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爾斯泰讀后感
托爾斯泰是俄國著名的作家,思想家,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偉大的文學家。他被稱頌為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為此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一些列夫托爾斯泰讀后感的優秀例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列夫托爾斯泰讀后感篇1
托爾斯泰是俄-國偉大的作家,他創作的《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寧娜》和《復活》等作品不僅為我們展示了俄-國近代歷史的廣闊畫面,還成功塑造了俄羅斯民族的靈魂。他創造出了俄羅斯文學中最豐富、最壯觀的人物畫廊。
1827年,托爾斯泰出生在莫斯科南部的莊園里,父母早逝,小托爾斯泰是由倆位姑姑嬸嬸帶大的,因此,小托爾斯泰的童年是幸福的。大學時代,托爾斯泰創作了小說《一個紳士的早晨》,此書寫的是托爾斯泰的親身經歷。當時的托爾斯泰很孤獨,遭受人們的嘲笑與猜疑,他認為自己是徹底的失敗者。
1851年,托爾斯泰來到了高加索成為了一名普通的士兵,1852年,托爾斯泰的才華已結出了第一批果實:《童年時代》、《一個地主的早晨》、《襲擊》等作品相繼問世。托爾斯泰在第一部作品中追憶過去的生活,他當時正在養病,長期的休養使他感到孤獨、痛苦。1853-1855年,《少年時代》、《高加索紀事》、《我的青年》等遠近聞名的.作品陸續問世。1873-1877年間,在愛情的庇佑下,托爾斯泰完成了倆部舉世聞名的著作《安娜。卡列寧娜》、《戰爭與和平》。
1899年,托爾斯泰完成了他創作生涯中最能體現他宗教思想的作品《復活》,1910年,托爾斯泰在安詳之中逝世了,盡管有警-察的阻攔,俄-國許多城市都舉行了人數眾多的游-行活動,人們沉痛悼念托爾斯泰。
在《托爾斯泰傳》中,我們領略了托爾斯泰的博愛精神,他強調“道德”、主張“博愛”,認為只要每個人在道德上自我完善,消除欲念,就自然能達到全社會的和-諧。當時盡管響應者廖廖,但他并不放棄,畢生堅持著自己的信念,這正是托爾斯泰使得我們景仰和學習的地方。也許有一天,他關于平等、博愛的主張會成為人類生活的共同準則。
列夫托爾斯泰讀后感篇2
這本《托爾斯泰傳》與其他任何一本傳記都不同,它是一本心靈的專記。我原本是想讀一本真正的傳記,對于書中那些深奧的句子,我曾經想把它投入陰暗的箱子里,永不去翻開它。可我終于還是把它讀完了。
言歸正傳,正如書中說的,像圣經中的約伯一樣,托爾斯泰在事業巔峰時,在“徹底的幸福”時,突然的開始了他的思想史。他,開始了對虛無的思考,對死亡的思考,對生命的思考,對人類的思考。托爾斯泰就這樣那樣深的命題開始了那樣深的思考,并且他也幾乎戰勝了虛無、死亡,理解了生命、人類。
托爾斯泰在閃動的燈光下寫下w.i.l。(如果我活著),就這樣,一天一天,他不再懼怕死亡。因為他明白,死亡就是逃向上帝,飛翔永恒。
托爾斯泰在會客廳中,在書桌前,在運動場上,戰勝了虛無。他從沒有讓任何肌肉停止工作,不管是手部用于寫作的肌肉,還是身體上用作運動的肌肉,甚至是嘴邊用來交談的肌肉。他從沒有虛無過,因為他天天都在思考,永不停止。
因為托爾斯泰那透徹的觀察力,生命都親和于他。六十歲是,他還經常起碼追獵兔子,沒有人比這位擁有透徹的觀察力的獵人跟了解生命的了。他能猜出一只獵犬接近野鴨時的本能,也能描述一匹良種馬在起跑時的想法。
在這位大作家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他對人類的理解。他的作品就是當時人們的真實寫照。他能寫出一位婦女在懷孕時的真實感受,也能寫出伊萬·伊里奇快死時的恐懼。還能寫出一個少年第一次騎馬的感覺。
托爾斯泰就是這樣一個與精神的惡魔搏斗的勇士,與思想的圣人交友的智者。作者用美麗的文字讓我延前啊出現了這樣一個托爾斯泰——
他是一個強壯、精神抖擻的老人。他經常運動,并保持了一顆接受新鮮事物的'心。他面孔輪廓粗獷,如同任何一個下地干活的農民,任何一個鄉村貴族,任何一個軍官,任何一個獵人。除了他那能揭穿一切謊言的眼睛和主教似的大胡子,他的面容就是一個普通的俄國漢子。托爾斯泰作為一個藝術家卻是一絲不茍的。他會因為一個不恰當的比喻讓印刷工人重新印刷。只為了完美無瑕的作品。托爾斯泰的作品具備一種特質:完全真實。正因為如此,他才成為了文壇的大師,成為了一切人類中最有人性的人。
終于把這本心靈的傳記讀完了,我特別佩服作者茨威格先生,他能把別人的心靈剖析的如此準確,我相信他也是一個大師。我想成為一個像列夫·托爾斯泰一樣的精神和身體上都堅不可摧的人,做一個真實普通偉大的人。
合上這本書,我不想再把它投入漆黑的箱子里,也不在抱怨它不是一本真正的傳記,他讓我更深地了解了托爾斯泰。我會一直把它保存在書架的最頂層,不時去打開它,也許會有新的感悟……
列夫托爾斯泰讀后感篇3
有感一顆偉大的靈魂,百年前在俄羅斯的大地上發出光焰,最精純的光彩照耀我們的心靈。在十九世紀末陰霾重重的黃昏,它是一顆撫慰人間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心音并撫慰我們青少年的心靈。在法蘭西,多少人認為他不止是一個受人愛戴的藝術家,而是一個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歐羅巴藝術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列夫·托爾斯泰
在有暇之余,我翻開了,從而來體會一下托爾斯泰的人生成長的艱辛歷程。
托爾斯泰粗獷的臉又長又笨重,短發覆在前額,小小的眼睛,寬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寬闊的耳朵,因為無法改變丑相,童年時倍感痛苦。托爾斯泰傳讀后感。他在一個叫卡贊的地方讀書,成績平庸,他是孤獨的。
在他家庭的回憶中,好幾個人為托爾斯泰采作他的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親王沃爾康斯基,葉卡捷娜二世時代專制的貴族代表;他的母親,瑪利亞公主,這溫宛的丑婦人,生著美麗的眼睛,她的仁慈的光輝,照耀著。
雖然對于他的'父母,他是不大熟知的(他的母親逝世時,他還未滿一歲),但是他至少還能保持若干關于父親的回憶。這是一個和藹的詼諧的人,眼睛顯得憂郁,在他的城邑中過著獨立不羈、毫無野心的生活;他父親死時托爾斯泰才九歲。這一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現實,心中充滿了絕望。
然而不知不覺中,他為少年的熱情、強烈的情感和夸大的自尊心所驅使,以至這種追求完美的信念喪失了無功利觀念的性質,變成了實用的性質與物質的了。他慢慢地也學會了放蕩自己。托爾斯泰傳讀后感。最后,有一樣東西救了他:那就是絕對的真誠、坦白和善良。
【列夫托爾斯泰讀后感】相關文章:
列夫托爾斯泰的勵志名言12-02
寫列夫托爾斯泰的作文12-09
列夫托爾斯泰課后答案12-04
列夫托爾斯泰精彩名言 12-09
列夫托爾斯泰好句好段12-07
《列夫托爾斯泰》課后練習參考答案12-09
列夫托爾斯泰的讀后感12-05
列夫托爾斯泰讀后感精選04-04
列夫托爾斯泰讀后感400字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