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科學上冊的教學計劃范文
一、指導思想:
立科學之風、民主之氣、求道理之真、人性之善、創造之美。以《科學課程標準》為指導,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以“細節決定成敗,細節成就專業”的精神為指導,認真抓好常規教學。
二、教學目標:
1、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2、繼續發展學生對對比試驗中變量的識別和控制的能力,學習運用對比試驗進行科學探究的技能,學會細致的觀察。
3、讓學生學會將記錄和數據轉化為證據,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建構科學概念,學會用比較和分類的方法認識和描述多種多樣的事物。
4、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使學生親近自然、珍愛生命,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學習狀況分析:學生整體學習熱情較高,對科學探究活動興趣濃厚,不喜歡死記硬背的知識,知識面廣,思維活躍,喜歡動手;但是獨立探究能力不夠,部分學生主動探究意識不強,對知識的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對本學科的認識還不夠。
2、認知特點分析:通過三年的學習學生已經能過體驗到科學技術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怎樣巨大的影響,是怎樣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但這種能力任然需要直觀形象的支撐,因此在思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從現象和事實出發,幫助學生概括總結得出結論,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
3、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應該基于對證據意識的培養上,使學生能不斷的尋找證據來支持自己的假設,通過理性的思考和大膽的質疑,來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四、教材分析:
科學六年級下冊教材分四個單元。
第一單元“工具和機械”:學生要學習選擇使用工具并體會它們的作用,研究杠桿、滑輪、斜面等簡單機械和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通過探究認識簡單工具和機械的功能和特點。學會正確的選擇和使用工具。感受工具的發展對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影響。
第二單元“形狀與結構”:學生要認識身邊常見的梁、拱形、框架等形狀和結構,研究物體不容易倒的形狀特點,探究怎樣用紙做一座能承重的橋。通過研究認識不同的形狀和結構承受力的特點不同,能滿足不同的需要。
第三單元“能量”:學生要制作和研究電磁鐵,探究玩具小電機是怎么轉動起來的,研究各種能量形式及其相互之間的轉化。通過研究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點可以產生磁,能量可以相互轉化,了解太陽能的轉換化和儲存。
第四單元“生物的多樣性”:學生要調查校園里生物的種類和分布,給動植物分類,研究人的相貌差異,人是生物的多樣性與環境有密切的關系,知道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課學習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5、各班建立科學活動實驗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6、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7、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8、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小學六年級科學上冊的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的教學計劃11-22
小學六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范文12-03
重點小學科學上冊教學計劃12-01
關于小學六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范文12-01
湘教版六年級上冊科學的教學計劃12-01
六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10-30
小學六年級科學上冊實驗教學計劃范文11-22
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計劃12-15
六年級科學上冊的班級教學計劃范文12-08
小學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