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南岳紀游》洪周肖琦寫景美文
高山的春天,象孩兒臉陰晴無定;有人擔心我們去南岳會一無所獲。"五岳歸來不看山",太誘惑人了,雖是暮春時分,我們仍然不改初衷:去!
踏上南岳古鎮,不免躊躇起來。橫在眼前的,不過幾座平常的山丘,再往遠望,煙籠霧繞,莽莽蒼蒼,山天一色,哪見什么獨秀江南的衡山?
有人說:看山和做學問一樣,最忌淺嘗輒止。登高才能望遠。
那么好吧:登高。早就聽說,南岳山水之勝:祝融峰高,方廣寺深,藏經殿秀,水簾洞深,謂之四絕。陶鑄同志不是有詩說嗎:"絕嶺祝融敢摘星"。我們雖然沒有陶公摘星的氣魄,也愿追隨先賢的腳踵,領略一下高山風情。抬望天色,亂石飛渡南北,時聚時分,似乎山雨欲來。我們決意直奔祝融峰側的望日臺,中途不作任何停留。
說來容易做來難呀。從南岳鎮到望日臺,一路上處處撩人心弦,要不停步,不回首,真得有點削發苦修的決心,"五根清凈"才行。唐代佛門七祖懷讓禪師"磨磚作鏡"的巨石,就在你的面前,能不過去撫摸一下?李泌手書"極高明"的石刻,就在你的眼下,能不停步欣賞一番?呵,看喲!那郁郁蔥蔥的崇山峻嶺之間,映山紅如霞似火,白杜鵑飛雪瀉銀;半山亭的蒼松翠柏,引發你思古幽情;會仙橋畔泉水叮咚,仿如奏樂迎賓……呵,花兒多嬌,松柏情深,一步一國,步步有詩,詩情畫意,花扯衣袖樹留客,確實令人牽腸掛肚,踟躕流連。然而,"會當凌絕頂,一覽從山小",杜甫的絕唱,言猶在耳,只好忍痛割愛,在時斷時續的絲絲雨中,大步疾奔。
登上南天門的時候,天色似有轉晴的模樣。太陽怕羞一般,袖遮手掩,不時露出半邊笑臉。千嶂萬壑若隱若現,盡在朦朧之間,舉目四望,連綿的群山,似薄霧蘢罩下的大海,萬頃碧波在腳下蕩漾。"身高殊不覺"(譚嗣同),我們竟站得這樣高了呀!南天門果然"神"氣,高大的石門傲然兀立在祝融峰下,兩旁沒有一點牽掛。穿門而望,只見云天,渺無際涯。石門兩旁的石柱上,有石刻對聯:
門可通天仰觀碧落星辰近;
路承絕頂俯瞰翠微巒嶼低。
傳神之筆,叫人真想踏上一塊白云,隨風飄去。
穿過南天門,拾級而上,便是建于隋前的石墻鐵瓦的上封寺。我們走進了寺后的原始森林。說它"原始",一點不假。許多樹都是老態龍鐘,彎腰曲背,遍身青苔,望不見紋路。樹的種類很很多,有青桐,有山毛櫸,也有槐桉,可算得雜姓聚居。乍然看去,它們長的拳曲不張,冠蓋不整,盤根錯節,相互依偎,比起平常所見的挺拔的松樹,俊俏的杉樹,似乎缺少風采。但在這高山風口上,它們千百年如一日,在風刀霜劍和冰雪侵凌中同舟共濟,彼此抱得很緊,你挽我扶,有的甚至同根所生,枝同連理。此情此景,怎么不發人深思,肅然而生敬意?林中還有金錢柳者,葉似銅錢串串,俗稱"搖錢樹"。古人說:對酒當歌。現在對樹寧無歌乎?"已見枝連理,復見樹同根。何物搖錢樹,不解重情深。"
走出樹林,來到我們登攀的目標--望日臺。據載,望日臺建于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游人至此,"雞鳴夜起,登臺東望,遙見海門,云水皆赤,倏忽異彩,日輪蕩漾,若浮若沉,稍之奮涌而起,光輝奪目。"我們無法看到這日出的壯觀了,但也極其盼望太陽出來,借日觀山。
不料天公多變,風云難測。當我們從望日臺俯瞰群山,只見山谷深處,峰巔林壑,不斷騰起一股股青煙,飄浮在空中,凝然不動,越聚越多,越來越濃。轉眼之間,一座座山峰都罩起了白衣白袍,戴上了白甲白盔。透明的天際一點一點地在變混,變暗,一朵朵鉛云,一團團煙霧,在相互靠擾,霎時云閉霧合。方才歷歷可數的衡山七十二峰,瞬息間全都遁去自己的身影。南天門呀,你的門在哪里?官居"火正"的祝融(《左傳》"古有五行之官,火正曰祝融。"),望去象是蒙在重霧中的戰艦,迷迷蒙蒙的在空中浮動:一會大了,一會小了;一會近了,一會又遠了。我們頭上是云,腳下是云,眼前處處是云,無邊無際。天上地下,渾然一色。嗬!好一片云海!如果這時山下能有人望見我們,將會以為我們在騰云駕霧吧?置身云中,一時竟不知高低,不辨南北,只覺得一縷縷、一團團的表煙白氣,蕩于胸前,流于指隙,似乎伸手可捉,可又什么都捉不到。既然不能觀山,那就看云吧。看這過眼云煙的變幻,或疏或密,濃淡相同,倒也別有一番風味。它時而象一條條銀絲,曼舞輕飄;時而又集成一幅似明若若暗的綢帶,綿延不斷。
突然,一陣清風拂面而過。風過外,天空便由灰白而白,由濁而清,漸次明亮,視野也隨著漸次開闊。精神不由為之一爽。看喲,那一團團的濃霧,被風平空卷起,拋向空中,幾經旋轉,淡了,散了!那埋在深谷里的云靄,也逃不脫風的追逐,風把它們一層層地肅離,然后撮起,向漫天灑去,略見滾動,就化作裊裊輕煙,失去蹤跡。重重的峰巒,復又清晰可辨了,一個個酷似梳洗方罷、發披雙肩的少女,云鬢還掛著點點水珠。空中的白云也在流動,時而打著旋渦翻滾,時而東躲西藏,溜之乎也。靠近太陽地方,象著了大火,紅煙滾滾,剛見露出一線藍天,墨綠的天柱峰上,就飛來一道金光。還來不及思索眼前的景象是怎么發生的,太陽已經從重云迷霧中一躍而出,用它的萬道金光,給祝生的,太陽已經從重云迷霧中一躍而出,用它的萬道金光,給祝融前、峰左諸峰,帶上了鳳冠霞帔。峭峰林立,千姿百態,戴著尖盔的,戴著園帽的,狀如傘的,貌似斗笠的,各有各的裝束;有的雄偉,有的俏麗,有的粗獷,有的幽邃,各有各的英姿。而那臥在峰巒中間的一道道山脈。象無數鯉魚,把脊背露出水面,徜徉在綠波之中。居高臨下望著它們,恰似祝融峰的一群弟弟妹妹,高矮不等,排列有序,扶肩攜手而來,對哥姐扯衣牽袖,有種種話語要訴說……
這時,正是麗日中天。放眼世界,似乎盡在眼底,一覽無余,實則目不暇接,美不勝收。聽人說,秋高氣爽時節,從這向北看,可以看到煙波浩淼的洞庭湖;向西望,可以望見巍巍的雪峰山。我們不禁吟誦起李白那流傳千古的名句:"衡山蒼蒼入紫冥,下看南極老人星。回飆吹散五峰雪,往往落花到洞庭。"
【《南岳紀游》洪周肖琦寫景美文】相關文章:
青海湖紀游經典美文12-07
俞敏洪勵志美文-俞敏洪勵志美文04-02
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紀游寫景美文12-07
游孟姜女廟的寫景美文12-07
俞敏洪經典勵志美文-俞敏洪勵志正能量美文04-02
游天脊山寫景美文04-09
鄉情綿綿游名園寫景美文04-09
游鳳凰古城寫景美文12-09
無量山之游寫景美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