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學期高二歷史的教學計劃
本學期是本人仍然是接受高二原來的班級的教學,文科(7)(8)班和理科的(26)(27)班,學生沒有分班,彼此熟悉,教學工作也容易開展。這個學期是一個以復習為主的一個學期。
一. 理科的教學安排
對于理科的課程,一個字“緊”。因為第十四周就是高考周了,我們只有十三周的課,而課程安排是一周一節課,所以,我們只有十三節課,十三節課的里面要復習三本書,的確具有難度。
這十三節課的安排是:必修一五節課:分別是
1.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2.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及西方政治近代化
3.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4.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理論和實踐
5.二戰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和新中國的外交
必修二也是五節課:
6.古代中國的經濟
7.工業文明的崛起和對中國的沖擊
8.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9.各國經濟體制的創新和調整
10.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必修三三節課:
11.古代中國的思想和科技文化
12.近現代中國的思想 13.西方近代思想及近代以來的科學技術
理科班上課主要是按照他們手頭上的資料書進行專題的知識講述和習題演練,PPT也打算使用。由于時間問題,很多知識點是不能夠深入。為了讓同學們印象深刻,經常是配合著習題和考試模式的問法強調。幸運的是是從第一周的第一節課來看,這些理科班的學生開始重視了他們的文綜的學習。由于某些專題的課程容量太大,恐怕,日后,我們還不得不借用一兩節自習課來補回來。
二、文科班的教學安排
文科班這學期已經開始進行必修一的復習 這是一輪復習。由于學習對我們導學稿編寫的要求和限制,網民們是不能一個專題幾個課時的復習,只能一課一導的模式為主。復習中,本人面臨著這樣的一個情況,如何不把復習課不上成新課的模式?
對于這個的思考,我認為復習課應該是這樣的:
1.復習課應當有相當量的知識擴展,但是所有的擴展都能夠運用在考試材料使用中去,讓同學們在老師的擴展中有一個靈活運用的思維和記憶,也針對性的提高了同學們對知識的回顧。這是新課到復習課的成熟的一點轉變。
2.在上必修一政治史的某一節課的同時,我也會在這個時間階段或者類似的結構中添加上經濟史和思想文化史的一些考點和知識,這樣同學們不會在復習政治史的時候,由于記憶規律,又把經濟和文化史生疏了。以后再復習經濟上的時候,也得兼顧另外的兩本書。一輪復習,我覺得這樣的效果比較好,有一個整體的把握。甚至在適當的時候,我讓同學們去集體朗讀一下另外兩本書的提綱,因為之前嘗試過一個晚讀的時間就可以讀一本書的提綱的三分之二,相信磨刀不誤砍柴工。
3.上課的模式安排。我覺得對于復習課應該是和新課很很大的安排,新課的時候會很著重大家去探究出一些重要的,要記憶的理論,比如文藝復習的影響等等。復習課,我們直接進行簡單的導出文藝復興的影響這些識記內容,然后,引出我們高考中怎么樣考這個知識點,各種的問法和考法是怎么樣,來幾道不同地區的高考題,不同問法和材料,卻看著同樣的內容,最后師生們一起探究和總結。所以,我覺得對識記知識的運用、考法,和緊接著的總結才是復習課的課堂的重點。
不過實際上,要做到這一步,一節課不可能可以達到好的效果,應該是兩節課(注:我們完全是具備這樣的時間安排自主性)。第一節課是各種各樣的識記知識引出和簡單考法的擴展,第一節課更能夠應付選擇題和識記知識的記憶;第二節是針對可能出現材料題的高考深化和應付的研究。
這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公開課的問題。一節的公開課不容易讓人看到模式的操作。同時,如果操作這個模式的話,需要的是老師對高考題的收集和總結作為教學前提和保障,專業性要求高,其實一句話,需要時間和精力,如果大家肯付出的話。在一個問題,個人的模式和整個科組使用的導學稿,一句話,靈活處理,使用導學稿,但是里面怎么樣使用,怎么講怎么安排,根據個人的模式來把握。
4.關于歷史選修部分
我們打算在復習完了必修一之后便進行對《歷史上的重大改革》的那本書就行專門的學習。根據高考的考綱和內容,我們只挑里面的四五個專題來教學。對這一本書的教學,我們不會太過正規,也不會是作為重點。但是我們會更加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和感悟力的培養。
由于,本人缺乏對高二一輪復習的經驗和高考的研究,這只不過是我的一些小小的想法,在實際的教學中可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因素,但是我會在教學中不斷去實施和印證我的想法,在教學中認真的去總結、去學習。但是我相信,復習的過程是一個深華的過程,無論對于學生還是老師。
【第二學期高二歷史的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高二歷史第二學期教學計劃01-08
高二歷史第二學期的教學計劃11-28
高二歷史第二學期教學計劃12-07
高二歷史第二學期的教學計劃范文11-30
第二學期的高二歷史組教學計劃12-07
高二歷史下學期教學計劃12-07
高二歷史第一學期教學計劃11-30
初一歷史第二學期教學計劃11-24
高一第二學期歷史教學計劃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