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錄取線
高考的形勢每年都很嚴峻,每一個環節都是至關重要的。所以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分數報考的學校。高考錄取線就是非常重要的參數之一。下面是陽光網小編為你整理的2017年高考錄取線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2017年高考錄取線
2017年的錄取分數線還沒有公布,可以先參照一下2016年的分數線。
2017年異地高考政策
不久前召開的深圳市高中教學教育工作會議公布,明年有近3800名隨遷子女將在深參加高考,而且這個數字大有逐年遞增之勢。市招考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異地考生和家長要提前準備,并且異地高考政策對本地考生影響不大。
“兩個合法,3個3年”能滿足要求
市招考辦相關負責人稱異地高考需要滿足“兩個合法,3個3年”兩個條件,即父母擁有合法穩定的職業、合法穩定的居所;父母在深圳擁有3年的社保、居住證,子女在深就讀的3年高中學籍。
“累計繳費3年以上(含3年)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這一條顯得尤為重要,因為用人單位的情況各有不同,市招考辦提醒家長,若有意讓孩子在深參加異地高考,要提前3年就著手進行相應的準備,不要臨時抱佛腳。
另外要格外注意的是,今年新施行的《深圳經濟特區居住證管理條例》中明確規定,申領特區居住證的,應當同時符合“合法穩定居所”和“合法穩定職業”兩個條件,即在深圳居住登記連續滿12個月和參加社保連續滿12個月或者申領居住證之日前兩年內累計滿18個月。
異地高考并未搶占本地考生太大空間
根據《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廣東省參加高校招生考試實施辦法》的相關規定,“符合參加高考升學考試準入條件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按要求辦理報名手續在廣東參加高考的,與廣東戶籍考生同等錄取”。對此,該負責人表示,本地考生不必擔憂。高校錄取由廣東省統籌,異地高考生并未搶占本地考生太大的空間。
異地考生人數或將不斷增加
由于深圳的移民特性,異地高考考生的數量在全省也排在前列。2015年,在深圳參加異地高考的人數為80人,2015年增加到218人。據市招考辦預計,異地高考政策全面放開后,不限定只有中職學生可以參加異地高考,也不再限定只能報考高職院校。初步估計,明年約有近3800名隨遷子女將在深參加高考。而且,這個人數或將不斷增加。
該負責人表示,“3800名”這個數字是根據深圳高中在讀學生的情況估算出來的,不排除一些人不符合條件,無法在深參加高考的情況。
廣東高考或采取全國Ⅰ卷
值得注意的是,明年廣東高考將有所調整。從2016年起,廣東省普通高考使用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題的試卷(高考英語聽說考試仍由廣東省命題)。陸萬偉稱,教育部對廣東使用全國卷十分重視,此前教育部考試中心派出50多名專家分赴廣東各地調研。
深圳市教科院教研中心研究員龔湘玲分析稱,高考使用全國卷,目的在于提高全國考試的公信力,解決公平性問題,提高高端學生的區分度。兩者相比較,全國卷重選拔功能,輕分數高低,試卷有一定難度,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都增大。而廣東卷立足本地,重考試結果的社會效應,試卷比較簡單。
目前尚不確定明年高考廣東會采取哪一套試卷,但龔湘玲表示,根據省教育廳表態的一些相關信息,廣東會參照發達城市的做法,很可能會采用全國Ⅰ卷,因此建議各高中學校按課標Ⅰ卷要求復習。
異地考生明年可就地報考并錄取
另一變化是,廣東異地高考方案將全面放開。根據廣東省教育廳公布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廣東省參加高校招生考試實施辦法》,異地高考方案分“三步走”,2016年正是實施的第三步。
明年起,經縣(市、區)人民政府主管部門認定的在廣東省具有合法穩定職業、合法穩定住所并連續3年以上持有廣東省居住證、按國家規定在廣東省參加社會保險累計3年以上的進城務工人員,其隨遷子女在廣東省參加中考并在父母就業所在城市具有高中階段3年完整學籍的,可在廣東省報名參加高考,并可與廣東省戶籍考生同等錄取。
經市招考辦初步統計,明年需要在深圳參加高考的隨遷子女考生約3800人。陸萬偉表示,明年全市高考報名人數會進一步增加,隨遷子女報考資格審核工作量也會增加。特別是深圳市新居住證條例實施后,計算連續居住年限的方法容易導致報考審核不通過。
明年實行新評價獎勵方案
此次會議還印發了《深圳市普通高中高考評價及獎勵方案(征求意見稿)》,并對2015年高考先進單位和個人進行了表彰。
深圳市教科院院長葉文梓表示,此次新出臺的評價獎勵方案,考慮到生源結構的不同,將全市普通高中學校分成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兩個系列進行比較,建立分層、分類評價機制,其中公辦高中分為A、B、C、D四個檔次。此方案目前仍在征求意見階段,將從2016年起施行。
9500多人獲準在廣東“異地高考”
廣東省規定,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都可以在粵參加2016年普通高考。今年,有9500多人獲準在廣東參加“異地高考”
據新華社廣州6月7日新媒體專電(記者王凱蕾、田建川)19歲的湖北襄陽籍考生小鄒曾有返鄉高考的打算,但在6月7日,他和班上的其他同學一起帶著興奮、緊張的情緒走入了位于廣州市白云區行知學院考點。
這是廣東省2016年高考的首個考試日。作為率先“全面開放異地高考”的省份之一,廣東省規定,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都可以在粵參加2016年普通高考。
早上七點半,盡管離開考時間還早,行知學院考點外已經有不少送孩子參加考試的家長。他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聊天,臉色嚴肅略顯焦灼。
這是決定他們孩子命運的一次考試。
小鄒一米七五左右個頭,齊劉海,是一個瘦瘦高高、清爽陽光的男生,生于襄陽的棗陽市琚灣鎮古城村。出生沒多久,小鄒就跟隨父母來到廣州,就讀于廣州桂花崗的金桂園小學。初中時,他曾回老家念過寄宿學校,但不久又回廣州上學。
小鄒的父親是個鉗工,母親在家打理家務,還有一個妹妹正在讀初中。一家子曾為小鄒的高考問題傷過不少腦筋:回老家高考,用的課本不一樣,課外補習的力度也不一樣,“不在同一起點,萬一失手怎么辦?”
高考制度在提供相對公平的擇優機制的同時,也積累了不少問題,特別是現有戶籍制度對就學、考試的限制。“我老家在安徽,現在在廣州一家日資企業工作。安徽和廣東教材、錄取情況都不一樣。同鄉的孩子有回去高考的,但不少以失敗告終。”廣州花都一位考生家長劉如林說。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農民工總量2.69億人,2015年上升至2.77億人。這一數字還不包括沒有取得常住地戶籍的非農民工流動人口。盡管數目龐大的外出務工人員對中國經濟騰飛貢獻巨大,但由于很多人無法解決戶口,他們的子女教育、就學成了他們最大的心病。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無法就地考試的“同學不同考”狀況不僅造成了教育不公,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人口的自由流動。面對巨大的社會需求,中國開始改變基于戶口的考試制度。
2013年開始,按照教育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的要求,中國一些省份異地高考“破冰”,據有統計的10個省份官方披露數據中顯示,當年僅約4500名考生參加異地高考。此后,隨著政策逐步放開,異地高考考生人數逐年增多,至2016年,僅在廣東一省,就有9500多人獲準異地高考。
但異地高考也面臨著與眾多本地考生間的利益沖突,因此各地在實施年限和開放程度方面也多有不同,出現了“率先破冰”“緩沖落地”“分步實施”等多種模式。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勞凱聲說,推開異地高考面臨著利益的平衡問題。如果一下子放開,本地生源會感到自己利益受到損害。
正因為如此,小鄒今年以來一直心中不安。起初由于能否在粵參加高考的政策不明確,他每天都追著班主任打聽情況,后來終于聽說可以提交資料,但資料交上去后又近兩月沒回音,他就以為沒通過審核,做好了回老家高考的準備。
5月初的時候,消息來了,小鄒的申請獲得通過。“和其他同學一樣,可以在廣州參加高考,我當時高興壞了。一起考試,成不成就看自己的功力了。”小鄒說。
按照中國高考改革的趨勢,這一制度將以更大力度在更多省份推開。在不少教育專家看來,全面放開異地高考無疑是個巨大的進步,但接下去的路怎么走還需宏觀面的政策調控智慧。研究院院長楊東平說,未來矛盾比較集中的是特大城市,不能采取生硬擠占名額的方式。
勞凱聲說,高考改革,既要推進異地高考,又要考慮本地考生利益不受損害。“應該對現有高等教育資源進行再分配,比如推動流出省與流入省錄取名額實現動態平衡,或者對異地高考大省增加錄取名額,用改革的增量實現高考的公平。”
【高考錄取線】相關文章:
高考美術錄取線04-02
湖南高考錄取線04-04
江西高考錄取線04-04
北京高考錄取線04-01
北京高考錄取線04-01
重慶高考錄取線04-02
2017高考錄取線04-03
福建2017高考錄取線04-02
2017湖南高考錄取線04-02
2017江蘇高考錄取線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