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以貌取人的成語故事及解釋
以貌取人yǐ mào qǔ rén
釋義
以:根據;憑據;貌:外貌;取:衡量、判斷。根據人的外貌衣著來判斷、衡量其品質能力的高下。
語出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澹臺滅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歲;狀貌甚惡;欲事孔子;孔子以為材薄……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辨形]取;不能寫作“娶”;貌;不能寫作“藐”。
近義
以名取士
反義
量才錄用
用法
含貶義。用來指憑外貌來衡量人的優劣。一般作謂語、定語、賓語。
結構
偏正式。
例句
用人要以人品、能力為取舍依據;不應~。
成語故事
孔子有許多弟子。其中有一個叫宰予,能說會道,利口善辯。他開始給孔子的印象很好,但后來漸漸發現,他既不孝敬父母,也沒有仁德,而且十分懶惰,白天睡大覺。孔子說他“朽木不可雕”。后來宰予參與作亂,被殺死。
孔子另有一個弟子叫澹臺滅明(字子羽),長得體態不雅,相貌丑陋,孔子開始認為他資質低下,不會成才。但他從師學習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實踐,處事光明正大,從來不去巴結公卿大夫。后來,追隨他的學生有三百人,他的聲譽傳遍四方。
孔子聽說了,感慨地說:“我憑言語判斷人的品質,對宰予的判斷就錯了;我憑相貌判斷人的品質,對子羽的判斷又錯了。”
【以貌取人的成語故事及解釋】相關文章:
以貌取人的成語故事04-30
成語故事及解釋05-11
功成不居的成語故事及解釋04-09
勵志的成語故事及解釋04-04
猴年的成語故事以及解釋05-02
以貌取人的故事01-15
舉仇舉子成語故事及解釋05-02
以貌取人精選作文05-09
眾怒難犯的成語故事及解釋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