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世上沒有單純的得失美文摘抄

時間:2022-11-22 00:47:52 美文摘抄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世上沒有單純的得失美文摘抄

  第二次犯同樣的錯的時候,其實已經不是錯了,而是你的選擇

世上沒有單純的得失美文摘抄

  人生在世,需要吃穿住行、贍老養幼,有得失之心很正常。然而,除了適度的得失之心,也得有“分潤之心”,也就是有能力時,我們必須懂得分利給別人。

  曾國藩生活在一個大家庭里,這個大家庭以祖父母為核心,包括曾國藩的父母、叔父母與其弟弟、弟媳、侄兒、侄女。曾家的經濟來源除了土地上的收入,就是曾國藩不定期地從北京捎回的白銀。這些白銀少則數十兩,多則數百、上千兩。在曾國藩看來,一個家庭要和睦,那些有能力支撐家庭的人就必須最大限度地去除利己之心。一次,他給母親寄了五兩銀子的零花錢,馬上覺得不對,因為沒有給叔母零花錢,于是囑咐家中的弟弟給叔母也送上一份,并且立下規矩:以后自己每年給母親、叔母零花錢各四千文,給每個弟媳各兩千文。曾國藩從來沒覺得一大家子人生活靠他一個人供養有何不公平。其實,曾國藩最初寄給家里的錢,都是在京城向朋友借的。

  除了無私供養大家庭,曾國藩非常關心遠房親屬與親戚。道光二十三年,曾國藩做了四川鄉試主考,得到了當地官員所贈予的4700兩銀子的禮金,算上途經之處收受的禮金和朝廷所給的路費,大約有6000兩銀子的收入。在當時,這種收入被視為合法,朝廷不予追究。回京后,曾國藩寄給家里1000兩銀子,囑咐家里將其中400兩銀子分贈親族、親戚。在曾國藩的家書里,分贈親族、親戚銀兩的叮囑比比皆是。

  當曾國藩的官做得更大些,入了閣學、當了禮部侍郎,他開始思考如何擴大分潤利益的范圍。道光二十九年,他在給弟弟的信中說:“自入官以來,好思為曾氏置一義田,以贍救孟學公(曾氏從衡陽遷居湖南雙峰荷葉塘的第一代祖先)以下貧民;為本境置義田,以贍救二十四都(湘鄉第二十四都)貧民。”此事雖然因為經濟原因沒有辦成,但曾國藩的悲憫之心蒼天可鑒。咸豐元年,曾國藩寫信給幾個弟弟,希望家里捐出二十石稻谷,并且勸附近的富家也捐出一些谷建立社倉。夏時借給貧戶,秋冬月收還,利息一分,即一石多還一斗。曾國藩希望將這個社倉做成數百石的規模,他覺得有了這樣的社倉,境內便可無饑民。社倉雖然要收利息,但貧民其實是合算的,因為清代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夏糧價格常常是秋冬季的兩三倍,何況,收取的利息也是用于今后的救濟,曾氏一族并不借此獲取任何收益。曾國藩是以書生入仕的,渾身滲透著傳統文化的味道。他堅信“盈滿則虧”,覺得聰明不可以用盡,福不可享盡。因此有了利益,自己得一份,也要給周圍的人一份。

  曾國藩非常愛自己的兒女,因為愛,他希望他們人人上進、個個有出息,而不是依靠他這個當父親的手中的權和口袋里的錢。分潤于人,其實就是要逼著兒女們日后主動自立。道光二十九年,他在致弟弟的一封信里說:“將來若作外官,祿入較豐,自誓除廉俸之外,不取一錢。廉俸若日多,則周濟親戚族黨者日廣,斷不畜積錢財為兒子衣食之需。蓋兒子若賢,則不靠宦囊,亦能自覓衣飯;兒子若不肖,則多積一錢,渠將多造一孳,后來淫佚作惡,必且大玷家聲。”曾氏后人之所以代代自強不息,與他的這種財富觀是直接相關的。

  人不是一個孤島,他必須與他人發生聯系,別人有了困難,我們出手相助,可能大家都不再困難;別人遇了危境,我們坐視不管,下次我們遇到同樣的情況,也不會有人救援,所謂“人饑己饑,人溺己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曾國藩善待大家庭成員與親族、親戚、周圍的人,也是源于悲憫之心。

  事實告訴我們,世界上沒有單純的得失,有的事你看似得了,其實已經失掉;有的事你看似失了,卻有意想不到的獲得。

【世上沒有單純的得失美文摘抄】相關文章:

單純的心的美文摘抄11-30

誰說世上沒有愛情美文12-01

生命的得失幸福在哪里的美文摘抄03-29

世上只有奶奶好美文摘抄12-09

時光沒有丟了你的美文摘抄12-09

真理的殿堂里沒有虛假美文摘抄03-31

回歸生命的單純經典美文12-09

世上最經典的話摘抄11-27

沒有人比我更愛你的美文摘抄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