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經典名句
詩經經典名句1
001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002 摞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003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游女,不可求思
004 未見君子,怒如調饑
005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006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007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008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009 冬之夜,夏之日,百歲之后,歸于其室
010 未見君子,憂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011 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寤寐無為,涕泗滂沱
012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013 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
014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015 桃之天天,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016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017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瑤
018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019 式微式微!胡不歸?
020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021 叔兮伯兮,衰如充耳
022 墻有茨,不可埽也。中篝之言,不可道也
023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024 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025 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
026 我生不辰,逢天憚怒
027 誰生厲階?至今為梗
028 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
029 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
030 欲報之德,吳天罔極
031 文王初載,天作之合
032 我送舅氏,日至渭陽。何以贈之,路車乘黃
033 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034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035 常棣之華,鄂不鏵鏵。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036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務
037 夜如何其?夜未央
038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039 天生悉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040 令儀令色,小心翼翼
041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042 柔亦不茹,剛亦不吐
043 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
044 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045 黃發鮐背,壽胥與試
046 好樂無荒,良士瞿瞿
047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048 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049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050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051 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052 視爾如莜,貽我握椒
053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于我歸處
054 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取妻,必齊之姜
055 吉夢維何?維熊維羆,維虺維蛇
056 鳶飛戾天,魚躍于淵
057 彼有不獲稚,此有不斂穧;彼有遺秉,此有滯穗
058 既方既阜,既堅既好,不稂不莠
059 蔦與女蘿,施于松柏
060 鳳皇于飛,翔翔其羽,亦集爰止
061 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
062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063 出其東門,有女如云
064 轂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嗷日
065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066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067 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068 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069 揚之水,白石鑿鑿
070 錦衣狐裘,顏如渥丹
071 是究是圖,直其然乎?
072 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
073 蕭蕭馬鳴,悠悠旆旌
074 我視謀猶,伊于胡底
075 發言盈庭,誰敢執其咎
076 不敢暴虎,不敢馮河
077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078 如跛斯翼,如矢斯棘,如鳥斯革,如翚斯飛
079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躍躍毚兔,遇犬獲之
080 蛇蛇碩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081 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
082 人亦有言,進退維谷
083 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
084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085 思無邪,思馬斯徂
086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087 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088 南有嘉魚,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樂
089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090 之死矢靡它
091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09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093 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094 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在其板屋,亂我心曲
095 豈日無衣?與子同袍
096 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
097 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098 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
099 維天之命,于穆不已
100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經典名句2
【篇一:《雎鳩圖》】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
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
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陟彼砠矣,我馬瘏矣。
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篇二:《方圖》】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
之子于歸,百兩御之。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
之子于歸,百兩將之。
維鵲有巢,維鳩盈之;
之子于歸,百兩成之。
【篇三:《草蟲圖》】
摽有梅,其實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篇四:《鵲圖》】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
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見君子,憂心惙惙。
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未見君子,我心傷悲。
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夷。
【篇五:《麇圖》】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隱憂。
微我無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鑒,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據。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儀棣棣,不可選也。
憂心悄悄,慍于群小。
覯閔既多,受侮不少。
靜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諸,胡迭而微?
心之憂矣,如匪浣衣。
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詩經經典名句3
莫笑阮籍太猖狂,一字一句詠懷傷。
人生百年幾多悲,且看阮籍筆下揮。
凄寂深夜不能寐,彈琴無人知佳音。
金石之交旦夕絕,山盟海誓換離悲。
才華凋落仕不保,封妻蔭子夢化湯。
青春易逝人易老,富貴美好不能長。
黃金百鎰終有盡,萬事蹉跎空余恨。
不滿布衣可終身,不懼患害逐浮云。
日月更迭四時盡,親朋好友別離多。
一心宏圖游四海,迷途游子不識歸。
生活在魏晉之際的阮籍,政治的動亂鍛煉了他對世俗人生的觀察能力與思考意識。他的八十二首詠懷詩,句句凄涼悲愴,讀來讓人深深感受到人生的悲慘凄涼,甚至會對人生產生悲觀的認識。
第一首:凄寂深夜不能寐,彈琴無人知佳音,知己難逢,佳音難覓,人生孤苦。第二首:金石之交旦夕絕,山盟海誓換離悲,如金石一般堅固的情誼也會瞬間斷絕,回想之前的山盟海誓只能是徒增傷悲。第三首:才華凋落仕不保,封妻蔭子夢化湯,當個人的利用價值失去的時候,士人的仕途就不復存在,甚至是自身難保。第四首:青春易逝人易老,富貴美好不能長,時光易逝,青春不再, 美好的東西總是容易失去。第五首:黃金百鎰終有盡,萬事蹉跎空余恨,再多的財富也會揮霍盡,恣意浪費青春只能一事無成。第六首:不知布衣可終身,無懼患害逐浮云,無盡的欲望迫使人們追逐無限的身外之物,卻不知最終會惹禍上身。第七首:日月更迭四時盡,親朋好友別離多,聚少離多,長亭送別的離情別怨讓人傷悲。第八首:一心宏圖游四海,迷途游子不識歸,年輕氣盛時四處闖蕩,迷途難返時方感凄涼??詠懷詩八十二首,每首詩都表現出阮籍對人生悲劇的認識,時光易逝、生命短促、生離死別、知己難逢、才華易逝、仕途坎坷、迷途難返等等各種人生孤苦憤懣之事充滿阮籍的字字句句之中。詠懷詩八十二首將阮籍的人生觀完全表現出來,他看透世俗紅塵,人間百態,但他本人并非是消極的生存,他坦然面對生死與名利。“窮達自有常,得失又何求”,“貴賤在天命,窮達自有時”等等。這不是聽天由命,而是在一個動亂年代獲得一片心靈凈土的樂觀的思維方式。而詩中多次寫到登高望遠,也表現出他對遙遠的向往與希冀。人們常說阮籍嗜酒,窮途而哭,然“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逐酣飲為常”,飲酒并不是他的真正人生,他飲酒的`目的只是為了避禍而已,這對于生活在魏晉時期的人來說無可厚非。
詩人以詩言志,阮籍借詠懷詩抒發自己對世俗人生的不滿,也許阮籍的人生觀在現在看來有些悲觀,但處于魏晉玄世的他能用哲學的思維來洞察人生已是
十分可貴,是文學史的一大進步。
詩經經典名句4
零一四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詩經·鄘風·小人偕老》
匪女之為美,尤物之貽。《詩經·邶風·靜女》
零一五 人而無儀,不去世作甚?《詩經·鄘風·相鼠》
零一六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淇奧》
零一七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衛風·碩人》
零一九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詩經。衛風。氓》
零二零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詩經·衛風·木瓜
零二一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零二二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王風·采葛》關于時間的.名句
零二三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詩經·鄭風·將仲子》
零二四 既見小人,云胡不喜。《詩經·鄭風·風雨》
零二五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鄭風·子衿》 零二六 河水清且漣猗。《詩經·魏風·伐檀》
零二七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秦風·蒹葭》
零二八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關于黃河的詩詞名句
去世生契闊一零,與子成說一一。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邶風·擊鼓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五。《詩經·邶風·凱風》詩經經典名句
胡為乎泥中!《詩經·邶風·式微》
天實為之,謂之何哉!《詩經·邶風·北門》
天實為之,謂之何哉!《詩經·邶風·北門》
匪女之為美,尤物之貽。《詩經·邶風·靜女》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詩經·鄘風·小人偕老》
人而無儀,不去世作甚?《詩經·鄘風·相鼠》
如切如磋四,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淇奧》關于尊嚴的名言名句
巧笑倩兮一二,美目盼兮一三。《詩經·衛風·碩人》
于嗟女兮,無與士耽一六。士之耽兮,猶可說也一七;女之耽兮,不行說也。
淇則有岸三三,隰則有泮三四。《詩經。衛風。氓》
投我以木桃四,報之以瓊瑤。《詩經·衛風·木瓜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詩經經典名句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③《詩經·王風·采葛》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詩經·鄭風·將仲子》
既見小人,云胡不喜。《詩經·鄭風·風雨》
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詩經·鄭風·子衿》
蒹葭蒼蒼一,白露為霜。所謂伊人二,在水一方。《詩經·秦風
河水清且漣猗。③《詩經·魏風·伐檀》
詩經經典名句5
阮籍《詠懷》:政治抒情組詩的出現 苦悶與曠達 淵永的滋味與隱約曲折的風格
曹魏后期,政局混亂,曹芳、曹髦等皇帝既荒淫無度,又昏庸無能,司馬懿父子掌握朝政, 曹芳、弒曹髦,大肆誅殺異己。此時文人的命運與建安時大不相同。擁曹的何晏、夏侯玄 人被殺。嵇康拒絕與司馬氏合作,亦慘遭殺害。阮籍本有濟世志,但不滿于司馬氏的統治, 酣飲和故作曠達來逃避迫害,最后郁郁以終。山濤本來與阮籍、嵇康等人為友。同在“竹 林七賢”之列,后來投靠司馬氏。正始十年司馬懿父子發動高平陵政變,奪取權利后的十 年間,全國進入恐怖狀態。(只到高平陵政變十六年后,司馬氏才最后取而代之,奪了曹 家的帝位。)
這一時期的詩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現了危機感和幻滅感。此時的詩歌也與建安 詩壇風貌迥異,反映民生疾苦和抒發豪情壯志的作品減少了,抒寫個人憂憤的詩歌增多了, 故阮籍詩“頗多感慨之詞”(鐘嶸《詩品》)和“憂生之嗟”(李善《文選注》),嵇康詩 亦“多抒感憤”(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卷八)。由于正始玄風的影響,詩歌逐漸與玄 理結合,詩風由建安時的慷慨悲壯變為詞旨淵永、寄托遙深。因而正始詩歌也體現出其獨 特的藝術風貌,嚴羽《滄浪詩話·詩體》說:“以時而論,則有……正始體。”注云:“魏年號,嵇、阮諸公之詩。”
阮籍的代表作是《詠懷詩》八十二首。這些詩非一時一地所作,是其政治感慨的記錄。 這些詩抒感慨,發議論,寫理想,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政治抒情組詩的先河,對后世產生 了重大影響。
阮籍的《詠懷詩》充滿苦悶、孤獨的情緒,其詩或者寫時光飛逝、人生無常,如: “懸車在西南,羲和將欲傾。流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朝為咸池暉,濛汜受其榮。” (其十八)“朝陽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其三十二)或 者寫樹木花草由繁華轉為憔悴,比喻世事的反復,如:“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秋風 吹飛藿,零落從此始。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記。” (其三)“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輝光。 悅懌若九春,磬折似秋霜。”(其十二) “清露為凝霜,華草成蒿萊。”(其五十)
“不見日夕華,翩翩飛路旁。”(其五十三)或者寫鳥獸蟲魚對自身命運之無奈,如
孤鳥、寒鳥、孤鴻、離獸等意象經常出現在詩中,特別是春生秋死的蟋蟀、蟪蛄,成為詩 人反復歌詠的對象(如其十四、其二十四、其七十一)。或者直接慨嘆人生的各種深創巨 痛,如少年之忽成丑老(如其四、其五、其六十五),功名富貴之難保(如其十三、其五 十三、其五十九),以女色事人之不可靠(如其二十、其二十七、其三十)。由于從自然 到人事都充滿苦難,阮籍心中的苦悶難以排遣。《詠懷詩》其一說: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此末尾兩句可視為全部《詠懷詩》。清人方東樹說:“此是八十一首發端,不過總言 所以詠懷不能已于言之故。”(《昭昧詹言》卷三)又如其十七:
獨坐空堂上,誰可與歡者。出門臨永路,不見行車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曠野。孤 鳥西北飛,離獸東南下。日暮思親友,晤言用自寫。
這首詩寫獨坐無人,出門無人,登高無人,所見僅為孤鳥、離獸,棲惶無主之情溢于 紙上。在這種局面之中,詩人進而感到壯志、理想都成了泡影。
《詠懷詩》其十九以佳人喻理想,寫詩人心雖悅之而無由交接,表現了理想不能實現 的痛苦。其八十命意亦相似,只是又多了一層生命短促之悲。其七十九寫鳳凰的悲劇,鳳 凰立身高潔,志向遠大,但羽翼為秋風所傷,已無法飛翔, “但恨處非位,愴恨使心傷”, 簡直是阮籍的自況。《詠懷詩》中遷逝之悲、禍福無常之感觸目皆是,正體現了他憂憤深廣 的情懷。阮籍詩中悲哀、凄愴、涕下、咨嗟、辛酸、蹉跎、憂傷、憤懣、怨尤、悲悼等詞語 十分常見,充分反映了他極度苦悶的心情。
面對污濁的社會與短暫的人生,阮籍無法找到真正的出路,只好故作曠達,在生活中, 他做出許多驚世駭俗的事情;在詩歌中,他也為自己設計了精神的出路,這就是游仙和隱居。 阮籍的'《詠懷詩》有不少篇章寫游仙和隱居,有些則是仙隱結合。他在詩中常常贊美巢由、 夷齊、邵平、四皓等隱士,而諷刺蘇秦、李斯等人因貪利祿而導致殺身之禍。
阮籍贊美神仙隱逸,只是排遣苦悶的一種方式,他其實是頗有濟世之志的。《晉書》本 傳說他:“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 為常。”所以他在寫憤懣與出世之情的同時,也表現出對時局的關注和自己的懷抱。如《詠 懷詩》其三十一,批評曹魏政權荒淫腐朽,指出其必定滅亡的命運:
駕言發魏都,南向望吹臺。簫管有遺音,梁王安在哉。戰士食糟糠,賢者處蒿萊。歌舞 曲未終,秦兵已復來。夾林非吾有,朱官生塵埃。軍敗華陽下,身竟為土灰。
有的詩則揭露禮法之士的虛偽,如其六十七:
洪生資制度,被服正有常。尊卑設次序,事物齊紀綱。容飾整顏色,磬折執圭璋。常上 置玄酒,室中盛稻粱。外厲貞素談,戶內滅芬芳。放口從衷出,復說道義方。委曲周旋儀, 姿態愁我腸。
有的詩則抒發自己的壯志,如其三十九:
壯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驅車遠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挾烏號,明甲有精光。臨難 不顧生,身死魂飛揚。豈為全軀士,效命爭戰場。忠為百世榮,義使令名彰。垂聲謝后世, 氣節故有常。
阮籍詩的風格隱約曲折,“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淵放,歸趣難求” (鐘嶸《詩品》),這主要是由其時代與身世決定的。他同情曹魏,不滿于司馬氏,但身仕 亂朝,常恐遭禍,故處世極為謹慎,“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晉書·阮籍傳》)。 作詩亦不敢直言,常常借比興、象征的手法來表達感情、寄托懷抱。或借古諷今,或借游仙 諷刺世俗,或借寫美人香草寓寫懷抱。李善《文選注》分析這種情況說:“嗣宗身仕亂朝, 常恐罹謗遇禍,因茲發詠,故每有憂生之嗟。雖志在刺譏,而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 測。”但就詩歌精神而言,阮籍的《詠懷詩》與建安風骨仍是一脈相承的,如嚴羽《滄浪詩 話·詩評》說:“黃初以后,惟阮籍《詠懷》之作,極為高古,有建安風內骨。”
試論阮籍的《詠懷詩》
阮籍(嗣宗)是魏晉交替時期的著名作家,尤以其82首《詠懷詩》享盛名于中國詩壇。
然而,也正是這些《詠懷詩》在中國的文藝批評史上引起了頗多的爭論。
從劉勰的《文心雕龍》提出“阮旨遙深”以后,后代論者便沿著這個思路而推波助瀾。 《詩品序》稱其“厥旨淵放,歸趣難求”;李善的《文選注》有“百代之下,難以情測”
之說;張溥則謂之“詠懷諸篇,文穩指遠”(《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題辭注》)。愈往后, 論家便更把阮詩內容渲染為神秘莫測,進而連其表現形式也被說得神乎其神了。劉熙載甚 至說:“阮嗣宗詠懷,其旨固為淵遠,其屬辭之妙,去來無端,不可蹤跡。后來如射洪 《感遇》,太白《古風》猶瞻望弗及矣”(《藝概·詩概》)。黃節和肖滌非二先生也認 為:“后之學步邯鄲者,既未得其仿佛,而淺見寡聞之士,又以眩于故實,艱于檢討,亦 復望而生畏。于是詠懷之作,乃成千古絕響矣”。(《讀詩三札記·讀阮嗣宗詩札記》) 說阮詩遙深、隱晦是對的,但將之視作“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千古絕響”,則與事 實不符。
劉勰說“阮旨遙深”是在與“何宴之徒,率多浮淺”(《文心雕龍·明詩》)相對比
的情況下提出來的。鐘嶸曾經說過:“其源出于《小雅》,無雕蟲之功”(《詩品上》)。 這就把《詠懷詩》放進中國詩歌發展的大結構系統之中,進行縱與橫的比較研究。后人步 他們的后,只執其一端,恐怕是有違他們的初衷。
其實,阮籍的《詠懷詩》是循著中國古典詩歌創作的發展邏輯而生長、發展的,它既 繼承了前代詩歌創作的精華,也是后輩學習的圭臬之一。在中國詩的發展史上,起著一種 承先啟后的作用。阮詩的“遙深”,是那個時代文學與哲學思潮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他在 詩歌中實踐魏晉玄學“得意忘言”之文學觀的體現。從這個思路出發,阮詩也許會不那么 “難以情測”了。
“言不盡意”這個哲學命題,早在周朝就有了雛形。《周易·系辭》中就有,“子曰: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圣人之意,其可見乎”的說法;《莊子·外物》曰:“荃
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意而忘言”。魏晉時期,玄學 興起,崇尚以無為本,哲學家們展開了言、意之辯。集大成者當為王弼。他說:“然則忘 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盡言,而象可 忘也。重畫以盡情,而畫可忘也”(《周易略例·明象》)。“象”即物象。王弼在言和
意之間加進了一個物象,這不僅表明思辯哲學有了新發展,即認識到表象的存在,認識到
人們認識事物的本質是由表及里的;而且還表明“言不盡意”的哲學觀已找到了向以形象 思維為主的文學滲透的關節點,由是,“得意忘言”的文學觀的呼之欲出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得象忘言”和“得意忘言”在魏晉時代儼成時風。王弼在《論語釋疑》和《老子注》 等著作中一掃漢代經學的繁瑣考證,多用假言釋意,追求思辯的哲學境界,而不拘泥于表面 的文字。如他在解釋孔子“予欲無言”這句話時說:“欲明本,舉本統末,而示物于極者 也。”真是地地道道的得意而忘言。
嵇康在《聲無哀樂論》中說:“口不盡味,樂不極音,揆終始之宜,度賢愚之中,為之 檢則”。這里講的是得意而忘音。
顧愷之在《魏晉勝流畫贊》中云:“以形寫神而空其實對,荃生之用,乖傳之趨失矣。 空其實對則大失,對而不正則小失,不可不察也。一像之明昧不若晤對之神通也。”這實際 上道出了魏晉畫壇在創作思想上的主線條:“畫盡意在”,即王弼說的“重畫以盡情,而畫 可忘也。”
在這樣一種推崇“得意忘言”的時風中,生機勃勃的文學怎么會無動于衷呢?四面八方 涌來的新思想的信息,必然會在對新思想最敏感的詩壇產生強烈的反應。阮籍率先表了態: “余以為形之可見,非色之美,音之可聞,非聲之善,”(《阮籍集·清思賦》)這充分表
明了他在自己的文學創作中將追求什么,又會摒棄什么。后來劉勰將之升華為“情在詞外日 隱狀溢目前日秀”,提出了“隱秀”說,阮籍實為其開先河者也。
阮籍的《詠懷詩》就是他實踐“得意忘言”思想的杰作。肖滌非先生說:“嗣宗詩之特 點:(一)用典變化。(二)命意委曲。(三)情感多哀樂同時而發”。(《阮步兵詠懷詩 注》)可惜肖先生將三者孤立起來,使人不得要津,倘若用“得意忘言”的創作思想來貫穿 之,就會頓時柳暗花明。因為詩中用典可收到言簡意賅的效果,故而是“得意忘言”最為行 之有效的手段。《詠懷詩》用典極多,往往一個典就是一個豐富多彩的故事。如“高鳥翔山 崗,燕雀棲下林”(《詠懷詩》四十七)這句詩就含有兩個故事。一是《吳越春秋》中范蠡 勸文種:“高鳥已散,良弓將藏”,要他見好就收;一是《史記·陳涉世家》所錄陳勝那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的千古絕嘆。兩個典故一經詮釋,言外之意頓時躍然紙上,讀者只 要忘掉文字的表面含意,順著詩句的內涵去思索,就可以品味出作者既有不安茍且,欲濟世 經國的雄心,又害怕成為被烹的“走狗”那種曲曲宛宛的真情。
阮籍的《詠懷詩》主要是寫給自己看的,因此,用典時往往信手拈來,掐頭去尾,甚是 隨便。因而讀阮詩,不能僅在字面上考究,而是要在釋典上多下功夫,才能窺見作者的內心
詩經經典名句6
高考語文《詩經》經典名句匯總
1關關雎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周南·關雎》
2桃之夭夭,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詩經·周南·桃夭》20xx
3未見君子,我心傷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夷。《詩經·召南·草蟲》
4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詩經·邶風·柏舟》
5死生契闊,與子成說。,與子偕老。《詩經·邶風·擊鼓 20xx
6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鄘風·相鼠》
7有匪君子,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淇奧》
8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衛風·碩人》
9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是好也。《詩經·衛風·木瓜》
10知我者,謂我心憂;·王風·黍離》
11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秦風·蒹葭》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車轄》
13彼采蕭兮,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王風·采葛》
1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詩經·鄭風·子衿》
15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16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語出《詩經 鄭風 風雨》。
17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詩經·小雅·伐木》
18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詩經·國風·鄭風·野有蔓草》
19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寤寐無為,涕泗滂沱。《詩經·國風·陳風·澤陂》
20蛇蛇碩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21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詩經·小雅·小旻》
22 不僭不賊,鮮不為則。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23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經·小雅·鹿鳴》
24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詩經·小雅·斯干》
25鳶飛戾天,魚躍于淵。豈弟君子,遐不作人?
26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27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詩經·陳風·月出》
28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出自《詩經·小雅·棠棣》。
30靡①不有初,鮮②克③有終。 出自《詩經·大雅·蕩》。
關雎《詩經·周南》
關關雎(jū)鳩(jiū),在河之洲。 窈(yǎo)窕(tiǎo)qiú)。
參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12]。
參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窈窕淑女,鐘鼓樂(lè)之。
詩經經典名句7
1.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詩經.小雅.小雯>>
2.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3.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唐.李白<<秋浦歌>>
4.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唐.杜甫<<夢李白>>
5.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南唐.李煜<<相見歡>>
6.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7.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謝眺樓做官別校書叔云>>
8.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唐.杜牧<<遣懷>>
9.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韜玉<<貧女>>
10.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唐.李商隱<<錦瑟>>
11.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唐.白居易<<長恨歌>>
12.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唐.白居易<<琵琶行>>
13.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宋.陸游<<書憤>>
14.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王之煥<<涼州詞>>
15.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陰>>
16.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宋.李清照<<聲聲慢>>
17.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宋.李清照<<一剪梅>>
18.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宋.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19.人到愁來無處會,不關情處總傷心------宋.黃庭堅<<和陳君儀讀太真外傳>>
20.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清.黃仲則<<癸已除夕偶成>>
21.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唐.白居易<<琵琶行>>
22.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23.陶陶然樂在其中------唐.楊炯<<登秘書省閣詩序>>
24.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25.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唐.杜甫.同上.
詩經經典名句8
1、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詩經·小雅·天保》
2、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3、 樂只君子,萬壽無疆。《詩經·小雅·南山有臺》
4、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詩經·小雅·鶴鳴》
5、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6、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詩經·小雅·斯干》
7、 高岸為谷,深谷為陵。《詩經·小雅·十月之交》
8、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詩經·小雅·小旻》
9、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車轄》
10、天步艱難,之子不猶。《詩經·小雅·白華》
11、關關雎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周南·關雎》
12、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周南·桃夭》
13、赳赳武夫,公侯腹心。《詩經·周南·兔罝》
14、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詩經·周南·漢廣》
15、未見君子,我心傷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夷。《詩經·召南·草蟲》
16、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詩經·邶風·柏舟》
17、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18、我思古人,實獲我心!《詩經·邶風·綠衣》
19、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邶風·擊鼓
20、凱風自南,吹彼棘薪。《詩經·邶風·凱風》
21、胡為乎泥中!《詩經·邶風·式微》
22、天實為之,謂之何哉!《詩經·邶風·北門》
23、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詩經·邶風·靜女》
24、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詩經·鄘風·君子偕老》
25、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鄘風·相鼠》
2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淇奧》
27、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衛風·碩人》
28、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29、淇則有岸,隰則有泮。《詩經。衛風。氓》
30、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詩經·衛風·木瓜
31、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32、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王風·采葛》
33、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詩經·鄭風·將仲子》
34、既見君子,云胡不喜。《詩經·鄭風·風雨》
3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鄭風·子衿》
36、河水清且漣猗。《詩經·魏風·伐檀》
37、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秦風·蒹葭》
38、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39、修我甲兵,與子偕行!《詩經·秦風·無衣》
40、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詩經·陳風·月出》
4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42、稱彼兕觥:萬壽無疆!《詩經·豳風·七月》
43、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經·小雅·鹿鳴》
詩經經典名句9
1、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
2、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詩經》
3、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詩經·國風·豳風》
4、葛生蒙楚,蘞蔓于野。予美亡此,誰與?獨處?葛生蒙棘,蘞蔓于域。予美亡此,誰與?獨息?角枕粲兮,錦衾爛兮。予美亡此,誰與?獨旦?夏之日,冬之夜。百歲之后,歸于其居。夏之日,冬之夜。百歲之后,歸于其居。《詩經》
5、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
6、愿一日,有女同車,顏如舜華。——詩經《詩經》
7、關雎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佚名《詩經》
8、知我如此,不如無生。《詩經》
9、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豈無他士。狂童之狂也且。《詩經》
10、豈不爾思,子不我即《詩經》
詩經經典名句10
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經·周南·關雎)
2、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詩經·小雅·采薇)
3、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衛風·淇奧)
5、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詩經·王風·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詩經·鄭風·子衿)
7、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秦風·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詩經·衛風·碩人)
9、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詩經·衛風·碩人)
10、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詩經·鄘風·相鼠)
11、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詩經·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小雅·車轄)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詩經·小雅)
14、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詩經·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
16、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詩經·大雅·蕩)
17、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詩經·大雅·抑)
18、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尚書)
19、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大禹謨)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國語·周語)
21、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國語)
22、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23、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左傳)
24、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左傳)
25、欲加之罪,何患辭。 (左傳)
26、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左傳)
27、不去慶父,魯難未已。 (左傳)
28、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 (左傳)
29、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
30、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31、曲則全,枉則直。 (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35、將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
36、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老子)
38、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老子)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41、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
42、既來之,則安之。 (論語·季氏)
43、朝聞道,夕死可矣。 (論語·里仁)
44、是可忍,孰不可忍。 (論語·八佾)
45、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論語·述而)
4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
4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顏淵)
48、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論語·子罕)
49、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述而)
50、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衛靈公)
51、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論語·學而)
5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靈公)
53、往者不可諫,來著猶可追。 (論語·微子)
5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述而)
55、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論語·子罕)
5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57、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論語·子罕)
5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論語·子罕)
59、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論語)
6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為政)
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雍也)
6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子路)
【詩經經典名句】相關文章:
詩經經典名句10-12
精選詩經名句11-13
古代詩經典名句04-08
詩經經典勵志名句05-11
古詩經典名句08-03
詩經名句勵志10-08
古代情詩經典名句04-08
古詩經典勵志名句精選05-11
詩經的勵志名句及翻譯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