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經典美文
活著經典美文1
茫無目的地走在大街上,這個寒泠的冬天依如從前,來往的行人還是那些盲目的行尸走肉,穿梭的車輛還是那些急著趕往天堂或地獄的列車。我,也還是那具迷失了方向的軀體,任憑那迷人的雪妖精如何的誘惑,仍然麻木地朝著那個未知的方向踽踽獨行。
把疲憊于一整天虛偽言笑的“小我”掛在冰冷的墻上。拿出一支煙,狠命地吸上幾口,感受一下生命的存在。讓冰冷的心,冰冷的軀殼和冰冷的思維,也在此刻隨著煙霧得以升華。縱觀世間所有得與失,成與敗,愛與恨,生與死,絲毫感受不到自已存在的任何意義與價值。財富?!權力?!地位?!愛情?!榮譽?!還有不知道的?!不愿知道的?!不想知道的?!沒有理由知道的?!
眼前是一片茫然與空白,生命也不知該如何為生活著色。我的生活坐標上怎會尋找不到原點呢?難道是理想與現實在生活的軌跡上平行駛出,不再際遇?不再重合?我,我!我?活著?!為什么?難道就是為了活著而活著。為了活著才活著?不,不!與其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還不如說為了死去才活著!死!死就死吧!我似乎大徹大悟出生與死之間禪的深味!生即是死,死便是生!無非是一個循環,一個輪回罷了!假如我死,能給我一個選擇來生的機會,我寧愿去 死。真的,我好想來生是風,或輪回成云,飄渺虛無,自由自在,無憂無慮。或者是夏日的.一滴雨水,在烈日下干涸,干就干了吧,只要我帶來了涼爽;或者是冬天的一片雪花,在溫暖中融化,化就化了吧,只要我帶來了歡樂,反正總比死去的活著強些,在地獄中活著不如死了去天堂!
為什么?為什么我要拒絕生活,生活是多么美好,只是自已的切入點不夠滑潤,才會深深地痛及神經。只因自已一個過錯便懲罰自已,還否定了所有生活,那么我該是一個多么悲觀的人,那樣自已的人生評價就只剩有了——失敗!看來活著累不累?不在于外界的任何壓力,只緣于自已是如何對待活著的。
活著只為了活著,怪誰?!
活著為了死去,又能怪誰?!
活著經典美文2
生活中,你如果站在最高處往下看,你會發現世界其實就在你的腳下和眼中,但是如果你站在最低處往上看的話,你會看到一片迷茫,因此我選擇站在生活最高處往下望。
---題記
人的一輩子,很多時候都會在迷茫中徘徊著。經常會和自己說,如果人生能重來多好,我可以選擇另外一種人生,如果生活能重來多好,我可以換一種活法。如果人生能重要多好,我可以做另外一個不同的我。也經常問自己,活著是為了什么?難道我們僅僅是為了活著而活著嗎? 我們是為了活著而生活,還是為了生活而活著呢?
歲月總是在我們不經意的時候流走很多東西。幾經惆悵,幾經思念,心里始終保持著那份淡淡牽掛。總是不斷地告訴自己,生活就是一場游戲,有人贏了有人必定要輸。總是不斷的告訴自己,人生就是一場夢,夢境再美好也會有醒的時候。世間的事情都是如此:當你刻意地追求時,它就像蝴蝶一樣振翅飛遠;當你專心致志之時,意外的收獲已悄悄來到你的身邊.總是不斷的問自己,人生是什么?生活說什么?種種疑問中,讓自己更模糊了生活。
有人說,人,一輩子就是一本書,需要好好的去讀這本書,讀懂一本也許只 人人都是人生的主角,許多人只是站錯了舞臺,才使短暫卻珍貴的一生耗費在一個看不到出路的角色上。需要一年,讀懂一個人卻需要一生。我們讀別人的同時,其實也是在讀自己,讀真,讀善,讀美的同時,也讀道貌岸然背后的偽善,也讀美麗背后的丑惡,也讀微笑背后的狡詐。讀人,最重要的是讀懂怎樣的人。而讀懂自己這本書,其實很多時候更難。
經常喜歡走在黃昏的街上,看著那形形色色,來來往往的人群,經常會想,他們的人生路上,是不是都有著自己很厚的一本故事呢?不知道他們有著怎么的人生。是不是也和我一樣,總是不斷的幻想著,人生能重來這樣的夢。而事實上生活是沒有如果的,有的只是結果而已。
愛情總是在你不經意的時候從我們身邊悄悄走過。從絢麗的春天,到繽紛的夏天,到蕭條的秋天,到荒涼的冬天。這中間,愛情帶給我們的是酸甜苦辣。也正如這四季中帶來的感受。而生命也如這四季,少年如春天,茁壯成長,青年如夏天,熱情似火,中年如秋天,成熟穩重,老年如冬天,孤獨寒冷。
常常會想,如果時光能倒流多好,歲月能復制多好,那樣我們可以留住最美好的東西。如愛情,如果時光能停留在愛情的最濃最深之處。那樣,愛情里就沒有任何的遺憾,也沒有任何的憂傷。可現實生活中有的'只有結果,而沒有這種如果。就如生命,世界上什么都可以再來,唯獨生命不能再來。
如果生命能重來,我們一定能選好適合自己最好的位置,不會讓生命蒙上一層灰塵。生命中,我們總是失去太多最珍貴的東西,曾經擁有過美好的東西。很多都被時光抹去,很多美好的記憶被歲月沖淡了。留下的只有太多的遺憾和悔恨。人生最美的不一定是最可愛的,最可愛的才是最美的;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適的;最合適的才是最好的;最高大的不一定是最受尊敬的,最受尊敬的才是最高大的;最優美的不一定是最動聽的,最動聽的才是最優美的。
生命猶如一朵落花,飄灑著美麗的花瓣,舞動著動人的舞姿,化作屢屢春泥,消逝在這個春季。 人的生命跟那片片飄落的葉子一樣, 出生沒有選擇, 落下也沒有選擇. 我們生下來就注定要活, 直到生命的結束. 為了讓時間流得有意義一些, 我們要經歷痛苦和幸福. 快樂過了就要受苦, 但是有誰又能保證受苦夠了就會有幸福呢?
我們活著不是完全為了自己,我們身上背負著太多的責任,我們不僅僅是為自己而活著,更多的時候我們是為我們身邊的人而活著。 我們的出生沒有選擇, 活下去也沒有選擇, 好的壞的都是我們的命運.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自己走的路,即使前面一片迷茫。而在這個選擇過程中 有些人順其自然, 有些人嘗試去改變. 而我不祈求能改變什么, 畢竟, 我現在沒有這樣的能力, 所以我選擇了去接受, 嘗試去熬過自己認為辛苦的日子. 我不肯定明天是否會更好, 但是我知道今天一定要過. 經歷了真正的痛苦和快樂才算是一個完美的人生吧?
人生沒有真正的完美,只有不完美才是最真實的美;生活沒有一帆風順,只有披荊斬棘才能路路順;人生沒有永遠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站起才是真正的成功;人生沒有永恒,只有閃光的人生才算是生命的永恒,握好你手中的筆,描繪你的人生,讓人充滿愛。這也是生命存在最好的方式。也是生活最好的姿態。
活著經典美文3
活著。是為了誰而快樂。我為了誰而存活。誰值得我傾其一生,誰又能為我拋棄一切。誰是誰的世界,誰又是誰的一切。我愛你,你愛他。這不是誰的錯。
活著,到底為了什么。生不知道幾時,死不知道多久。誰知道會不會有來生,誰知道會不會有后世。有些事不敢去做,畏縮。有些人不敢去愛,束縛。這就是本性。幸福就在眼前,只是不敢向前。所以那本該屬于你的幸福屬于了別人。人說,身在俗世中,怎么不世俗。怎么可能無所顧忌。其實都知道哪怕你是完美的也會有人說三道四,因為樹欲靜而風不止。很多人很多事都缺少了那些奮不顧身的勇氣,亦。無可悲。
我還活著,不知其形。問活著為了什么,人說,為了家人,為了權利,為了幸福,為了未來……真的是這樣么,拋去外在,人也只是為了簡單明了的活著,這就是意義。每個人在一生中有很多次選擇,當人面臨選擇的時候總是猶豫,不知道怎么做。因為怕錯。其實選擇并不代表什么,兩個選擇就像代表了兩條路,一遠一近。錯了無非是繞的遠了,結果還是沒有變。因為不管怎么選擇,最終都是要自己好過。所以不要后悔做過的選擇,也不要怕現在的決定以后會后悔,因為這也是快樂。
我的`活著,沒有為了別的。只是我簡單快樂的存在著,也許我不快樂,但我還活著。我無愧于心,無愧與人。也許你會伴我一程,也許你會陪我一生。也許你會傷我一時,也許你會負我一世。但也是只限此生。來生我不記你。只因記不起。我也只是想安然的活著。沒有什么目的。人都是孤獨的,從生到死。人說不是會有一個人陪伴到老么。其實那個人也只是所有陪伴你的人里時間最長的一個,因為那個人陪了你那么久,所以你給了他一個稱呼一些特權。生死不會固定。所以最終還是一個人。所以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孤獨感。這孤獨,我怕。我亦不怕。這孤獨。
活著。是,活著。
活著經典美文4
九月的風帶著暖暖的慵懶,有陽光傾灑而下時的絢爛,斑駁了的光影,還有未曾褪去的綠,燦爛過整個盛夏。記憶里所理解的初秋,似乎總是這般的溫和,沒有蕭瑟秋風,不含淅瀝秋雨。
過去的二十幾個年華里,能夠看見這般明媚風景,讓我覺得如此的幸運。再降低點要求,才明白那是因為活著。活著,就像是給人生打上一個標簽,可以肆意的玩,隨意的鬧,灑脫的讓他人無可奈何。世界誠然很大,而安于自己的一隅,又何嘗不是一件幸事。曾聽人說年輕就是要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聽完,笑笑,然后繼續埋頭于自己的事情。他把青春定義的如此簡單,仿佛拒絕一場旅行就像是反對一次青春的朝圣。那些遠方,帶著紗,能夠一把撩開。而我怕的,正是里邊的風景達不到我向往的高度。與此,我寧可隨遇而安,在夢里相見。
就我所理解的遠方,那是真的遠方,想起時鬧心,放下時也只伴淡淡惋惜。
你如果認識從前的我,也許會原諒現在的我,你如果認識現在的我,也許會原諒從前的我。偶然之間看見安尼?昆德蘭的這句話,在一個沉默的夜晚。
這該是在經歷過多少事情之后才能有的領悟呢,我不懂。家長的離開,朋友的背叛,事業上的擱淺,誤入歧途的困惑,美麗的錯誤,輕率的意見。我把所能想到的最殘酷的事實都安放與此,難以想象這樣的頓悟。也許回首人生,總要有些遺憾和不舍。
應該是吧,人們總是很難在青春的時候認識青春,反而只有走過了青春,才能認識青春。就像老人家們的告誡,成長需要耐心與熱度。只有活著,才會笑,會哭,會鬧。只有活著,才能體驗那些疼痛與溫暖。如果可以,我想放慢自己的步伐。
看看流沙般的星辰以及惑人的夜空,想想每一個尋夢日子里的充實與滿足,品品略帶苦澀的茶水以及充滿浪漫氣氛的香水。不愿再讓成長變成一種負擔,只想活著,為了自己。這像是一種諾言,我愿賭上整個青春。
談及人生,總會涉及愛情。浪漫,激情,相依相伴,這些并懷著少年時滿心悸動的詞語,總是牢牢抓住青春萌動的曾經以及現在。總是盼著等一個人,守一座城,白首相依的不離不棄。是這般的簡簡單單,卻會讓覺得像是種奢望。
活著便要溫柔相愛。想著倘若有那么一天,愛能開出花來,是不是哪怕要等到凌晨時分,也能溫暖相對。然而少年時的青澀愛情,再美好也總是伴隨著毫無由來的恐懼與絕望。畢竟前路漫漫,誰又有并肩飛過滄海的勇氣呢……也許也正是因為我們曾如此深愛,當愛已成往事時,沉默便成了最好的道別。告別那些帶著香氣的日子,告別那片記錄著美好愛情的花園,告別那些瑟瑟發抖卻又努力相擁的勇氣,告別……
活著,不想一個人;活著,寧愿一個人。
哪怕是在記憶里,我也把心捧著,念著,然后等到那一刻的春暖花開。
活著經典美文5
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年輕人告別校園需要花費22-25年。我們的一生大概花費1/4的時間在學習人類自有文明史以來累計下來的所謂知識。接下來20到30年大部分人用前1/4生命學到的知識謀生。然后就是等待不知道何時離開這個世界。
人大約是這個星球上唯一能明確意識到自己最后歸宿的物種,然而這并不意味著人人都會對自己短暫的一生做一個至少自己認為有意義的計劃。相反,據我所知,至少在中國,漫無目的地活著是一種常態。當然,我們不排除漫無目的也是一種目的。
我不到5歲的兒子偶爾會突然問我:“爸爸,人是不是都會死?”“爸爸我們人是從哪里來的?”孩子們天生就是哲學家,問一些可能我們和未來的他們永遠也無法回答的問題。可是,通常情況下,一進入學校,5歲孩子都會問的一些問題很快被其他問題取代。起跑線、分數、才藝、第一名、獎狀、名校、金錢、成功……
小學爭得第一是為了讀最好的初中,初中爭得第一是為了讀最好的高中,高中爭得第一是為了上最好的大學,大學爭第一是為了畢業獲得最好的工作,獲得最好的工作是為了生活得最好,生活得最好是為了擁有良好的感覺——特別是與別人比較時。
你于是反駁我,誰說我們活得漫無目的,我們目的明確。永爭第一確實算是目標明確,不過我要反問一句:你快樂嗎?肯定有人快樂,也肯定有人不爽。你于是再次咄咄逼人地反問我,那么你倒是說說如何有目的地活著,朕愿聞其詳。我當然無法定義什么叫有目的地活著。但我至少私下認為以下活著大約、可能是一種浪費:照本宣科、毫無創造力地度過自己的小學、初中、高中;以打游戲打發掉自己最好的大學時光;以嫉妒和痛恨別人的優秀與持續不斷的努力浪費掉自己的青年歲月;喊著老子當年是某某大人物的朋友度過自己落寂的中年;以悔恨和不甘最后離開這個世界。
有人說,既然知道最后的歸宿都一樣,那么去干這干那的意義何在?不如隨遇而安。我覺得這沒有什么不可以,只要你開心、快樂。人生其實就是選擇。問題是我們自己選擇隨遇而安,命運不見得給我們這個隨遇而安的機會。沒有一個活人生活在真空里,隨遇而安至少是一種特權,因為隨遇而安往往意味著你不需要跟這個世界有太多的瓜葛。你以彼岸世界的心態生活在此岸世界,能達到這樣境界的人,要么衣食無憂,要么食不果腹,衣不裹體。
無意識地、隨波逐流地、得過且過地、被動地活著是我們大部分人的`常態。被動地活著意味著我們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這般得就從孩提走過青年,飛過中年,滑到老年,然后等待死亡。你可以選擇積極地活著,然后不那么遺憾地離開,你也可以選擇被動地活著,然后也希望你能不那么遺憾地離開。
我選擇積極地活著。我把有意義、有目的、積極地活著歸結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無數人;尋師者與貴人;最后是自悟。這個世界上唯一能夠讓你不空虛的辦法也許就是不斷挖掘我們內心的好奇心,并通過讀書、旅行、交流、請教、思考滿足我們的好奇心。沒有好奇心的人活著也死著。
你可能好奇地問我,什么算是讀書。據我所知,所謂讀書就是你初、高中偷偷放在課桌下看的東西;你大學逃課在圖書館、馬桶上、手電筒下讀的東西;就是你工作之后不斷使自己升值而后謀求升職讀的東西;就是你經濟自由之后讀的可以緩解你對死亡的恐懼的東西;就是你的靈魂告訴你需要讀的那些東西。
為了考試而死記硬背的那些所謂知識當然與讀書的本義相距甚遠。考試是西方工業革命的產物。大量的標準化生產線需要大量標準化的工人,于是教育很自然地淪為了技能培訓。
這并不是說培訓比教育低級多少。工業和商業的興盛至少提高了很多人的生活水平與物質條件。我所慨嘆的是,很多人在衣食無憂之后開始變成行尸走肉。從條件不好到好,一部分人能保持好的心態,懂得珍惜;還有一部分人會變本加厲,把童年的創傷變成掠奪的借口,最后自己把自己毀掉。越是富裕年代出生的小孩越容易覺得一切好像理所當然。
一個富二代家的孩子覺得每個家庭都是有車的,每個家庭都有花不完的錢,當發現不是這樣的時候,健康的孩子會生出悲憫,不健康的孩子會生出鄙視、優越感和不解。人的健康并不僅僅是肉體的健康,更是心靈的健康。肉體的健康靠鍛煉,心靈的健康首先靠讀書。因為讀書給你一個能與過去所有偉大或者齷齪靈魂交流的機會。活著的意義之一就是你竟然可以和幾千年前的人交流,盡管是單向的交流,這還不足夠激起你對生命的好奇么?
除了讀書我們還要閱人。很多大學生問我大學到底應該如何度過?我說至少每年讀100本書,交很多朋友,參加一個社團,假期盡量融入社會,并且最重要的是不要急著成功。你所熟知的這個社會的成功,你看到的大部分只是事情的表象。沒有一個人的成功是靠著概率走的狗屎運。我從一個農村孩子奮斗到自費出國留學,拼到在一家美國上市公司的高管,從大學算起整整用了10年。
我當然并不是說我自己已經成功。第一我自己對成功的定義可能和大眾不太一樣;第二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成功的定義;第三每個年齡段對成功的定義也不一樣;第四你所處的社會階層不一樣你對成功的定義也會不一樣。所以,你看如果誰說自己成功了,那他真的有可能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欲望是一個悖論。好的方面是他驅使你不斷追求還沒有得到的東西,這個追求的過程也許就是活著的意義。同時壞的方面是,他也很有可能讓你誤入歧途,自毀前程。我們因此要做欲望的主人,而不是他的奴隸。應該說這10年,我一直是過著一種規劃的生活。曾經有朋友問我,你在工作上的安排是不是背后有高人指點。我沒有回答。
孩子們,人生沒有意外,你今天做的事情是為三年甚至更長的未來做準備。如果你現在天天早睡早起養成優秀的生活習慣,你未來工作的時候可能也會把這種優秀帶入到你的工作中。相反如果你天天在中國過著美國的時間,那么這種不優秀的習慣可能同樣會帶入你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你毫不在意地在透支自己的陽壽——仿佛你的生命屬于別人。過有意義的生活除了讀書、閱人之外還需要好老師或者貴人為我們在適當的時候指點迷津。即使是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天才如果沒有柏拉圖,也許他就不是亞里士多德。如果我們人生當中能遇到幾個好老師的確會勝讀10年書。
我自己很慶幸遇到了不少好老師。首先是我的母親,她遺傳給了我對世界永遠充滿好奇心的基因;第二個是我小學一年級的老師,她用溫和和善良把一個倒數第一名的小男孩改變成一個正數第一名的小男孩;第三個是俞敏洪、王強老師,雖然我沒有真正意義上聽過他們的課,可是他們讀書成癖的習慣深深影響了我;第四個是我英國的導師,他徹底定型了一個30多歲男人的三觀——在沒有使用任何說教的前提下。他啟發會了我對這個世界上任何東西都要批判但不批評。批判是建設性的破壞,批評是吹毛求疵的、毫無建設性的、自我炫耀的、無知而不自知的、非理性的刻意攻擊。要對所有聲稱的真理保持懷疑。他經常看著我的論文,皺著眉頭問我,Who said this? Who told you he/she is right? What is his/her argument? What is his/her evidence? 從此我的文章里再也沒有出現過諸如絕對、完全、一直、絕不等等這樣的非黑即白的字眼。走向智慧的第一步是:承認這個世界的不確定性。太確定意味著你很容易走極端。
最重要的還是自己悟。“悟”翻譯成英文是self-reflection。讀書你不自己悟最后的結果就是死記硬背;閱人你不自己悟人性的本質,認識再多的人也許都沒有太大意義;遇到一個好老師,你自己不悟,最后你恐怕也不會有太多成長。所以不妨聽聽我的建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自己悟。
活著經典美文6
本文是由上傳的:活著就是幸福。
給我一支槍,快給我一支槍!王總趴在窗臺上,聲嘶力竭地叫喊。我順著窗子望出去,遠處是一片郁郁蔥蔥的樹林。
深秋的植物在自然的光合作用下,呈現出斑駁陸離的顏色。可惡的小鳥,把你們統統打死!王總叫喊著。
我把王總拉回座位,給他倒了一杯蘇打水。
當初選擇居所的時候,就是看上了這里的幽美和靜謐,沒想到幾聲鳥叫竟讓王總焦躁不安。
王總說,活著有什么意思?王總媳婦說,他都已經有幾個月不好好睡覺了。
我問王總,你喜歡讀書嗎?
他說沒時間,也沒興趣,有多大用呢?
我勸王總要讀點書,我告訴他古人把讀書看得無比高尚,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王總憔悴的臉上掠過一絲不屑。我猜到他會想,我雖沒文化,但有文化的人都在我的手下打工。我名下的資產,能買下半個牧城。
王總的資產幾十個億還是有的,但是最近,他龐大的企業不得不交給妻兒去打理。因為他夜夜失眠,幾近崩潰。
王總的媳婦流著眼淚找到我,她說,老師,不論付出什么代價,一定要讓他好起來。
在此之前,王總去過北京、上海等國內頂尖的醫院,花了至少幾十萬,但都沒有效果。有人提醒,美國洛杉磯有一家醫院,治療失眠國際有名。但是,洛杉磯院方在網上看了王總的資料,卻拒絕收治。
他們認為北京、上海的治療方案和治療手段無懈可擊,遠涉重洋也是徒勞,他們建議試一試文化啟蒙。
我習慣被人稱作老師,兩年前我寫了一本書《愛,會使人快樂》,轟動牧城。在那個春天,我一天到晚簽名送書,我一下子成了這個城市各行各業精英的老師。
礙于我的名氣,王總的火氣發不到我的身上。但是,其他人就沒有這樣幸運了,他幾乎看到誰都煩,這就是他幾次搬家的原因。之所以選擇現在這個位置,就因為遠離鬧市,環境幽雅。可是,有林子總會有鳥,這是沒有辦法的事。
活著有什么意思?王總總把這句話掛在嘴上。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我必須寸步不離地守護在他身邊。每天夜里,我學著山魯佐德給國王講故事的方式,試圖用自己的《一千零一夜》充實王總的生活。
王總對故事的興趣超出我所料,我往往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睡著了,一覺醒來,卻發現他還處在聆聽的狀態,這令我尷尬不已。
故事的虛幻情景占據了王總的情感世界,他不再為小鳥的叫聲煩躁。
一天傍晚,我和王總走到望鄉橋頭。望鄉橋是這個城市的邊沿,過了橋,就出了市區。昏暗的燈影下,一個老人在擺攤賣菜。
老人的面前鋪著一塊塑料布,幾捆青幽幽的韭菜擺在上面。老人說,大地韭菜,一塊錢一捆。我勸王總全部買下。王總一摸口袋,才知道自己根本沒有帶錢。
第二天,我們又去了望鄉橋。老人老熟人一樣和我們聊起了他的家庭。老伴去世了,兒子因偷盜進了監獄,兒媳婦走道了,就靠他賣菜一天掙二三十塊錢養活自己和一個11歲的孫女。
提起孫女,老人一臉的幸福。孫女學習好,經常得獎狀,還是班里的'學習委員呢。
以后的一個多月,我們幾乎天天來到望鄉橋。每次都和老人坐在一起,聽老人說他的故事。老人年輕的時候當過兵,后來又在山西挖過煤,好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老人在講這些的時候,臉上始終掛著笑容,仿佛他經歷的不是苦難,而是風花雪月。王總羨慕極了,王總說,你真的很幸福。
老人說,和我一起打過仗的,好多都死了。和我一起挖過煤的,好多殘了。在莊上,和俺一般年紀的人,差不多都走了。看看我還活著,你說我幸福不幸福?一句話,活著就是幸福。
活著就是幸福。王總反復念叨著這句話,仿佛一下子找到了幸福的真諦。
每次走的時候,王總都不忘把老人沒有賣完的菜買走。
老人說,你們是廠里做飯的吧,我還以為是哪家大老板呢。
王總忙活起來了。
他把買來的韭菜一棵一棵都栽種在院子里的一塊空地上,天天給它們施肥澆水。他說,來年,我也去賣韭菜。
我不辭辛勞、任勞任怨地把計劃講的書都講完了。一天夜里,我拿出了那本我得意的著作《愛,會使人快樂》,剛翻過第3頁,身邊突然響起了鼾聲。
我一時無所適從,不知道是應該沮喪還是欣慰。
【活著經典美文】相關文章:
活著經典美文欣賞11-27
經典美文:我的活著12-09
我選擇活著的經典美文12-01
經典美文:為活著而生活12-07
活著總有丟臉的事經典美文12-09
活著之浮生若夢美文欣賞11-30
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經典美文欣賞11-29
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美文欣賞11-27
人生,活著只是一個態度美文欣賞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