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工作方案范文錦集6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扎實開展,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那么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工作方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工作方案 篇1
一、工作思路
以“增收沖刺年”活動為主題,健全工作體系,強化分類指導,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深化農村改革,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確保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
二、工作目標
計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370元,達到10161元以上,較上年增長15.6%。
三、工作舉措
。ㄒ唬┳⒅禺a業發展,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
以現代農業重點鄉、現代畜牧業重點培育鄉為依托,推進現代種養業、農產品初加工及營銷服務業、旅游休閑農業發展,力爭實現農村居民家庭經營性收入增加670元以上,達到4660元,增長15.4%。
1.抓實種植業生產。在糧油產業上,穩定播種面積,大力開展“高產創建”示范片建設,扎實推進優質糧油訂單生產,積極推廣機耕、機播、機收等省工節本增效新技術,充分運用科技手段防災減災,努力提高糧油品質和產量。實現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9356畝以上,糧食總產穩定在5872噸以上,油菜種植面積達到20xx畝,總產達到312噸。實現糧油種植業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40元以上;在臍橙產業上,加強老果園改造,調優品種結構,突出抓好現有果園的管理,全力提升果品質量。著力抓好標準化示范園和生態循環果園等基地建設,建設一批標準高、質量好、管理規范的臍橙產業基地。實現投產面積5000畝,年產臍橙7500噸,臍橙產業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280元以上;在蔬菜產業上,重點抓好兩袁快速通道“果+菜”基地500畝、大石大棚蔬菜100畝,黃金大棚蔬菜基地100畝,示范帶動全鄉大面積發展蔬菜4000畝,實現蔬菜產業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40元以上。
牽頭部門:鄉農技站,責任單位:各村
2.抓實畜禽養殖。以畜牧業為重點,深入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質發展生豬產業,加快發展小家禽。突出科技創新、服務到位兩個重點,加大規模養殖場的污染治理,著力構建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畜禽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實現年出欄生豬19000頭、家禽23萬只、肉兔3000只。實現畜牧業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85元以上;狠抓天然水域和水利工程水產養殖,積極開展漁業基地建設,大力發展名優特新水產養殖,實現水產養殖業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20元以上。
牽頭部門:鄉畜牧獸醫站,責任單位:鄉水務站、各村
3.抓實林業生產。強化資源保護管理,夯實林業發展基礎,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加快興林富民步伐。完成林業育苗50畝,鞏固提高1個示范苗圃;營造林750畝;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8000畝;實現林業產業總產值30萬元;依托豐富的森林資源,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開展森林生態旅游。實現林業產業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5元以上。
牽頭部門:鄉林業站,責任單位:各林區村
4.做好休閑農業。大力發展以鄉村旅游為主的休閑農業,依托新村、產業基地、自然風光建成黃金-廟堡-大石、石板-合堂-大橋2條鄉村旅游線。延伸農業產業鏈,促進一、二、三產業互動發展。
牽頭部門:鄉黨政辦,責任單位:鄉農技站、林業站、各相關村
。ǘ┙y籌城鄉發展,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
加強勞務技能培訓,加速發展助農增收小微企業,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促進農村勞動力充分就業,力爭實現農民工資性收入增加600元以上,達到4720元以上,增長15.5%以上。
1.深化勞務開發。以強化技能培訓為重點,圍繞市場需求,實施勞務培訓,整合農民工培訓教育資源,重點強化轉移就業前職業技能培訓,把職業技能培訓開展到村到戶,使接受培訓的勞動力掌握1—2項實用技能,實質性提升農民工務工本領,增強就業競爭力。認真抓實勞務輸出工作,加強勞動力市場的培育,拓寬農民工就業渠道,積極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在城鄉、地區間合理有序流動,促進農村勞動力充分就業,實現農民縣外務工收入增加490元。
牽頭部門:鄉勞保所,責任單位:鄉涉農部門、各村
2.培育助農增收小微企業。加快鄉域經濟發展,培育小微企業帶動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加大優惠政策的扶持,鞏固壯大現有的小微企業規模,著力培育一批實力較強的農業產業化重點小微企業。建立健全小微企業發展長效機制,促進小微企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增加就業崗位,促進本地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實現農民縣內務工收入增加200元以上。
牽頭部門:鄉經發辦,責任單位:各村
3.強化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大項目爭取力度,積極組織項目實施,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強力推進農村道路交通建設,著力完善通村公路、便民路、機耕道、作業便道路等路網系統,大力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農業水利建設,新建和維修山坪塘、蓄水池、灌溉渠道等水網系統,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推動農村經濟加快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牽頭部門:鄉財政所,責任單位:鄉農技站、鄉水務站、鄉交管辦、鄉國土站、各村
(三)強化政策扶持,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
強化各項惠農政策落實,加大政策性獎補力度。力爭實現農民轉移性收入增加90元以上,達到690元,增16.4%以上。
1.提升現代農業裝備。加快現代農業、現代林業、現代畜牧業三大產業基地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促進產業基地鞏固提高、擴面提質。加速農業機械化進程,認真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推廣新型農機具90臺;完成機耕3000畝、機插800畝、機收3000畝。
牽頭部門:鄉農機站,責任單位:鄉農技站、鄉畜牧站、鄉林業站、各村
2.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領辦人等的培訓力度,從家庭農場主、種養能手、營銷大戶、村組干部等領頭人中,培育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的.農村能人50名以上。加大對農民合作組織的扶持力度,從政策、技術、資金獎補等方面,培育壯大實體經營能力強、發展潛力大、助農增收效果好的示范性農民合作組織1家以上。
牽頭部門:鄉農技站,責任單位:各村
3.拓展農產品市場。構建農產品市場體系,加快培育行業營銷示范性龍頭組織、營銷大戶,強化與重慶永輝超市、各大超市的戰略合作,暢通農產品在重慶的銷售渠道,建立穩定的農市、農超對接關系。借助農產品博覽會、展銷會等展銷平臺,鼓勵種植大戶、專合組織、營銷大戶參展,提升農產品知名度、美譽度。加強以臍橙為代表的農產品產銷銜接,推進多種形式的“農商對接”活動,優化流通環境,確保以臍橙為重點的農產品應銷盡銷。
牽頭部門:鄉黨政辦,責任單位:鄉農技站、鄉畜牧站、鄉林業站、各村
4.全面落實惠農政策。認真落實好糧食直補、糧食綜合補貼、良種補貼、種糧大戶補貼、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扶、秦巴山連片扶貧、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性農業保險、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新農合保險等國家惠農強農政策,并加大財政支農力度,探索財政支農資金直接投向符合條件的專業合作社,財政補助形成的資產轉交合作社持有和管護,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
牽頭部門:鄉財政所,責任單位:鄉農技站、鄉畜牧站、鄉林業站、鄉農機站、鄉勞保所、各村
。ㄋ模┩七M農村改革,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深化農村改革,做好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明析產權和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積極實施農村改革中的探索與試點性工作。做實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工作,力爭實現農民財產性收入增加10元,達到91元以上,增長20%。
1.規范有序推進土地流轉。突出農民農村產權主體,構建縣、鄉、村、社四級聯動網絡和全民參與的確權機制,按照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民經營權和承包權的要求,對承包地、宅基地、“四荒地”、經營性建設用地等農村土地進行確權登記頒證。探索賦予農民對承包經營權和房屋財產權的抵押、擔保權能以及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問題,全面提升農民收入。
牽頭部門:鄉農技站,責任單位:鄉國土站、鄉建管所、各村
2.深化林權和水資源制度改革。穩定林地家庭承包關系,放活林產業經營方式,促進林產業快速發展,發揮林業助農增收作用。完善水資源管理體制,健全管理投入機制,統籌治水、依法管水,科學發展水產業,增加農民收入。
責任單位:鄉林業站、鄉水務站、各村
3.發展集體經濟促農增收。深化三增長機制改革,堅持以農民利益為先,兼顧業主利益,逐步健全以農民、村集體組織、財政三方受益的利益聯結機制。試點將企業經營流轉土地上的政府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股權化,并轉化歸集體和農民享有,按比例參與企業經營收益分紅。
責任單位:鄉黨政辦、鄉財政所、各村
。ㄎ澹⿵娀ぷ鞅U,落實增收工作措施
1.建立監測體系。按城鄉居民收入一體化調查網點的統計辦法,將石板村作為監測樣本調查點,調查戶5戶,由鄉統計站核定去年底全鄉和石板村農民收入基數,報縣統計局審定。在縣調查隊的指導下實施農民增收監測工作,承擔監測業務并指導農戶記賬及相關數據收集、匯總、分析和資料報送,負責每月、每季度和年度農民增收預警、預測及預報工作。
2.健全責任體系。鄉黨委政府承擔農民增收工作的主體責任,建立鄉黨委書記、鄉長農民增收工作負責制。鄉級涉農部門建立助農增收工作站所長負責制,做好農民增收指導幫扶工作,各村建立農民增收工作書記、主任負責制。涉農項目要向國家設有城鄉居民收入一體化監測調查點和基礎條件較差的邊遠貧困村重點傾斜,強化項目注入,加大財力投入,加強技術支持,深入研究解決農民增收的困難和問題,整體推進農民收入增長。鄉黨政辦做好統籌協調、組織推進和考核督查工作,建立由黨政辦、統計站及牽頭部門定期聯系會商制度。農口部門分行業牽頭指導好產業發展工作,完成農民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增長目標。鄉勞保所牽頭做好勞動力技能培訓,從促進農村勞動力充分就業方面做好指導,實現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目標。鄉財政所牽頭落實好各項惠農政策,實現農民轉移性收入增長目標。調查統計部門負責做好農村經濟統計調查業務,督促指導提高農戶記帳質量,牽頭做好農民收入調查統計監測及農民增收監測指標考核工作。
3.完善幫扶機制。完善鄉級領導聯系、鄉級部門指導幫持、鄉機關干部聯系農戶制度,隨時分析農民收入的優勢和不足,尋求農民收入增長途徑;深入開展摸底調查工作,并根據農村生產、農民生活及農業基礎設施狀況編制切實可行的農民增收工作計劃;落實幫扶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培訓和就業服務等具體幫扶措施。
4.健全考核機制。建立由鄉促進農民增收工作領導小組領導,鄉黨政辦、統計站、鄉農業、畜牧、林業、財政、勞保等部門參加的農民增收工作考核機構,建立健全定量為主的工作考核辦法,落實工作目標。強力督查鄉級部門和各村工作開展情況,落實專職領導和專門工作人員。強力查處工作落后的村和鄉級部門,對年度考核排位在后二位的村書記、主任進行約談,并責令進行書面檢討。鄉績效辦將農民增收工作納入村、部門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加大農民人均純收入指標在績效考核中的權重,并以此作為考核各村工作的重要依據。
工作方案 篇2
為更好地組織開展爭創縣級文明單位活動,根據縣文明單位考核標準的有關要求和縣教育局黨委新學年工作意見,特制定本方案。
一、創建總體目標
利用一年時間,在全校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 ,深入開展好學校的精神文明工作,力爭學校的精神文明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二、創建領導小組
建立以劉奇松校長為組長,校務會其他人員及教研組長為組員的創建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實施本小的文明創建工作。
三、創建具體目標
1、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不走過場,把文明創建活動貫穿教育教學工作全過程。
2、在教職工中加強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進行廉潔勤政、遵紀守法、愛崗敬業、文明服務教育,樹立良好形象。
3、經常進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樹立文明禮貌、敬老愛幼、講道德、守信譽的良好社會風尚。
4、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陶冶教職工情操,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情趣。
5、經常進行法制教育,使每名教職工都成為遵紀守法的公民,提倡晚婚晚育。
6、開展政治、業務培訓,不斷提高教職工素質。堅持依法辦事,認真完成學校各項工作任務。
7、搞好環境衛生,美化辦公環境和學習環境,創造一個舒適、優美的辦公場所和學習家園。
四、創建具體內容
1、深入扎實地開展好教職工思想道德教育實踐活動、組織開展全員技能培訓和崗位練兵活動,切實提高教職工的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
2、嚴格執行學校首屆教代會以來通過的管理文件,依法規范辦學;修改完善各項規章制度,量化考核細則,健全長效的管理機制。
3、加強學生的法制、安全教育,深入貫徹學生守則、行為規范、學生管理條例,強化行為養成教育。
4、深入開展“五講一創”活動,即“講文明、講誠信、講發展、講素質、講質量、創業績”活動,提高教職工的綜合素質。
5、認真扎實地開展師德教育,提高師德水平。
6、搞好校內外宣傳,及時宣傳學校教育發展取得的成果。
7、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豐富校園文化。
8、加強德育工作。加強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利用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和文明行為教育,自覺養成文明行為習慣。
9、開展創文明學校、文明辦公室、文明班級、文明個人活動,定期檢查、考核、總結,年末進行評選。
五、創建保障措施
1、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職工素質。制定學習計劃,組織師生學習文明創建的有關文件和要求,把其作為德育重要內容來抓,并結合本單位的實際,運用各種形式進行宣傳,努力做到人人皆知。大力表揚先進典型,批評不文明的行為,努力營造“人人講公德、個個講文明”的氛圍。
2、分工負責,落實創建責任制。創建領導小組組織實施日常文明創建的'管理工作,各職能部門分工負責,狠抓落實。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實行誰主管、誰負責;誰出問題、誰負責;誰的責任,追究誰的工作制度。
3、開展督查,實行嚴格獎懲創建領導小組定期和不定期對創建工作進行督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開展檢查評比,結果及時公布。對創建工作抓得好的處室、年級、班級進行表揚和獎勵;對創建工作抓得不力的,給予通報批評。學校將創建工作作為重要內容納入教職工(包括班主任)平時和年終考評以及評先評優,納入文明辦公室、文明教工、文明學生的評比,并實行相應的獎懲.
工作方案 篇3
一、時間安排
8月4日:教務處公布各系部辦公室、教室位置總體安排表(電子稿已發各系部負責人郵箱)
8月7日:各系部報辦公室安排(具體到每個辦公室所有的人員名單)、會議室、資料室等地點。電子稿發教務處學院郵箱XXX。并將具體安排通知到本系部所有人員。
8月8日:經濟貿易系、社會事業系、公共基礎部和園林園藝系通知所有人員到校提前整理、打包自己辦公用品和系部文件、資料、設備等。老二號、老三號線校車早上6:30正常發車,中午11:30從學院發車。下午不發校車。
8月10日:經濟貿易系搬遷,老二號線校車早上6:30從鹽業公司正常發車,中午11:30從學院發車。
8月11日:社會事業系搬遷,老二號線校車早上6:30從鹽業公司正常發車,中午11:30從學院發車。
8月12日:公共基礎部搬遷,老二號線校車早上6:30從鹽業公司正常發車,中午11:30從學院發車。
8月12~14日,二號教學樓辦公室粉刷出新。經貿系兩個教室換課桌椅。
8月15日:園林園藝系搬遷,老二號線校車早上6:30從鹽業公司正常發車,中午11:30從學院發車。
8月16~17日:一號教學樓辦公室粉刷出新。
8月18日:建筑工程系、機電工程系、電子信息系搬遷。老二號、老三號線校車早上6:30正常發車,中午11:30從學院發車。
8月19日:一號、二號教學樓教室及走廊開始粉刷出新。
二、相關要求
(1)各系部辦公室,系部主任或總支書記單獨一間辦公室,其他人員原則上不能單獨一間。
(2)辦公室的.辦公家具、電腦等辦公設備隨人搬走,會議室和辦公室柜式空調隨系部搬走,辦公室門鎖隨人帶走。教師辦公室壁掛式空調、教室的柜式空調暫不動。教室門鎖隨系部帶走。計算機辦公網絡與圖文信息中心聯系安裝,辦公電話與辦公室聯系安裝。
(3)一號、二號教學樓的教室課桌椅、多媒體設備原地不動。
(4)搬運工由總務處負責調配,系部派專人負責指揮。搬遷工作聯系人:教務處:陳兆著;總務處:王宜林;辦公室:段剛;圖文信息中心:姚順東。
工作方案 篇4
為了改善縣城鄉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宜居新縣,實現縣城鄉園林化,為建設次區域中心城市奠定基礎,根據《縣城鄉園林化建設總體實施方案》,結合當前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實現縣大地園林化為目標,緊緊抓住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區和西咸國際化大都市的有利時機,充分發揮縣自然條件優越、人文歷史深厚、經濟基礎較好的區位優勢,堅持縣城、鄉鎮、村莊、道路、河流、荒山荒坡“六位一體”,統籌實施六大創建工程,全面提升縣大地森林生態系統,實現城市森林化、城鎮園林化、村莊林蔭化、庭院花園化、道路林帶化、河流濕地生態化、荒山荒坡全綠化,使縣大地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地更美。
二、基本原則
統籌規劃,城鄉一體;突出重點,逐步推進;生態優先,產業促進;政府主導,全民參與;項目整合,共建共享。
三、工作任務
20xx年全縣綠化總面積32350畝。其中:道路綠化長度110公里,面積1270畝;城市綠化1500畝;鎮綠化750畝;村莊綠化2600畝,結合新農村建設,完成“三化一片林”綠色家園示范村10個;河流濕地綠化長度11.3公里,面積1230畝;荒山荒坡綠化25000畝。
四、建設標準
(一)道路綠化高速公路兩側營造5—10米的綠化帶,國道、省道兩側營造不少于5米的綠化林帶,縣、鎮公路兩側營造不少于3米的綠化帶,鎮村公路兩側各至少栽植一行喬木。主要以鄉土樹種為主,搭配常綠喬木、灌木等,做到喬、灌、草結合,綠化與美化相結合;主要栽植垂柳、中槐、塔柏、紅葉李等,其中垂柳、中槐、紅葉李要求胸徑統一在3厘米以上,塔柏苗高1.5米以上。
。ǘ┏鞘芯G化采取多種方式增加城市綠地面積,宜綠化土地全部綠化,無裸露地面。突出植物造景與周圍的環境、建筑、綠地有機結合,常綠、落葉樹種的配置合理,觀葉、觀花、觀果樹種齊全,植物造景具有良好的審美效果。一是全面提升城市道路、城市門戶、城市水系綠化,重點抓好團狀、帶狀森林景觀和特色街道;二是加強城市街頭綠地、廣場、單位庭院和居住小區的綠化,通過拆墻透綠、拆違還綠、見縫插綠,以鄉土樹種為主,栽大樹,栽古樹,廣植樹木花草,使單位庭院綠化與城市公共綠化相互輝映連接成片;三是大力實施“身邊增綠”工程,抓好城市公園改造和新建;四是在縣城郊區周邊建設50-200米集防護、景觀、休閑為主的團狀、帶狀森林;五是大力建設“勞模林”、“黨員林”、“三八林”、“共青林”、“紀念林”、“企業林”等形式多樣和內容豐富的文化傳承林,開展多種形式的綠地林木“認養”、“認建”、全民義務植樹和“園林式單位”創建活動。標準為胸徑5厘米以上中槐、刺槐、香椿、法桐等,苗高3米以上塔柏、側柏等,苗高30厘米以上金葉女貞、小葉女貞、紅葉小檗、豆瓣黃楊、冬青、龍柏等,苗高50厘米以上月季、木槿等花卉。商業門店按店面大小在店內外擺放鮮花每間不少于3盆(不含假花)。
(三)鎮綠化按照鎮所在地城鎮綠化現狀,高標準建立符合鎮人口分布、環境保護的綠色生態系統,既要有與市政設施相配套的園林休閑綠地,又要有鄉鎮周邊的生態防護綠地。以鄉土樹種為主,配套生態景觀樹種,落葉喬木胸徑3厘米以上,常綠喬木苗高1.5米以上。
。ㄋ模┐迩f綠化結合新農村示范村建設,開展以庭院綠化、街道綠化、道路綠化為主的綠色家園建設,實現路渠、街道、庭院全面綠化,圍村片林50畝以上,實現“一片庭院一個特色,一個村莊一片森林”。街道綠化:街道兩側以栽植吸塵效果好的`干雜果樹和有經濟價值的常綠高大喬木樹種為主,合理搭配灌木、花卉和草皮。村莊四旁綠化:村內空地和村旁空地進行植樹種花,以栽速生林、常綠混交林和干雜果經濟林等為主,形成環村生態防護林。廣場綠化:每個廣場保證6棵以上鄉土大樹,做到常綠和落葉、喬木和灌木、棚架和花卉草皮合理搭配,為村民提供優美舒適的休閑活動場所。綠化樹種及規格要求:大樹要求胸徑20厘米以上,選擇中槐、柳樹、楸樹、核桃、柿子、棗樹、杏樹、雪松等;喬木要求落葉樹胸徑5厘米以上,常綠樹苗高3米以上,選擇雪松、側柏、龍柏、女貞、紅葉李、欒樹、合歡、銀杏、垂柳、龍爪槐、山楂等樹種,做到常綠與落葉按3:1搭配;灌木要求苗高30厘米以上,選擇冬青、豆瓣黃楊、小葉女貞、紫葉小檗、金葉女貞、小葉女貞、紅葉李、龍柏等;花卉要求喬木類1.2米以上,灌木類50厘米以上,選擇月季、玫瑰、木槿、紫薇、牡丹、榆葉梅、丁香、碧桃、櫻花、海棠等;草皮選擇麥冬、白三葉、黑麥草、二月蘭、波斯菊、萱草等;藤本要求苗高50厘米以上,選擇葡萄、爬山虎、紫藤等。
(五)河流濕地綠化涇河和主要水庫、渠系的綠化,凡城市段河流以園林綠化為主,建設高標準的河濱公園或濕地公園,建設寬度不少于100米的生態景觀林帶,合理搭配園林景觀樹種,落葉喬木胸徑3厘米以上,常綠喬木苗高1.5米以上;非城區段河流,有設防河堤的區段,兩側建設寬度不少于20—50米的護堤護岸林帶,樹種以速生楊為主,胸徑3厘米以上。
。┗纳交钠戮G化在各級公路及旅游景點沿線,按照集中連片、規模治理、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鄉土樹種側柏、油松、刺槐、五角楓、楊樹等進行綠化。側柏、油松容器苗,苗高35厘米以上;刺槐、五角楓、楊樹裸根苗,苗高1米以上。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責任。縣上成立縣城鄉園林化建設領導小組,縣委書記任第一組長,縣長任組長,縣委、縣政府其它領導任副組長,相關部門(單位)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林業局。領導小組下設6個組,宣傳組由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任組長,工作由宣傳部牽頭實施,縣電視臺等新聞媒體配合;村鎮綠化美化組由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任組長,工作由縣新農辦牽頭,各鎮實施;河流濕地和荒山荒坡綠化組由縣委常委、主管副縣長任組長,工作由縣林業局、水利局負責實施,各鎮配合;道路綠化美化組由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任組長,工作由縣交運局、旅游辦牽頭實施;城市綠化美化組由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任組長,工作由縣住建局牽頭實施,縣城管大隊、工商局、商務辦等部門(單位)配合;督查考核組由縣委副書記任組長,工作由縣委督查室牽頭,縣政府督查室、考核辦配合。各成員單位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大綠化美化項目支持力度,強化業務指導,積極開展技術咨詢服務。各鎮、各部門(單位)要明確各自任務,加強領導,嚴格推行目標責任制管理,夯實工作職責,扎實做好職責范圍內的各項工作。
(二)搞好四個結合,確保質量。要以縣城鄉園林化建設為主線,堅持與我縣實際相結合,與各部門(單位)的綠化方案相結合,與旅游景點建設觀瞻相結合,與經濟效益相結合。同時,各有關部門(單位)要把好苗木選購、調運、挖坑、澆水、栽植關,并抽調4-6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技術指導和質量監理小組,跟蹤指導,確保建設質量。要求先挖好栽植坑,經驗收合格后再調運苗木栽植,嚴禁苗木運到后再組織挖坑栽植。苗木要嚴格按照規定的種類和規格標準選購,并做到當日掘苗、當日運輸、當日栽植。栽后要澆足坐根水,確保成活率。
。ㄈ┒喾交I集資金,加大投入。今年縣上安排20xx萬元資金,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推動全縣城鄉園林化建設。各鎮、各部門(單位)都要積極向上“跑項目、爭投資”,做好現有項目溝通和銜接,多渠道籌集和整合建設資金。縣發改局、交運局、林業局、新農辦、住建局、水利局在綠化美化方面,爭回資金不得少于1000萬元。并認真落實“誰造誰有”和允許繼承、轉讓的政策,吸引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農民個人參與關中大地園林化建設,努力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機制。
(四)堅持造管并重,鞏固成果。樹立“造管并重”的生態建設理念,堅持“一栽就管”的原則,鞏固建設成果。各鎮、各責任單位和相關單位要采取制定鄉規民約,發布護樹護花公告,建立項目標志碑、宣傳牌,新聞媒體廣泛報道,在中小學開展愛樹愛花、護樹護花宣傳活動等方式,在全社會形成愛護樹木花草、保護環境的良好輿論氛圍。各鎮、各責任單位都要成立管護領導小組,固定專職管護員,簽訂管護合同,明確管護面積、株數、區域、報酬和獎罰標準,實行月檢查、季評比,并及時兌現考核獎罰,鞏固建設成果。要強化督促巡查,特別是縣森林公安派出所、林政稽查隊要切實發揮職能作用,從快從重查處一批破壞城鄉園林化建設的人和事,以震懾違法犯罪分子,教育廣大群眾。對分配給各單位的建設任務,由縣上統一插標立界,明確四至范圍、樹種和質量標準,組織供應苗木,責任單位包栽植、包管理、包成活,并一包3年。
。ㄎ澹﹪栏駲z查考核,兌現獎罰。今年全縣城鄉園林化建設期間,縣上將從縣委督查室、縣政府督查室、考核辦、組織、紀檢、林業等有關部門(單位)抽調人員組成督查組,定期不定期進行督促檢查。對工作進展緩慢、質量較差的鎮、部門(單位)進行通報批評;對措施得力、成效顯著的進行通報表揚。建設活動結束后,縣上將進行全面檢查考核,綜合評比,并將結果納入全年目標責任制考核范圍,對完成任務的鎮和部門(單位)進行表彰獎勵,對未完成任務的進行責任追究。
工作方案 篇5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完善以社區為平臺、以社會組織為載體、以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為支撐的“三社互動”機制,推進政社分開,形成以“三社互動”為主體形式的基礎治理社會管理創新工作格局,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推進社區服務創新、提高社區服務管理專業化水平,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二、工作原則
(一)立足基層,面向社區、服務群眾;
。ǘ┱龑、社區主導、社工參與;
。ㄈ┵Y源共享、試點購買、全面建設。
三、工作目標
用3-5年時間,初步建成以社區管理服務需求為導向,以鄉鎮和社區為依托的社會組織培育、社工崗位開發及人才培養體系,全縣社區社會組織達到100個,每個城市社區至少擁有1名專業社工人員。通過實施“三社互動”,促進社區社會管理服務能力和社區建設水平全面提升。
四、工作措施
。ㄒ唬┙C制,強化保障
1.加強組織領導。按照“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配合,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要求,構建“三社互動”工作體制,形成合力,持續推進。民政局作為“三社互動”工作的牽頭單位,各鄉鎮及相關單位協調配合,社會組織、社工共同參與的聯動機制,有計劃、分步驟推進“三社互動”。
2.明確責任分工。以社區為單位,結合社區網格化管理工作,社工組織作為第三方介入,政府、社區、社會組織加強合作與互動,將政府、社區、社會組織在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中的職能與作用進行科學劃分,明確職責、各司其職、密切配合。政府主要承擔職能部門公共管理與服務的延伸,社區居委會承擔村居民自治職能,社工組織負責引導群眾參與自治,增強自立自助、大愛互助的意識與能力。
3.落實配套政策。一是全面貫徹落實社工人才培養相關政策,進一步加快我縣社工人才隊伍建設步伐;二是將“三社互動”作為我縣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社工項目,以政府購買的方式規范實施;三是按照市相關要求,科學有效利用好財政資金、社(村)改資金,根據社區需求投入“三社互動”項目。
4.實行目標考核。將“三社互動”工作作為綜合目標考核,民政局制定具體措施,指導鄉鎮分階段、按步驟有序組織實施,力求推進“三社互動”工作效益最大化。
。ǘ┓植綄嵤圏c推進
1.試點布局:結合我縣實際,20xx年4月底前,在鎮選擇3個條件較好的城市社區作為工作試點,分類實施“三社互動”,探索方法,積累經驗,樹立典型。
2.分步推廣:在總結經驗、學習先進做法的基礎上,用5年時間將“三社互動”工作方法在全縣社區進行推廣。
(三)突出特色,科學謀劃
1.“三社”一體、力求動中求進。充分發揮社區“兩委”組織作用,發動和組織居民群眾積極參與社區自治,鼓勵支持居民自發組建本土化的社區社會組織;發揮社會工作柔性化管理、人性化服務、社會化運作的.專業優勢,不斷增強基層社會管理綜合效應的現實需要。同時,不斷優化整合公共資源,搭建服務平臺,推動“三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相互促進。
2.設置崗位、注重培養人才。一是設立社區社工服務站或社工服務中心,專業社工組織入駐,為社區社會組織和社工人才持續發展提供條件;二是加強社區社工服務需求評估分析,科學開設社區社工服務崗位,對網格化管理員和社區工作人員進行社會工作專業培訓,逐步達到社區“兩委”干部中至少有1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三是引導和鼓勵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設立社工崗位,吸納和使用社工人才。
3.按需定位、科學開發項目。加強政府購買社區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力度,以購買服務的方式,把社區急需的社會組織和社工人才引入到社區,把社區多元化管理服務需求,轉化為社區建設具體項目,明確項目實施應達到的目標、期限、效益等基本標準和要求,以項目為載體和紐帶,吸引社會組織、社工服務機構及社工人才參與項目實施,在開展社區管理服務中壯大隊伍和提升能力,實現三社互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4.培育組織、引導志愿服務。一是探索構建社區社會組織孵化基地,普及備案管理,重點培育與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化類、慈善類、公益類、服務類社區社會組織、社工服務組織。二是在社區廣泛推廣運用社會工作方法,大力倡導社工服務機構及社工人才以社區為平臺開展社會服務。三是建立社工、義工和志愿者隊伍聯動服務機制,在社工人才的引領下,提升社區義工和志愿服務的水平,充分發揮社工人才在“三社互動”中的積極作用。
工作方案 篇6
一、創建示范街的標準
(一)達到“門前三包”標準要求
1.有人行橫道的,臨街門口及其兩側(每側最長不超過30米)建(構)筑物立面至人行道側緣石之間的區域屬“門前三包”的范圍;從建(構)筑物立面向道路延伸2米未到人行道,2米外未到人行道的區域由環衛部門或物業負責。
2.無人行道的,從建(構)筑物立面向道路延伸2米的區域屬“門前三包”的范圍;“門前三包”責任區具體范圍由街道辦事處劃定,對劃定的區域有爭議的`,由區城市管理部門確定。
。ǘ┞访娓蓛、整潔、衛生
1.保持路面清潔。無垃圾、落葉、紙屑、果皮、檳榔水、油污、痰跡等廢棄物及污漬,無蚊蠅滋生場所。
2.屬“門前三包”范圍內的商鋪、住戶嚴格按照“門前三包”規定實施。
3.其余范圍由各社區與分管該路段的環衛清潔工做好對接工作,督促環衛清潔工按時、保質保量完成清潔任務;如環衛清潔工不履行職責,各社區要及時向街道辦反映情況,以便上報區“雙創”指揮部進行督促,不及時反映情況視為社區責任。
。ㄈ┙值纼蛇吔ǎ嫞┲锪⒚嬲R、干凈
1、建(構)筑物業立面整潔、完好,無亂張貼、亂涂寫、亂刻畫。
2、建(構)筑物業立面無亂拉、亂搭、亂建、亂懸掛。
2、統一規定設置遮陽棚、招牌的制作。
3、建(構)筑物立面布局、顏色由市、區統一規定。
。ㄋ模C動車、電動車、自行車停放有序
1、機動車、電動車、自行車實行劃線規范停放,統一停放方向。
2、重點路段除了進行劃線外,加以安裝護欄等設施,實行人車分流。
。ㄎ澹├鴥A倒定點定位
1、認真規劃、合理布局,位置固定、擺放有序。對需要增設垃圾桶的數量、擺放位置提出明確建議,協調區環衛局統一實施。
2、垃圾桶要有完好的頂蓋并做到外表干凈衛生。
3、對已損壞的垃圾桶要及時更換。
4、垃圾要及時清運,避免垃圾堆滿外漏。
。┚路鋪設規范有序
1、協調電力、電信、聯通、移動等部門對示范一條街的所有線路進行檢查、檢測。
2、對電線、網線等線路進行規范鋪設,對私搭亂接的線路進行整治。
(七)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1.街道負責“示范一條街”工作的協調、監督、檢查,制定相關管理標準,并組織對各社區示范一條街專項工作的考評。(見街道“雙創”工作考核評比暫行辦法)
2.市、區各包點單位與社區共同做好“示范一條街”內責任人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的工作,對責任人履行“門前三包”責任的情況進行日常檢查,并登記造冊,建立并完善責任人管理臺賬。(見方案)
3.加強巡查督導工作。市、區、街道包點單位與各社區做好對接,安排制定巡查人員排班表,共同做好示范一條街各項工作。(見市、區、街道包點單位人員對接表)
二、創建示范街具體路段
三、實施步驟
創建時間:*年8月14日——*年9月20日
。ㄒ唬┬麄鲃訂T階段。(8月14日——8月20日)
街道開展宣傳動員工作,具體部署創建任務。明確創建“示范一條街”的標準及相應的工作要求。
1、做好宣傳工作,營造良好的創建氛圍。
2、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
3、協調相關職能部門進一步完善街道環境衛生設備及市政基礎設施。
。ǘ┘袆摻A段(8月15日至9月20日)
1、根據“門前三包”的標準整治臨街的違法(章)行為,使“臟、亂、差”的現象得到根本好轉。
2、對創建活動宣傳報道,對典型事件曝光,引導和鼓勵公眾共同參加。
(三)鞏固和常態管理階級(9月20日至年底)
1、對創建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督查,督促整改措施進一步落實到位。
2、做好示范一條街創建工作總結。
3、以創建示范街為契機,將“門前三包”工作制度化、常態化。
4.通過創建示范街,全面帶動轄區其他街巷的創建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一)建立聯動機制。
市、區、街道各掛(包)點單位之間建立聯動機制,共同做好示范一條街各項工作。
1.共同做好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工作。逐街逐戶做好“門前三包”責任書的簽訂工作,簽訂率達到100%。
2.整合資源,把市、區、街道各包點單位人員融入各社區,由各社區統一安排示范一條街的各項工作。
(二)建立考核評比機制?己嗽u比組將依照《“雙創”工作考核評比暫行辦法》每月1日和16日對7個社區“雙創”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考核評比,進行掛牌督辦。
(三)加強協調配合。市、區、街道包點單位、城管大隊、社區要嚴格按照責任分工,認真履行各項工作職責。在責任制的實施過程中,做到密切配合,齊抓共管。日常工作中,各單位要樹立全局觀念,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多溝通,勤聯系,認真總結經驗,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困難與問題。
(四)強化監督管理。要建立健全各項監督制約機制,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監督作用。積極協調區宣傳部門開展宣傳工作,開設“紅黑榜”,設立“意見箱”公布舉報電話。要把行業監督、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有機地結合起來,確保監督管理的實效性。
【工作方案】相關文章:
有關工作方案模板工作方案的模板11-18
【必備】工作方案11-23
實用的工作方案12-09
考核工作方案02-05
評選工作方案02-27
會議工作方案01-16
工作方案范文08-03
幫扶工作方案08-09
扶貧工作方案12-08
工作方案格式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