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物理高考高三知識點歸納最新五篇
物理高考高三知識點歸納最新五篇1
一、三種產(chǎn)生電荷的方式:
1、摩擦起電:
(1)正點荷:用綢子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電荷;
(2)負電荷: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電荷;
(3)實質(zhì):電子從一物體轉(zhuǎn)移到另一物體;
2、接觸起電:
(1)實質(zhì):電荷從一物體移到另一物體;
(2)兩個完全相同的物體相互接觸后電荷平分;
(3)、電荷的中和:等量的異種電荷相互接觸,電荷相合抵消而對外不顯電性,這種現(xiàn)象叫電荷的中和;
3、感應起電:把電荷移近不帶電的導體,可以使導體帶電;
(1)電荷的基本性質(zhì):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2)實質(zhì):使導體的電荷從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
(3)感應起電時,導體離電荷近的一端帶異種電荷,遠端帶同種電荷;
4、電荷的基本性質(zhì):能吸引輕小物體;
二、電荷守恒定律:電荷既不能被創(chuàng)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從一個物體轉(zhuǎn)移到另一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轉(zhuǎn)移到另一部分;在轉(zhuǎn)移過程中,電荷的總量不變。
三、元電荷:一個電子所帶的電荷叫元電荷,用e表示。
1、e=1.6×10-19c;
2、一個質(zhì)子所帶電荷亦等于元電荷;
3、任何帶電物體所帶電荷都是元電荷的整數(shù)倍;
四、庫侖定律:真空中兩個靜止點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力,跟它們所帶電荷量的'乘積成正比,跟它們之間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電荷間的這種力叫庫侖力,
1、計算公式:F=kQ1Q2/r2(k=9.0×109N.m2/kg2)
2、庫侖定律只適用于點電荷(電荷的體積可以忽略不計)
3、庫侖力不是萬有引力;
五、電場:電場是使點電荷之間產(chǎn)生靜電力的一種物質(zhì)。
1、只要有電荷存在,在電荷周圍就一定存在電場;
2、電場的基本性質(zhì):電場對放入其中的電荷(靜止、運動)有力的作用;這種力叫電場力;3、電場、磁場、重力場都是一種物質(zhì)
物理高考高三知識點歸納最新五篇2
1、受力分析,往往漏“力”百出
對物體受力分析,是物理學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識,分析方法有“整體法”與“隔離法”兩種。
對物體的受力分析可以說貫穿著整個高中物理始終,如力學中的重力、彈力(推、拉、提、壓)與摩擦力(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電場中的電場力(庫侖力)、磁場中的洛倫茲力(安培力)等。
在受力分析中,最難的是受力方向的判別,最容易錯的是受力分析往往漏掉某一個力。在受力分析過程中,特別是在“力、電、磁”綜合問題中,第一步就是受力分析,雖然解題思路正確,但考生往往就是因為分析漏掉一個力(甚至重力),就少了一個力做功,從而得出的答案與正確結(jié)果大相徑庭,痛失整題分數(shù)。
還要說明的是在分析某個力發(fā)生變化時,運用的方法是數(shù)學計算法、動態(tài)矢量三角形法(注意只有滿足一個力大小方向都不變、第二個力的大小可變而方向不變、第三個力大小方向都改變的情形)和極限法(注意要滿足力的單調(diào)變化情形)。
2、對摩擦力認識模糊
摩擦力包括靜摩擦力,因為它具有“隱敝性”、“不定性”特點和“相對運動或相對趨勢”知識的介入而成為所有力中最難認識、最難把握的一個力,任何一個題目一旦有了摩擦力,其難度與復雜程度將會隨之加大。
最典型的就是“傳送帶問題”,這問題可以將摩擦力各種可能情況全部包括進去,建議高三黨們從下面四個方面好好認識摩擦力:
(1)物體所受的滑動摩擦力永遠與其相對運動方向相反。這里難就難在相對運動的認識;說明一下,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略小于靜摩擦力,但往往在計算時又等于靜摩擦力。還有,計算滑動摩擦力時,那個正壓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2)物體所受的靜摩擦力永遠與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相反。顯然,最難認識的就是“相對運動趨勢方”的`判斷。可以利用假設(shè)法判斷,即:假如沒有摩擦,那么物體將向哪運動,這個假設(shè)下的運動方向就是相對運動趨勢方向;還得說明一下,靜摩擦力大小是可變的,可以通過物體平衡條件來求解。
(3)摩擦力總是成對出現(xiàn)的。但它們做功卻不一定成對出現(xiàn)。其中一個的誤區(qū)是,摩擦力就是阻力,摩擦力做功總是負的。無論是靜摩擦力還是滑動摩擦力,都可能是動力。
(4)關(guān)于一對同時出現(xiàn)的摩擦力在做功問題上要特別注意以下情況:
可能兩個都不做功。(靜摩擦力情形)
可能兩個都做負功。(如子彈打擊迎面過來的木塊)
可能一個做正功一個做負功但其做功的數(shù)值不一定相等,兩功之和可能等于零(靜摩擦可不做功)、
可能小于零(滑動摩擦)
也可能大于零(靜摩擦成為動力)。
可能一個做負功一個不做功。(如,子彈打固定的木塊)
可能一個做正功一個不做功。(如傳送帶帶動物體情形)
(建議結(jié)合討論“一對相互作用力的做功”情形)
物理高考高三知識點歸納最新五篇3
1、熱現(xiàn)象:與溫度有關(guān)的現(xiàn)象叫做熱現(xiàn)象。
2、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
3、溫度計:要準確地判斷或測量溫度就要使用的專用測量工具。
4、溫標:要測量物體的溫度,首先需要確立一個標準,這個標準叫做溫標。
(1)攝氏溫標:單位:攝氏度,符號℃,攝氏溫標規(guī)定,在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沸水的溫度為100℃。中間10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1℃。
(a)如攝氏溫度用t表示:t=25℃
(b)攝氏度的符號為℃,如34℃
(c)讀法:37℃,讀作37攝氏度;–4.7℃讀作:負4.7攝氏度或零下4.7攝氏度。
(2)熱力學溫標:在國際單位之中,采用熱力學溫標(又稱開氏溫標)。單位:開爾文,符號:K。在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273K。
熱力學溫度T與攝氏溫度t的換算關(guān)系:T=(t+273)K。0K是自然界的低溫極限,只能無限接近永遠達不到。
(3)華氏溫標:在標準大氣壓下,冰的熔點為32℉,水的沸點為212℉,中間18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1℉。華氏溫度F與攝氏溫度t的換算關(guān)系:F=5t+32
5、溫度計
(1)常用溫度計:構(gòu)造:溫度計由內(nèi)徑細而均勻的玻璃外殼、玻璃泡、液面、刻度等幾部分組成。原理:液體溫度計是根據(jù)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制成的。常用溫度計內(nèi)的液體有水銀、酒精、煤油等。
6、正確使用溫度計
(1)先觀察它的測量范圍、最小刻度、零刻度的位置。實驗溫度計的.范圍為-20℃-110℃,最小刻度為1℃。體溫溫度計的范圍為35℃-42℃,最小刻度為0.1℃。
(2)估計待測物的溫度,選用合適的溫度計。
(3)溫度及的玻璃泡要與待測物充分接觸(但不能接觸容器底與容器側(cè)面)。
(4)待液面穩(wěn)定后,才能讀數(shù)。(讀數(shù)時溫度及不能離開待測物)。
物理高考高三知識點歸納最新五篇4
一、分子動理論
1.物體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
(1)分子模型:主要有兩種模型,固體與液體分子通常用球體模型,氣體分子通常用立方體模型.
(2)分子的大小
①分子直徑:數(shù)量級是10-10m;
②分子質(zhì)量:數(shù)量級是10-26kg;
③測量方法:油膜法.
(3)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
1.mol任何物質(zhì)所含有的粒子數(shù),NA=6.02×1023mol-1
2.分子熱運動
分子永不停息的無規(guī)則運動.
(1)擴散現(xiàn)象
相互接觸的不同物質(zhì)彼此進入對方的現(xiàn)象.溫度越高,擴散越快,可在固體、液體、氣體中進行.
(2)布朗運動
懸浮在液體(或氣體)中的微粒的無規(guī)則運動,微粒越小,溫度越高,布朗運動越顯著.
3.分子力
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且都隨分子間距離的增大而減小,隨分子間距離的減小而增大,但總是斥力變化得較快.
二、內(nèi)能
1.分子平均動能
(1)所有分子動能的平均值.
(2)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
2.分子勢能
由分子間相對位置決定的能,在宏觀上分子勢能與物體體積有關(guān),在微觀上與分子間的距離有關(guān).
3.物體的內(nèi)能
(1)內(nèi)能:物體中所有分子的熱運動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
(2)決定因素:溫度、體積和物質(zhì)的量.
三、溫度
1.意義:宏觀上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微觀上標志物體中分子平均動能的大小).
2.兩種溫標
(1)攝氏溫標t:單位℃,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水的冰點作為0℃,沸點作為100℃,在0℃~100℃之間等分100份,每一份表示1℃.
(2)熱力學溫標T:單位K,把-273.15℃作為0K.
(3)就每一度表示的冷熱差別來說,兩種溫度是相同的,即ΔT=Δt.只是零值的起點不同,所以二者關(guān)系式為T=t+273.15.
(4)絕對零度(0K),是低溫極限,只能接近不能達到,所以熱力學溫度無負值.
物理高考高三知識點歸納最新五篇5
1.超重現(xiàn)象
定義: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大于物體所受重力的情況叫超重現(xiàn)象。
產(chǎn)生原因:物體具有豎直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現(xiàn)象
定義: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qū)覓煳锏睦?小于物體所受重力的情況叫失重現(xiàn)象。
產(chǎn)生原因:物體具有豎直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現(xiàn)象
定義: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等于零的情況即與支持物或懸掛物雖然接觸但無相互作用。
產(chǎn)生原因:物體豎直向下的'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即只受重力作用,不會再與支持物或懸掛物發(fā)生作用。是否發(fā)生完全失重現(xiàn)象與運動方向無關(guān),只要物體豎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可。
【超重和失重就是物體的重量增加和減小嗎?】
答:不是。
只有在平衡狀態(tài)下,才能用彈簧秤測出物體的重力,因為此時彈簧秤對物體的支持力(或拉力)的大小恰等于它的重力。假若系統(tǒng)在豎直方向有加速度,那么彈簧秤的示數(shù)就不等于物體的重力了,大于mg時叫“超重”小于mg叫“失重”(等于零時叫“完全失重”)。
注意:物體處于“超重”或“失重”狀態(tài),地球作用于物體的重力始終存在,大小也無變化。發(fā)生“超重”或“失重”現(xiàn)象與物體的速度V方向無關(guān),只取決于物體加速度的方向。在“完全失重”(a=g)的狀態(tài),平常一切由重力產(chǎn)生的物理現(xiàn)象都會完全消失,比如單擺停擺、浸在水中的物體不受浮力等。
另外,“超重”或“失重”狀態(tài)還可以從牛頓第二定律的獨立性(是指作用于物體上的每一個力各自產(chǎn)生對應的加速度)上來解釋。上述狀態(tài)中物體的重力始終存在,大小也無變化,自然其產(chǎn)生的加速度(通常稱為重力加速度g)是不發(fā)生變化的,自然重力不變。
【物理高考高三知識點歸納最新】相關(guān)文章:
高考物理知識點歸納12-08
高考物理知識點總結(jié)歸納03-08
高考物理知識點復習歸納12-09
高考物理復合場知識點歸納12-09
高考物理實驗知識點整理歸納12-09
高考物理實驗總復習知識點歸納12-09
高考物理電場公式總結(jié)知識點歸納12-08
高考物理公式歸納12-09
高考物理運動和力公式必考知識點歸納12-09
高考物理之電磁感應知識點歸納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