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道不遠人我們在路上的經典美文
今天,初三的三十多個孩子,和加拿大皮爾區教育局的局長,面對面交流,全英對話,場面很是熱鬧。孩子們從一開始的有點小拘謹,到后來的爭先恐后的提問、交流,有禮貌、有內涵,很令人驚喜,也令人感動。一上來,外賓問要不要翻譯,孩子們還放不大開,然后隨行的老師說:先試著交流,需要翻譯的話再翻譯。結果,全程一個小時的對話和交流,基本上無障礙。關鍵是,不怯場、主動,展示、理答的精彩!歸根結底,除了詞匯量積累夠了,再就是平時全英授課的語境造就的。
昨天,中央教科所的專家、新學校研究院的專家,到學校來調研藝術教育、主題閱讀教育,都參觀了課堂、和孩子老師交流。年輕的老師,談起課程整合、談起對課程的理解與認識,侃侃而談,有自己的理解也有自己的實踐,都被專家們認可:有一定的高度!尤其是孩子們的狀態很好,積極的展示與交流,那種主動學習的精神,是很難得的!
昨天一整天都在陪著兩路專家碰撞和交流,談對教育得心得,談當今功利性教育得災難、談藝術、談思維力、談閱讀、談育之道。教育其實很簡單,就是一種“教孩子學說話、教孩子學走路”的心態就好了。可是,我們的社會、學校、家長,都已忘掉了初心,以一紙分數,來區分對待不一樣的人群。不會等待、也不容等待。有的孩子,這個區域領悟的慢,可能需要一個月或者兩個月得學習應用才會明白,有的孩子一點就透,但我們等那個慢的孩子嗎?還有的孩子,某個大腦領域對某方面就是不能領悟,無論怎么學也不會,也是正常的,可能他在另一方面有天賦,例如三毛,可我們一方面大聲疾呼尊重差異,另一方面卻又不敢面對差異、不能容忍差異,這不能不說是當今教育大勢下的一種悲哀!
其實,有時候想想,我們今天要求孩子做到的一切,我們的老師、我們的家長,在同樣的學習階段,有幾人能做到?教育應該做農業,不做工業,不適合車間化出產品。而應該像農民一樣,這塊地該種什么,就種什么;該什么農時種什么,就種什么!道理很淺顯,但到了自己身上,都希望自己的“柳樹”長成“楊樹”,自己的“松樹”長成“楠木”!中國自古以來“讀書入仕”的思想根深蒂固,一考定終身的確是一種桎梏!尤其是,某些大媒體居然也言之鑿鑿的“多考一分,腳下千人”,這種惡劣的輿論導勢,是毀教育之根基。
泱泱大國,居然連一個“作業負擔”的問題都解決不了,不得不說是一種民族的遺憾。靠機械重復的訓練、書山題海的磨礪,能有多少潛力可挖掘?每天作業到夜里十一二點,過個周末、放個小假期,試卷一摞又一摞。把教育窄化為“教知識”,把教知識窄化為“教考試的知識”,把教“考試的知識”窄化為“教考試題”,為天下蒼生一哭!
什么時候把“辦家長滿意或領導滿意”的教育,變為“辦符合規律的教育”,就距離教育的“道”不遠了!
【道不遠人我們在路上的經典美文】相關文章:
人與桃花隔不遠寫景美文08-12
我們都是路上行者美文欣賞12-07
道味的經典美文12-07
路上美文欣賞11-30
在路上經典美文隨筆12-03
愛在路上經典美文12-04
經典美文精選:游綠道12-07
“我們”在路上02-27
愛的路上美文欣賞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