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美文欣賞:傀儡人生
藝術根植于世俗的土壤,必然沾滿世俗的塵埃,否則藝術將失去生命力。
傀儡戲是古老的民間藝術,有布袋、提線等類型,最早流行于閩南語系地區,從唐宋元明清至當代,傳承不輟,常見于民間信仰活動及婚喪習俗中。記得小時候,在農村中,逢中元節、嫁娶或喪事,都會有人邀請劇團表演布袋戲,觀看的人大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偶爾小孩或年輕人湊熱鬧,但并不能靜心觀看演出。隨著時代的發展,布袋戲亦已逐漸淡出鄉村生活中,偶有人邀請表演布袋戲,也只是民俗活動的點綴,增加活動氣氛罷了,表演者在全心投入演出,鮮有人觀看,道不出的無奈與心酸。
一雙巧手舞春秋,幾根懸絲弄乾坤。道是傀儡無靈性,分明曲中訴悲歡。傀儡又稱嘉禮,在閩南地區,有父母在批評子女,形容孩子呆板的時候,會說:“你就像‘嘉禮’一樣,要抽一下才動一下。”誠然,傀儡是無生命、受人操縱的,但在表演者高超的技藝下,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演繹著人間的悲歡離合。
最近觀看了五集央視紀錄片《傀儡人生》,講述的是漳州布袋戲、泉州提線木偶戲、臺灣布袋戲在時代變革下的傳承與發展。片中更多著墨的是從業者的現實生活困境,如今娛樂方式多樣,傀儡戲這種傳統藝術,從過去的下里巴人變為陽春白雪,如何生存與發展成為從業者焦灼的問題。有的人苦苦堅守,有的人下海創業,有的人不斷創新。其中,有一位退休的泉州提線木偶藝術家讓我印象深刻,年紀大了,退休了,但放不下朝夕相處的傀儡,舍不得這份情感,放下面子繼續出演“野臺戲”,對提線木偶的喜愛與堅持著實令人感動。
近年來,泉州提線木偶似乎從對外文化交流中找尋了新的出路,臺灣布袋戲從金光戲到霹靂戲到進軍影視甚至拍3D電影,似乎不斷與時俱進,然而這中間又有多少失落的目光。泉州錦繡莊民間藝術園為傳統藝術提供展示的舞臺,背后是沉甸甸的經濟壓力。
困難仍在,希望依存,令人欣慰的是,還有年輕人承擔著傳承人的角色,喜愛著傳統藝術,傳承著傳統藝術,在世俗中上演著悲歡。如泉州木偶劇團就有一群90后的演員,作為提線木偶的新生接班力量,用嫻熟精湛的技藝,不斷敲響藝術殿堂的大門。
【美文欣賞:傀儡人生】相關文章:
傀儡經典美文04-19
人生逆境美文欣賞04-17
芭蕾人生美文欣賞05-01
《品味人生》美文欣賞05-04
美文欣賞:人生旅行05-04
淡漠人生美文欣賞05-04
乞丐人生美文欣賞05-11
人生美文故事欣賞05-11
人生英語美文欣賞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