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頂之下觀后感八篇
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穹頂之下觀后感八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穹頂之下觀后感
今天花了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觀看了柴靜的《穹頂之下》,感觸頗深。
以霧霾是什么,它有什么危害,它是怎么來的為主線貫穿下來,我們國家的煤、油、環保部怎么了?我們該如何做?清晰條理的脈絡,層層遞進的問題讓我們大家應該強烈的意識到,我們的政府、企業還有我們自己都要去做什么、都要去怎么做。為了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們不惜以犧牲碧水藍天為代價,國家的能源體制改革更是迫在眉睫。英國、日本等國家已經有了慘痛的教訓,難道我們還要將歷史重演嗎?大家經常會把“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句話掛在嘴邊,可是捫心自問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就像片子說的那樣,作為普通民眾的我們可以選擇綠色的`出行方式、不買劣質煤炭,看到冒黑煙的柴油車、工地上塵土飛揚的土堆等可以試試撥打12369舉報……愿我們的行動能彌補我們曾經對大自然的傷害。
篇二:穹頂之下觀后感
中國電影要想追趕上世界第一流還有待時日,但有一種電影完全可以做到世界一流,就是人文紀錄片。柴靜用一己之力制作出的這部《穹頂之下》堪稱完美,秒殺了前不久大熱的韓國國家電視臺制作的《超級中國》,如果說韓國人背后的心思可能是炒作“中國威脅論”或者“教韓國企業如何賺中國錢”,那么這部《穹頂之下》就是完完全全深度剖析了“中國速度”下的隱憂,關系到我們的未來國家利益,更關系到人民生命安全。
柴靜以前就是央視高級記者出身,有著敏銳的嗅覺和犀利的視角,以及溫暖的人性關懷。在這部投入大量物力和心血的作品里,我們還看到了她樸實扎實的臺風。影片是以一場脫口秀為題材攝制的,全程一兩個小時的.脫稿演講,她口吐蓮花、滔滔不絕,大量數據和人名之下竟然只錯了一個數字,讓我這個新聞學弟欽佩不已。
還有一個值得贊賞之處,是影片采用了雙向視角,不同于像《海豚灣》這樣一味的批判,影片從超排的卡車司機、相關主管領導、超排企業商販等等角色口中也道出了他們的苦楚,引發更多思考。這個污染的事真不是一個兩個方面的責任導致的,更不是靠政府一方就能解決的事。必須要引起全民的重視,所以她冷靜地從家庭、歷史、采訪、他國經驗教訓、指導意見等多重角度來分享她的成果,這種感同身受可以讓我們同一個母親的子民獲得同仇敵愾一般的激情來迎戰污染大敵,至少希望是個引子。中國世界第一的人口,既是負擔,也是力量,用好人口向來是中國的強項,影片就是要喚醒全民認識到霧霾之中隱藏的問題所在,燈紅酒綠粉飾不了太平。
未來的中國,會記住有一位記者,她叫柴靜。
篇三:穹頂之下觀后感
自從觀看了柴靜的穹頂之下,我意識到霧霾對我們的危害,以及空氣污染后,空氣中夾雜著重金屬和致癌物質。
雖然中國用煤發電不是很好的事,但是我也知道中國用煤發電是迫不得已的,當時因為只有火電能大規模迅速投產(2年),而且價格不貴。當時天然氣很少,進口也貴。大水電也沒那么多,建設周期較長。核電爭議較大,建設周期也長。風電、光電當時很少,現在突飛猛進,速度冠絕全球,但這兩者仍然只是補充,很難取代火電。一個是規模小十分之一,一個是發電小時數少太多,與火電之比大約是1:3吧,兩個合一塊,風光發電只占火電的`30分之一,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況且,水電可以低至2毛左右,火電可以是3毛多,核電是4毛多,風電、光電、氣電通常是5毛多或更高。在沒有儲能條件、電力不緊張的情況下,電網愿意吸納火電水電,而非風電、光電。氣電也就調峰有優勢。所以中國選擇用煤發電。當年用煤發電可以,但是現在繼續不可以。
為了我們健康的未來,請各方少用煤發電,讓孩只看見湛藍的天空、潔白的云朵,創造美好的新中國吧,一切為了孩子。
篇四:穹頂之下觀后感
今天,看了《穹頂之上》,我突然霧霾看對人類威脅很大。
從柴靜的.生活經歷和以運用作比較,打比方,列數字,舉例子等說明方法來說明霧霾對我們全中國,甚至全世界都有傷害。從柴靜的孩子就可以說明霧霾傷害太大。一年中有174天是有重度霧霾的。那就是說一年有半年不能出去。
說鋼鐵中國第一,河北第二。其實是在反面說中國的霧霾。
還有關與霧霾。我就給大家講一下吧!從2013年武漢剛剛霧霾那幾天人們爭先恐后買口罩戴口罩,到2014年幾乎整年霧霾天氣超過250天人們依舊可以每天淡定的出門買菜、逛街、鍛煉,到街上已經沒什么人再帶口罩。從這件事上所以可以看出,習慣就好,習慣了我們就麻木了。
預防霧霾,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篇五:穹頂之下觀后感
剛剛看完柴靜關于霧霾調查的紀錄片,觸目驚心四個大字在腦海里不停環繞,這是我第一次看完一個片子之后這么急切的想說一些話,因為這與我們的生活真是密切相關,就像柴靜說的:同呼吸,共命運。
霧霾是這幾年才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中,并且幾乎成為了生活常態,可是這個生活常態正常嗎?不正常,因為這是以我們的生命健康為代價的。我家住在武漢三環的位置,在十幾年前剛剛搬來的時候我記得晚上還可以看見星星,那真的是滿天的.繁星,當時的我沒想到的是這居然在現在看來是多么的奢侈。武漢在十幾年的時間發展的很快,但是發展得代價是我們的環境。我們現在走在武漢的街頭,到處都在拆房子,建房子,挖道路,建道路。到處都是裸露的泥土和飛揚的塵沙,我們走在路上必須得捂住口鼻,不敢呼吸。但就算這樣我們仍然會呼入大量的灰塵,而這些都是能夠誘發肺癌的因素,環境的污染程度和肺癌的發病率是成正比的,而大部分的受害者使我們的孩子和父母。
每次霧霾發生的時候我們都在祈禱趕緊來一陣風將霾吹跑,但是吹跑了一次還會有下一次,霧霾已經不是偶發事件,它仍會頻繁的發生,而且還是一個開始。
篇六:穹頂之下觀后感
我很少有耐心看完這樣長的一部紀錄片。
它給我的感覺是震撼的。
我們活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霧霾一直是個大問題,每個人都知道它有害、應該防治,然而真正了解霧霾、知道該怎么做并愿意去做的人太少太少。
柴靜提出了三個問題:霧霾是什么,霧霾從哪里來,我們該怎么做。
我看到了霧霾的可怕,這種感覺是以前不曾有的,我相信每一個看過“穹頂之下”的人到有這種感覺,以前覺得模糊的忽遠忽近的霧霾原來早在我們的生活中造成了這樣巨大的影響,而曾經的我并不知道。
我想只有切身地感覺到它的危害,才能真正自覺自愿地為解決霧霾問題貢獻一份力量。這大概也是柴靜想要做的,她想用這樣的方式讓每個人到意識到問題,感覺到危機并為了改變它而努力,而并不只是像以前那樣,僅僅知道而已。
網絡上也有一些關于穹頂之下的負面評論,最大的爭執點就是許多人認為柴靜給大家講的無非也只是一堂課而已,所提出的具體建議能不能應用到現實生活中,還是得打一個問號。
“中國,還太窮。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你只能選擇一個。”這是這么多年來我們一直面臨的`問題,事實上不只過去和現在,只要國家發展,這個矛盾永遠避免不了,所以我們也不能永遠把發展當作擋箭牌。
柴靜所提出的很多建議,例如洗煤,我也并不知道它是否可行,但至少提出了一個方法。柴靜并不是專家,她做的就是盡自己所能出一份力量,不管這份力量有多微薄,至少好過袖手旁觀。很多人在說她的數據不精準,給出的建議異想天開,可是這些人自己又做過什么呢?
柴靜的“穹頂之下”,除了普及霧霾知識,它最可貴的其實是告訴每一個人:我們都可以用自己最大的努力,還回一片蔚藍天空。
篇七:穹頂之下觀后感
昨天看了柴靜的《穹頂之下》,感觸頗多,剛看后還覺得這個人真有勇氣,很敏銳,能夠擊中時弊。但是后來想想里面有問題,有什么問題呢?總的來說就是她也許講了99%的真話,可是在其中1%最核心的部分卻講了100%的假話。如下:她講了中國的油品等級為什么那么的低,原因是中國只有3家石油公司為了自己的壟斷利益,自己指定的標準過低,大家都知道的她指的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同時,她又說美國卻有上千家。暗示和引導人們以為,只要打破壟斷,全面開放就萬事大吉了,石油問題就解決了,排放就更清潔了,霧霾就可以治理好了。事實果真如此么?
地球人誰不知道,美國早就在石油行業完成了自由競爭階段,早就形成了以洛克菲勒為首的寡頭壟斷時代!所謂的美國有上千家,其他的那么多公司占有市場份額有多少?這個她在羅列了一大筆數據后卻選擇性掩蓋起來。讓人感覺證據不充分。要是按照她的邏輯,中國也有不止幾十上百家,去各個大油田的附近看看,也有很多私營的煉油廠啊。那么倒回來講,既然美國的可以壟斷,為什么中國的不可以壟斷,難道就是因為美國是壟斷在私人手里,而中國的壟斷在政府或國家手里就不行了?
話到這里,我恍然大悟,原來她的言下之意就是全面放開石油行業,交給市場競爭然后形成私人寡頭。問當今世界,有哪個所謂的民族資產階級有這個實力搞得贏西方的大財團大寡頭?如果真的全面放開了,最后的結果一定是被西方的大資本家壟斷。也許放開初期老百姓會有點甜頭,但是長遠來看,一旦西方大資本壟斷了中國的能源市場,那才是苦日子的開始。如果真的像她說的一樣放開油氣開采中國會是個什么樣子?看看前幾年放開的煤炭行業就知道了,是那些黑心的私人老板更關心環保呢還是國有企業更加負責任?這不是禿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么?可是她為什么要誤導民眾呢?而且有選擇在兩*前的敏感時期搞出這個題目?估計背后是有推手的,以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有這么多時間和精力來編99%的真話和1%的絕對謊言的,而且在極短的時間被所有媒體發布,形成轟動效應。固然,國有企業是有問題,而且很大,但是解決的手段絕不是所謂全面放開,那樣的結果就是全面被國際大資本給控制,給吃掉。沒有了能源命脈,中國人民的命根子就丟了。我們只有想辦法讓國企真正地為人民所監督,完善其管理職能,真正地徹底地為人民服務才是最終的解決辦法,而不是將其摧毀。現在中國28個關鍵行業,據說有23個都被外資完全控制了,要是將來再全面放開鐵路、軍工、電信、石油等等命脈,將所有命脈行業私有化,那我們的立國基礎還在哪里?我們還是一個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么?這不單單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核心的政治問題,立國的基礎動搖了,性質改變了GCD離最后的倒臺恐怕也就不遠了。到那時就是胡漢三又回來了。
所以,想來想去覺得,現在不是討論要不要國企的問題,而是要討論如何加強國企在整個經濟成分里的比例問題,以及如何讓這些國企真正地為廣大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務,如何讓他們的的權力得到監督和制衡的問題。國企不是哪個官僚的,不是哪個利益集團的,它應當是真正屬于全體中國人民并且是為全體中國人民謀福利的。只有做到了這點,整個國家才能真正的長治久安,人民才能真正的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篇八:穹頂之下觀后感
今天上午看了一部環保片《穹頂之下》,以為是央視作品,后來才知道是央視前記者柴靜的自費作品,103分鐘花費百萬資金,主題只有一個:霧霾是什么?怎么來的?該怎么辦?
整個一上午都在觀后的沉思當中,一部作品揭示的霧霾真相竟然是行業利益、部門私利、法規虛無的產物,比如汽車燃油油品不良導致霧霾與壟斷行業不肯升級可以節省500個億有很大關系。
“繁榮”背后的丑陋也是令觀眾之我感到少有的低落:房地產、鋼產業等地方支柱經濟區域飽和過剩,并造成嚴重的資源和環境破壞也不肯停下來,源于有國家的巨額資金補助在支撐。
才女柴靜出身媒體但屬于罕見的有責任感的時代精英,媒體人的才華與品德在她的《穹頂之下》作品中的公益滿滿的.呈現出來,更難能可貴的是別人明明知道也不肯說的環境中挺身而出。
柴靜外表不算美女,但學識、才能、責任感上的美,遠超頻頻靠露體吸金的藝人們的美貌。這個時代的美,顯然是真才實學和腳踏實地以及為人修養信仰,智慧的真話多一些,世界會更美好一點。
今年的大氣環境保護法歸將進行修改,目標直指APEC藍,《穹頂之下》在此時發布,也是趕在今年的兩*前,應該是期盼向體制內不良因素開刀的新一屆領導集體,也向霧霾背后的利益鏈條亮劍。
【穹頂之下觀后感】相關文章:
穹頂之下,節約為先國旗下講話04-23
穹頂之下觀后感三篇03-31
《穹頂之下》觀后感三篇04-01
穹頂之下觀后感作文范文04-10
穹頂之下踐行環保演講稿03-16
塵世之下的我們作文05-11
表面之下英語作文04-21
櫻雨之下,是否記得05-12
暴君之下士大夫進退兩難人生感悟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