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家1
97、家
——靈遁者
離開家的路很近很近
可回家的路很遠很遠
離開家的`路有千萬條
可回家的路只有一條 ( )
離開家的日子很長很長
可回家的日子越來越短
離開家,外面什么都有
回到家,家里就只有家
我兜里裝著家離開了家
我懷揣者家回到了家
我還要出去
但還要回來!
摘自獨立學者,詩人,作家,國學起名師靈遁者詩歌作品。
家2
家風就像是一個家族的靈魂,它不是掛在嘴邊的嘮叨,也不是貼在墻上的名言警句,它是幾十年如一日,幾代人共同遵守的一個準則,已成為一種習慣的“動作,”而不需要任何外來的強制形成的一種風氣。善,則益終生,惡,則恨終生。
事實上,一個人可以沒有顯赫的背景,也可以沒有祖上的萬貫家財,但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溯其源,一定有一個良好的家風如影隨形的伴隨著他,熏陶著他。作為父母、長輩對于養成好的家風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孩子,耳濡目染,更容易在無形之中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小時候生活在農村,時常看到有潑婦罵街這一現象,更有甚者,竟把家里的孩子叫過來助威,一塊罵,甚者大打出手。現在想想風氣是多么的惡劣,也影響了這一家的名聲,這壞名聲便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沒有人愿意和這家人交往,這時候再想改,就來不及了。可以說家風是非常重要的,雖然是一個無形的概念,卻能讓子孫后代延續的更長,走的更遠。
一個家族的風氣對這個家族的成員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就說[華興資本]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包凡,出生于銀行世家,小時候,包凡就受過金融啟蒙,他祖父曾是浙江銀行高管,給他講過很多銀行家的故事,那些銀行大亨的傳奇深深的感
染了他。那個年代做銀行的高管要么是擁有雄厚的背景,要么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包凡的祖父恰恰屬于后者,祖父的經歷深深的感召著包凡,如果沒有兒時的“積蓄”,包凡又怎么能從摩根士丹利到瑞士信貸再到創建 [華興資本] 呢……
父親一直說:“勤乃發家之本,儉為致富良方”。當看到我們浪費糧食時,就拿《朱子家訓》中:“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小時候自然是不理解這么博大精深的古文。在我家里吃多少就盛多少飯,不準浪費,要吃干凈碗里的每一粒米。父親就是這么做的,哪怕一粒花生米掉在地上,也會撿起來搓掉皮放進嘴里。更談不上浪費了,我們家每天都是“光盤”哦!
記得小時候,母親常說,不管干什么一定要守信,這是基本的禮貌,雖然媽媽沒有給我講這個道理,但卻總是用行動告訴我這個道理。每次,和別人約定出行時間時,母親總是要提前幾分鐘到達,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學著母親,養成了守時的好習慣。
如果父親不從事建筑行業,恐怕我大學就不會問道土木了。小時候見過最多的就是父親拿著刨刀一下一下削著木頭,后來才知道父親是在做家具,為了生計,父親夜以繼日的工作著。他曾告訴過我:“勤勞扎富根。”父親總是花很長時間去做一件家具,因此家具做的非常精細,簡直就是一件藝術品,因此,他做的家具總是很搶手。我呢,往往也會在一旁
也看的入神,估計土木情懷從那時便油然而生了吧,等父親做完手上的活,我就會拿著他剩下的料頭自己做個木劍,陀螺啥的,受他影響,我做的木劍也很搶手,有的被我當做生日禮物送給伙伴了。在那個家庭經濟蒼白的年代,父親又使我明白了一永恒的真理——只有付出的越多,收獲得才會越多。
時間不緊不慢的.流逝,到后來,父親開始從事建筑行業,窗前總是呈現出這樣一幅圖畫——深夜了還在研究建筑圖紙的父親。說真的,我是被他這種刻苦鉆研的精神感動了,那時常自責自己學習還不如他認真呢!由于父親的知識有限,有一些數學公式他還過來問我。為了能夠更好的幫助父親,甚至是并肩作戰,當然更主要的是出于對土木的興趣所在。我想那個階段的我已經堅定了將來學土木專業的信念了吧!母親這么多年一直扮演者相夫教子角色,一直支持著父親的工作,同樣,也深刻的教導著我。
家風就像一盞燈,照亮了我前行的路。伴隨著我從懵懂無知走向了成熟。你們總是在無形中給我樹立了一個好的榜樣,傳遞著正能量,真的謝謝你們,一直潛移默化地感染著我。這就是我家的家風,我希望它世世代代傳承和發揚下去。
家3
都說家風是一個家族的傳統風習,是在家庭主要成員的影響下自然形成的傳統習慣和生活作風。良好的家風會在長輩的言傳身教中自然形成,并潤物細無聲般的伴隨著下一代人的成長而源遠流長,我家的家風也正是如此……
記得我上小學時候的一件事情,有一天輪到我衛生值日,那日,同學們一個個背著書包放學回家,我開始大掃除,結果在教室的一個角落里發現了一支圓珠筆,要知道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一個小學生如果擁有一支圓珠筆,那是相當奢侈的一件事,我毫不猶豫地把它放進了自己的書包,并帶回了家。晚上做作業時,把筆拿了出來在我的弟妹面前炫耀,這時被坐在一旁的父親發現了,問“這是誰送給你的嗎?”,我照實說了,父親立刻沉下了臉說:“明天一上學,馬上交給老師”,“這可是我大掃除時檢到的”,言下之意這支筆應該歸我所有,“撿到的東西應當歸還失主,不是你的東西不能占為己有,它不屬于你,不屬于你的東西,咱不能要,即使是一分錢也不得貪”。看著我一臉的不肯,父親接著說:“你想想,這支筆是你在班級里撿到的,丟筆的`一定是你的同學,我相信,這位同學現在肯定非常著急,說不定晚飯都沒有吃呢!”“誰讓她(他)那么不小心啊,這是對丟東西的懲罰”,看著我滿臉寫著的似乎振振有詞,爸爸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說:“你們姐弟三個都圍過來,爸爸講個小故事給你們聽聽”。接下來爸爸開始說他小時候的一件真實故事,他說,小時候他有四個非常要好的穿開襠褲的小朋友,當時幾個小朋友經常相約去街上的書攤
看小人書,爸爸小時候那個年代沒有廣播,看不到報紙,更不用說電視機了,只有小人書是他們那個年代接觸課外知識的唯一途徑,因此小朋友們都非常愛看,有一天,一個叫文奎的小朋友告訴大家,他爸爸給他買了一本,大家可以不用到街上去看了,那天他把小人書帶到了村邊的空曠場地上,四個小朋友別提有多高興了,互相傳看著小人書,深深被小人書里面的故事吸引著,一天的時間馬上過去了。第二天,文奎說小人書丟了,問我們有誰撿到沒有,看著我們三個頭搖的撥浪鼓似的,他失望了,說,完了完了,這回他爸爸非揍他不可,我一定要把小人書找到。第二天、第三天都沒有見著文奎,后來,聽村里大人們說,文奎失蹤了,可能被騙子騙走了,再后來文奎媽媽瘋了……半年后,我們在其他三個小朋友之一的一個叫小峰的小朋友家里發現了那本小人書……小人書丟了后,我們經常一起的四個小朋友再也沒有在一起玩過,文奎的爸媽為了尋找文奎從此再也沒有在村里出現……故事講完了,看著我們姐弟三個深深埋下的頭……爸爸繼續說:“人切不可有貪欲,不是自己的東西,絕對不能要,即使一分錢也不能貪,否則會導致很大的危害,輕則失去朋友,失去友誼,重則危害國家和人民,這樣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嗎……”從此以后,“即使一分錢也不能貪”便自然而然形成了我們家的家風,同時不貪一分錢也成了我們三姐妹各自成家后新一代家庭的共勉之家風……
家4
家是什么?家就是離你心靈最近的地方;家就是你心頭縈繞的那份永遠的牽掛;家就是當你遇到暴風雨時避雨的港灣。在這個如避風港般寬容的家中,父母用愛編織著溫馨和理解,我們從中找到了快樂和幸福。
我的老爸,對待工作非常賣力,上班從不遲到;對待朋友及同事,老爸特熱心。老爸很勤快,下班回到家,總是幫老媽做點家務活。老爸非常疼愛我,不論我要什么,只要有用的他都會盡量滿足我的要求,特別是學習用品,他總是有求必應。工作忙,但還是流出空余時間來關心我,關心我的學習,關心我的健康,還時常帶我去玩。
說起家里誰最有權,那肯定就是我老媽了。每天的營業收入,除了我的零花錢,幾乎都在老媽那,老爸似乎沾不著邊。我們一家人衣食吃喝都是老媽支出的。老媽真可謂是叱詫風云,就是連天不怕地不怕的'老爸也得敬之三分。別看這堂堂“管家婆”有錢有勢,像是個整天只會數大鈔的大老板一樣,可也有另一面。老媽的廚藝可是頂呱呱的,我想,如果哪個大酒店要聘請星級廚師,我媽一定是頭號人物。老媽除了會干這,每天的家務活也全是她一個人干的。在生活上,老媽經常在我出門前叮囑我過馬路要小心,晚上常給我蓋被子,生病時老媽會無微不至地照顧我。
我愛我的家,一個幸福溫馨的家,我最深愛的地方,我會帶著父母的期望好好學習,將來我會帶著成功回家。
家5
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家風對個人的影響不容忽視。作為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品德力量,好的家風無時不刻在凈化著每個家庭成員的心靈,它可以讓一個孩子很好的成長,而我就是在這樣一個很好的家風中成長過來的。
從小聽父母講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在我的成長的記憶中,父母一輩子沒和人發生過爭執,他們一直把家庭和睦、鄰里和諧看得很重。我的母親是一位老實本分、任勞任怨的.農民。在村里,她是出了名的老實人,哺育子女,她把最好的東西給我們;贍養老人,出工干活,她從不挑三揀四,她認為啥活都要有人干,做好就行;她很樂于助人,有好東西除了留一部分給我們三兄妹,大部分都會分給鄰里鄉親。從小到大,我家就像專門聚會的地方,一閑下來大家都跑我家來聊天。在我眼里,父親是全能的,不僅會治病,還會干各種活。在我小時,家里比較貧困,父母的勤勞保障了我們一家老小基本的生活。在父母親的影響下,耳濡目染使我們及下代孩子們都傳承著父輩的優良傳統——做事踏實、與人友善、家庭和睦。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這是我在生活中的親身體驗。在父母的年代,家里的兄弟姐妹很多,家里條件一直不太好,父親是家里的老大,整個家里的重擔就落在父母親身上,繁重的勞動是父母青春的全部,家里的兄弟姐妹結婚都是父母親操辦的,爺爺奶奶的重擔就少了。最后在爺爺腿摔斷了的時候,父輩們就輪流照顧著,這段時間父輩們就更忙了,白天奶奶照顧著爺爺,我們有時間就過去幫忙照看,父輩們白天工作回來,做完飯第一時間送到爺爺奶奶房間里,晚上又輪流照顧著。鄰居都很羨慕爺爺奶奶,都說我們家的孩子都很孝順懂事,爺爺奶奶也覺得很欣慰慰,父輩們用無言的行動感染著我們,現在我也有自己的家庭,在家侍奉公婆、贍養父母我都很用心。因此,即便現在外地上班,對在家的公公婆婆,我經常打電話問候,平時回家盡量多干點家務活,讓公公婆婆放松。我們的一點點孝心都會激發老人無限的滿足感,跟人炫耀兒女兒媳對自己的好。看到老人開開心心的生活著,那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我家家風格言:百善孝為先,認認真真做事、踏踏實實做人。謝謝各位的聆聽。
家6
英國數學家哈代有一次要從丹麥坐船回英國,到了碼頭才發現已經沒有大船了、坐小船穿越北海風險很大,同行的乘客都分分向上帝祈禱平安。而哈代沒有祈禱,只是寫了一張明信片寄給丹麥數學家波爾(物理學家尼爾斯·波爾的滴滴)。波爾收到信后大吃一驚,信上只寫了一句話:“我證明了黎曼猜想。”(黎曼猜想是和哥德巴赫猜想同等級甚至更高的數學難題)
哈代平安回到應該后,才向波爾解釋原因。其實他并沒有證明黎曼猜想,但如果他坐的船失事了,鑒于他在數學界的崇高地位,大多數人會相信他證明出了黎曼猜想,只是不幸在隨后的.海難中逝世。而哈代是一名堅定的無神論者,如果上帝真的存在,就不會讓船失事,讓哈代平白獲此如此巨大的榮譽。
所以他就開了這個“逆向祈禱”的玩笑。
家7
說到楊輝,大家肯定會想到耳熟能詳的“楊輝三角”。而說起楊輝的這一成就,還得從偶然的一件小事說起。
一天,臺州府的地方官楊輝出外巡游,路上,前面銅鑼開道,后面衙役殿后,中間,大轎抬起,好不威風。走著走著,只見開道的鏜鑼停了下來,前面傳來孩童的大聲喊叫聲,接著是衙役惡狠狠的訓斥聲。楊輝忙問怎么回事,差人來報:“孩童不讓過,說等他把題目算完后才讓走,要不就繞道。”楊輝一看來了興趣,連忙下轎抬步,來到前面。衙役急忙說:“是不是把這孩童哄走?”楊輝摸著孩童頭說:“為何不讓本官從此處經過?”孩童答道:“不是不讓經過,我是怕你們把我的算式踩掉,我又想不起來了。”“什么算式?”“就是把1到9的`數字分三行排列,不論直著加,橫著加,還是斜著加,結果都是等于15。我們先生讓我們下午一定要把這道題做好。我正算到關鍵之處。”楊輝連忙蹲下身,仔細地看那孩童的算式,覺得這個數字在哪見過,仔細一想,原來是西漢學者戴德編纂的《大戴禮》書中所寫的文章中提及的。楊輝和孩童倆人連忙一起算了起來,直到天已過午,倆人才舒了一口氣,結果出來了,他們又驗算了一下,覺得結果全是15,這才站了起來。孩童望著這位慈祥和善的地方官說:“耽擱您的時間了,到我家吃飯吧!”楊輝一聽,說:“好,好,下午我也去見見你先生。”孩童望著楊輝,淚眼汪汪,楊輝心想,這里肯定有什么蹊蹺,溫和地問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孩童這才一五一十把原因道出:原來這孩童并未上學,家中窮得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讀書。而這孩童給地主家放牛,每到學生上學時,他就偷偷地躲在學生的窗下偷聽,今天上午先生出了這道題,這孩童用心自學,終于把它解決了。楊輝聽到此,感動萬分,一個小小的孩童,竟有這番苦心,實在不易。便對孩童說:“這是10兩銀子,你拿回家去吧。下午你到學校去,我在那兒等你。”下午,楊輝帶著孩童找到先生,把這孩童的情況向先生說了一遍,又掏出銀兩,給孩童補了名額,孩童一家感激不盡。
自此,這孩童方才有了真正的先生。教書先生對楊輝的清廉為人非常敬佩,于是倆人談論起數學。楊輝說道:“方才我和孩童做的那道題好像是《大戴禮》書中的?”那先生笑著說:“是啊,《大戴禮》雖然是一部記載各種禮儀制度的文集,但其中也包含著一定的數學知識。方才你說的題目,就是我給孩子們出的數學游戲題。”教書先生看到楊輝疑惑的神情,又說道:“南北朝的甄鸞在《數術記遺》一書中就寫過:“九宮者,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楊輝默念一遍,發現他說的正與上午他和孩童擺的數字一樣,便問道:“你可知道這個九宮圖是如何造出來的?”教書先生也不知出處。
楊輝回到家中,反復琢磨,一有空閑就在桌上擺弄著這些數字,終于發現了其中的規律。他把這條規律總結成四句話:九子斜排,上下對易,左右相更,四維挺出”。就是說:一開始將九個數字從大到小斜排三行,然后將9和1對換,左邊7和右邊3對換,最后將位于四角的4、2、6、8分別向外移動,排成縱橫三行,就構成了九宮圖。
后來,楊輝又將散見于前人著作和流傳于民間的有關這類問題加以整理,得到了“五五圖”、“六六圖”、“衍數圖”、“易數圖”、“九九圖”、“百子圖”等許多類似的圖。楊輝把這些圖總稱為縱橫圖,并于1275年寫進自己的數學著作《續古摘奇算法》一書中,并流傳后世。
家8
未雨綢繆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真正能做到的卻不多。人類天生有一種惰性,不到迫不得已就不會去改變現行的各種還過得去的做法,當這種做法還能夠讓人得到很大的滿足時尤其如此。但是,如果一個管理者、一個部門、一個單位失去了必要的刺激,處在一種安逸的工作氛圍中而不自覺,那么,就會失去工作活力。等危機真正到來時,就來不及了。青蛙法則告訴我們的,也正是如此。
百事可樂公司作為世界軟飲料行業的大哥大級人物,可謂春風得意,每年有幾百億的營業額,幾十億的純利潤。但是,展望公司的未來發展前景,公司的管理者們看到汽水業會趨于不景氣,競爭也會更加激烈。為避免被市場打敗的命運,他們認為應該讓自己的員工們相信公司在時刻面臨著危機。但百事公司一路凱歌高奏,讓員工相信危機這回事談何容易?
公司總裁韋瑟魯普決定要制造一種危機感。他找到了公司的銷售部經理,重新設定了一項工作方法,將以前的工作任務大大提高,要求員工的銷售額要比上年增長15%。他向員工們強調,這是經過客觀的市場調查后作出的調整,因為市場調查表明,不能達到這個增長率公司的經營就會失敗。這種人為制造出來的危機感馬上化為了百事公司員工的奮斗動力,使公司永遠都保證處于一種緊張有序的競爭狀態中。正是這些,保證了百事公司能永遠欣欣向榮地走向未來。
在世界著名的大企業中,隨著全球經濟競爭的發展,他們面對的挑戰會越來越激烈。要是沉醉于自己的優勢地位,就可能會遭到淘汰。為改變這種狀況,各國企業都較為重視推行“危機式”生產管理。百事公司只是其中的一例。
如果一位經營者不能向他的員工們表明危機確實存在,那么他很快就會失去信譽,因而公司就會失去效率和效益。美國技術公司總裁威廉·韋斯看到,全世界已變成一個競爭的戰場,全球電訊業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美國技術公司應該在變革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他先從公司上層推行“末日管理”計劃,啟用了兩名大膽推行改革的高級管理人員為副董事長,免去了4名傾向于循序漸進改革者的高級職務。在職工中廣泛宣傳由于某些小單位忽視產品質量,成本上升,導致失去用戶的危機。他要讓全體員工知道,如果技術公司不把產品質量、生產成本以及用戶時刻放在突出的位置,公司的末日就會來臨。正是通過這樣的末日管理,才使得美國技術公司永遠走在同行們的前面。
在國內,很多企業也漸漸認識到了危機管理的重要性,開始在實踐中推行這種管理方式。江蘇無錫小天鵝集團就是一個很成功的危機管理的例子。
被同行業稱為“大哥大”的小天鵝全自動洗衣機,全國市場占有率已達42?2%,銷量在全國連續多年保持了第一,并成為國內洗衣機行業首家跨進億元利潤的企業。然而,這個行業的“排頭兵”卻在大好形勢下,充滿了危機感,采取令人警醒的.“末日管理法”來鞭策自身不斷進取,向世界高水準沖擊。
集團董事長朱德坤對員工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要求:要唱好兩首歌。一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一首是《國際歌》。他強調,小天鵝的處境就像國歌里唱的那樣“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不愿工廠破產的人們,請跟我一起拯救小天鵝。唱《國際歌》就是要大家明白“世上沒有救世主”、“全靠自己救自己”的道理。朱德坤認為,一個沒有憂患意識與危機感的企業,是沒有希望的企業,所以要求員工們天天唱這兩首歌,唱出信心,唱出志氣,唱出發展小天鵝的新舉措!
小天鵝公司的領導班子非常精干,在他們的領導下,企業效益年年提高。然而,他們每個人的心中,始終充滿了危機意識。他們認為,眾多企業在市場大潮中都領過風騷,有的青春常在,但有的卻曇花一現,其原因在于經營者不僅要有高度的責任感,更要有強烈的危機感。因為,一種產品的銷量愈是接近鼎盛期,也就愈接近衰退期。所以,不管企業取得多大成績,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要時時刻刻與國內、國外同行中的先進企業比。只要世界上有一個企業排在你的前面,你就是落后的,就必須毫不松懈地追趕對方。這種危機感督促該公司班子全體成員,在班子建設、人才培養、新產品開發等方面做了許多超前性工作。
小天鵝把“末日管理”融入到決策、生產、銷售、服務等各個環節之中,特別是把高標準的質量管理作為企業“末日管理”的核心環節來抓。一次,有一批“小天鵝”洗衣機已裝上火車準備發往廣州,在抽檢時,發現有一臺洗衣機的排水管有輕微的漏水現象。有的人認為,排水管輕微漏水不算質量問題,換一根排水管就是了。還有的說,干脆把這臺撤下來,重新換一臺好的就行了。事情反映到朱德坤那里。他立即趕到現場,要求對600臺洗衣機全部開箱檢查一遍。最后盡管檢查結果只有兩臺出現類似問題,但全廠員工的質量意識卻提高了。
市場給予小天鵝的回報是等價的。小天鵝全自動洗衣機不但連連保持了全國銷量第一,而且企業與五年前相比,產量和銷量雙雙增加了10倍,效益增加了130倍。
企業經營者和所有員工面對著市場和競爭,都要充滿危機感,不要陶醉在一度的“卓越”里。今天的成功并不意味著明天的成功,企業最好的時候往往是沒落的開始。
家9
歐陽通學書買父字
歐陽通是歐陽詢的兒子。他很小的時候,歐陽詢就去世了。歐陽通懂事后,母親開始教他臨習父親的字。歐陽通人小,練字時間一長,就想出去玩,字也寫得馬馬虎虎。母親就對他說“孩子,你父親寫的字可好了,還有許多人用很高的'價錢來買他的字。你要像你父親那樣,寫出一手好字來。”歐陽通聽了說:“我也能像父親那樣寫出好字,只是不知道被人家買出的父親的字是怎樣的。”以后,他就經常把母親給的零花花積起來,將父親以前賣給人家的字,再買回來。人家不肯賣時,他就出高價。在知道父親的字確實很好后,他練字就不再偷懶了。經過幾年的刻苦學習,歐陽通的字能寫得和他父親一樣好,來買他寫的字的人也
家10
埃拉托色尼的故事
20xx多年前,有人用簡單的測量工具計算出地球的周長。這個人就是古希臘的埃拉托色尼(約公元前275—前194)。
埃拉托色尼博學多才,他不僅僅通曉天文,而且熟知地理;又是詩人、歷史學家、語言學家、哲學家,曾擔任過亞歷山大博物館的館長。
細心的埃拉托色尼發現:離亞歷山大城約800公里的塞恩城(今埃及阿斯旺附近),夏日正午的陽光能夠一向照到井底,因而這時候所有地面上的直立物都就應沒有影子。但是,亞歷山大城地面上的直立物卻有一段很短的影子。他認為:直立物的影子是由亞歷山大城的陽光與直立物構成的夾角所造成。從地球是圓球與陽光直線傳播這兩個前提出發,從假想的`地心向塞恩城與亞歷山大城引兩條直線,其中的夾角應等于亞歷山大城的陽光與直立物構成的夾角。按照相似三角形的比例關聯,已知兩地之間的距離,便能測出地球的圓周長。埃拉托色尼測出夾角約為7度,是地球圓周角(360度)的五十分之一,由此推算地球的周長大約為4萬公里,這與實際地球周長(40076公里)相差無幾。他還算出太陽與地球間距離為1.47億公里,與實際距離1.49億公里也驚人地相近。這充分反映了埃拉托色尼的學說與智慧。
埃拉托色尼是首先使用“地理學”名稱的人,從此代替傳統的“地方志”,寫成了三卷專著。書中描述了地球的形狀、大小與海陸分布。埃拉托色尼還用經緯網繪制地圖,最早將物理學的原理與數學方法相結合,創立了數理地理學。
【家】相關文章:
未來的家05-11
溫暖的家05-11
家的味道05-09
綠化家短文04-03
家的味道作文04-04
關于家的名言05-11
家的生活感悟04-28
家初中作文04-24
溫馨的家作文精選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