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24考研政治試題答案及解析
在各個領域,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試題,試題是命題者根據一定的考核需要編寫出來的。你所見過的試題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4考研政治試題答案及解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單項選擇題
1.《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于2021年6月10日實施。這是一部指向性、針對性頗強的專門法律,共有16條,這部法律主要針對的是( )
A.西方某些大國近年來對我國的“貿易戰”
B.少數國家操縱國際組織挑起的“貨幣戰”
C.資本主義大國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新冷戰”
D.外國干涉中國內政的所謂“單邊制裁”
答案:D. 考查時政反制裁法。A、B范圍都太窄了,反外國制裁法不限于反對貿易制裁、經濟制裁。C項范圍又太大了,如果沒有對華制裁,即便是不友好的舉動,也沒法適用反外國制裁法。所以反外國制裁法針對的是外國毫無理由的對華制裁,也就是“單邊制裁”。有人對“單邊”有疑問,如果是多邊的,那就是某個國際組織的決議了。
2.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從中西部22個省份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選聘了110.2萬名生態護林員,走出了一條生態補償脫貧的新路子,實現了生態保護和脫貧增收“雙贏”,充分體現了“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深刻哲理。“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表明( )
A.人與自然是統一的,自然能夠自發滿足人的要求
B.生產力包括自然要素,合理開發自然能促進社會發展
C.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發展只能適應自然的變化
D.人能動改造自然,自然能動補償人的勞動
答案:B.考查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A項錯誤,自發的意思是沒有人的意識參與,沒有人的意識參與就沒有實踐,沒有實踐,自然怎么可能滿足人的要求呢?C項錯誤,人依賴于自然界,但不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且人的發展也不只是適應自然變化,換句話說人在自然面前不是完全被動的。D項錯誤,自然不能“能動”,只有人可以“能動”。B項正確,生產力中的勞動對象就是自然要素。
3.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一個商品占有者出售他現有的商品,而另一個商品占有者卻只是作為貨幣的代表或作為未來貨幣的代表來購買這種商品。賣者成為債權人,買者成為債務人。由于商品的形態變化或商品的價值形式的發展在這里起了變化,貨幣也就取得了另一種職能”。這里所論述的貨幣“另一種職能”指的是( )
A.價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貯藏手段
D.支付手段
答案:D.考查貨幣職能。政經的題目是要看題干的,題干說賣者變成了債權人,買著變成了債務人,說明賣者沒有拿到錢,買者也沒馬上付錢,這個時候貨幣的職能就不是流通手段,而是支付手段。
4.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資本主義相比,當代資本主義在許多方面已經并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大公司經營活動的實際控制者是( )
A.高級職業經理
B.股東大會
C.監事會
D.董事長
答案:A. 考查資本主義新變化,屬于知識再現試題。
5.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作出重大戰略部署,明確指出了推進共同富裕2035年遠景目標。這一目標是( )
A.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
B.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C.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實現
D.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同步實現
答案:B.考查毛中特熱點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是2050年——第二個百年目標完成的時候,全面實現僅用在小康社會上,共同富裕還沒有提過全面實現的標準和時間點。“同步實現”是錯誤提法,共同富裕不可能同步實現,也不能搞成平均主義。B項正確,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這也符合毛中特命題的一貫風格,正在進行的一般沒問題,已經完成的要斟酌。
6.新發展格局是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要致力于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于( )
A.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
B.市場主體的活力
C.高水平的自立自強
D.產業鏈供應鏈的優化升級
答案:A. 考查毛中特熱點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于經濟循環流轉和產業關聯暢通,根本要求是提升供給體系的創新力,D項屬于根本要求相關,不是關鍵。這道題也符合毛中特單選的命題規則,用一個切入詞“關鍵”來在一堆相關選項中鎖定唯一正確選項。
7.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以后,“三農” 工作重心將歷史性地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2021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現代化作了進一步的部署,根據這一部署,“十四五”時期的“三農”工作擺在首要位置的是( )
A.依托鄉村特色優勢資源,打造農業全產業鏈
B.擴大農村需求,暢通城鄉經濟循環
C.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弱項,推動城鄉協調發展
D.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
答案:D.考查毛中特鄉村振興。題干中已經明確是2021年一號文件對鄉村振興的指示,所以首要的應該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
8.文化軟實力集中體現了一個國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產生的吸引 力和影響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需要強大的國際傳播能力,我國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是( )
A.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B.推進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C.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入人心,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D.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答案:D.考查毛中特文化軟實力。提高文化軟實力需要國際船舶能力,而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9.戊戌維新運動是一次愛國救亡運動,也是一次資產階級性質的政治改良運動。維新派盡管不敢從根本上否定封建主義,但突破了洋務派“中體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張( )
A.用君主立憲制度取代君主專制制度
B.用民主共和制度取代封建專制制度
C.用總統共和制度取代君主立憲制
D.用議會共和制取代君主立憲制
答案:A.考查史綱戊戌維新的性質。戊戌維新雖然失敗,但是主張君主立憲。
10.大革命失敗后,要不要堅持革命?如何堅持革命?這是擺在中國共產黨面前的兩個根本 性問題。黨從殘酷的現實中認識到,沒有革命的武裝就無法戰勝武裝的反革命,就無法奪取 中國革命的勝利,就無法改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命運,必須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 革命。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這是中國共產黨( )
A.實施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方針的開始B.建設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的開端C.實行工農武裝割據的開始D.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
答案:D. 考查南昌起義的意義。A項是八七會議的意義,B項應該是三灣改編,南昌起義只有師一級有較健全的黨組織,團及團以下是沒有建立起健全的黨組織的,也就談不上黨指揮槍——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有人說不是說南昌起義是“黨指揮槍”原則的發端嗎,這個發端可以視作萌芽,說是建設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有點夸大其詞了。C項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以后才開始的。D項正確,有人覺得“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可疑。南昌起義就是奔著奪權去的,只不過失敗了,所以毛澤東提出不要直接通過城市武裝暴動奪權,通過農村動員農民最終奪取政權。
11.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離開西柏坡向北平進發,臨行前,毛澤東把進北平 比作“進京趕考”,說“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3月25 日,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導人與中央機關、人民解放軍總部進駐北平香山,標志著( )
A.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
B.新民主主義社會開始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
C.中國革命重心從農村轉移到城市
D.民族民主革命任務的完成
答案:C. 考查史綱七屆二中全會的內容。七屆二中全會是在河北西柏坡開的,但是農村轉移到城市的標識是進駐香山。A項錯誤,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是在辛亥革命失敗后,五四運動開始前。B項錯誤,新民主主義社會建立是1949年10月1日,進駐香山時新民主主義社會還沒建立,怎么能說開始向社會主義過渡呢。D項錯誤,民族民主革命任務的完成是在新中國建立時,徹底完成是在三座大山殘余勢力被清除后。
12.1956年4月,毛澤東提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其目的是( )
A.加強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
B.為社會主義改造創造條件
C.找出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D.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答案:C.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的運動是三反運動,建國初期就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在1956年已經完成了,所以也談不上為社會主義改造創造條件。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當下的任務。所以1956年4月提“第二次結合”是為了找到建設的正確道路,很可惜,最終探索沒有成功,到改革開放后才找到。
13.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詩經》 中的“夙夜在公”到《尚書》中的“以公滅私”,從西漢賈誼《治安策》中的“國而忘家, 公而忘私”到宋代范仲淹《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再到清代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貫穿其中的傳統美德是( )
A.強調知行合一,注重躬行實踐
B.推崇“仁愛”原則,注重以和為貴
C.重視整體利益,強調責任奉獻
D.提倡人倫價值,重視道德義務
答案:C. 這是常識思修里的常識題,如果這個題目還能做錯,要不就是手抖了,要不就是想多了。
14.法律是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是憑空產生的,也不是永恒不變的,是由一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決定法律本質、內容和發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是( )
A.地理環境
B.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C.人口素質
D.統治階級的意志
答案:B.法律反映統治階級意志,但決定法律本質、內容和發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二、多項選擇題
17.2021年5月15日7時18分,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于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取得成功,其重要意義表現在( )
A.我國在行星探測領域進入世界先進行列B.我國首次自主執行了火星探測任務C.為探索宇宙奧秘、增進對火星演化的認知,了解生命起源作出了中國貢獻D.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取得了又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進展
答案:ABCD. 考查時政火星探測。有同學覺得首次自主執行火星探索任務是發射天問一號,但是天問一號發射和探測器著陸是整個火星探測的不同環節而已,不能分割開來的。
18.人類歷史上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與材料的發展息息相關,而新材料的研制卻是頗為不易 的。人工智能可以借助數據共享對先進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質進行預測、篩選,從而加快新材 料的合成和生產。作為人工智能的一個分支,機器學習算法在輔助新材料設計時尤為“得力”, 其工作過程主要包括“描述符”生成、模型構建和驗證、材料預測、實驗驗證等步驟。人工智能輔助新材料研發的過程表明( )
A.科學研究能夠任意改變物質的性質與結構
B.人工智能能取代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識C.人類對物質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
D.具體的物質結構和性質的變化不改變世界的物質性
答案:CD. 考查實踐認識和物質的關系。科學研究是實踐的一種,實踐能改造世界,但是不能說可以任意改變物質性質啊,物質的性質是客觀實在性,怎么改?人工智能是人們實踐和認識的成果,不能反過來代替認識。19.時間是萬事萬物存在的刻度,一秒鐘,電影24幀畫面,獵豹在草原上飛奔28米,蜂鳥振動翅膀55次,一分鐘,登山隊員攀登珠峰頂峰58.3厘米,“復興號”前進5833米,時 間創造無限可能。有人努力奔跑,用全力以赴的沖刺突破極限,有人砥礪前行,以日復一日 的堅守辛勤耕耘。原本勻速流動的時間,正是在生生不息的奮斗中,在昂揚奮發的進取中, 確定意義、體現價值,進而定義生命的精彩、定格歷史的脈動。人生在奮斗中“定義”生命 的價值,說明時間是( )
A.測量事物運動的客觀尺度
B.物質運動的存在方式C.事物運動的主觀聯想D.與物質運動不可分割
答案:ABD. 考查時間和空間。時間空間是客觀的,所以C項錯誤。
20.如今,“逆襲” “超燃”“躺平” “凡爾賽” “YYDS”等網絡熱詞令人目不暇接,了解這些網絡話的意思用法,幾乎成了網上沖浪的必修課。嵌入日常生活交流的網絡熱詞,為語言的發展帶來新語料,也能夠讓人們一窺當下的社會生活和社會心態。網絡熱詞流行的現象表明( )
A.社會心態是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反映B.社會意識隨社會存在的發展而變化C.社會意識是主體對社會存在的自發反映D.社會心態的差異性決定了社會生活的多樣性
答案:AB.考查社會意識和社會存在之間的關系。社會心態就是我們書本上的社會心理,也屬于社會意識,所以社會心態不可能決定社會生活,D項錯誤。本題再次出現“自發”,自發是無意識參與,社會意識怎么可能是無意識參與呢,C項錯誤。
21.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機器的采用,化學在工業和農業中的應用,輪船的行駛,鐵路的通行,電報的使用,整個大陸的開墾,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術從地下呼喚出來的大量人口——過去哪一個世紀料想到在社會勞動里蘊藏有這樣的生產力呢?”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A.資本追逐剩余價值的內在動力B.市場激烈競爭的外在壓力C.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的斗爭D.資本主義國家對市場的全面控制
答案:ABC.考查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資本主義最初是自由競爭階段,自由競爭中資本家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都想獲得超額剩余價值,這是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原因。而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斗爭是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因為階級斗爭是階級對立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D項錯誤,資本主義國家所有制并沒有全面控制市場。
22.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據2021年8月2 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統計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 模近5.4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同比增長9.6%,增速位于全球第一。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有利于( )
A.推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B.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C.推動化解發展中的根本制約因素D.推動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
答案:ABD。考查毛中特熱點數字經濟。根本制約因素是資源和科技。
23.2021年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周年。20年來,中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六位上升 到第二位,貨物貿易從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一位,服務貿易從世界第十一位上升到第二位, 利用外資穩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對外直接投資從世界第二十六位上升到第一位。目前,中國 已成為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前三大貿易伙伴。中國入世20年的歷史充分證明( )
A.我國經濟已經實現了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B.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法寶C.堅持開放合作才能獲得更多發展機遇和更大發展空間D.我國是多邊貿易體制的堅定支持者、積極參與者和重要貢獻者
答案:BCD. A項錯誤,我國經濟正在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但是并未完成。B項正確,重要法寶是可以用在改革開放上的。
24.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不斷探索和發展適合中國國情的民主道路,使人民民主在東方大 國落地生根、繁榮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不斷深化對民主政治發展規律的認識,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 )
A.是完整制度程序和完整參與實踐有機統一的民主B.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C.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D.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
答案:ABCD.本題考查毛中特熱點全過程人民民主。
25.2020年我國頒布的民法典具有鮮明道德導向。如第7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第8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 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第184條“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對道德的導向主要表現為( )
A.法律助推個人品德養成B.法律決定道德傳承的效果C.法律助推社會公德水平提升D.法律為弘揚美德提供保障
答案:ACD.考查道德和法律之間的關系。道德和法律是相輔相成的,不能說一方決定另一方。
26.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 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中共中央關于 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之所以也是劃時代的,是因為這次全會( )
A.實現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的轉變B.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C.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新局面D.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答案:AC.考查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意義。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的是全面深化改革,所以可以說開創了改革開放新的局面。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十四大。
【考研政治試題答案及解析】相關文章:
2017考研政治大綱解析12-09
2017考研:政治考研大綱與解析匯總12-09
2017年考研英語二翻譯試題答案及解析03-11
2017考研政治大綱解析之復習思路12-09
2017考研政治真題整體難度解析03-11
2017考研政治真題解析--思修部分03-11
2017考研政治真題解析:馬哲單選題解析03-11
2017考研政治真題解析:馬哲多選題解析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