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奧斯卡電影《愛樂之城》觀后感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領悟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奧斯卡電影《愛樂之城》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其實我覺得《愛樂之城》要講的還不止是對于電影的熱愛,或用電影填補現實的缺憾。更多時候,電影用這樣一個愛情故事,其實要說的是電影(或藝術)對人深遠的“影響”。在電影之中,男女主角是因為對藝術的共同喜好相識相知,他們除了互相鼓勵和互相成就彼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對對方的影響。
就像斯通本身并不熱衷爵士樂,但高斯林卻改變了她對此的看法;她原先也希望通過參加一些社交派對認識一些上流社會的導演或制作人,以實現自己的演員理想,但高斯林卻讓她去學習創作,而有趣的是,當斯通開始寫自己的劇本時,之前和她一起住的室友們(她們不免熱衷于結實權貴)卻統統離場不再出現,而斯通則走上了真正的“藝術”之路,如若不是因為這樣,她亦無法在最后那次面試中打動制作人(因為制作人說她需要的是演員的“創作”能力);同樣,當高斯林為了生計跟隨樂隊長期巡演,差點放棄自己的理想時,只有斯通告訴他,那不是他應該過的生活,她甚至為他設計他未來爵士酒吧的名字,讓他免于噱頭,回歸音樂本身。
其實電影之中還有許多饒有趣味的細節:比如斯通最后走進高斯林的爵士酒吧,是因為她的老公聽到了爵士樂而提議一起進去聽聽--她最后找的老公也是喜歡爵士樂的,誰能說這不是高斯林帶給她的“影響”呢?再比如電影中高斯林的姐姐一開場似乎反感高斯林醉心于音樂,但電影中卻安排她最終嫁給了一個黑人,這里面又是否有高斯林與爵士樂的“影響”?
而電影中真正點題的,其實是斯通在面試時唱的那首《Audition》,在那首歌中,斯通說了一個她阿姨的故事:她的阿姨是一個演員,對她“影響”甚巨,阿姨從小帶她看老電影(包括《卡薩布蘭卡》),培養她對于電影和表演的熱愛,告訴她從事藝術雖然難免需要承受傷痛,卻是打開新世界的鑰匙。斯通唱得動情,但歌詞卻顯示了那份“影響”的深遠,包括最后斯通自導自演舞臺劇,背后的窗戶外就是巴黎的埃菲爾鐵塔,電影中雖沒有展現舞臺劇的細節,但卻顯露了斯通對“藝術”感知的那份初衷,是來自他的阿姨--在斯通唱的《Audition》中,就是她的阿姨在巴黎的故事。
這份關于“影響”的主題,其實不但存在于這個愛情故事之中,也存在于本片的電影形式本身。導演在這部電影之中,刻意選擇膠片,并用老舊的cinemascope變形寬銀幕拍攝,致敬那些黃金時代的歌舞類型電影。要知道,無論是膠片還是cinemascope,或是黃金時代的歌舞類型片,在這個時代其實已經統統落幕,如同電影中那間放映《無因的反叛》的電影院一般,最終以結業收場。
這一切不正就像電影中高斯林和斯通的愛情故事一樣嗎?雖曾經美好最后卻不無遺憾與傷感。可是,這些電影留給人的“影響”與“振蕩”,卻是雋永而深刻的。就像達米安·沙澤勒拍了這部風靡全球的電影,不就是告訴世人這些電影、音樂、藝術給予自己的養分嗎?一個創作人用一部電影慨嘆藝術對人的影響,以此致敬影響過他的電影和音樂,抒發對電影對音樂的熱愛,再借此影響更多的人,我真是想不到比這更深情浪漫的事了。
所以當我看到故事的最后,當斯通回頭與高斯林對望時,雖然充滿著感傷,但最后在我心中取而代之的,卻是一份溫暖、一份撫慰。因為我知道,斯通和高斯林的那一笑,更多的是感謝、感恩--感謝我們曾經相愛,感謝我們的生命中有過彼此,感謝我們在逐夢之路上并肩同行互相成就彼此,而那份彼此的影響,將永留我的心底、我的生命之中,永不磨滅。
我很喜歡作詞人黃沾填過的一句歌詞:“知否世事常變,變幻原是永恒”,我想,世事變幻,電影不也是永恒的嗎?就像高斯林和斯通分開之前說的:“我會永遠愛你”,其實說的,不過就是“電影”吧。是的,就讓他們在“電影”之中永遠相愛吧,至死不渝,永不分開。就像我們知道,我們從今往后還會繼續熱愛電影一般。
篤定,確信,并一生一世地。
【奧斯卡電影《愛樂之城》觀后感】相關文章:
奧斯卡最佳勵志電影05-01
奧斯卡十大勵志電影04-21
愛樂之城觀后感11-21
奧斯卡王爾德毒舌名言語錄05-11
天空之城的經典語句03-25
天空之城作文12-20
海底之城童話作文04-09
有關春之城的作文04-13
天空之城觀后感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