活著的每一天,行走的路上便會留下最美的風景。
人生是一程沒有定律的跋涉,每一程風雨都有不同的風景融入生命,將時光打磨。賞春花,看秋韻,在旅途中,演繹著生命的七彩斑斕。季節的交替將年輪疊加,歲月留下的道道印痕,深淺不一,刻入了記憶之中。一直深信,每一個相逢與錯落、悲喜的交合,都是緣分給出的答案。簡單一點,得失隨緣,不慕虛榮,恬淡一份心境,使靈魂在一次次洗禮中越發透明。
走過了風風雨雨,趟過了路途的溝溝坎坎,一份心的感知驗證了時光的厚重,生命的意義也逐漸清晰。一份淡然、一份沉穩,替代了世俗的煩亂,明了孰輕孰重,不再糾結于對錯之中。感恩入懷,一種平和的情愫在血液中緩緩流淌,云卷云舒,去留無意,花開花落,不再黯然神傷。如此境界,仿似置身于云水禪心之境,一念清幽,何懼風雨,細細品味時光的靜好,不言山高水遠,只念風過留香。
百味人生,總有殘缺的存在。知足常樂,才能自在逍遙。為人,永遠不要疑惑自己的人生,切莫攀比他人的幸福,抱怨自己如何的不如意。平凡的生活,需要一份心態的平和。每個人都有不同之處,不要辜負了生命的行程,切莫在嫉妒和羨慕中迷失自我。世界上總有很多所不及的事,沒有人能一一摘取。這個世界,不是所有的人都懂你,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會疼你,時間會清晰很多事,也會讓很多的背影模糊。有些人一生都生活在抱怨之中,與瑣碎和煩躁糾葛不清。生活絕不會吝嗇一個面向陽光的人,當我們敞開心扉面向未來,會發現自己早已被快樂所接納。
萬物守恒,生生不息,生命中沒有極致的完美,只有不懈打造的過程。其實,人這一生不需要對自己太苛刻,也不一定要活得太明白,但也要死而無憾,便足夠!不要總去想應該擁有多少,回報多少,既然付出了就莫問值不值得。世界上沒有唯一,也無法評估對與錯的選擇,懊悔是情緒的糾結,經歷卻是一筆終身的財富。
心靈是生命的窗口,能洞察一切的美與丑,善與惡,每個人都沒有權力去拒絕完美和殘缺。不要苛求別人讀懂你,人往往都不會讀懂自己,何況一個旁觀者?思想的成熟不代表老去,幼稚的想法不代表年輕,沉穩的腳步更能將路走直。人生需要殘缺,殘缺是走向完美的動力,不喜歡的不等于不好,或許那正是別人想要的。多修一份心性,用冷靜主宰心情,莫讓心情主宰自己。一個人的心胸決定著生存是否安穩,容納的多得到就多。人生是一條七彩路,也是一首悲喜歌,簡單一點,灑脫一點,生存就是點滴的融入。既然人生不能達到極致的完美,那就留一點殘缺給歲月去回味,打開圍城的豁口,讓陽光照進來,給生命一遍生機。做一個知足的人,守一份淡雅的心境,便能在廣闊的大自然中,感受到萬物蒼生的芳香和美,還能在喧鬧的都市中尋一處居所悠閑自得,那將是一種靈魂的超越。
生活中總有一些期待,卻原來不值得我們去等待,我們卻苦苦地等了很久。總有一些等待到頭來才明白,最值得我們去期待,我們卻隨意地遺棄了好久。人生就是這樣叫人無奈,生活就是這樣讓人不能明白,你鐘情的往往使你失望,你放棄的常常讓你回望。曾經許多我們以為正確的,到后來卻是痛心的,過去好多我們以為錯誤的,到頭來卻是悔恨的。或許,生活就是遺憾,老是讓我們心中有著一絲絲傷感。
如果說,每一個曾經,都有一個屬于它的故事,那么,來來去去的匆匆都是為了奔赴一場又一場未知的遇見。只是,無論你有多么華麗的邂逅,最終都會成為一段靜默的收場,也許在繁華落盡時你才會發現,滴墨成殤的只是一段句子,而銘記于心的都是那忘不掉的曾經。
(文章創作于2017年2月5日)
版權作品,未經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那年春天心情隨筆】相關文章:
評匆匆那年心情隨筆04-03
不想匆匆那年心情隨筆04-03
精選那年春天作文9篇05-05
春天的贊歌心情隨筆04-03
那年春天春暖花開初中作文03-22
春天花開心情隨筆04-03
首邑溪谷的春天心情隨筆12-09
春天,請你牽上我的手心情隨筆04-03
春天只發生一次心情隨筆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