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行業:老二非死不可
互聯網行業:老二非死不可
文/闌夕(新浪微博:@闌夕)
前網易副總編、現雪球財經創始人方三文曾將自己對于投資、商業和互聯網的碎片化思考整理成集,出版了一本名為《老二非死不可》的書,關于書名,則是取自其中最能代表作者核心觀念的一篇文章。
眾所周知,被譽為“股神”的巴菲特素來遠離互聯網公司,他的理由有二:第一,不懂(商業模式),第二,不理解(什么是護城河)。方三文說,自己雖是巴菲特的信徒,卻在這個問題上與巴菲特看法相左:互聯網公司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價值投資標地,其商業模式在于由規模效應(輕,擴張增速可以遠低于成本增速)、自有用戶比例(用戶可以重復使用)、轉化效率(跨越陳舊的CPM之后可以為廣告主衡量實際效果)共同構成的利潤率“發動機”,而一旦借助積累進入馬太效應之后,在市場份額上的“壟斷”(這里的壟斷指的是字面意思,而非法律意思)則使扮演行業老大的互聯網企業得以坐享集約化的紅利。
方三文的結論是:真正的互聯網公司一定是壟斷的,壟斷帶來的結果就是老二沒有前途,非死不可,而適合投資的對象,則是在“老二非死不可”的行業里的老大。
這個結論,如果是用來論證巴菲特的局限性,其實沒錯,但是如果將之理解為一則恒定的公式而忽略競爭市場的動態性,則有著被濫用和盲從的風險。比如紐約著名風險投資人Fred Wilson大概就有“老二非死不可”的決斷,他在2009年——當年,蘋果的市值還落后微軟30%以上——他賣出手中所有的蘋果股票,彼時,蘋果股票價格為91美元一股,而今天,是600美元一股。
事實上,由于充分競爭以及長尾理論的緣故,互聯網的老二動輒死掉的例子,并不常見,只是在求生上過于掙扎和苦逼罷了——老二面臨的競爭壓力,通常都比老大要大許多。
最適合的觀察目標,可以放在剛剛又被掀起波瀾的移動搜索行業。
在阿里的上市招股書中,有些曾被保密的投資細節被逐一披露——暫且不要去想馬云那架價值3900萬美元的私人飛機——在對UC的投資當中,阿里總計持有的股份高達66%,這不僅讓UC放出多年的煙幕彈驟然失效(俞永福多次對媒體表示,阿里對UC只是戰略投資,沒有控股成分),而且也暴露了阿里圖謀移動搜索行業是在“玩真的”。結合騰訊割讓搜搜、引入并扶持搜狗的前例,BAT又在同一片戰場上碰頭了,介于百度獨大的先發優勢,騰訊和阿里相繼不謀而合的采用了“雇傭軍”的戰術——前者托孤于犬(搜狗),后者揚鞭策馬(神馬)——希望在不影響主體架構的情況下,插柳成蔭。
一個基礎的常識是,無論移動互聯網的顛覆和洗牌有多么劇烈,以及無論如何強調移動互聯網相對PC互聯網并非邊界的延伸而是全新的替代,受用戶習慣的傳承性和巨頭騰籠換鳥的資源質量等影響,BAT仍然在移動互聯網的浪潮中保住了它們各自擅長的業務地位,在移動搜索行業,百度沒有失掉老大的排名——72%的市場份額,應該說百度移動搜索的壁壘搭建,做得還算不錯。
在《神馬、攪局者和巨頭的夾縫》一文中,我說UC欲借已被弱化的移動瀏覽器為載體強植搜索引擎,是“頗為另類的返祖行為”,其實就是憂慮這種選擇背后的偏執導向——因為主營業務是移動瀏覽器,所以不可能說移動瀏覽器“不行”,進而產生移動瀏覽器萬能的設想——與PC端的搜索需求聚焦于“信息”不同,移動端的搜索需求落在“場景”上,不僅“信息”愈來愈多的與Web脫節(存放在App孤島中),而且用戶要的方案更密切的與環境融合,“信息”的生產與交換必須由平臺解決,微信搞公眾賬號、手機支付寶做公眾服務、手機百度推輕應用,都有一脈相承的邏輯:畫地為牢,重構場景。
若從行業切入,握有完整搜索生態及品牌資產的百度,無疑在保持老大的身位上沒有太大難度。廝殺的變量,位于被唱衰“非死不可”的老二那里。
以“721”為傳統理論切割比例,除了百度當下占領的“7”,移動搜索行業對誰占領“2”依然充滿野心和廝殺,由于搜狗和神馬皆為“雇傭軍”的角色,坐局能力有限,所以復制“三級火箭”模式的打法成為了共同的選擇:依靠移動瀏覽器承擔的流量,帶動搜索行為。也就是說,移動搜索之爭的勝負,實際就系在這一犬一馬分別擁有的瀏覽器的.市場份額里。
俞永福認為哪怕是在移動端,瀏覽器和搜索也是具備著“天然的依賴性”,與之相比搜狗CEO王小川顯然更加保守,他對媒體表態,稱“神馬創新仍然不夠,未來只會有一半的搜索發起在瀏覽器搜索框中,另一半的流量在瀏覽器之外”,這是搜狗的復雜性所決定的——瀏覽器的形態包袱過重無法丟掉,“去瀏覽器化”的流量布局又依賴騰訊并不穩定的資源(微信、大眾點評等)供給,搖擺不定。
“多方數據顯示,一周內,uc沿用三級火箭模式,通過瀏覽器帶動神馬搜索,獲得近5%的移動網頁搜索份額,超過份額可忽略不計的360無線搜索,位列百度、搜狗后第三名。移動搜索的比pc搜索具有更大的想像空間,歡迎uc加入。”這是王小川在神馬上線大約一周后發布在新浪微博的內容,顯然,在爭當老二的戰場上,搜狗是希望貼緊百度、排斥360的。而俞永福則因為神馬與百度“鬧別扭”的緣故,奉行“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在微博上與周鴻祎一同此起彼伏,論戰百度。以修改默認搜索引擎、增加搜索選項等方式在瀏覽器上做手腳,的確能夠在一夜之間拿下份額,有著“忽如一夜春風來”的暢快感——可以參照360在PC端剛剛推出搜索產品時的劇情——但是同理,在用戶毫無感知的情況下作出搜索方案的替換之后,再去爭取增量市場,則會遇上寸步難移的艱險,因為渠道已經用盡,在一個零和的競爭環境里,份額增長需要說服用戶改變主動搜索行為——依然可以參照360在PC端的搜索產品平緩的增長曲線——這是需要拼真功夫的領域。
搜狗和神馬,其實有著跨越時間的孿生關系,二者思路相近、師承同宗、相互蠶食,很難說誰有把握能夠坐穩老二的排位。不過隨著“BAT”的全部加入,移動搜索行業已經進化出了飽滿的第二梯隊陣營,考慮到卡位因素,“老二非死不可”的預言在這里仍然很難得到實現。
老二不能輕易死去的另一個原因,在于老大的身邊需要這口警鐘,以市場機制來確保領先者的服務品質。秦皇南巡之時,儀仗萬千,旌旗獵獵,劉項二人見之,一個說“大丈夫當如是也”,一個說“彼可取而代之”,這種敬畏與野心并存的價值觀,也只能存在于老二們的身上。
【互聯網行業:老二非死不可】相關文章:
1.老二先生傳
7.什么互聯網?
8.互聯網+書目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