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祖孫三代親情散文
祖孫三代
南沙補課回到家,三代慶祝喝早茶。周歲奶奶頭上頂,依依呀呀學講話。朗誦三遍背唐詩,青雲直上不費力。劉家祖墳青草盛,后繼有望女強人。
祖孫三代親情散文
我跟爺爺的親情與“戰爭”
徐博偉
記得打小上幼兒園、上小學時,每天清晨,最早起床照顧我吃穿的總是奶奶,而爺爺總喜歡在送我上學的路上,讓我背唐詩宋詞,講些人生道理。直到現在,我上了初中,清晨有時人們仍然常能看到,在上九中的路上,一個白發滿頭,戴眼鏡的七十多歲的老爺爺,腰板挺得直直的,時不時和緊挨著他走穿校服的初中生說些么,不用說,那就是爺爺和我。
不知不覺,再過幾天我就要過13歲的生日了,爺爺奶奶都已年過七旬,爺爺與奶奶也照顧我13年了。我與爺爺自然有著深厚的親情。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忽而發現,我跟他之間,發生沖突的機會也越來越多了。我時常會控制不住自己,有時還會與爺爺回嘴。爺爺總期望我可以和他與爸爸一樣成為一名作家,或是成功人士。這樣,我跟好韶的爺爺之間就不免常常處于“戰爭”狀態。
我家的“戰爭”主要圍繞兩個話題:手機、電腦。在我看來當我上了一整天的課,回到家時就應當輕松地玩玩,而不是坐在書桌前安安靜靜地寫作業。這在爺爺看來是萬萬不可的,每當我美滋滋地坐在沙發上玩手機,我的爺爺先是勸說,不行就強行拿走手機,這讓我十分氣憤,有好多次我與爺爺還為此發生激烈的爭吵。其實,我知道,爺爺這是為我好,但他不能這樣。每一次,只要爺爺收了我的手機,那么一場斗智斗勇的“戰爭”就開始了,隨著爺爺藏手機的地點每一次都被我發現,爺爺藏我手機的“技術”越來越高明了。有時我好不容易找到手機,他多半還不肯把手機還給我。
我與爺爺之間的代溝可不止這些,爺爺認為我上了許多的輔導班,成績就應當考80分以上,作業不寫完不給玩電腦、手機,這對我來說簡直像要“殺”了我一樣。因為,我通常寫作業寫到夜晚11多。于是,我的手機就與我說拜拜了。
在我的印象里,爺爺真像是一個老頑固,他認準了的事情無論對錯都要堅持下去,哪怕是錯的爺爺也會認為對的,這點倒像個調皮勁十足的老頑童。他也時常在我面前,提起他年輕的時候,他說:“我在你這么大的時候,腹肌都有幾塊,俯臥撐能做十幾下了。”對于這點我也只好聳聳肩,不置可否。
有時候,我有一些作業不會寫,便會上網查查,這時,爺爺總會在旁邊不斷嘮叨或發牢騷,說:“我們讀書時可不興這個。況且,家長會上老師都說過了,寫作業不可以查電腦,你考不到高分就是這個原因。”我也總會回爺爺幾句如“你不讓我查電腦,那好,你來幫助我完成作業!”每逢這時,爺爺總會生氣,不是對我亂罵一通就是把我趕出書房,對于這種情況,我也司空見慣了。我知道這是爺爺“望孫成龍”的期盼,只不過手段用得過激了些。
我與爺爺同在一個屋檐下生活了十幾年了,爺爺的脾氣我已知曉:吃軟不吃硬。現在我只要聽到腳步聲,就知道是不是爺爺回來了。我得趕緊收好手機,關掉電腦。
我與爺爺的“斗智斗勇”的事件是說不完的。爺爺對我的愛,也是不容懷疑的,但年代的差異就是代溝,而唯一跨過代溝的橋梁,其實就是不可分離的親情,爺爺與我的親情十分復雜,往往表現為第一代對第三代的期望,爺爺也常常對我說:“爺爺現在也只不過想多活幾年,再照顧你幾年。哪里想要你報答我啊!”這時我也會對爺爺說:“你一定會長命百歲的。”而每每我說這話時,爺爺會哈哈一笑說:“我孫子的嘴比蜜還甜,你這是用好聽的話來糊弄爺爺吧!”
我跟爺爺之間的“戰爭”狀態有時看似十分激烈,他生氣時,不讓我進入他的書房臥室,半晌也不離我,更有時氣得他要拿抓癢耙子作敲打之狀。或者干脆用“考不到70分,就整天讓我吃饅頭稀飯加蘿卜干”來嚇唬我。但往往要不了多大功夫,“戰火”也便慢慢熄滅降溫了。當然,大多數情況下,總是我先跌軟認錯,然后我表示要上電腦做作業,查資料,他老人家也不愿意跟我長久較真,過不了一小時,他也態度逐漸和緩下來;而一旦我考試成績達到80分以上,他又會主動地讓我陪他上超市購物或是書店買書,當然,我又可以乘機“宰”他一下子,讓他破費幾十元了。
總之,隨著我年齡的增長,我跟爺爺的親情與“戰爭”,也許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作為爺孫之間,我們在許多問題上存在的代溝與分歧,肯定還會愈發顯現甚至加深。不過,看著與我相伴了十多年,滿頭白發的爺爺也日見蒼老,我實在不忍心再跟他爭執,陷入“戰爭”的泥潭了。有的時候吧,我覺得斗爭還要講究策略,我考的好時,或者他人家高興時,我就可以多玩會電腦或者手機。反之,只怕用他老人家的話說只好“夾著尾巴做人”了,那便是少玩甚至不玩。
這不,再過幾日,就是我13歲生日了。到那時,他又要買蛋糕,請我和全家好好撮上一頓了。用他的話說,他是最早在產房前迎接我誕生的。我可不能讓他失望啊!
有個兒子,真蠻好的
徐悅
記得,八年前的那天,她站在屋里,環顧空空四壁的房間,問我,:“幫我看看,還有什么拉下的,趁著搬家公司的大車在……”
我若有所思地說:“有!”……
“什么,快告訴我,搬家工人還在底下等呢?!”她迫不及待地問道。
“你拉下了最寶貴的東西……”
兒子!”停了一會兒,我還是若有所思地說。
瞬間,她淚如雨下,不能自己。
見她這樣傷心,我安慰著說:“別哭了,以后常來看看兒子就好了,就好了。”
她點點頭,哭得稍好些了。
…………
我和她離婚那年,兒子不滿五歲。
八年過去了,我見證了一個五歲幼童成長為十二三歲的少年的過程。我目睹了兒子的個子躥高,都已經超過他爺爺奶奶,不用多久,只怕和我也有的一拼。我看見他的喉結漸漸隆起;聽見他聲音漸漸變粗。我們父子的話題也從他兒時崇拜的英雄奧特曼,轉到眼下熱門的政治事件烏克蘭的分裂。
記得,那年她曾積極要帶兒子一起生活,還說,“一個母親即便是要飯,也能把兒子養活。”直到最后一刻,她的態度忽然發生360度的變化了,改了離婚協議的重要條款,兒子的歸屬,也由她,轉而劃歸為我。
朋友小王對此曾有精辟的分析,“她假如帶著兒子,再婚一定很難,盡管她很漂亮,也很豐滿,但缺的是財富,而多數有錢人自私的很,不會幫別人養兒子的……”而家父對此的分析則更加的赤裸裸,“你與她能力都不強,經濟條件均不大好,誰帶兒子負分越大,越難找……”
聽聽這話說的,兒子難道是我和她再婚的砝碼?我就不信這個邪,我帶兒子,難道還真找不到對象?即使找不到,我也認了!
遺憾的是,尼瑪還真是這樣。她只用不到一年就找到對象,并結婚,而我,過了八年,還是單身。這,重要嗎?!與兒子相比?!
“爸,起來了,不準睡懶覺,帶我去看電影。”
“爸,不準抽煙,我和爺爺奶奶得吸你的二手煙!”
“爸,快吃吧,我讓爺爺給你買的面包,是你最喜歡的豆沙餡的。”
“爸,簽字,這次沒考好……”
“爸爸學琴那里要打錢了,記住明天最后一天。”
兒子叫我起床的手段在一次次升級,從口頭叫,到掀被窩,再到冬天放冰塊,夏天水槍射我,一次次讓我不得不離開美麗虛幻的夢境。
被兒子擠壓吞云吐霧的銷魂時空搬到了陽臺,甚至過道里。
當然吃著兒子竭力為我爭取的面包的感覺,那是極好的,尤其是豆沙餡,比平常自己買的還甜。
為了支付兒子的學習、拉琴賬單,我吸煙的檔次也從外國的扁殼三五煙,到國產的紅塔山。
關于兒子的胖,我的瘦,家父曾有一篇“胖孫子與瘦兒子”的文章中詳細的闡述過。他三四歲的時候,我能毫無感覺的受他一拳或者一腳,如今,他整個肥碩的身體要是壓過來,我便不由自主地向一邊傾斜,方能保持著脆弱的平衡。
假如沒有任何節制、約束,兒子能吃三碗白米飯,能吃二、三籠湯包。而我卻只能吃一碗白米飯,一籠小籠包。難怪媽媽說我連吃都吃不過兒子。
對于肉的喜歡渴望,是每個胖子都逃不過的誘惑。一碗只放料酒、醬油不放水的紅燒肉是兒子的最愛。那層次分明的五花肉塊,被紅紅的醬油包裹,加之鹽糖的滋潤,夾起時,肉塊在誘人的顫抖,放入嘴中,仿佛還未到喉嚨,就花了的感覺。兒子一塊一塊,就是停不下來。家父、家母偶爾來那么一塊,我則受不了那個膩味,一丁點都不能碰。像這樣他超喜歡的紅燒肉只能一個禮拜一次,不是吃不起,而是怕他太胖了。
去年剛買的襯衫,鞋子,今年就穿不上,我想這是處在兒女發育期的父母共同的感慨吧。從上學有時連臉都不洗,到出門前要照照鏡子梳梳頭,這也是所有處在生理敏感期所有父母的共同體驗吧!
比吃穿更讓人操心的則是兒子的學習,對于暑假之后就上初二的他,家庭作業語數外自是雷打不動的老三樣;有時地理、生物也來湊熱鬧;語文隔三岔五就會有篇不少于五百字的作文,數學也會有很多復雜的代數運算,至于外語,我是基本輔導不了了。
爺爺和我是很喜歡運動的,兒子是不喜歡的;而爺爺70多歲了仍堅持到老干部活動中心打乒乓,我能對墻打乒乓幾百下不掉球,而兒子最多五下;我跳繩也能跳幾百下,不停,兒子卻最多三十個……
當然,我們父子也有共同的愛好,那就是玩手機、電腦游戲,比著玩。從貪吃的蛇到憤怒的小鳥,我們的分數一直很膠著,彼此都能破著對方的記錄。不過我更喜歡玩斗地主與四川麻將,我的等級也是帝王級,兒子則更鐘情于神廟的游戲。有的時候,我玩斗地主,他會湊過來驚訝地說,這樣的牌,你也敢叫地主啊!或者打麻將時,他會說這門該打,上不著天,下不落地。有時,他玩神廟的時候,我會不由自主緊張地喊,快跑,躲,跳,吃……每每這時,家父總會不懷好意地說:“有其父必有其子!”媽媽則解圍著說,“我們那會沒有電子游戲,要是有,你也好不了哪里!”每逢這時,我和兒子都很暢快愜意的點點頭!
與兒子個子一起成長的還有他的脾氣。在他不斷“將軍”的逼迫下,我真有些招架不住了。
“我都做了一個小時的作業,玩玩手機還不行啊!”
“都一個禮拜了,你就不能弄碗紅燒肉啊,我們家就吃不起啊!”
“我就想買一雙鞋,都不給啊,你還是不是我爸爸!”
“我就玩了,你怎地了!”
哎,他每次沖我發火,一貫有點軟弱的我都有些為難!其實,作為單親爸爸的我一直怕兒子說:“都沒有媽媽了……”有的時候,為了他的長遠發展,爺爺和奶奶命我狠下心來,沒收手機,不燒紅燒肉,但我明白,他們心里都不會好受。此刻,我真希望,沒有手機游戲,吃紅燒肉不長胖,多好!
前不久,我從外地回來,大包小包真心提不動啊,還未走到樓道口,我就迫不及待地大聲叫兒子,不一會兒一個身體健碩的小伙子便飛奔下來,毫不費力地接過我手里沉重的行李,健步如飛地上樓。我望著他厚實的后背,心里感慨道,有個兒子蠻好的!
一年前,曾經有個房客在結賬時想少交錢,還對我不禮貌的爆粗口,我沒有想到不知何時站到我身后的兒子,突然大聲說:“不準你這樣和我爸爸說話!”那個房客稍后的態度好多了,也補齊該交的錢款。那晚,我看著鼾聲響亮的兒子,感覺兒子長大了,能依靠了,我想起N年前,他在我背上呼天喊地不讓他媽媽走的情境,到質問我們為什么離婚的場景,再到打斷他爺爺奶奶抱怨我的話語,厲聲說,“不準說我爸爸不好,我爸爸是好人!”真的大了,真的大了,想到這里甚至還激動地流了幾滴眼淚!內心不由地念道,有個兒子真心蠻好的!
我知道我和兒子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兒子的中考、高考、考研、考博,找工作,結婚,到他的生兒育女,這一路上肯定會坎坎坷坷,荊棘密布,但這能難倒彼此相愛的我們嗎?!在人生成長的路途上,我們父子肯定會有爭吵,也有執拗,也有彼此隔膜,但這又能影響阻斷我們的父子情深嗎?!
上天給了我一段不順遂、苦惱、無果而終的婚姻,卻又賜給我一個如此可愛、健康、懂事的兒子,上天關閉了我的婚姻大門,兒子給我打開希望的窗子,從窗外,我一樣看到美麗的人生風景,嗅到生活的芬芳,這足夠足夠了。
有個兒子蠻好的,真蠻好的,我知足了!!!有個兒子,要培養他成才,也蠻難的,真蠻難的。為了兒子,我該挑起擔子,承當責任,哪怕這擔子、責任有多重多沉。
苦樂本相連 苦盡甘方來
————孫子,爺爺好想對你說之11
阿槐
剛上初一的小孫子放學歸來,先是喊餓,得到奶奶幫他找些好吃好喝的稍事休息之后,便催促他趕緊做功課,他雖說叫苦喊累,但還是順從地忙著應付作業。吃完晚飯,孫子總想玩會兒電腦、手機,作為爺爺的我,知道沉湎網絡游戲之弊,再三申明,須得做完功課,往往已是晚上十多點鐘了,于是忙著洗漱一番,哪里還有玩的時間?
每到節假日,雖說應該適當安排一些文體活動,或是到公園博物館圖書館轉轉,可是,奶奶依舊把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上午要請數學家教,吃完中飯,又要去學習吉他,操練音樂,然后,還要安排補習外語和語文,孫子被指揮得像陀螺式不停運轉,稍有空暇,他就想上電腦或擺弄手機玩玩打打殺殺嘻嘻哈哈之類的網絡游戲。而作爺爺的我,每一見他玩此游戲,總會苦口婆心地勸止,勸阻無效,我不由地也會上火喊叫,嚴令禁止。
每逢此境,孫子總是滿腹委屈,卻又發作不得。偶爾間,他也會訴苦喊冤:為什么有的同學可以玩網絡游戲,我家為何這么嚴酷?為什么別人家可以上網,我家就不準?面對孫子訴苦喊累,一時間我也弄不清,究竟是小孫子怕苦怕累,過于貪圖娛樂,抑或是現行的教育體制存在問題,學校布置的作業過于沉重?作為長輩,我既同情孫子太苦太累,又怕孫子被當下的競爭大潮所淘汰,內心十分矛盾。我無力責怪學校老師布置作業過多過重,我也不忍心過分批評孫子怕苦怕累。一時間,作為長輩,有時弄得我也不免招架不住,喊苦叫累了。
作為有一定人生閱歷的老人,我深知,時至今日,我再跟孫子宣傳當年的時代英雄王杰的那句名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自是不太合乎時宜了;即使跟孫子重訴曾經響亮一時的革命口號“苦不苦,想想紅軍二萬五”,只怕也會招來他們的埋怨:都什么時代了,如今還跟我們講這些老掉牙的故事!
我還很想跟孫子背誦中外名人關于苦與樂的一些名言,比如中國老祖宗所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或是中國民間俚語:“人生在世,總免不了要吃苦,不要先苦后甜,便是先甜后苦。苦盡方能甜來。”還有那首著名的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當然,我更想對孫子背誦偉人馬克思的那句名言:“在科學上面是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些在崎嶇小路上的攀登上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但我心中犯疑,小孫子能聽得進去嗎?
最終,我只能根據我和家人的經歷的苦樂生涯,我所知的人生隨想來開導小孫子。在簡要敘述爺爺出身貧寒刻苦攻讀的經歷之后,我深情地告知孫子:苦與樂乃是人生必經的路程。無論是時代英雄偉大人物,還是草根百姓平凡小民,人生一世誰都會與苦樂不期而遇,躲閃不了。苦與樂本是同根相連,沒有苦哪有樂?不經過勞苦的煎熬,哪能品嘗到快樂的滋味?
為了讓孫子領會、體驗苦于樂的滋味與內涵,我特地跟孫子舉例了近年來出名的富裕家庭,終淪為紈绔子弟的李天一的事例。按理說,李天一本是個既有錢又有才的孩子,他年紀輕輕,就過上了花天酒地的日子,看似幸福甜蜜,讓人羨慕不已,可到頭來,他卻因過度貪圖享樂,甚至把個人快樂與甜蜜寄托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進而觸犯法律,進了牢房,而終始他自己和他的家人,品嘗到先甜后苦的苦果。十年的牢獄之災,或許能幫他品嘗到終身難忘的人生體驗。可代價,畢竟太慘重了!
是的,李天一的悲劇,或李天一式的家庭悲劇,確曾讓當下多數中國人為之扼腕嘆息,也讓多數中國家庭悲劇難抑。有關李天一一案的悲情實在太值得當下中國人、中國家庭長久思索了。然而,我認為,正在逐漸走向富裕的當下中國家庭里,大值得思索的或學會思索的,當然不只是正在成長的孩子,還應是他們的家長和長輩。
對于正處叛逆期的孫子,我似乎總有說不完的話語,道不盡的情意。不知之間,我又絮絮叨叨地寫了一千字的文字。也許,正應了那句老話:“說了也白說,可白說還得說,”那么,還是就此打住吧。真不知,正在成長的小孫子,何時才能早些明白長輩的這番苦笑嘮叨呢?
表明看來,這是長輩對孫子的人生教誨,其實,作為爺爺,我何嘗不想與孫子一道成長。憑著多年的人生經驗,我并非不知道,人生的苦于樂,實在是個看似淺顯實則復雜多變的話題。要想就憑我的這番簡單說教,就能讓你明白并付諸實踐,顯然并非易事了。但若你能早些明白其中的某些道理,并踐行一二,那便不僅是對爺爺這這番苦心的些許安慰或許也已到了你苦盡甜來的時候了。這大約并非自謙,而是因為在我看來,苦樂本難說,苦樂亦只有自個兒知曉了。
爺爺總與孫子分擔勞苦,爺爺也愿與孫子共享快樂。那么且讓我們一道成長吧。
【祖孫三代親情散文】相關文章:
發給父親的親情短信散文03-24
母親節的寄語親情散文04-22
父親節快樂800字親情散文05-10
關于江南的散文-江南的散文04-02
經典勵志散文04-01
冬經典散文04-03
行善經典散文05-12
手足親情的經典語句 濃濃的親情說說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