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陳丹青經典語錄
陳丹青經典語錄_陳丹青語錄
魯迅是一個早已被簡化的臉譜。魯迅很早就說過,你要滅一個人,一是罵殺,一是捧殺。大家現在看見了,過去半世紀,胡適被罵殺,魯迅被捧殺。
——《荒廢集》
人只要是坐下寫文章,即便寫的是天上的月亮,地上的蒿草,其實都在“談自己”。
——《退步集》
年輕人真的要很珍惜青春。二十歲到三十歲這段時間過了不會再有了。人的成長其實不是知識,所有的成長背后都有一個核心問題,就是他知道時間過去了。所以你想做什么,你就要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做到。二十五六歲以后其實已經晚了。”
——《微博》
老有人來問我,你是怎么成功的?媽的我沒想到成功。我畫畫,因為我喜歡。我不記得小時候有過“成功”的說法。成功觀害死人。你要去跟人比。第一名還是第二名,掙一億還是掙兩億......我對一切需要“比”的事物沒有反應。 我畫《西藏組畫》時就是為了遠離當時的“正確”。我現在的畫,也是遠離美國或中國的主流。我知道我的畫,我自己,都毫無價值,但我討厭一群人臉上那種集體勢力的表情。
——《退步集》
人于自己的面目,其實是看不清楚的,白紙黑字留下來,這才好比照鏡子。
——《退步集》
絕大多數中國人草芥般生出,草芥般死掉,農村更不必說。
——《荒廢集》
笨,可能意味著無保留的相信、激情,源自無可勸說的真摯。
——《無知的游歷》
文憑是為了混飯,跟藝術有什么關系?單位用人要文憑,因為單位的第一要義是平庸。文憑是平庸的保證。他們絕對不會要凡·高。
——《退步集》
我不記得遇到過讓我厭惡的同性戀。某些同志讓人厭惡,但絕不因為他是同志。異性戀,那些所謂“符合自然規律“的人,不也有太多叫人厭惡的家伙么?
——《陳丹青談同性感情:我們遠遠不了解人性》
學生也被權力化,年紀青青,接受的
都是權力教育,事事認同權力,以后出來到社會,國家就交給這樣的學生。
——《荒廢集》
中國的事情,我只有一個最低要求:讓它發生。……發生了,還要讓它往前走,不要一發生就論對錯,不要這么快就給一個事情作是非判斷。
——《荒廢集》
互聯網只是舞臺,不是節目。世界,還有對世界的感受,是由許多事物構成的,網絡不能代替世界,代替感受。
——《荒廢集》
中國種種考試積弊久已生成畸形的“考試文化”、“考試人格”,在我到過的十多所全國或各省市重點藝術學院,不曾遇到一位外語和藝術相得益彰,同樣優異,并對二者充滿熱情與信念的學生,滿目所見,是不知所從而不得不從的集體表情,那是被考試怪獸過度強奸后的“無表情”。
——《退步集》
我嚷嚷半天,臨到離開,發現我全錯了:哪有教育問題啊,都是權力問題。
——《談話的泥沼》
我的心得是讀書不在多,而在反復讀。喜歡的書總要讀它幾遍,才算讀過,才能讀進去。
——《談話的泥沼》
在歐洲,一座城,甚至一國,頂頂榮耀,永遠榮耀的,是某位藝術家,莫扎特、畢加索、達芬奇、雨果、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蘇聯集權時代,到處樹立舊俄文學家的雕像。可是日常對藝術家,就當他是個藝術家。中國相反,國家層面,今古藝術家不過是名列尾端的小擺設,活著的藝術家,倘若知名,則是搖錢樹,活招牌,而這些藝術家瞧見當官的,臉就笑,腿就彎,肉麻的話,可以編詞典啊。
——《談話的泥沼》
上網、看雜志,都沒有問題,那是另一種閱讀方式。但以可憐的一點閱讀經驗,覺得看書的經驗仍然不可能代替的。……讀書不代表學問,不代表見解,更不意味著人文水準。
——《荒廢集》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過去不可能,現在仍然不可能,因為批評言論必然觸及大家共同的三大背景:行政格局,人際關系,政治國情。
——《退步集》
木心先生的最后時光,你我都要經歷,都要寂寞的求生最后落寞的放棄。
——《草草集》
“事物都被意義和語言所覆蓋,而攝影則是把這些意義和語言從客體的周圍全部剝除干凈……” 如果將這句話個佛家所云的如夢幻,如空花之類的語句放在一起理解,結論會不會很有趣?
——《退步集》
齊白石先生去世后,他的手稿、草圖和晚年的精品,全都捐獻北京畫院,幾個月前,我有幸親眼看到這批珍貴的文物,總有上千份吧,居然還像半個世紀前那樣,以最簡陋的方式,就像我們家里收拾早年的信札賬單那樣,折疊著,放在舊信封或破爛的塑料袋里。為什么呢?因為北京沒有這筆閑錢,也沒有心思好好整理,裝裱,展示,還幸虧靠著畫院保護著,珍藏著,動也不敢動。看完丹青先生這段描述,不禁悲從心來。在這樣的一個文化貧瘠的國度..
——《退步集》
我珍惜呼吸勝于工作。你接受一件事,拒絕一件事,其實是一回事。
——《草草集》
以我的閱歷和記憶,民主實現之日并非太平世界,一如革命成功之時,世道尤為難測。我在乎人群的德行,社會的常態,是否失去底線。
——《荒廢集》
在這一場巨大的陽謀中,真正被利用的是我們幾代人,獨尊魯迅的真目的,是為了使我們無知,使我們不懷疑,使我們盲從意識形態教條。
——《荒廢集》
我也曾一路無知而愚蠢,只是貧窮時代的愚蠢無可羞,也無可張揚。現在我可能聰明一點了,只因逐步擺脫了愚蠢,并愿繼續擺脫:不必同外國比較,我所比較的對象,是我自己。
——《退步集》
一座城市沒有藝術家,便即意態索漠,缺滋味,一座城市有了藝術家,于是隱然騷動出異彩;城市若有春夢,恐怕是在等待藝術家,藝術家若有大夢,是到一座有藝術家的城市去—唐的長安、宋的汴梁、明的揚州,文藝復興期的佛羅倫薩、第三共和時代的巴黎、二戰后的紐約,各地各國成千上萬詩人藝術家絡繹于途,到這些城市編織藝術夢。藝術家是無視國界的人,法國大導演雷諾阿說:電影就是我的祖國。當他在好萊塢見到美國英國意大利俄羅斯印度的電影人,他說,他們全是我的同胞……上世紀三十年代大上海,周樹人、張愛玲、傅雷、梅蘭芳、卓別林、蕭伯納,都有蹤跡在,因為那里曾經是藝術家做夢的地方
【陳丹青經典語錄】相關文章:
陳丹青辭職報告03-31
陳丹青辭職報告的全文05-09
名人陳光標的經典語錄05-11
筆墨丹青話紹興作文03-27
杜甫:丹青引贈曹霸將軍03-31
陳陶:隴西行03-31
陳歐創業故事05-10
陳安經典勵志語句04-25
作文精選可愛的陳帥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