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索留學申請中推薦信的“奧秘”
每年年初都是學生索要推薦信的高峰。從元旦到現在,我大概已經寫了半打多的推薦信了。這些推薦信里,有幫助學生申請學校的、有為了競爭獎學金的,還有找工作的,幾乎是一周一封的頻率。因為每一篇都是回憶學生的過往點滴并做出相應的評價,我玩笑地稱之為我的人物“周記”。
推薦信是歐美各國的老傳統。別看留學市場在國內近幾年越做越大,但對于大部分中國人來說,“推薦信”依然是個有點讓人困惑的事情。比如,前一陣我和兩個在英國訪學的北京大學的小師弟吃飯,這兩個小師弟一個在申請博士,一個在申請博士后。他倆最關心的是推薦信在英國入學或項目申請上的作用有多大。有什么“奧秘”,是不是推薦人名氣越大越好?是不是歐美教授的推薦信會比中國教授的推薦信“管用”?
首先得承認歐美等國也是“關系社會”,尤其在某些行業里找工作時,推薦人的分量確實可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英國人利用“letter”這個詞的一詞多義,有一句對這種“個人能力不如人際關系重要”的社會現象很入骨的諷刺諺語:“一個人推薦信(letter)后面的署名比他自己名字前的頭銜(letter)還重要”。
但對于學校和獎學金申請來講,絕大部分情況下,只要推薦人在該領域具備一定的經驗和發言權,大學和基金會并不會在意其是否是大牌又或是來自哪個國家。其中的道理很簡單,如果換位思考一下,大學和基金會都想擇優支配有限的資源,所以他們最希望看到的是對申請人有了解的人就其能否“不辜負”教育和科研資源所進行的“輔助論證”。比如學校錄取最關心的是這個學生是否有完成學業的能力和興趣,有沒有特長或社會經驗,是否能豐富課堂討論。
如果非要說推薦信有什么“奧秘”的話,那就是“細節”與“誠懇”了,即能用事例對申請人能力做出實在的分析。而在這點上,一封來自有過幾面之交的大牌教授或者歐美學者的推薦信,自然遠不如來自曾經教過你課或者指導過論文的老師的推薦信有力度。
沒有細節,通篇恭維的推薦信不僅不會給申請人加分,而且在申請獎學金這種更激烈的競爭中,很可能會扯申請人后腿。每年,我給歐洲幾個交流項目做評審的時候,每當看到來自申請人主要合作者或主管單位空洞的好似褒義詞詞匯列表的推薦信時,我都會降低對標書的評分。原因是,如此草率的推薦信至少是種敷衍,表示推薦人對申請項目“沒太大興趣”。有時在歐美學術界,過度的贊美還會被視為是似褒實貶的反語。
只要是誠懇的評價,推薦信也未必不能揭短處。比如,我曾在給一個法國學生的推薦信里開篇就說,我第一次認識這個學生是因為他大一時的小論文不及格,被我請到了辦公室約談。但從談吐中我發現他是個很有才華的男孩,只是剛開始不習慣英國的學術規范。而且他很善于吸納意見,大二大三成績節節升高。正是這前后對比,讓我覺得這小子很有潛力。這篇“吐槽”寄出去,學生后來告訴我,他得到了幾所名校的面試。其中一個面試官還不無欣賞地揶揄他說:“你居然讓一個曾給你不及格的老師寫推薦信,真是‘藝高人膽大’呀!”
【探索留學申請中信的“奧秘”】相關文章:
探索科學的奧秘作文05-11
探索月球奧秘作文04-01
探索月球奧秘作文01-09
探索月球奧秘作文[優]01-18
[通用]探索月球奧秘作文01-14
【精選】探索月球奧秘作文8篇01-14
我好想探索宇宙奧秘作文12-30
學講計劃中信息技術教學運用探索論文05-12
美國留學申請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