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高考狀元為何放棄北大、清華而選擇港大?
今年,香港大學招收內地生收獲頗豐:11名省級和6名市級高考狀元選擇了港大,其中包括北京的3名文科女狀元。
內地高考狀元為何放棄北大、清華而選擇港大?
首先,學校能為學生提供豐厚的獎學金功不可沒。在這17名狀元中,來自云南的文科狀元劉毅文獲得港大48萬港元的獎學金,其余多數狀元都獲得了16萬港元獎學金。據悉,為吸引內地優秀生源,香港大學每年會準備約900萬港元作為內地尖子生的獎學金。
世界名校為普通家庭的優秀學生提供高額獎學金,這種制度,反映了名校的教育觀念。反觀內地的一些高校,在擴建規模、蓋樓裝修這些面子工程上可謂不惜血本,而在給學生提供獎學金方面卻相對吝嗇。
其次,內地狀元選擇港大還有更深層的原因。劉毅文就坦言,自己想去香港大學讀書,因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這句話其實說出了其余內地狀元的`普遍共識:香港高校教育體制更具活力,教學內容更有特色,提供的平臺更寬廣,其國際化的教育環境讓學生視野更開闊,能給學生的未來帶來更大的發揮空間和更多的選擇機會。
事實上,內地高校面臨的競爭不只是香港的高校。觀察周圍,你會發現,有許多家長熱衷把孩子送到國外大學去讀書。還有一些中學辦起了“國際班”,學生畢業時參加美英等國家的高考,直接進國外大學讀書。
教育全球化,正在對內地的高等教育構成強大的挑戰。教育全球化,讓內地學生可以選擇的機會越來越多。內地高校若看不到自己的短板,在教育觀念、招生制度、獎學金制度、教學和科研管理制度等方面不與時俱進,將繼續成為內地優秀生源的候選而非首選。
【內地高考狀元為何放棄北大、清華而選擇港大?】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