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識人五法生活感悟
識人用人,是一道千古難題。孔子曾發出過“人心像天體一樣難識”的感慨。近閱春秋戰國時期魏國著名政治家李悝的“識人五法”,頗有耳目一新之感。現摘而錄之,與大家共賞。
其一,居視其所親。有一句話說得好,看一個人的素質和價值如何,就看他和誰在一起,結交哪些朋友。晉人傅玄的《太子少傅箴》中有云:“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直。”交高人,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所作所為有益于社會和大眾,能終成大業,可視為賢人,要親要用。交小人,則背道而馳,要棄而遠之。
其二,富視其所與。孟子曰:“貧則見廉,富則見義。”這“義”乃為走正道,不忘根本,富幫窮。“以富人而下人,何人不尊;以富人而愛人,何人不親?”你愛別人,別人尊你、親你、擁戴你。對這具有百川歸海、百鳥朝鳳向心力的人,一定要用。反之,有的人富了,講排場,比闊氣,顯氣派,不惜物,不惜民,揮霍無度。古人云:“貪樂者,必取辱;過侈者,必招非。”染上奢侈之風的人,就會失去民心,斷不能用。
其三,達視其所舉。古人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唐太宗李世民曰:“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一個人處于顯赫之時,要保持本色不變,心系百姓,情為民所用,如柳宗元的《送薛存義序》中所云:“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勞心”,為百姓辦事,認認真真,勤勤懇懇,小心謹慎。又云:“訟者平,賦者均,老弱無懷詐暴憎,其為不虛取直也矣,其知恐而畏也審矣!”對衣食父母心懷敬畏,不白拿俸祿,這樣的人,一定要用。有的人,一旦權到手,便一心想著自己,中飽私囊,耍滑作奸,這樣的人,絕對不可用。
其四,窘視其所不為。一個人處于困境時,要看其操守如何,如果不做茍且之事,不出賣良心,則可用,反之則不可用。
其五,貧視其所不取。“貧則見廉”,這是窮人的行為準則。人在窮困潦倒之際也不取不義之財,人窮志不窮,窮且益堅。窮則思變,窮能變富,由窮變富要用正當手段。姚崇云:“與其濁富,寧此清貧。”如能這樣做的人可重用,與此相悖者不可重用。
古為今用。李悝的“識人五法”每位領導者如能常讀常想,不無警醒與啟迪。
【識人五法生活感悟】相關文章:
時間識人落難知心生活感悟03-27
生活禪法的感悟03-31
舒心八法生活感悟12-04
聞香識人初中經典美文04-05
讓人感動的生活感悟12-09
不言人非的生活感悟12-03
人窮的時候生活感悟12-04
人是怎么變強的生活感悟03-25
人要學會隨緣生活感悟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