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而為人五毒俱全生活感悟
佛曰,人有五毒當戒:“貪、嗔、癡、慢、疑“。
貪——貪愛五欲,多求無厭
也就是指貪婪貪心,沒有節制的想著多拿多占。
每個人都有貪念,生活中的諸多小事都可以反應出我們生而為人的貪心。
譬如,我們在去吃自助餐時,就會不由自主的吃得多,甚至經常是實在得撐不下才罷手,這個就是我們的“貪心”;
再比如,對于賺的錢,孩子的考分, 他人的愛,我們都是希望多多益善,永不滿足。
殊不知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人生最忌——過猶不及!
人生許多痛苦與糾結,就是欲求不滿導致的。
嗔——較真易怒,打罵傷害他人
比如,當我們為他人付出時,內心還是渴望獲得回報。
這個回報可以是物質回報,更多的還是希望獲得精神回報,即得到他人的夸獎、鼓勵、感激抑或親近等等。
而當我們并沒有獲得期望中的反饋時,就會生出傷心、失望乃至憤怒的情感。此即為”嗔“。
它是無名業火,一旦動怒,人就容易頭腦發熱,情緒激動,引發悲劇和傷害。
正如佛所曰:嗔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
想想看,有多少悲劇就是在憤怒的意氣之爭中導致的,多少傷害就是在由于憤怒而口出惡言中形成的。
希望我們都能明白,當你憤怒時,不要做任何決定,最好閉嘴以避免口不擇言,最終惡語傷人三冬寒。
癡——愚癡無明、自以為是
”知道“有四個層次:第一是知道自己知道,第二是知道自己不知道,第三是不知道自己知道,第四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癡人,即癡迷于自己的人,大多數屬于第四個層次,自以為是,總覺得自己就是對的。
因此,這類人很容易把自已的想法加到他人身上,
還經常一門心思、一相情愿用自己的想法來規范兩個人的關系,
這都叫“癡”。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當一個人固執己見時,思想是難以有進步的。
孔子曰:”老而不死即為賊“。
就是因為天下許多做父母的,并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思想早已落伍,卻強迫兒女依舊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行事。
多少家庭的爭吵、破裂,就是從老一輩人自以為是的橫加干涉開始的。
許多親密關系惡化的根源,就是都希望對方按照自己的想法來,但誰又說服不了誰。
于是,在爭吵怨懟中消磨著感情。
明白了這一點后,我一直在克制自己指手畫腳的沖動,因為我覺得管好自己才是王道。
我應該有的,是對自己的期待,而不是對他人的期許和改造
慢——怠慢忽視,驕傲自大
“慢”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只對自己的東西感興趣,對別人不感興趣,然后產生怠慢、輕慢、不敏感的行為。
網上曾有這樣一個段子:
一對夫妻,在剛結婚一年里,每做一次愛,就放一枚硬幣進儲存罐,
一年后,每做一次愛,就從儲存罐里拿出一枚硬幣,
結果很可能,那個儲存罐里的錢一輩子也拿不完。
確實, 兩個人相處久了,就缺乏激情、敏感,然后對彼此漠不關心,無新鮮感,缺乏理解和耐心了。
曾經的優點現在看來微不足道,曾經的缺點現在卻被無限放大。
于是,不滿,爭吵,指責,冷漠,甚至憤恨和厭惡,由此而生。
疑——狐疑猜忌,不信任對方,害怕對方的背叛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自我實現的預言“,即積極的或者消極的預言,都可能足以影響到人們,并最終會導致預言實現。
曾經有一篇古文令我印象深刻,是講古代一名女子出嫁時,被母親 告誡道:
男人不可信,不可靠,你應該多多斂財,為自己將來多做打算。
于是,那名女子嫁入夫家后,費盡心機地占有夫家錢財。
結果,夫家忍無可忍,休掉了自己的妻子。
而那名女子,則暗自慶幸聽從了母親當初的告誡:男人不可信,為自己斂財才是正道。
殊不知,一個總猜忌、試探對方的人,最終也會將對方推向背叛的邊緣。
因為,彼此不信任的感情,只會讓人疲憊得想逃離。
其實沒有誰可以輕而易舉的拋去或克制“貪、嗔、癡、慢、疑”的念頭.
但我們可以用我們的”界“、”定“、”慧“去適度調節它們。
“界”就是界限,“定”就是定力,“慧”就是智慧。
不懂得“界、定、慧”,你的“貪、嗔、癡、慢、疑”就表現出來了。
最后,你的生活,就很可能陷入狼狽不堪、苦不堪言的局面。
【生而為人五毒俱全生活感悟】相關文章:
誠實是為人處世的立身之本的生活感悟11-23
牛根生經典為人處世語錄11-23
總以為人生感悟11-22
讓苦難生花的生活感悟11-27
當下生活感悟:生12-09
2017生活感悟12-07
關于何為人生的人生感悟11-24
2020生活感悟生活雜文隨筆11-30
煩惱本是自家生的生活感悟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