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
作者:范文靜
陽光下,安迪和瑞德緊緊地擁抱著,隨著藍色的海岸線慢慢淡出,這是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最后一個畫面,影片結束了,留給人的回響卻久久不息。在回味與沉思中,一些感觸兀地襲來……在前往德州漢考克堡的客車上,瑞德的旁白再一次響起:我發現自己是如此的激動,以至不能靜靜地做下來思考。
我想只有那些重獲自由并且即將踏上新征程的人們才能感受到這種即將揭開未來神秘面紗的激動心情。著名演說家亨利說過:“不自由,毋寧死!”影片中的很多人物都在追求自由,然而當自由真正來臨時,一些人卻永遠的失去了。沒有了肖申克監獄的囚禁,很多人仍舊走不出“圍城”,心靈的枷鎖沒有打開,靈魂就得不到救贖。就像影片中在肖申克渡過了半個世紀的布魯克斯一樣,在終于獲得了盼望已久的自由之后,他竟然無法適應外面的世界而陷入深深的恐懼之中,在監獄中,他是有身份,被人信服的老人,管理圖書館,而在這個社會中,他什么也不是,甚至連一張借書證也辦不到,他已經習慣了監獄的生活,并向囚禁屈服,終于,孤獨、無所適從和一種對于未來漫長歲月的絕望徹底摧毀了他。
然而影片人物中安迪卻是個例外,他堅信:只要心中滿懷希望,就可以獲得自由。他不顧規定,偷放音樂,當那些囚徒抬起頭,虔誠地欣賞音樂時,他說對了,典獄長、獄警們都無法將這種美麗從充滿希望的人,即使是囚徒那里奪去。人生中,不可預知的事情那么多,像主人公安迪還來不及從妻子出軌的丑聞中走出來,便又陷入了謀殺妻子及其情人的案件中。一個青年才俊轉眼成了階下囚,也許就要在不停勞作、高墻鐵窗、變態騷擾中了此殘生,然而他并沒有放棄希望,放棄自由,他是羽毛鮮亮的鳥兒,肖申克注定無法關住他,最終他也成功了,這都歸屬于希望。當黑暗孤獨中只剩思想,我們也必須心存希望,因為“上帝只救自救的人”。
對于生活,我們缺的不是杠桿,而是一個支點。等不來別人給你提供支點時,就要懂得自己創造支點。影片中的瑞德,因為對安迪的一個承諾,使他擺脫了恐懼,走出了體制化的陰影。他的救贖、他的重生不是從肖申克監獄走出來,而是從孤獨、恐懼中走向自由。瑞德在最后一次假釋審核中摒棄了以前貫用的老套路,轉而深沉訴說,自己多想對那個曾經犯下重罪的、愚蠢的年輕人說些什么,告訴他現在的感受,告訴他還有其他的解決方式。可是自己做不到了,那個年輕人已經湮沒在歲月的長河里,只留下一個老人孤獨地面對過去。是啊,生命可以輪回,然而我們只有今生。再也無法改變已成往事的過錯,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就此放棄,不肯救贖自我才是真正的毀滅。典獄長利用職權強迫安迪為他洗黑錢,他最終得到的只是“主的`審判迅速降臨”。而安迪在無法被救的情況下,只能選擇自救,同時救贖整個肖申克。影片中的湯米亦是個悲劇人物,然而盡管他走了很多彎路,但求知及說出實情的真相不也是他對自我的救贖嗎?真正具有靈魂的,不是人在哪里,而是心在哪里......
人生也許就是一條路,每個人都在負重前行。幸福的人收獲風景,痛苦的人計算行程。每個人都從起點走到了終點,前者擁有了整個世界,后者卻只能拖著疲憊的影子。雖說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但我想,沒有誰會一出生便趕著去死,要知道路上的坎多了,風景才會各異......
學生范文網:
永恒的經典,如果說有部電影能讓人百看不厭的話,《肖申克的救贖》就是。它教會人要有希望地活著。一個人的思想是方向,如果心懷希望,任何事物都阻止不了自由的腳步,不管是被拒了幾次還是那五百碼的臭水溝;但心如果死了,生活也就結束了?吹桨驳咸映鲂ど昕嗽谟曛秀逶∽杂,你可曾感覺到了希望和自由的瘋狂?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