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經典美文:往好了想
當身體出現不適癥狀時,人們常常習慣于將病情往最壞了想,害怕是癌癥的前兆。當遇到困難時,人們往往都將事情的結局往最壞了想,并為之感到悲觀絕望。當身體和利益受到他人侵犯時,人們習慣于把他人往最壞了想,并將其打進心靈的監獄。現實中,不論是對疾病,還是對人、對事,人們習慣于往最壞了想。毛澤東同志也說過“從最壞的可能性著想,總不吃虧”、“作最壞的打算、爭取最好的前途”。做全局打算,這是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的基礎。但是,我覺得還是應該把人、把事往好了想。
《三字經》開篇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相信絕大多數人還是善良的。西方哲學中有這么一句話“你們什么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給你們。”如果我們遇事總是把人往最壞了想,同樣別人也會將我們往最壞了想。我們有時不經意一句話就會傷害到別人,同樣,我們也時時受到別人無心之過的傷害。對事不對人,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人都是不斷在發展變化的,一件事情做錯了,不見得是因為居心不良,更有可能是無心之過,還是要把人往好了想。在許多人的潛意識中,習慣按照自己的經驗標準評人論事,非黑即白,非好即壞,非對即錯。其實,這個世界上不是只有黑和白,正是五顏六色才組成了這個多彩的世界。
美國布朗大學校長克里斯蒂娜.帕克森在一次演講中說“如果你們選擇和你們觀點不同的人在一起,并虛心地和他們交往的話,你們將會得到極大的豐富。如果你們只選擇和你們觀點相同的人進行交往,那么你們將會浪費掉讓人進步的大好機會。”以寬容的胸懷、發展的眼光看待生活中與我們觀點不一致的人,也是在以開放的心態提升自己。
把人往好了想,往簡單了想,有利于我們保持內心平靜。越是把人往好了想,值得信賴的人也就越多。誰都不相信,誰有防著,疑神疑鬼,把自己置于四面楚歌的狀態,難受的只有自己。與其防人,不若愛人。當自己幫助的人越來越多時,值得信賴的人也就越多,內心也就越踏實、越自信。當然,在這個誠信嚴重缺失的社會,我們連陌生電話都不敢接,即便是10086打過來的積分返話費活動我們也不敢輕信。但是,我們還是要相信,我們身邊的絕大多數人都如我們一般善良、可信。
遇到困難,悲觀失望,只能讓事情變得越來越糟。有道是天無絕人之路,辦法總比困難要多。不經歷千百次的失敗,誰又會隨隨便便成功?那些成功的人,往往是堅持自己的理想最久的人。能夠絕處逢生,靠得就是堅持,堅持,再堅持,絕不放棄。當一扇門關閉時,往往另一扇門就會開啟。問問自己的內心,你到底真正需要什么?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有時只有徹底的失去,才會換得完全的擁有。
當身體出現不適癥狀時,往最壞了想不若往最好了想。如果消炎藥能夠見效的病,就不要急著做癌癥的排查。定期檢查身體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要草本皆兵,稍有不適,就往最壞了想,自己嚇唬自己。即便是不好的病,又能怎樣?誰的一生不病、不死?“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人生豈能處處如意,失去了也許永遠都不能回到過去,如果為今天的一點不如意就過分憂慮,也許隨之而來的會有更大的不如意。相信今天永遠都是最好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愛自己要愛的人,開開心心活在當下,此生無怨、無悔。
做一個簡簡單單的人,與世無爭,與人無爭,何懼之有?你若簡單,這個世界對你就簡單,你若復雜,這個世界對你就復雜。境由心造,把人往好了想,把事往好了想,就會遇到更多的好人、好事。不管幾十歲患病,比起那些生下來就殘疾的人來說,已經幸運多了。看那樹上的葉子,不也是從春落到秋嗎?任何一片葉子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從樹上落下。生老病死皆是自然規律,何慮之有?何懼之有?
【經典美文:往好了想】相關文章:
念往美文欣賞04-20
關于一往情深的傷感美文04-19
微想經典美文04-19
想太多經典美文04-26
想哭的心情美文精選12-09
青春漫想經典美文04-27
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的經典美文12-09
媽媽、我想對您說經典美文03-24
想和你說的話經典情感美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