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焦裕祿》觀后感范文
電影《焦裕祿》觀后感范文一
4月4日下午,市糧食局組織全體黨員干部,觀看了電影《焦裕祿》后,那幾段熟悉感人的畫面,樸素的語言,再次深深打動了自己,撞擊了靈魂,升華了思想,凈化了心靈。
焦裕祿同志逝世距今已有40年,40年來,我們國家風雨變遷、滄海桑田,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人們對生活的觀念也變化很大,但我們卻依然記著焦裕祿這樣一位共產黨人的名字,他的故事,已經深深地烙進了人們的心中,他俯首甘為孺子牛,鞠躬盡瘁為人民,無私奉獻、情操高尚、人格偉大;他帶領群眾抗風沙、戰鹽堿、堵風口,栽下了泡桐幾百里,造福蘭考人民;他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心里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所以他人雖死而神不朽,精神逾遠而彌存。他的事跡感動了整整幾代人!
62年,年僅42歲的共產黨員焦裕祿,在冬天的寒風中調任XX省XX縣縣委書記,走進蘭考這片貧瘠的土地,迎接他的不是簇擁著的鮮花,不是經久不息的掌聲,而是衣衫襤褸滿面塵垢的孩子、是饑寒交迫逃荒要飯的災民,是大雪、是風沙、是饑荒、是荒蕪的土地,身為縣委書記,身上沒有官氣、闊氣,一件舊大衣是他御寒的唯一之物,他吃的是窩窩頭,小咸菜,他的兒女和老百姓一樣挨餓受窮。
為了蘭考人民能擺脫窮困,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焦裕祿心甘情愿地犧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
在下鄉救災治澇的數月艱苦奔波中,總是自備干糧,手拿雨傘,和群眾一起戰洪水,探流沙,查風口。在蘭考一年多的時間里,他忍受著肝病的痛苦,日夜堅持工作,在狂風、大雨、沙窩、激流里奔波,走了蘭考大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焦裕祿同志堅持生活在群眾之中,和群眾同甘共苦,哪里最艱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那簡陋而又潮濕的辦公室里,他和同志一起規劃著XX縣的宏偉藍圖;在北風呼嘯,飛沙漫天的田間地頭,他和群眾一起揮鍬勞動;在寒冬雪夜,他踏雪百里把救濟糧食親手送到孤寡老人的手中。在那破舊的寫字臺前,他忍受著肝癌的巨痛,起草著治理風沙鹽堿的方案。他一心為公,一心為民,從沒有考慮過個人的成敗,從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得失,更沒有為求什么政績而去弄虛作假。在他身上體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風采和不怕艱難困苦,不畏流血犧牲的,銳意進取,廉潔奉公的高貴品質!
焦裕祿同志的事跡給與我新的感受,新的啟迪和新的振奮,使我再一次認真思索著人生的真諦,人當怎樣活著?我們要做一個怎樣的人?作為一個機關工作人員,我生活的環境遠比焦裕祿同志優越,但今天我感謝他為我指明了生活的航向,樹立了前進的路標,讓我明白了人生的意義和自己所追求的目標。為此,我將義無反顧的以焦裕祿同志為學習的榜樣,勤奮學習,勤奮工作,以實際行動為項城城鄉建設發展而盡心盡力,為共產主義的實現而添磚加瓦!雖然以前我在工作中曾經迷茫,有過私心,但我的本質是做好人,想幫助別人,想為中華民族的進步和騰飛努力奮斗。我將沿著這條路堅定地走下去,不畏困難,艱苦奮斗、求真務實、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以強烈的時代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發揚焦裕祿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向困難低頭,不斷開拓進取,在任何環境下,都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用的人。
電影《焦裕祿》觀后感范文二
重新觀看電影《焦裕祿》,我的心靈再次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和深刻的思想洗禮。為什么焦裕祿同志離開我們有50多年了,他的事跡至今為人民念念不忘?他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崇高的精神至今為人民所稱頌?現在重溫他的事跡后仍然感受到巨大的鼓舞?從影片所展現出來的事跡不難看出:這是因為他心里時時刻刻裝著百姓,經常深入基層,串農家、蹲地頭,訪貧問苦,調查研究,親手解決事關百姓切身利益的大小問題。他甚至不顧自己的烏紗帽,冒著違反政策之險,解決干部群眾的吃飯問題。他有錢接濟困難群眾,卻沒錢給女兒買新衣服;他有錢為患者治病,卻沒錢滿足兒子的一碗紅燒肉……他為我們樹立起了“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群眾路線光輝榜樣,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黨的群眾路線。
焦裕祿的事跡之所以感人至深,首先就在于他那種對人民的赤膽忠心。電影里的“二把手”跟焦裕祿有一段精彩的對話,那人說工作要先讓上級領導滿意,焦裕祿卻認為工作要先讓人民群眾滿意。抱有這兩種思想的不同結果是,焦裕祿忙于發放救濟讓老百姓度過難關,那位“二把手”卻忙于籌辦展覽讓上級領導高興。這兩種迥然不同的政績觀,事實上反映出如何看待對上負責和對下負責二者的關系問題。看看焦裕祿的為民態度,對于我們在工作中如何正確把握好這二者關系,是很有啟迪的。
其次在于他那種身先士卒的工作精神。現在的人看來,焦裕祿所做的那些訪貧問苦、慰問群眾、勘探風沙、查看災情等事情,完全可以讓自己的副手,甚至于秘書代勞。但是,焦裕祿卻總是輕車簡從深入一線,騎著一輛破舊自行車帶上一兩個隨從人員,走遍蘭考大地的山山水水,荒丘沙地,農村地頭,在蘭考90多萬畝的土地上遍留足跡。他那種“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的思想,值得我們每位領導干部認真思考,我們所做的一切,是否符合實際,是否讓人民群眾滿意,是否能實實在在為基層、為百姓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是我們必須正確處理和解決好的問題。
第三在于他那種吃苦在前的奉獻精神。對于過去縣領導心安理得享受著的特殊待遇,焦裕祿硬是帶頭給取消了。這雖說是集體表決定下的,但沒有他的登高一呼,哪會有表決時候的應者如云。在得失之間,焦裕祿在全家老小尚未溫飽的情況下,克己奉公,這種境界何其高尚!當女兒在向母親埋怨自己的衣服破舊的時候,當孩子們歡天喜地要吃魚的時候,當兒子一氣之下扔掉手中的窩窩頭的時候,我想焦裕祿的心肯定在滴血,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子女?哪個父母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們過上好日子?在這些私情面前,焦裕祿想到的卻是如何維護黨的形象。這是一種痛苦的抉擇,也是一種崇高的抉擇!
最后在于他那種敢于承擔責任的負責精神。當上級來調查處理問題,別人又樂于替他承擔責任的時候,焦裕祿以坦白的襟懷和無畏的膽識,斬釘截鐵地承認是自己做出了決定。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展現出的是他對黨的忠心,是他坦蕩的胸襟和淡泊的姿態。
焦裕祿心里想著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因為他知道黨的形象,需要在為人民服務中去維護。在他的事跡里,沒有震耳欲聾的高談闊論,沒有故作高深的反復思考,他認準的只有一條:一切為了人民。人民群眾當時那么擁戴他,人民群眾現如今那么懷念他,就是因為“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
【電影《焦裕祿》觀后感】相關文章:
觀看電影焦裕祿心得體會04-02
電影《焦裕祿》觀后感范文11-02
電影《焦裕祿》觀后感2000字07-14
電影《焦裕祿》觀后感范文1500字04-02
學習焦裕祿心得06-09
《焦裕祿》讀書筆記04-22
焦裕祿觀后感范文04-23
焦裕祿觀后感作文范文04-10
學習焦裕祿的心得體會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