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考政治材料式論述題的剖析
經過近幾年的改革和探索,高考文科綜合試卷中政治材料式論述題的命題日趨成熟。這種題型,以材料(或情景)為載體,以問題為中心,體現了能力立意的高考趨勢。它熔知識、能力、覺悟于一爐,集重點、難點、熱點于一體,顯現了時代性、人文性和靈活性,能有效地克服考生死記硬背、猜題押題的現象。同時,這種題型,以其材料來源廣,信息容量大,設問角度巧,能力層次高,考查功能多等特點,又成為制約考生取得優異成績的瓶頸。因此,在教學復習中,有必要專門研究分析這種題型的特點及審題和解題方法,使考生掌握解題 技巧,提高解題能力。筆者結合多年的閱卷經驗,就此問題談談粗淺的認識。
一、材料式論述題的特點
1.從命題目的看,此題型是為了對考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行為作出綜合評價,要求考生運用所學的基礎知識去分析、解決現實問題,這就決定了這類題型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創新性和綜合性。
2.從命題形式看,此題型提供的材料,或是重大社會現象的陳述組合(事例型),或是引用報刊和人物的重要論斷(引文型),或是重大現實問題的圖片和列表統計(圖表型)。解答這類問題時,無固定模式可循,無現成答案可搬。這就決定了材料論述題具有新穎、多樣、靈活的特點。
3.從命題標準看,答案向多元方向發展,廢棄了傳統的“踩點給分”的評價方法,不硬套標準答案,不死摳要點,踩意即可。只提出考核重點和評分要求,“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著重從選用的觀點是否正確,運用的知識是否恰當,闡述是否合乎邏輯,政治術語表述是否準確等方面加以考查。這就決定了此類試題具有要求全面、突出能力考查、難度較大、考生普遍感到棘手的特點。
二、材料式論述題的解答要求
根據以上特點,首先我們要明確解答材料式論述題的基本要求:
1.在理論部分,要求準確選擇與解題有關的基礎知識。這是解題的主導部分,是命題的出發點、立足點和依據。要準確、簡潔地回答出有關理論知識內容。這一部分答好了,就能為下一步解題做好鋪墊,使后面的分析論述有理有據。
2.在論述部分,要求做到觀點和材料的統一。這是解題的主體部分,要求考生用選定的基礎理論知識,聯系題中的材料進行分析論述,把理論與實際、觀點與事實結合起來,即做到事理交融,觀點統帥材料。要緊扣材料分析,或從材料中提煉出觀點,或用觀點分析材料,或用材料論證觀點。防止就事論事,或就理論談理論。
3.在小結部分,要牢牢抓住題意,適可而止。這是解題的結尾部分,是解題的落腳點。在結尾時,或針砭時弊,或點明意義,或聯系自身,這些都要從題意出發,恰到好處,點到為止。
例:發達國家的人口占世界總數的20%,而能源消耗卻占世界總能耗的80%。在2000年11月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6次締約方大會上,發展中國家要求發達國家加強汽車尾氣控制,而發達國家卻要求發展中國家承擔煙塵減排義務,會議最終未能達成任何協議。
你認為擺脫這一困境的出路何在?
這是一道典型的材料主觀題。要答好此題,重要的一環就是按照上面所說的三個步驟處理好材料信息。本題要求我們找出擺脫《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6次締約方大會上,沒有達成任何協議這一困境的出路。要找到陷入困境的原因,這也就是我們從材料中所要提取的信息。通過閱讀材料不難發現,陷入困境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發達國家人口比重小,能耗比重大,又不愿承擔更多的義務;二是發展中國家要求發達國家加強汽車尾氣控制,而發達國家要求發展中國家承擔煙塵減排義務。
原因找到之后,就可以對癥下藥,利用所學知識,尋求出擺脫困境的具體方法,從而形成本題的答案。
三、材料式論述題的解答方法
1.審讀材料,這是弄清題意的前提。首先必須認真、仔細、全面、快速地審讀材料。一是審讀標題語,因為標題往往是材料式論述題的中心思想,對理解試題的中心觀點有著重要的提示作用。沒有標題語的試題,考生必須自己從材料中提取概括出有效信息來分析。二是讀懂材料的含義,并從現象中概括出觀點或結論來。有些材料的觀點不是直露明顯的,而是隱含在材料之中的,需經過抽象提煉才能把握。三是通過各個材料間的比較,找出每個材料觀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如表格材料中各數據之間的聯系,通過縱向和橫向比較后,才能把握其意思、觀點或結論。
2.審清設問,這是正確答題的關鍵。設問具有規定性、針對性和指向性的作用。為什么不少考生答題“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搞清楚要解答的問題是什么。首先,要把設問和材料聯系起來,弄清每個設問的中心觀點。其次,弄清設問所要運用的有關知識范圍。材料式論述題雖然賦予考生思考的空間,但并非可以自己胡編亂造,考生必須根據材料提供的信息,依照設問中的問題主旨,在分析時緊扣事實、反映觀點,做到有的放矢、畫龍點睛。再次,弄清設問中有何特殊要求,該材料式論述題在設問上是屬于限制型,還是屬于擴展型。對于前者的設問,限定了答題的思維方向(正向或逆向)和知識范圍,考生答題時發揮的自由度較。粚τ诤笳叩脑O問,考生需自己選擇答題的思維方向和知識范圍,作答時發揮的自由度較大。
如20XX年全國高考政治試題第38題:表1為A地區工業總產值構成,表2為A地區工業發展狀況比較。再如同卷中的第39題:“西部大開發”正在成為熱門話題,下面是幾位專家學者的意見。這些標題語往往表達了材料式論述題的中心意思,對理解試題的中心觀點有著重要的提示作用。如果碰到沒有標題語的試題,考生必須自己從材料中概括出基本觀點。如2000年高考文科綜合能力測試(蘇浙吉卷)的第36題,可概括為“在入世談判中,我國政府始終堅持維護國家利益”。
審讀材料的內在聯系。根據設問,通過對材料或多種材料的分析綜合、歸納比較,找出其間的內在聯系。
審讀材料與審讀設問相結合。通過設問所提供的信息,帶著問題審讀材料,使審讀材料更具有針對性、有效性。
3.確定解題步驟,這是得分的要領。第一步,根據題意,確定中心論點。這里的中心論點是指論述題中待論述的中心觀點或中心意思。如果要論述的中心論點不明確,答起題來就必然東拉西扯,漫天撒網。怎樣確定中心論點呢?確定中心論點的主要依據就是依據材料中的信息、觀點、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設問中提出的某個特殊要求。論點的確定,也可能是指一題多問的材料題中的最后一個設問。前面的第一和第二個設問,一般明確、具體、容易確定,而最后一個設問,指向往往不容易確定,但仍需開動腦筋,確定一個中心論點,然后圍繞它去論述,這樣才能切中要害,不至于信口開河,言不及義。第二步,根據中心論點,確定論據。論據是用以證明論點正確的依據(即答題要點),包括理論依據和材料中的事實依據,一般是兩者兼而有之。怎樣確定論據呢?可以根據確定好的中心論點來選定理論依據,如哲學和政治常識題,理論依據可選定一個或多個,要因題而定。把選定了的理論依據和題目中對應的材料掛鉤,即用理論知識來重新排列組合題目中的材料,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第三步,根據論據,合理展開論述。論述就是用論據來分析、說明、闡術論點的過程。這里應注意的是,要按照第二步確定了的要點展開論述,而不要僅僅羅列要點或堆砌要點,造成答案前后不連貫;要用所學的知識來說明材料。不少考生常為論述時無話可說或說不到“點子”上發怵,感到為難。其實,題目的材料雖然在教材外,但題目考查的理論知識都在教材內,只要善于把學到的知識和題目材料所對應部分掛鉤,有機結合,順理成章即可,無需考生別出心裁,挖空心思去另做文章;論述時要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簡明扼要,詳略得當,重點突出,最后用三言兩語做好歸納小結(視情況而定)。
總之,材料式論述題往往成為高考文綜試卷中的“壓軸題”,事關整個考試的得失成敗及考生的命運。希望考生們在做題中不斷領悟,掌握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題的水平和得分的命中率,真正能夠運用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高考政治材料式論述題的剖析】相關文章:
高考政治圖表式論述題怎么答05-05
高考政治圖表式論述題的解題技巧05-09
高考政治圖表式論述題答題實用技巧參考05-09
關于高考政治論述題的技巧與策略05-10
高考政治論述題解題技巧有哪些05-10
高考政治材料題答題技巧05-10
18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論述題答題技巧05-09
高考政治答題技巧之材料題05-09
理科考生高考復習的剖析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