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諾千金誠信做人人生哲理
誠,言之必成;信,人言不欺。華夏神州,泱泱大國,自古以來就以誠者、信者為世人之楷模,其一言,小可取百姓之信任,成自身之美名;大可動輒于天下,臨大國邦交,涉內外政事。如此功用,當為人者誠,為士者信。
誠信者言出必行,行必如言,若非如此,難當此二字。曾想諸葛孔明六出祁山征魏,以實現應允劉備病榻之上的囑托,雖死五丈原,但鞠躬盡瘁已盡忠孝,此即為臣忠于君之信;又望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雖義字當頭,但云長忠義之士不受他人恩惠,必求報之,曹操生還即為云長之信義;明代于謙,在內無善謀、外無強將的處境下,依然肩負重任,打響了北京保衛戰,其分遣諸將列陣九門迎敵,并親自督戰,取得勝利,正是因為其堅持“社稷為重,君為輕”,實現了其保衛大明社稷的諾言。古之義士猶能堅持誠信,關鍵時刻亦可用身死以證決心。忠誠信義之人一直受世人尊崇,因其誠信,所以其仁義,正是至誠如神,即有誠篤的品德和態度,即能融匯貫通仁義道德,成己成人,甚至能夠盡人之性,盡物之性,贊天地只化育而與天地參,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之所以圣者能化萬物于言語、行為,另世人膜拜,恐意在于此。
誠信于人心之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古代如此,現今亦如此。
雖古人崇尚禮義,但若無這無形的規范,今之社會自然亦是無法向前。對于一個人來講,“誠信”是立身之本,處世之寶,它培養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們正確處理各種關系,跟親人、朋友,即便是陌生人,都應以誠信為根本,如此自能坦然面對任何人和事,并能換回真誠相待。現代社會注重經濟的發展,而市場經濟義不容辭成為當今主流,正因為如此,誠信更多的被用到了其中,因為人與人的交往必然離不開信用。對于一個行業來說,最基本的莫過于樹立良好的信譽,樹立起值得他人信賴的行業形象,否則,其就無法與社會進行經濟交往,必然對社會缺乏號召力和響應力,久而久之,就會深陷泥潭難以自拔。
誠信,能夠喚醒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個行業、一個國家,同時也能將它們全部摧毀,所謂:“誠者,乃做人之本,人無信,不知其可”。
無誠則有失,無信則招禍。朝秦暮楚、朝令夕改、作繭自縛、自食惡果等等便是用于那些虛妄之人,經商如此必會人財兩空、鋃鐺入獄;交友如此必會眾叛親離、陷入絕境;那大到國事呢?用虛假之意換得片刻安寧,最終得到的必將是長久的騷亂與動蕩。國家之間的經濟政治不平衡實為普遍之現象,尚未違背自然循環之理,即天理尚容,但人類卻蠢蠢欲動,妄圖用己之殘暴手段改之,于是,地球之上戰亂從生,無消停之日。為了國家軍事之強大,財物之充裕,將富饒的土地變得滿目瘡痍、貧瘠不堪,使幸福的人民變得家破人亡、流離失所,此為最大之無誠,無信!何解?因此現象與人民之所盼,百姓之所求背道而行,人間的統治者曾無數次答應人民之請求,無非為和平與安定,但事實卻是將如此善良且滿是期待的人民一次又一次送向深淵。當然,失信于人民,失誠于天下之結果也是顯而易見,人民用自己的方式推到了那些統治者,將此背信棄義之輩永遠逐出歷史。
誠,不但是天道本體的最高范疇,也是做人的規律和訣竅;信,也是中國倫理思想史的范疇。荀子有云:“天地為大矣,不誠則不能化萬物;圣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父子為親矣,不誠則疏;君上為尊矣,不誠則卑,夫誠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圣賢尚且不忘誠信之要理,何況凡夫乎?誠信是取信于人之良策,是處己立身,成就事業之基石。雖過千年,亦不能忘。
【一諾千金誠信做人人生哲理】相關文章:
做人誠信的名言12-09
做人誠信的名言警句01-18
誠信做人的名言名句12-07
有關誠信做人的名言12-09
做人的誠信勵志名言12-09
誠信做人的人生格言12-09
做人誠信的好句好段12-01
做人要誠信高中作文11-26
做人之道人生哲理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