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考研心路歷程經驗分享

時間:2022-12-09 09:43:03 考研經驗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考研心路歷程經驗分享

  【經驗·擇!

考研心路歷程經驗分享

  擇校有幾個指標:喜愛度,區位,學校名氣,專業實力,難度。

  首先你要明確是否有心儀不已的學校,要知道這種為夢想努力的動力有時候是無窮的。如果有,進入評估,評估合格就不要浪費時間看別的了,相信自己。

  如果沒有強烈的愿景,那么就要綜合考察海選,區位有時候是先決條件,要知道研究生學校所在地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出校門時人脈的所在地,也會影響你工作的選擇,這不僅僅是一個認可度的問題,雖然認可度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大原因。

  至于學校名氣和專業實力這個還是要做一個綜合評估的,個人傾向于工科看后者,文科看前者,原因是工科水平是項目堆出來的,文科可能更偏重一些社會認可度。當然這兩個也不是區分了工科文科就會出現完爆的選擇,大家還是需要綜合衡量。

  我當時是依據我的重視情況,給各項分配了一下系數,然后加權算出了合適的報考學!筮B理工。不過很不幸,我屬于心有所屬的人,最后還是選擇了同濟。

  好,選擇結束,進入評估,評估什么呢?可行度。這個過程最痛苦的就是收集分數線,我要提醒大家,最靠譜的就是官方數據加上學長學姐的解釋,因為各個學校進入復試規則不一樣,所以還是需要學長學姐明確下。那么不可信的是什么呢,一個是考研機構,一個是各種帖子。前者不可信,因為他會編造數據,后者不可信,因為他多半也是道聽途說,加上片面理解和演繹,再加上網絡世界不用負責,胡說太正常了。

  還有幾點要說明,一個是別搞什么報錄比了,腦子正常點吧。這玩意壓根就不存在,即使存在也毫無意義。為什么?因為他沒法統計,錄取是什么?進入復試還是正是錄取?正式錄取包括免推嗎?哪個學校發通知書時還區分下統招還是免推?考慮夏令營了嗎?錄取數的選擇就沒有統一標注。再說報名,以什么為準?報名數?你知道多少人報了名沒復習不去考嗎?那以考完所有科目?誰去搞這個統計?所以說這玩意壓根就沒法統計,你看到的絕大多數都是瞎編的。再說這玩意有用嗎?哪那么多好學校別人不報留給你,你要相信這么大的群體早就淹沒了僥幸,不排除運氣,但這也是不可控量。

  還有一點是不要聽信不負責任的言論,比如某某學校各種黑,我承認存在黑幕,但我也要說,給你機會考試就是給你機會掌握自己的未來,我們不能徹底杜絕黑幕,但是不是人人都有背景的,大多數學生還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被錄取的。

  還有一句話,就是越好的學校越公平。總聽見有人說比自己初試低的都過了,自己被刷了,這個學校如何如何黑,我真心煩這樣的人,自己不行別說別的,你這種行為就是買不起扎啤往里面吐吐沫。如果初試高的一定比低的先錄取還要初試干嘛?說白了,初試是國家替高校選,怕的是你們高校亂搞。但人家高校還要自己選呢,你不能搞包辦啊,我的學生你不讓我挑像話嗎。所以越好的高校越重視復試。同濟電信的復試占50%,考慮到復試只有350分,這個分要加權加和,所以復試的比重要大于初試。不要以為復試是走形式,大家分數差不多,同樣是錄取我比一個同學復試高了106分。我聲明,我不是985,不是211出身,所以同濟電信復試還是很公平的,他有評分細則的,不是簡單參照出身打個分就算了。

  我這段時間和4個導師深入的聊過,也涉及這方面的內容。其實導師也很委屈,你初試高怎么了,我要找個會釣魚的,你說你是賽跑冠軍,可權威了,奧運會呢,可我不用啊,我找了個會釣魚的,但是沒你跑得快你就罵我黑,我怎么了啊,我就是要找個會釣魚的啊。985和211的學生確實整體水平要高,原來我不承認,這段時間接觸以后我承認了。人家優先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但是出身一般的同學一樣可以通過努力獲得理想的結果,我自己就是最確實的例子,通過我的交際發現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了。所以,別被那些被怨氣沖昏頭腦的人的言論左右,客觀分析,自主擇校。

  說一句題外話,奉勸那些一早一早就盯著幾本破書的準備考研的人,先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鍛煉專業技能與素養,考研幾個月足夠,那幾個分數在很多導師眼里就是數字,區分度相當有限。別以為你復習得早就比人家考得好,復習得早遺忘開始運行就早,后期疲勞就大,最后考個都不好意思說的分數太正常了。如果你這種患得患失心理太重那你基本可以告別研考了?佳惺菑姸鹊睦鄯e,不是時間的累積。多花點時間證明你的科研潛力,在適當的時間介入研考,才是王道。

  【經驗·時間表】

  其實時間表這東西還是意識和自己為第一準則,我簡單說一下,以作參考。

  我是早上5點到6點起床,為什么會是個時間段呢,大家都知道夏天早期和冬天早起不是一個概念,也不是因為我自己的問題,包括日出,包括其他同學都受這個影響,其實最主要的是開門的大爺也會在冬天晚些來。

  坐定時間一般在6點半到7點,因為除了洗漱,走路以外,還必須計入排隊時間,有些人喜歡把這個時間利用起來,背背東西·,應該也是不錯的吧?但是不適合我,我一般用來思考人生……其實我恨不得不要排隊,但是沒辦法,就考研來說并不需要這么極限的復習時間,但占座的現實人逼人的只能如此。

  言歸正傳,坐定以后離早餐還有段時間,我一般會背單詞,基本鞏固加上新知就到了吃飯時間,然后去吃個飯,大概半小時,回來以后繼續復習,上午一般是數學,后期是政治加數學,為什么這么安排呢?大家參閱考試安排。當然,這個不是死的,腦子不轉的時候也會很偶爾的調換下,但不是很經常,不然就會出現看什么什么都看不下去的狀況,要盡力讓自己剔除這科看不懂了,看別的就會好了的思想,一句話,困難還是要克服的,靈活性的度的把握還是要靠自己。

  午餐的時間我比較奇葩,一般是下午兩點……為什么會有這么奇葩的安排呢,因為早上6點到晚上十點這么久的腦力消耗我晚上8,9點鐘會餓得不行……所以我平均分配了三餐,晚餐也從四點半調整到了7點。當然用餐這個問題是相當個人的了,需要以自己舒服為準。

  在午餐之前,中午12點到1點這個附近的時間段我會順應民意的安排自己一次小睡,主觀上是必須補充睡眠,客觀上是自修室大量午睡情況下自己也會很疲乏,所以我一般會和一幫吃飽了撐的的人一起午睡,時間在一小時左右,不會超過一個半小時。而且,我絕對不回宿舍午睡,為什么回宿舍午睡不好我也說不清楚,只是根據我的親測以及身邊研友的表現和最后成績,回宿舍午睡的效果普遍,且很明顯不如在自習室午睡。

  午睡結束到了下午,我一般安排英語和專業課,這個計劃可以延伸到物理上的晚上,晚上的復習一般用來完成白天的其他任務或者彌補短板。

  復習結束一般是在十點到十點半,臨近考試關門大爺也會刻意延遲半小時,我一般會在他關門前十到二十分鐘離開,一來是不需要做表面功夫,時間差不多,任務完成了就走了,不差這點時間,二來是越臨近關門人越浮躁,即使自己不浮躁周圍人噼里啪啦的收拾也會讓人很討厭,不如避開這些擾人的聲音。

  有人或許會問具體幾點到幾點看什么是怎么安排的,實際上是,沒安排。因為你不能剛好保證你的這一項任務就在你規定的時間段內搞笑的完成,這種刻板的安排反而會給自己很多壓力,讓心思不能全部放在復習本身上。所以我的建議是,不要具體的時間表,設計一個大體的順序,按順序完成任務,隨著復習的規律化你會發現你的復習用時逐漸也穩定了,而且這樣也利于大腦區域定時活躍。

  前文還說過踢球,我不考研期間每周四五次太正常了。考研了克制一點也是2次左右,偶爾3次。到10月以后就1-2次了。最后一個月就踢了二次,實在忍不住了,其中一次是穿著襯衫牛仔帆布搞的。我有兩個同級隊友,也都是工科,每周一到兩次,最后時段估計也是沒去,但他和我不一樣在于他總是穿著便裝踢踢然后直接回去看書,最后考了343。還有一個是絕對主力,暑假之后就一次都不去了,但是他堅持踢了甲級,雖然最后拿了亞軍,但是考得很不理想,297,還是在考本校大量照顧情況下。我們的時間浪費與成績成正比……很奇怪。最后我的結論是,踢球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在看書心不在看書。只要把握好坐在那個十幾個小時,足夠足夠的。

  需要注意的是,比如夏天四點到四點半才來第一批人,別兩三點就坐不住了,三點半就去那等著了。可以五點,人半多不多時去,最后一批踢到七點,咱可以踢到六點,六點半。然后麻溜利索的吃飯洗澡,八點前一定要回圖書館,平心靜氣的看到十點半。如果吃個飯,開個電腦,看一看,洗洗澡,再東摸西蹭一看九點了,唉,不去了吧。這就很不應該了。放松不是問題,拖延才是敵人。所以給大家的建議就是運動每周比我少一點就行,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態要穩住,不要浮躁,其實只要心態好,夠努力,這些細枝末節的事都不是決定性的。當然,有人選擇其他運動比如跑步也是很好的,規律且隨時都可進行的活動更利于復習。

  【經驗·環境】

  復習環境千差萬別,我首先尤其明確一點的是,千萬千萬千萬不要離開學校環境。我身邊復考的6個研友,加上我,3個上的,4個沒上的。按成績降序排列,前兩名都是還在學校的,5個回家復習的4個沒考上,3個比一戰還差。注意,我說的都是全職復習(像我這種輕松的保安工作我都不好意思說我是在職)。

  明確了在學校,可是學校的環境也各不相同,我僅就我本科學校說一下。

  有五種地方:

  1.散打,各種教室竄;

  2.沒空調的小教室,競爭不激烈,占一次座有效期一個半月左右;

  3.有空調的專門的考研教室,競爭激烈,每天早上去簽到訂座位,沒有人清書,簽到訂座后可以把上面的書移開;

  4.圖書館,有空調,非期末競爭不激烈,每天清桌,但是不許帶大量書本;

  5.圖書館自修室,有空調,每天清桌,競爭激烈,好處是可以帶任意多的東西。

  由于我本身有空間潔癖,不整潔的桌面對我的人格有著極大的挑戰,所以我選擇了5。復習一段時間以后我又發現了5的另一個好處,他的競爭激烈讓外人望而卻步,所以自修室的同學都如一家人,有時候吹風時閑聊幾句能讓自己干勁十足。但是從研考成績來看,成績最好的順序是35421,我自己猜想或許是因為5的環境過于寬松,很多人帶著電腦,零食,西瓜神馬的吧。至于4的成績不如35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非期末的清冷會影響復習狀態,有時候群體的努力確實很大程度上會帶動自己的奮斗。2的問題和4不同,2最大的問題可能是占座有效期太長讓人失去了每天的緊迫感。至于1就不說了,我只知道一個神人在這個環境下完成了392分的壯舉,不過鑒于他一學期不上一節課,考試周前一周說我想考第一了,于是華麗麗的考了個平均分95.4,專業第一,然后因為自修0出勤被取消獎學金的歷史,我們就忽略他吧。當然,24也都出過不錯的分數,最后要說的一句話是,除了1的條件,哪里都能出成績,還是看你自己的情況,這些事情都不是決定性的,只有能夠沉下心看書是關鍵。

  【經驗·政治】

  用書:紅寶書+任一+1600+張俊芳2100+徐之明梯度+徐之明圖鑒+考試司歷年真題+某機構講義A+某機構講義B+海天28天28題+任四+肖四+新東方最后五套題。

  政治用書一般分為這么幾種:

  基礎教材,比如紅寶書,任一,各機構講義,徐之明超級紅寶書。

  題集,如配套1600,張俊芳2100,徐之明梯度,肖1000,任二。

  大題集,如28天28題,30天30題什么的。

  預測題,如任四,肖四,最后四套題,最后五套題。

  真題,各類真題。

  我做的是紅寶書,也有研友在用任一和徐之明超級紅寶書,后兩本是把前冊進行了編輯,也就是相當于幫你畫了一遍重點。從結果來看,高分出自紅寶書,我個人認為不是因為大家說的那個原因,雖然為了搶市場,教材類出版時間相對接近,但編輯后的教材對于紅寶書的一點點變動的不敏感不至于影響很大,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紅寶書的使用者為了理清書里的思路必須親身的劃書,在這一過程政治的思路與脈絡就深入頭腦了,而單純的看很容易浮于表面。

  習題集的選擇可以說比教材更不重要,因為沒有哪本書能集中真題的思路,所以習題集的作用更多的是鞏固記憶,培養信心,不要指望你會考到獨門的原題或近似題,必須考的哪本都有,不是必須的哪本都沒有。這樣看下來可能在實戰方面都差不多,我推薦1600的原因是他和紅寶書配套,很貼近,容易建立信心。徐之明梯度不好就在這,他的拔高題太詭異了,術語就是廢題太多。張2100也還好,就是題量大,列舉的其他兩種我沒做過。

  大題集就不多說了,哪本都差不多,但是一定要買,不要以為他只是出大題用的,很多選擇也是從這里出來的,不背這個你會覺得紅寶書明明沒有啊,冤得死,我一站就是這個錯誤,政治低得很,實際上從9月到12月有多少新的時政,新的講話,新的精神,從中扣幾個選擇太正常了。還有就是想拿高分的還是多花工夫背背,別學我,只背了三天,才拿了30多點,雖然壓原題很不靠譜,但是背完這種本子再加上一些智商就會不離其宗,我是明知道如何拽奈何胸中無墨,大白話寫到底,丟掉了進8頭的機會。

  預測題我的態度是來者不拒,又不貴題量又少,此外還能給自己很多心理安慰,何樂而不為?萬一哪個原題壓中了偏巧你沒背那個不哭死,當然,這個也不太可能。

  政治真題和別的不一樣,因為他對時間太敏感,所以往年真題參考價值不大,要說有價值也就是一些基本選擇。值得注意的是,往年真題大題最有價值的部分在于馬哲部分,這部分的思路是萬年不變的,值得不想丟這個分的同學仔細琢磨。

  再說一下機構的講義,這個經本人親測,真的好的很好,差得很差,至于哪個好哪個不好,各地也不一樣,我也不惹這事非,還是不建議大家報班吧,如果報,政治也看好,寧可分著報不差那點錢也不圖打包減價報了政治差的輔導班。

  下面說一下復習計劃。以我用書為例:

  第一階段:紅寶書+1600。熟悉基礎知識,習題用來鞏固,9月中開始大概用時1個月,到10月中。

  第二階段:紅寶書+1600。夯實知識。10月中大概到12月。大概到這一遍做下來要清楚的知道書里哪些知識點是反復出現的,什么樣的語句可以摳出怎樣的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聯想和有邏輯的拐彎的思考。

  第三階段:紅寶書+真題+1600+大題集。查缺補漏。這個階段大概半個多月,雖然書目列的很多,實際上不怎么費時間。紅寶書不再系統的看,1600也只看標記的部分,通過1600的重溫追憶不足的知識點。真題題量本身就不多,去掉廢題(已修改或刪減部分,明確不考部分等)用不了多久,做真題的目的就是為了給自己一個底。大題集在這一階段是必須的,如果你想拿高分的話。如果你相信自己的政治素養,又對這科高分沒有期望可以把這份的時間用來補充薄弱科目,畢竟過線是很殘酷的。

  第四階段:預測題+大題集。最后沖刺。就不細說了,查缺補漏,找信心找感覺。

  【經驗·英語】

  用書:新東方正序詞匯+150(上)+150(下)+黃皮書+新東方長難句+寫作160+新東方最后五套題。

  政治用書一般分為這么幾種:

  1.詞匯,比如新東方紅皮,新東方綠皮,星火,各種考研高頻詞匯;

  2.閱讀,如150,石春禎;

  3.真題,黃皮書;

  4.寫作,寫作160,寫作150,等等;

  5.預測題;

  6.其他材料,比如長難句,完型單項,新題型單項等等;

  在選書方面空間不如政治大,詞匯書應該都差不多。我選擇紅皮新東方是因為同時想把它作為詞典使用,這樣可以明確我不認識的詞中有哪些是記憶問題,哪些是超綱詞。記不住的翻譯時就二次記憶下,超綱詞注意看下他的推測方法。不要指望你背了就記住了,即使背五遍用時也不一定記得。一定要以閱讀促進記憶,不用永遠不是你的,閱讀促進記憶另一個好處就是自動幫助分布記憶頻率,高頻出現得多,記得次數多。

  閱讀有人說150好,有人說不好,其實也不打緊。閱讀的作用更多的在于單詞的鞏固,閱讀習慣的形成。要說讓他出個百多篇都貼近真題這也太難為他們了,哪本書都做不到啊。但是閱讀不能不練,也不是只有真題反反復復做就好了。確實真題的內容已經涵蓋了考研詞匯的大部分,反反復復的做也有利于提升感覺,但也不代表可以遺棄補充材料的閱讀。因為真題的量放在那呢,當你做到掃一眼就知道這篇文章很多很多信息,甚至題都沒看詳解里的話就想起來了的程度時,你就會覺得這樣的學習很無趣,很枯燥。補充閱讀可以給你新鮮感,給你更多的機會練習如何人接觸完全陌生的文章。

  大家都說要用好真題,這方面我就不多說了,我真題用得不好,也不知道怎么用好真題。反復做了3,4遍,也沒覺得有什么提升,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潛移默化?我不曉得啊。還是功到自然成吧。

  寫作我翻看了下大家的寫作書,其實都差不多,精心編輯,內容翔實。我的建議就是找一本自己覺得舒服的練吧。還有提醒大家,一定一定一定要親自下筆寫,哪怕開始再艱難,效率再低,耗時再久也要寫。我就是因為覺得自己寫挺無趣的,又慢,不如背了,于是把模板背的很熟,還有一些俗語名言什么的,到考試前我只自己寫了三篇。考試時我突然發現在這個環境下不會動筆了,加上趕時間就亂開頭了,等進入狀態再往回改也不好辦了,然后就微跑題了……大家不要煩我這個錯誤啊。

  預測題就不多說了,就是個全真模擬。條件允許還是盡量寫作文。

  其他的單項材料可做可不做,基本不太多人做這個。我新題型那塊不太好,就在圖書館借了一本書逼自己做,做了一周多覺得開竅了就不做了,F在想想書里的解析都很生硬,我的獲益無非是來自于給自己的暗示——對這部分的重視,這本書就是起了個道具的作用。新東方的長難句給大家推薦下,這個是我個人的推薦,我覺得這個書不錯,他把真題中的長難句拆出來單獨分析,我覺得挺好的,重點明確的鍛煉了這方面能力,真題的價值一大部分就是體現在長難句分析上面。還有一點挺好的就是他是小開本,隨身攜帶,隨時看,看完整的真題容易在長難句那進入疲憊狀態,忽視掉一些內容,這個小本不會,你最想看的時候打開,看了三五句,覺得疲憊了就合上,效率不錯的。

  下面說一下復習計劃。以我用書為例:

  注:單詞是每天1-2單元,從頭背到尾,一直到出發那天。

  第一階段:紅皮書+150。熟悉基礎知識,150鞏固,7月中開始大概用時1個半月,到9月。每天早上背單詞,150大概每天兩篇吧,做一遍翻譯一遍,細究每個單詞,不回就查單詞書記憶,鉛筆標注。

  第二階段:紅皮書+150+長難句。夯實知識。9月大概到10月。上一遍做完回頭一看,全忘了。于是我又做了一遍150,這一次發現不記得的單詞還是多,但是比第一次已經少了很多了。方法和第一遍差不多,但是要更加注重他的行文思路,我覺得我閱讀能只錯一個的原因就是我很好的體會了行文思路,但這個又不是語言可以傳遞的經驗,大家自行注意吧。還有一點就是,閱讀訓練的重點是練習,而不是做完這本書,每天的訓練量到了這書里有沒做的也沒什么事。長難句這本書我大概看了兩遍接近,也沒固定看多少,想看就看,閑暇就看,平均下來一天也就不到10頁,小本,十頁不多的。

  第三階段:紅皮書+真題。直面真題。這個階段大概10天,因為真題書里就10套,姑且算他半個月吧。我第一次做真題是模擬狀態下做得,覺得還可以,平均每篇2個。

  第四階段:紅皮書+真題+150+長難句。強化復習。這個階段大概一個半月,到11月。復習方法就是反復的看真題,真題解析,150的作用就是每天一篇保持新鮮題的訓練量,只做習題看解答,不翻譯不細究。具體的真題怎么使用我還真的不太會,我就是粗放式的翻譯,查背詞匯,理思路,看解析。有精力的同學在這時就可以寫作文了。

  第五階段:紅皮書+真題+150+160+長難句。全面復習,大概一個半月,到12月中。和上一階段一樣,區別在于加入的作文練習,一定一定一定要下手寫!

  第五階段:紅皮書+160+真題+預測題。最后沖刺。真題查缺補漏。

  有一點忘了說,層次不用太清晰!合適就好,不要教條。

  【經驗·數學】

  先說幾句,117分就別寫經驗了,但是我覺得我的分數至少要再加10分。這次考試我覺得最難的是兩道選擇,我之前的練習中選擇填空一直是不錯的,偶爾會錯一個,所以在考場上我一直在死磕那幾個選擇,沒有注意時間,導致沒有答完卷子,眼看著鐵定滿分的題目空掉。唉,言歸正傳吧。

  用書:復習全書+復習指南+線性代數輔導講義+高等數學輔導講義+概率論輔導講義+660+李永樂真題+400題+合工大五套題。

  1.政治用書一般分為這么幾種:基本書,復習全書,復習指南。

  2.其他基本輔導,線性代數輔導講義,高等數學輔導講義,概率論輔導講義,660,各考研機構書。

  3.真題

  4.預測題,135,400,合工大。

  首先是基本書的選擇,我個人傾向全書。指南我覺得我接受起來有困難,不是因為難度,全書的難度也讓我覺得很難啃,我說的困難是他的排題順序和我腦中的知識梳理不一路,當然,這個見仁見智,哪個都能出高分。還得嘮叨一句,數學這些年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就是降低難度,擴大考察范圍,著重考察容易忽視的知識。很明顯,全書的難度比真題高一些,但是真題的考試范圍也不會外乎全書的內容,所以大家做全書有困難的時候(尤其第一次,甚至第二次,舉步維艱是很正常的),不要怕,大膽做,放平心,有些題目的變化不會很厲害,有些思路看會即可,不一定要做到想得出,可以應付變化,而有些技巧過于精巧,這些超越思路的技巧絕大部分是不會考的。相信大家做了真題就會對上述內容有共鳴了。

  其他基本用書我不怎么推薦,高等數學輔導講義這本書內容包括在全書中,只是它的題更典型,可是現在的趨勢只做典型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這本書就很雞肋了。概率論輔導講義不要做了,這書不好,排題偏,答案不全。線性代數輔導講義我要推薦下,其實我不推薦大家也知道了,李永樂名聲在外。雖然全書這部分也很好,但是講義的由淺入深,層次分明,分類清晰還是很有幫助的。660大家也可以做,這本書難度很明顯高出真題,而且題目很刁鉆,但好處是雖然明知道這里面80%的題壓根不會考,但做完它你的知識細節已經無可挑剔了。如果你想拿高分,不希望在選擇填空丟分,請考慮660。

  真題的選書我不太清楚,我只做了利用了系列那本,覺得挺好。

  135劃在預測題里不大合適,實際上他更大的作用在于練習手速,提高復雜運算能力,有精力的同學可以考慮。400題我個人不推薦,我認為我個人的能力在130左右,但是400題做下來普遍在80-100之間,嚴重打擊信心,作為預測題這個是大忌。這方面合工大做的就好得多,我的分數普遍在120-135之間。還有一句,預測題不做也不要緊。

  下面說一下復習計劃。以我用書為例:

  第一階段:全書+講義。熟悉基礎知識,7月中開始大概用時1個半月,到9月。我一戰唯一的知識上的收獲就是全書第一遍做掉了。所以這次相當于我的第二遍全書,可以實際上的吸收一些知識了,雖然還是舉步維艱。但是不要緊,認真做就夠了。切忌就是做了一段時間到后期就看不動了,然后各種跳過章節,得過且過,切忌切忌。要如始至終的發力。

  第二階段:全書+660。夯實知識,9月大概到10月。注意兩個方面,一個是典型的解題方法,另一個是知識細節。

  第三階段:真題+660。10月到11月。這個階段有兩個任務,其一是通過660再次確認細節知識的掌握。另一個就是經過了之前全書的復習開始試用真題。真題無疑是參考價值最大的,做真題一大好處是讓心里也有底,通過真題就清晰的對題型,重點,出題方向和自己的水平有一個可觀的印象。

  第四階段:真題+全書。全面復習。這個階段大概一個月,到11月。這個階段要仔細的反復的做真題,通過真題再反過來檢查自己的復習。這一階段的全書復習不是整本的復習,而是有目的有重點的復習,復習的選擇來源于之前的標記,因此這一階段的全書耗時耗力不會很多。

  第五階段:全書+真題+合工大。最后沖刺,查缺補漏。

  【經驗·專業課】

  我考的是同濟大學822電路分析基礎。專業課這東西適用性比前面小得多,我就隨意說說吧,有效范圍限制在同濟大學822。

  這部分應該講選書的,那就講講真題的獲取吧,幾個渠道,第一個是看看學校官方是否出售,這個一般都是不出售的;第二個是找剛考過的學長學姐,這個下手要快,我的早在2月份就被預訂了;第三個是網上買,我在淘寶買的,是真的,也有人買到了假的,這個我也不知道如何區分;第四個是在論壇,貼吧,bbs找免費的,我只知道同濟822是有的。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一定要注意區分正式版和回憶版,同濟822在11年就沒有正式版了,而我買的那個回憶版里面錯誤百出,題目自相矛盾,根本沒有任何價值。但是也有的回憶版價值不錯,比如我回憶出來的那個版本,嘿嘿嘿,因為我是把題目抄在準考證上拿出來的。這個不規范的真題市場還是需要一定運氣的。

  另一方面有人問我需不需要補充其他的習題集,我覺得不需要,我因為一戰考得太差,嚴重打擊了信心,今年另外做了清華、西交、浙大、華科、西南交大的題,事后證明這都是無用功。一個學校有一個學校的出題路子,很明顯清華浙大華科和同濟不在一路上,西交的難度要明顯高于同濟,西南交大是這些里推薦選做得,他和同濟的區別就是他的計算量更大,數字更丑陋。實際上同濟822是很簡單的,比之其他學校,當然,這不意味著同濟好考,大家都是一張卷,考題容易判卷就會壓分,里外里還是一樣的。

  計劃就很簡單了,先看教材,從九月開始復習,看一個半月教材,到十月半。這一遍效率會比較差,因為很多題教材和真題不是一路的。不過不要緊,能看多少看多少。但是不能浮于表面,盡量深入。

  然后就是反復的看真題,同時回看教材。

  同濟原來的真題年年都很類似,甚至數都不怎么變的原題拿上來,只需要做明白幾個典型題就能拿到一個很體面的分數,這幾年變化開始多了起來,所以只做那些基本題是不夠了,因為一道題的分值就在15-20分,區分度很大的。所以還是希望大家教材看得仔細些,注意下細節的點。

  終于寫完了!祝大家金榜題名,鵬程萬里,夢想照進現實!

【考研心路歷程經驗分享】相關文章:

考研的經典經驗分享05-08

考研經驗的分享05-10

分享考研經驗05-10

考研經驗分享05-09

考研分享經驗05-09

考研的經驗分享05-10

考研初復試經驗及心路歷程05-09

成功考研的經驗分享05-11

成功考研經驗分享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