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教學設計方案

時間:2022-10-04 11:59:21 設計方案 我要投稿

【精華】教學設計方案集合8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文件頭”形式下發。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教學設計方案集合8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古人有餓死不吃嗟來之食的名言,講做人要有尊嚴。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的是一位外國的年輕人,從他的行為和做法中,會給我們很多新的啟示。

  二、學生自讀課文

  1、自學生字新詞。

  2、質疑問難。

  3、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檢查生字新詞的認讀和理解。

  2、師生共同解決疑難問題。

  3、指名分節朗讀課文。

  4、指名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短文主要寫了一個逃難的年輕人,在饑腸轆轆的情況下,沒有接受人們送給他的`食物,而是執意用自己的勞動,換取了食物,贏得了做人的尊嚴)

  四、課堂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概括地寫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

  一、深入朗讀,品味詞句

  1、要求學生邊讀書,邊畫出:

  描寫小伙子神態的句子:“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

  描寫年輕人動作的句子:“他的喉結上下動了動”“年輕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描寫年輕人語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個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

  2、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這些句子,從內容上體會思想。

  3、從描述中看,這個年輕人是個怎樣的人?他是怎么想的?

  二、點撥,揭示中心

  1、討論:

  年輕人的表現令人欽佩,更引發了我們的思考,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2、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提問:這個年輕人是誰?是什么使他從一無所有,到擁有一筆計所有美國人羨慕的財富呢?

  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誠實的勞動和做人的品質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三、結合自身實際,談感受

  鼓勵學生從小就要有自尊心,無論什么時候都要靠自己的誠實勞動來獲取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四、指導學生帶感情朗讀課文

  1、自由讀。

  2、指名讀。

  3、分角色讀。

  五、布置作業

  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可以出示有關“尊嚴”和做人方面的格言,讓學生讀一讀,并試著擬一條人生格言。可提示學生從“什么是尊嚴”和“尊嚴的意義”以及如何做人等方面去想,然后交流。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教材簡說

  《贈劉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記住,那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時節。這首古詩是寫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敗、菊殘,寫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來詩人以橙子的金黃與橘子的青綠,把深秋的景色點綴得色彩鮮明而富有生氣。詩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調子,突出了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擎雨蓋指荷葉。第二行詩贊頌了菊花的殘枝有傲霜凌寒的氣概。

  二、學習目標

  1、會認生字。會寫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三、教學過程

  (一)看圖說話

  看圖,說一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讀感知,了解古詩大意

  1、自己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自由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三)再讀感悟,想象詩歌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2、小組內討論交流,教師相機點撥。

  3、自由組合,與學習伙伴體會讀,讀完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交流后再讀。

  4、教師范讀,學生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四)啟發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1、教師描述詩意,激發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五)想一想,議一議

  你認為一年最好的時節是哪個季節,為什么?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感悟詩歌的意境,熟讀成誦。

  2.認識13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學會兩種筆畫,掌握“坐”的字理演變過程,掌握“鳥”的筆順。

  3.通過進一步學習字理識字、韻語識字、借助拼音識字等方法,培養想象力、觀察力和表達能力。

  4.初步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激發對漢字的熱愛。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字理演變圖。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5分)

  同學們,在我國的唐朝有位稱為詩仙的偉大詩人,他的名字叫李白。有一年秋天,大詩人李白游安徽省的敬亭山,看到敬亭山的景色非常美麗。成群的鳥兒在天上展翅高飛,天邊的云朵悠閑的飄著。他覺得看也看不夠,于是就寫下了一首詩。詩的.叫《獨 坐敬亭山》

  同學們想不想知道這首詩是怎樣描寫敬亭山的?請你閉上眼睛,聽老師讀古詩,一邊聽,一邊想,你從這首詩中想到了什么樣的畫面?

  #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力圖體現想象能力的培養,同時培養學生一邊聽,一邊想的良好習慣。

  二、熟讀古詩,認讀生字(34分)

  1.指導朗讀。

  (1)教師領讀。我們嘗試讀這一首詩吧。

  (2)學生借助拼音讀古詩。

  2.學習生字

  (1)學習要求認識的字。

  拼讀7個要求認識的字,其中“坐”是平舌音,“只”是翹舌音,是整體認讀音節。

  了解生字在本課中的意思。

  (2)學習既要認識又要會寫的字。

  學習這幾個字要強調“蟲”是翹舌音,“魚”是整體認讀音節。這幾個字書上提供了字理演變圖。

  回文學“鳥”字

  請同學們在這首詩里找到天空飛翔的小鳥的詩句,讀一讀。

  “鳥‘字是象形字,甲骨文象一只鳥形,頭向左而立,還有嘴和一雙爪子,現在這個字已經簡化,要注意他的筆順。

  在學習“牛、羊”兩字時,可以用謎語引入。

  三、作業。(1分)

  1.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收集關于“馬、牛、羊、鳥、蟲、魚”的成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7分)

  1.背誦《獨坐敬亭山》。

  2.交流收集到的成語。

  3.復習生字。

  二、指導書寫(13分)

  馬:注意第二筆的寫法,注意新筆畫橫折折勾的寫法。

  鳥:注意字的結構,上窄下寬,注意小鳥“眼睛”的“點”。

  蟲:第五筆是提,不要寫成橫。

  三、完成書后活動與練習題“連一連,涂一涂”。(19分)

  1.先觀察,看看每個圖形上的字都讀做什么。

  2.用筆連一連,把連成的詞語讀給大家聽,發現其中的規律。(同樣的圖形正好組成一組詞語。)

  【設計意圖】:通過此題的練習,達到積累詞語的目的。

  3.用 彩色筆涂一涂。

  四、作業(1分)

  書寫本課生字,背誦古詩。

  板書設計:

  馬 牛 羊 鳥 魚 蟲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習8個會寫的生字,11個會認的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愛心”。

  教學重點:

  1、學會生字,能正確地讀寫運用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切身感受母愛的溫柔。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看到課題,你想到了誰的手?為什么?

  學習“柔”。

  二、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隨文識字,學習生字,理解詞語。

  城:理解字的意思,跟“鄉”相對。

  牽:做動作理解字義。

  掌:形聲字。

  驚惶失措:害怕緊張。

  三、朗讀課文第2~6自然段。

  圍:借助課文插圖,做動作理解字義。

  奧利亞:外國女孩名。

  四、朗讀課文7、8自然段

  笑:第七筆是撇。

  慰:安慰,使人心情安適。

  善:注意寫法。

  五、朗讀課文9、10自然段。

  辮:與“辨、辯”區別學習。

  淡褐色:聯系生活實物理解。

  六、朗讀課文11、12、13、14自然段。

  痣:形聲字。

  互:查“一”部、互相。

  七、復習,認讀生字。 八、書寫生字。 九、作業。

  書寫生字;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朗讀生字。

  二、學生默讀課文,引導學生用簡單的話概括課文內容:本文講了小姑娘找媽媽的'故事。

  三、讀1~6自然段,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

  課文中哪一部分寫得有意思?好媽媽是媽媽的名字嗎?為什么小女孩會這么說?

  同桌練習朗讀對話。

  四、分別朗讀7、8自然段,9、10自然段,11、12自然段,談談為什么小姑娘會這樣回答大家提出的問題?

  同桌練習朗讀這幾段話,男女生配合讀,師生配合讀。

  說說,小女孩的媽媽給你們留下了什么印象?

  五、朗讀最后兩段,為什么小姑娘會很快找到媽媽?

  六、表演朗讀課文。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材版本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人教版) 六年級數學下冊。

  課程標準摘錄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體積和表面積以及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2、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

  學情與教材分析

  “圓柱的體積” 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圓柱和圓錐”這一單元的第四節的內容,在學習本節內容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圓柱,學習了體積,經歷了長、正方體的體積推導過程以及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在推導圓柱的體積公式時,把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高并沒有變,只是把底面的圓形轉化成長方形,它的轉化過程實際上和圓轉化成長方形求面積的方法相同,學生已具備有學習本課的技能。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知道圓柱體積計算公式是什么,而且要讓學生主動探索、經歷圓柱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從而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學習方法,獲得學習經驗。

  學習目標

  1、經歷探究和推導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圓柱體積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圓柱體積,達標率100%。

  2、能運用圓柱的體積計算方法,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達標率95%。

  3、能積極參與圓柱體積計算公式推導活動,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活動過程,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綜合、歸納推理能力,達標率95%。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達標率100%。

  5、培養學生的轉化思想,滲透辯證法和極限的思想,達標率95%。

  學習重點

  圓柱的體積計算方法

  學習難點

  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具、學具準備:

  1、師:圓柱體積計算公式推導教具,課件。

  2、生:削好的圓柱體蘿卜或土豆、或圓柱體橡皮泥,小刀。

  教學設想

  本節課第一個環節激活舊知、引出新知,采用復習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從轉化的思想、方法上為推導圓柱的體積公式做一些鋪墊。第二個環節自主合作、探索新知,采用了激趣設疑的方法層層深入,調動同學們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學生積極合作交流,主動參與到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中,從而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學習方法,獲得學習經驗。然后通過例題教學加深對圓柱的體積公式的理解,體會計算公式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第三個環節鞏固練習、拓展提高,采用了分層教學的方法,設計的練習題由易到難,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考慮使差生吃得消,中等生吃得好,尖子生吃得飽。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的知識與技能、特別是讓學生獲得數學的思想和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同時陶冶了情操。

  教法、學法

  演示法、啟發引導;實驗、合作探究、嘗試練習。

  評價方案

  1、通過小組合作實驗完成活動檢測目標1、4、5的達成。

  2、通過提問檢測目標3、4、5的達成。

  3、通過評價樣題檢測目標1、2、4的達成。

  評價樣題

  1、

  2、

  教學過程

  一、激活舊知,引出新知

  1、計算下面物體的體積

  (1)長方體的長20厘米,寬10厘米,高8厘米。

  (2)正方體棱6分米

  2、回憶一下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是如何推導出來的?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說出通過分割、拼合的辦法變成長方形或者平行四邊形,或者三角形,或者梯形來推導出圓的面積。這時教師要及時總結不論是拼成哪種圖形都是把圓轉化成已學過面積計算的圖形,再根據轉化后的圖形與圓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推導出它的面積。]

  教師(結合課件演示)把一個圓平均分割,再拼合就變成了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分的份數越多越接近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周長的一半,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圓的半徑。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用圓周長的一半×半徑就可以求出圓的面積,周長一半就等于πR,半徑是R,所以圓的面積是S=πR。

  [設計意圖:從轉化的思想、方法上為推導圓柱的體積公式做一些鋪墊。]

  3、什么叫體積?如何求長方體的體積?如何求正方體的體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通用公式是什么?

  [設計意圖:為定義圓柱體的體積,為推導圓柱體的體積公式做知識上的鋪墊。]

  板書: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設計意圖:原有的基礎是后續學習的前提和起點,新知總是在舊知的基礎上生長發展的。這種承上啟下的關系決定了我們的教學必須從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出發,找準新舊知識的連接點,為新課的學習做好思想方法與知識的鋪墊。]

  圓柱體也有體積,說一說什么是圓柱的體積?學生交流后匯報。

  板書:圓柱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圓柱的體積。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圓柱的體積.(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求圓柱體容器中水的體積

  出示長方體容器:問,這是什么?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說出長方體容器。]

  問:怎么求長方體容器中水的體積呢?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說出量出它所容納水的長、寬、高,就可以求出水的體積。] 問:如果換成圓柱體容器又如何求其中水的體積呢?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說出,把圓柱體容器中的水倒入長方體容器,量出長方體容器所容納水的長、寬、高,就可以求出圓柱體容器中水的體積。](演示:把圓柱體容器中的水倒入長方體容器)

  2.橡皮泥圓柱體的體積

  (出示橡皮泥做成的圓柱體)

  問: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立體圖形?

  問:它是用橡皮泥做成的。你能想辦法求出它的體積嗎?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說出把這個圓柱體捏成一個長方體,從而量出長方體的長、寬、高,求出這個圓柱的體積。]

  3.常用圓柱的體積.

  課件出示圓柱體壓路機的滾筒的圖片。

  問:壓路機的滾筒是一個很大的的圓柱體,你又如何求出它的體積呢?

  [設計意圖:用圓柱體容器所盛的`沒有形狀的水到可以變形的圓柱形橡皮泥,這些都可以轉化的辦法轉化為長方體來求出體積,這一過程就是要逐步滲透把圓柱體轉化為長方體的方法和思想,這樣從思想上、方法上給學生一個思維的臺階。當出示圓柱體壓路機的滾筒圖片后,由于前面的物體是可以變形的,而壓路機的滾筒是不可以變形的,學生想不出解決的辦法,學生處于憤悱狀態,對學生來說解決求壓路機的滾筒體積具有很強的挑戰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設計,為后面同學們操作、討論推導圓柱的體積從思想方法上作了進一步的鋪墊,并通過構造認知沖突,層層深入,調動同學們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生探求的欲望。這樣,對學生思想方法的鋪墊也已水到渠成。]

  小結:看來我們以上的方法求圓柱的體積有它的局限性,所以必須探究求圓柱體積的一般規律。

  4.探究規律

  問:圓我們可以通過分割、拼合轉化成已學過的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圖形推導出圓的面積,圓柱體能不能也轉化成已學過體積的圖形來求出它的體積呢?下面請四人小組討論,圍繞下面幾個問題進行討論、操作:

  課件出示操作討論提綱:

  (1)圓柱體可以轉化為什么樣的立體圖形?

  (2)轉化后的立體圖形體積與圓柱的體積大小是否有變化?

  (3)轉化后的形體與與原來圓柱體各部分間的對應關系,推導出圓柱的體積。

  學生討論,教師參與小組討論、點撥、操作。

  問:下面哪個小組來先進行匯報。

  各組派代表邊匯報邊演示。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會說圓柱體可以轉化為長方體,轉化后的長方體不是標準的長方體,只有把圓柱分割的份數多一些,才可以拼成一個標準的長方體。因為長方體是由圓柱體轉化而成的,在轉化的過程中,體積既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說明求出了轉化后長方體的體積,也就相當于求出了圓柱體的體積。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圓柱體的體積,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相當于圓柱體的高。因為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所以,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問:誰還有補充?(學生補充講解)

  教師拿兩個相同的圓柱體體積演示模型演示,邊演示邊講解。

  師:同學們看,老師這里有兩個圓柱體,它們的底相同,高也完全相同,這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圓柱體。我把其中的一個沿著它的底面直徑剪開,兩等分、四等分、八等分、十六等分,還可以繼續分割,通過分割、拼合,把圓柱體轉化成近似的長方體,如果我把它分割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長方體。因為長方體是由圓柱體轉化而成的,在轉化的過程中,體積既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說明求出了轉化后長方體的體積,也就相當于求出了圓柱體的體積。

  結合課件演示講解。

  師: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圓柱體的體積,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相當于圓柱體的高。因為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所以,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師:如果圓柱的體積用V來表示,底面積用S表示,高用h來表示。如何表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呢?(板書:V=Sh)

  〔設計意圖: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經歷圓柱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和掌握了計算方法,加深了印象,從而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學習方法,獲得學習經驗。達成目標1、3、4、5.〕

  5、實際應用

  (1)、師:給你圓柱的底面積和高,你會求圓柱的體積嗎?

  例1、一根圓柱形木料,底面積75平方厘米,高是90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反饋矯正,說思路。

  (2)、完成評價樣題

  〔設計意圖:通過嘗試練習加深對圓柱的體積公式的理解,體會計算公式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達成目標2、4. 〕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應用公式進行口算:

  2、

  3、

  [設計意圖:第一層次是已知底面積和高求圓柱體積的口算題,面向全體學生;第二個層次是已知底面半徑和高、底面直徑和高、底面周長和高,求體積的三種練習題,面向全體學生;第三個層次是求放入水中物體的體積就是求上升的圓柱形水的體積,面向中上層學生。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考慮使差生吃得消,中等生吃得好,尖子生吃得飽。在做練習過程中,一、二層次的練習板演盡量讓學困生和中等生去做,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并及時了解學生信息并根據學生反饋及時調整教學進程,同時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導。達成目標2、4. ]

  四、全課總結,共談收獲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師生共同小結,學會了什么?怎樣求圓柱的體積?這樣起到強化重點的目的。]

  五、課外創新,拓展延伸

  長方體可以這樣放(上、下面朝下),還可以這樣放(左、右面朝下),還可哪樣放(前、后面朝下)。 上、下面朝下時求出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圓柱的體積還有沒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真看圖,認識圖上的動物,了解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

  2.獨立認讀音節,正確、流利地朗讀短文。

  3.學習6個詞語,學會7個生字,認識4個部首。

  4.認識問句、問號。學習朗讀問句,懂得回答問題要完整,先問的先答,后問的后答。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朗讀問句答句,理解長、短、彎、扁等字。

  教學難點

  理解句子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教學準備

  錄像帶、錄像機、兩個盒子(一個稍扁,一個稍長)、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自然界中有許多可愛的小動物,小朋友看看(放錄像),這幅畫面上有些什么動物?看清楚說。(這幅畫面上有猴子、兔子、松鼠、公雞、鴨子和孔雀)

  wěi

  ba

  bǐ

  仔細看看它們的尾巴一樣嗎?(板書:尾

  巴)這節課我們就來比比它們的尾巴。(板書:比)

  領讀課題,齊讀課題:6.比尾巴。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

  提出自學要求:看圖輕聲讀兒歌,要求讀準字音,想想這首兒歌告訴我們什么。

  2.

  各自輕聲讀兒歌。

  3.

  檢查生字的讀音。

  shuí

  de

  cháng

  hǎo

  xiàng

  hóu

  zi

  sōng

  shǔ

  biǎn

  誰

  的

  長

  好

  像

  猴子

  松

  鼠

  扁

  4.

  指名四位小朋友分節讀兒歌。(正音)

  5.

  討論:這首兒歌告訴我們什么?

  過渡:這首兒歌告訴我們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這節課先來學習第一、二兩節。

  三、細讀課文第一節。

  1.指名讀第一句。出示黑板;誰的尾巴長?

  師述:這首兒歌一開始就提出了問題;誰的尾巴長?問題后面的標點符號就叫問號。(齊說)讀問句要注意聲調向上揚。

  (領讀兩遍)

  理解:誰的,誰的還可以換成一個什么詞?(哪一個)讀這句話時要強調誰的。(圈出重音誰)還要強調誰的尾巴要連起來讀。(劃連線誰的尾巴)

  領讀,指名讀,齊讀。

  2.指名讀第二句。出示黑板:誰的尾巴短?

  提問:讀時強調哪一個詞?(圈出重音誰)哪幾個詞要連讀?(劃連線誰的尾巴)這句話還可以怎么問呢?

  3.指名讀三句。出示黑板;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評議。

  強調注意誰的尾巴要連讀,(劃連線)誰的要強調。(圈出重音誰)

  引說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就是

  4.小結過渡。第一小節提了三個問題,第二小節回答了這三個問題。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這兩個問題怎樣回答呢?要比一比才知道,大家比比看。

  四、細讀課文第二節。

  1.

  放錄像,教師比劃。提問,猴子的尾巴,兔子的尾巴哪一個長,哪一個短呢?(對,長和短,比較就能看出來了)

  2.

  第二節里哪兩句話回答了這兩個問題?(出示黑板)

  3.

  指導朗讀理解o。

  ①猴子的尾巴長回答了第幾個問題?老師問的時候強調誰,答的時候要強調哪一個詞?(圈出重音猴子)老師問,學生答。還要注意哪幾個詞要連讀?(劃連線:猴子的尾巴)

  ②現在小朋友問,老師來回答,看老師回答得好不好?為什么?

  生:誰的尾巴長?師:猴子

  師述:對,我們回答問題一定要語句完整。(領說兩遍:回答問題要完整)現在老師再來問,大家一齊回答。

  ③兔子的尾巴短回答了第幾個問題?讀這句話時要強調哪個詞?(圈出重音兔子)

  教師問,學生答,注意兔子的尾巴要連讀。(劃連線)女生問,男生答。

  第一小節先問了誰的尾巴長,后問了誰的尾巴短,第二小節就先答了(引讀),后答了(引讀)。

  師述:這就告訴我們先問的先答,后問的后答。(領說兩遍:先問的先答,后問的后答)

  ④看錄像,如果老師把問的次序顛倒一下,怎樣回答呢?老師問,指名學生答。

  ⑤放出牛、羊的錄像,學習提問題,回答問題。注意先問的先答,后問的后答,回答問題要完整。

  ⑥第一小節里的第三個問題: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好像一把傘,是不是一把傘?書中怎么回答的?(出示黑板3)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是不是好像一把傘?大家看錄像。

  ⑦放出錄像,問:松鼠的尾巴什么樣子?

  ⑧指導朗讀第三句,圈出重音,劃出連線。

  ⑨放出燕子的錄像,提問:燕子的尾巴好像什么?用好像說話。

  ⑩分角色朗讀第一、二節。

  五、學習三問、三答的方法,比比水牛、山羊、燕子的尾巴。

  1.放錄像,同桌的學生練習提問并回答。

  2.指名同學回答。

  六、識記部分生字字形。

  1.劃出生字,各自讀讀,記記字形。

  2.出示卡片學習生字。

  的:分析結構,教學白字旁,書空左半部分。讀詞;誰的、猴子的。

  巴:有幾筆寫成?范寫巴。讀詞;尾巴、嘴巴。

  把:把比巴多一個偏旁,教學提手旁。讀詞:一把傘、一把剪刀。

  長:范寫,長有幾筆寫成?指名分解筆畫。

  七、復習鞏固。

  1.自由讀讀,記記字音、字形。

  2.抽讀生字。

  3.做找朋友的游戲。(四個字、四個音節)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抽讀卡片:長、的、巴、把。

  2.指名讀課文第一、二節。

  二、細讀課文第三節。

  1.出示黑板:(第三節)看看第三小節,注意讀時也要和第一小節問句一樣,要強調哪些詞。指名說,教師圈重音誰,劃出連線誰的尾巴。

  2.指名讀,領讀,齊讀。

  三、細讀課文第四節。

  1.

  第三小節先問了誰的尾巴彎,我們來看看;(放錄像)公雞、鴨子、孔雀,誰的尾巴彎呢?-指名學生指出來,用手畫畫公雞的尾巴。(放特寫鏡頭)大家一齊畫。

  2.第四小節怎樣回答的?(出示黑板)指導朗讀。圈出重音公雞,劃出連線。

  3.誰的尾巴扁呢?(看實物;兩個盒子)先看看老師手上的兩個盒子哪一個是扁的?用手比劃扁盒子。

  4.放錄像,看看誰的尾巴扁?放特寫鏡頭,看看鴨子的扁尾巴。

  5.課文怎么回答的?(出示黑板)指導朗讀。指名讀,評議,師問,學生齊答。(圈出重音鴨子,劃出連線)

  6.放錄像,鴨子的.尾巴扁,還有哪一部分也是扁的(指嘴)鴨子的尾巴和嘴巴都是扁扁的,這就叫扁。

  7.放錄像,看看這六種動物,比比誰的尾巴最好看。(放孔雀的特寫鏡頭),孔雀的尾巴上有很多花紋,這些花紋像什么?(眼睛)對,我們叫它大眼狀花紋。看看大眼狀花紋有哪些顏色。

  出示黑板:大眼狀花紋的顏色有_______、有_______,還有______,________。

  指名說句話,誰在后面再加上一句話?

  師述:孔雀的尾巴好看極了,沒有哪一種動物的尾巴比得上它,所以說孔雀的尾巴最好看,在好看前面加上一個最。

  指導朗讀,老師問,學生答,評議,圈出重音孔雀,劃出連線。

  8.分男生、女生朗讀第三、四節。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總結:

  這首兒歌的題目叫《比尾巴》,通過比較告訴我們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

  六、看錄像,學編兒歌《此嘴巴》。

  過渡,動物的尾巴不一樣,也有許多動物的嘴巴不一樣,下面老師和大家一起比比幾種動物的嘴巴,編一首比嘴巴的兒歌。

  1.放錄像,仔細觀察公雞、鴨子、老鷹三種動物的嘴巴。

  2.提出要求:①三問三答,②回答問題語句要完整;③注意先問的先答,后問的后答。

  3.同桌討論。

  4.指名學生編兒歌《比嘴巴》。

  七、識記部分生字。

  1.劃出生字,自學,巧記字形。

  2.出示卡片,檢查自學情況。

  公:教學八字頭,下面有幾筆?

  雞:左邊有幾筆?教學右邊的鳥字旁。

  鴨:把雞的左邊又換成甲就是鴨,一齊書空左邊的甲。

  八、鞏固復習。

  1.看黑板,記字音和字形。

  2.抽讀生字。

  3.猜字游戲.

  九、指導書寫:公

  雞

  鴨

  日

  把

  的

  長

  [教案述評]

  薛亞莉老師是揚州市(地區)小語骨干教師,她所上的《比尾巴》一課獲1996年揚州市(地區)優秀錄像課等獎。現將此課的教學特點作簡要評述。

  一、指導方法練朗讀。

  1.具體指導,教給朗讀方法。

  在學生讀準字音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問句的語調,圈出朗讀的重音,劃出連讀的詞語。如誰的尾巴長重音是誰,連讀誰的尾巴,讀出問句的語調。同時要求學生先問的先答,后問的后答,答題要完整。

  2.由扶到放,運用朗讀方法。

  在學習3、4節時,放手讓學生自己圈重音、劃連線、讀語調,然后師問,生答,要求做到答題完整。

  3.形式多樣,強化朗讀訓練。

  在朗讀中,教師不但運用了領讀、引讀、指名讀、自由讀、齊讀等方式,而且讓學生評議,評后再讀,強化了朗讀訓練,培養了朗讀能力。

  二、憑借錄像學詞句。

  本課是看圖學詞學句,教者精心繪制了動物圖片,并攝成錄像,在教學環節中巧妙運用。

  1.憑借錄像,掌握尾巴特點。

  ①觀察比較抓特點。教者讓學生看錄像,細比較,直觀地理解了長、短兩詞。理解彎一詞時,讓學生看錄像后用手比劃了一下。

  ②創設情境抓聯系。為理解扁一詞,教者讓學生比較兩個盒子,再看錄像,觀察鴨子的扁尾巴,進而觀察它的扁嘴巴。

  2.憑借錄像,運用句式說話。

  教者憑借錄像,不但幫助學生理解詞句,而且指導學生運用詞句。如理解了長、短、好像一把傘之后,教者讓學生觀察牛、羊學提問題;觀察燕子的尾巴,用好像造句;觀察孔雀的尾巴,用有的有還有的句式造句。這樣既理解了詞句,又掌握了句式,培養了說話能力。

  總之,本課的教學,能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形象直觀,訓練扎實,效果顯著。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3、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重點】

  1、會認生字、會寫生字。

  2、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教學難點】

  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

  老師想請小朋友們來聽一聽,這是什么聲音?(放錄音)

  師:“聽出來了嗎?”(這是風聲。師板書“風”)

  師:平時小朋友們都感受過風吧!風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呢?(風很冷。風很涼爽。風有時候大有時候小。風能吹動很多東西。風沒有顏色……)

  師:風能唱,能寫,能聽到,能看到,能感受到,那它能畫嗎?(板書:畫)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15、畫風(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學生自讀,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三、學習生字

  1、結識文本角色:書上有三位小朋友,我們來認識一下吧!(課件出示:文中的三位小朋友卡通形象,并在各位小朋友的頭上標出他們的姓名)是誰呢?趕快借助拼音認識一下吧!(學生自己拼讀音節)

  2、認讀生字:指名讀三個人名組成的生字,介紹他們的名字;指名教讀其它生字;去掉拼音再讀;男女輪讀,開小火車讀生字。

  讀到“宋、陳、趙”時,分別聯系到本班具有相同姓氏的同學,讀到丹、藝、濤時,可用它們練習組詞。

  四、學會寫的字

  1、同學們可真聰明,接下來,這三位小朋友還想給大家出出難題(課件呈現要求學會的字)。學生自讀要求學會的字。

  2、讀了這些生字,你覺得哪些字的讀音最容易錯,你要提醒大家注意。(注意指出:“陳”“轉”“眨”是翹舌音,“絲”是平舌音……)

  3、組詞比賽:同學們會用這些字組成哪些詞語呢?下面我們就來一個“組詞”的比賽,你愿意選哪個字組詞就選哪個吧,看誰組得又對有多。

  4、范寫:小朋友們真能干,會說這么多的詞語,能寫這寫字嗎?(師在田字格中范?“藝”、“絲”、“桿”、“轉”)

  5、啟發觀察:這四個字嗎?寫時要注意什么?

  6、課件呈現“丹、烏”。這是什么結構的字呢?它們在書寫的時候又要注意什么呢?生練習把這些生字寫一寫,同桌互評。

  五、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1、小朋友們真聰明,陳丹、宋濤、趙小藝出了這么多的難題沒能難住大家。下面他們將邀請大家來讀一讀他們的故事,你們愿意嗎?

  打算怎么讀呢?(大聲朗讀,默讀,小聲讀,……)

  那就請小朋友們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如果還有不認識的字,記得去請教一下旁邊的小老師。(學生自讀課文,配音樂)

  2、請小朋友們再一次默讀課文,看看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呢?(指名談)

  小結:這一節課,我們的收獲可真不少,我們認識了7個生字,還會讀、會認、會用、會寫了12個字,并且讀熟悉了課文,了解了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下一節課我們將走進課文去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不少的生字,小朋友們還記得嗎?那我們來開開小火車。(開火車認生字)

  小朋友們記得可真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畫風(師指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根據課題質疑

  小朋友們,當你看到這個課題后,你會產生什么疑問呢?

  (誰在畫風?他們在哪兒畫風?風是什么樣的?他們是怎樣畫風的?他們畫得好嗎?……)

  同學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孩子,問題提得真好!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是誰在畫風呢?(宋濤、陳丹、趙小藝)今天這節課呀,我們就主要解決:他們是怎樣動腦筋把風畫出來的?(生默讀課文)

  三、看圖說圖理解文意

  1、同學們可能已經找到了答案,那就把你找到的答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吧!

  2、你們找得對嗎?讓我們先來看看他們的畫吧!這就是他們的畫,可這三幅畫都沒有標小畫家的名字,它們分別是誰畫的呢?請小朋友們再次默讀2~8自然段找一找它們分別是誰畫的吧!找到的小朋友就舉手說理由。(學生默讀)

  3、誰來說說它們的小作者分別是誰?為什么?(學生邊說,老師點擊鼠標出現小作者的名字。)

  4、現在我們已經為它們找到小作者了,那你喜歡誰的畫呢?喜歡誰的畫你就可以來說一說。不過在說之前老師這有三個問題要請小朋友們注意,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課件出示:

  ⑴ 你喜歡誰的畫?

  ⑵ 他的畫上畫了什么?

  ⑶ 從哪兒可以看出有風?

  下面就請小朋友自己練習把這三個問題連起來說一說吧,你想說哪幅就說哪幅。

  5、哪位小朋友愿意說給大家聽一聽呢?(根據學生的選擇,隨機點擊放大這些畫)

  ⑴ 趙小藝的畫:

  (生說)

  師小結:從她的回答中,我們知道了,原來小藝是通過畫紅旗飄、風車轉(同時板書:紅旗飄 風車轉)來表現風的。還有哪位小朋友想來說說其他的圖?(課件回到三幅圖)

  ⑵ 陳丹的畫:

  (生說)

  師小結:原來陳丹畫的是被吹彎了的小樹來表現風的。(同時板書:小樹彎)老師這還有一幅畫,誰想說?(課件顯示: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這是課文中的一個句子,誰來讀?(指名讀)

  老師也想讀一讀,請小朋友們注意聽,看看你從老師的朗讀中體會到了什么?

  你是從哪一點感受到的? (突出“彎彎的”)

  原來突出“彎彎的”就能體現有風。那么誰再來讀一讀?生再齊讀。

  ⑶ 宋濤的畫:

  (生說)

  (師板書:雨絲斜)

  6、小結:剛才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現在誰能看著老師黑板上寫的來告訴大家,他們是怎樣把風畫出來的?

  生:他們是通過畫紅旗飄、風車轉、小樹彎、雨絲斜把風畫出來的。

  師:也就是說他們是通過畫風中不同景物的變化來表現風的。

  過渡:文中的三位小朋友可真會動腦筋,我們的同學也不錯!這么快就弄明白了這兩個問題。下面,我請幾位小朋友上臺來分角色讀這幾句話。這次老師有個要求,在讀的時候不僅要有感情,還要加上表情和動作,誰來?(指名表演讀)

  其他的小朋友來做評委,仔細看,認真聽,讀得好呢,咱們就來點掌聲。(生上臺讀)

  7、剛才,同學們把課文中的句子讀得真不錯,下面我們來把整篇課文連起來讀一讀怎么樣?下面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小組里分角色讀一讀。

  8、剛才哪些小朋友是讀的敘述的語言?請站起來。讀宋濤、陳丹、趙小藝的小朋友都把書拿起來,記住你們的角色,我們大家一起來讀一讀這篇課文。(全班分角色讀課文)

  四、拓展訓練

  1、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書上的三個小朋友是這樣(指板書)來畫風的,但老師相信,如果是我們班的小朋友來畫的話,你們的點子一定會更多。現在,請小朋友們一閉上眼睛。聽!風兒向你們吹來了。(放錄音)

  師描述:在風中呀,許多事物發生了變化,高高的天空中,清澈的小河邊,碧綠的山坡上,人們身上穿的,桌上擺的,陽臺上掛的,等等。

  如果讓你們也來畫風,還可以畫些什么呢?一起來說說看。

  (我可以畫頭發飄起來了。我可以畫窗簾被風吹動了。我可以畫書頁在翻動。我可以畫塵土在飄揚。我可以畫裙子被風吹得擺起來了。……)

  同學們想象真豐富!那你們能不能把你剛才說的畫下來呢?

  2、請同學們拿出彩筆和紙,把你們想象的用簡單的兩筆畫下來,看誰畫得又快又好?。(生畫,師放錄音)

  3、(展示畫)還有很多小朋友都想來說一說自己畫了些什么來表現風的?那這樣吧!小朋友們再次拿起你的筆把你畫的風寫下來吧!這樣老師就可以了解到每一位小朋友想要表達的了。這里老師給你們一個開頭,你可以接著寫下去。

  課件展示:風兒吹來了,_______________。(學生自己寫話)

  4、展示學生所寫的句子。

  五、總結

  小朋友們真不錯,在這一節課中了解了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自己也能畫風,并能把自己畫的風描寫下來。不僅如此,還能畫出其他類似風的東西。可以看出小朋友們平時很愛觀察,很愛動腦筋。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鼓勵一下自己吧!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虎灘小學數學備課案二 年級

  第一單元 加與減(主備人:吳金花)

  《秋游》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新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4~5頁《秋游》。

  二、教學目標:

  1、教材分析:注重利用情境圖發展學生獲取有價值的數學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話,引導學生理解什么是有價值的數學信息,以及數學信息之間的數量關系。通過數學情境引導學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實際意義,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2、學情分析: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明白,要知道還有多少個空座位,可以有兩種不同的思考方法。

  3、具體目標

  (1)能從具體的情境中獲取信息,發現問題。 (2)經歷探索連減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筆算連減豎式的方法,并能夠準確地進行計算。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掌握筆算連減豎式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列豎式計算連減法。 (教學準備:課件、練習本等。) 三、過程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11-06

教學設計方案06-14

教學設計方案02-24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教學設計方案參考11-20

春曉的教學設計方案11-18

《跳水》教學設計方案11-18

《雨中》教學設計方案11-18

《背影》教學設計方案11-20

《影子》的教學設計方案12-09

《掌聲》的教學設計方案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