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生活與感悟的關系
新的高中《語文教學大綱》,用全新的表述闡釋了語文教學觀。它告訴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感悟,要盡可能少歸納,盡量訴諸學生感性,培養他們的語言感覺,讓他們用心去感知,用心去體悟。這種語文教學觀,不但符合語文的基礎學科的特點,更重要的是符合語文人文性的特點。那么感悟從何來呢/筆者認為,就閱讀教學而言,最直接的來源是閱讀材料,可以說,沒有閱讀材料,也就沒有閱讀活動,感悟當然也就無從談起。但也絕不能說有了閱讀過程就必然會有感悟,因為閱讀主體的直接或間接的生活經驗對感悟的產生與質量具有重要的制約作用。所以生活就應該是感悟的基礎。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句名言有兩層含義,其一,語文的內容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其二,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時時有語文,生活是理解語文內容的基礎,生活是解讀閱讀材料的一把鑰匙。一個人的生活積累如果厚實,閱歷如果廣泛,那么他對閱讀材料所寫的事件,表達的感情,述說的哲理就容易接受,就容易在閱讀過程中與作者產生共鳴,最后達到學習語文的目的;反之,如果一個人缺乏生活經驗,閱歷不廣、不深,那么他對閱讀材料的內容的反應就是遲鈍的,理解就是膚淺的,結果則是:感則感矣,未能悟也。如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讓即將跨入新世紀的高中生和在二三十年代生活過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同時來讀,那么感悟的結果多數是大相徑庭的。
讀著這膾炙人口的佳作,今天的高中生大多則會認為這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縈繞在他們腦際的是那樣一幅清新、美麗的畫面:綠葉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縷縷,月色溶溶,像朦朧的幻夢,像縹緲的歌聲。最后油然發出一聲慨嘆:好一幅荷香月色圖!或許還有另一部分同學對朱老先生所繪之圖有不盡如人意之感:月光應是清麗的,天空應是蔚藍的,燈光應是耀眼的等等。不論是前者還是后者,他們的重點始終落在一個感字上,通過對文字的感知,展開聯想的翅膀,勾勒出了一幅如上所述的荷香月色圖,至于那深邃的意境,含蓄的筆觸,雖悟卻未能大徹。
而在生活于二三十年代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看來,此文卻是字字凄苦,那籠著輕紗的夢、小睡、酣眠、渴睡人的眼,那幅煙霧彌漫、緲茫、隱約而朦朧的荷香月色圖,是現實世界與夢的世界的對立與糾纏,是作者靈魂掙扎的凄苦的寫照,僅用淡淡的喜悅與淡淡的哀愁是涵蓋不了的,這惟有生活在二三十年代的飽經那個年代風霜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才能與作者產生如此的共鳴。只有他們才能透過散文的字里行間真正悟出不平靜的多層含義,也只有他們才能感悟出荷香月色與江南采蓮圖兩幅圖畫的深邃的意境,也只有他們才能真正感悟出那淡淡的、恰是到了好處的、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清香,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的月色,別有風味的小睡,有些大意的遠山的一些詞句所顯示的有節制的含蓄的美及原因。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些人與作者生活于同一個時代,他們心相印,息相通,作者所傳遞的信息,所表達的感情,他們是心神領會的,以上的感悟對生活在今天的絕大多數高中生來說,感悟起來都是比較困難的。
綜上所述,生活是感悟的基礎。因此,語文教學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還要把學生引入社會,讓他們關心生活,體驗生活,唯其如此,方能感而大悟。
【生活與感悟的關系】相關文章:
最好的關系,是我懂你的生活感悟03-25
關系好也別隨便開玩笑生活感悟03-25
關于維系關系的人生感悟05-10
堅持與勝利的辯證關系人生感悟04-21
關系對我們的重要性的人生感悟04-03
感悟生命擁抱生活的生活感悟04-04
微笑生活的生活感悟04-24
流暢的生活的生活感悟04-26
生活隨緣生活感悟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