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設計方案匯總五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能無誤進行,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設計方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輸理文章結構,了解阿炳的經歷和他的《二泉映月》。
2.能力目標:了解電視系列專題片的文字稿屬于報告文學,因此,它具有真實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本文,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新中國就沒有阿炳,就沒有阿炳的藝術。
【教學要點】
重點:閱讀課文,理清思路,了解課文內容,理解文章表現的中心。
難點:理解阿炳的.生活經歷和藝術生涯,為阿炳寫一篇100字左右的小傳。
【教學設想】
細讀文章,將解說詞與人物同期聲融合起來讀,理解同期聲有多人,多角度、多方面地介紹阿炳。
【教學步驟】
二課時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放《二泉映月》磁帶,欣賞這首名曲,導入課文。
【新課探究】
一、解題
1.阿炳簡介
阿炳(1893~1950),原名華彥鈞,民間音樂家,江蘇無錫人。地雷尊殿道士華清和之子。自幼從其父學習音樂。4歲喪母,21歲患眼疾,35歲雙目失明,早年曾當過道士。由于和民間藝人切磋技藝并用民間音樂改造道教音樂,因而被逐出道教,成為街頭流浪藝人。
他的代表作品有: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和《寒春風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龍船》和《昭君出塞》。華彥鈞的演奏技藝早在青年時期已為當地道教音樂界所公認。他又廣泛地向民間音樂學習,并且能超脫狹窄的師承和模仿,再加上他顛沛流離的生活遭遇,因而形成他獨特的藝術風格。阿炳在音樂上的成就,遠遠超越了家傳師承的藩籬,博采眾長,廣納群技,把對痛苦生活的感受,全部通過音樂反映出來。他的音樂作品,滲透著傳統音樂的精髓,透露出一種來自人民底層的健康而深沉的氣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滿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2.《二泉映月》曲名的由來
關于《二泉映月》曲名的由來,祝世匡先生有這樣一段重要的回憶:當年錄音后,楊蔭瀏先生問阿炳這支曲子的曲名時,阿炳說:“這支曲子是沒有名字的,信手拉來,久而久之,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楊先生又問:“你常在什么地方拉?”阿炳回答:“我經常在街頭拉,也在惠山泉亭上拉。”楊先生脫口而出:“那就叫《二泉》吧。”我說:“光名《二泉》,不像個完整的曲名,粵曲里有《三潭印月》,是不是可以稱它為《二泉印月》呢?”楊先生說:“印字抄襲得不夠好,我們無錫有個映山河,就叫它《二泉映月》吧!”阿炳當即點頭同意。《二泉映月》的曲名就這樣定下來了
二、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⑴先標明自然段,解決字詞問題;⑵默讀,快速瀏覽全文;⑶請學生朗讀課文;⑷結合課文內容思考,作者在文中論述了什么主題?
1.需要掌握的字的讀音
無錫(xī) 煞(shà) 勒令(lè) 聆聽(líng)
稀罕(xī) 便攜式(xié) 寡婦(guǎ) 繼承(jì)
衣缽(bō) 瀟灑(xiāo) 步履(lǚ) 蹣跚(pán shān)
設計方案 篇2
活動目標
1、 運用繪畫法是設計簡單的服裝,如:坎肩、裙子等。
2、 根據廢舊材料的特點,運用剪、粘、拼接方法設計、制作服裝。
3、 知道廢物利用,培養保護環境愛護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 各種廢舊材料如:報紙、掛歷紙、包裝袋、塑料袋等;剪子、膠水雙面膠、訂書機;時裝表演的錄音磁帶。
2、 請家長與幼兒一起觀察生活中的人們的服裝,積累一定的生活經驗,閱讀幼兒用書4冊第7頁。
3、 教師事先用廢舊材料制作的服飾樣品2-3件。
4、 時裝表演的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流程
1、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小明星時裝隊的小朋友為我們帶來的精彩的時裝表演。”
(播放音樂,幼兒模特隊上場)
2、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時裝的樣式、裝飾方法
(1)師:“他們最外面的衣服用什么做的?這幾件衣服一模一樣嗎?哪兒不一樣?…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幼兒自由交流討論、回答),教師引導幼兒從服裝的樣式、袖子、做法等地方仔細觀察。
(2)探索裝飾方法。
師:“這些服裝漂亮嗎?怎樣才能使它更漂亮?(幼兒自由回答)以魔術的方式把服裝表的更漂亮。
師:“他們是怎樣裝飾的?”(留給幼兒一定的時間觀察想象)
3、 開拓幼兒思維,探索服裝的制作方法。
以故事的情節引入主題:“森林里的小動物們要舉行時裝表演大會 ,小動物們小青我們去參加……。我們就來當回小小服裝設計師,為自己設計一套服裝,你們想為自己設計一套什么樣的服裝?”(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出示收集的廢舊物品,幼兒討論想象)
師:拿到一個塑料袋怎樣才能把它變成服裝呢?把你的想法告訴你的同桌和好朋友。
師:“先要怎么樣?”(撕領口)教師示范。
師:“然后呢?”(幼兒自由交流想象)。
4、幼兒制作服裝,教師適時指導。
幼兒自由分組選擇制作方法。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設計并動手制作。
師:“想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做的不要和別的小朋友一樣,看誰的想法最新穎,誰就是我們班的設計大師哦!
5、幼兒穿上服裝,自由評價。
師:“你做得是什么服裝?你覺得自己設計的`服裝什么地方最好看?為什么呢?講講大家聽一聽?
“你最喜歡誰的服裝?為什么?”(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并發表自己的見解)。
6、師幼共同進行時裝表演。
活動反思
在主題活動開展中,教師要多關注幼兒的經驗、興趣和需要,只有將幼兒生成的內容與教師的預設有機結合起來,并在動態中不斷地調整,才能使活動更引發幼兒繼續探索的興趣。幼兒自主選擇廢舊材料,運用剪、折、撕、畫、貼等技能,充分鍛煉了孩子的動手炒作能力和想象力,大膽自由表現,設計出各自的服裝。教師在活動中作了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者無疑增添了友誼,培養了互相幫忙的美德。
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認讀“長廊、橫檻,畫舫”等詞語,并能完成作業本第一題。
2. 能理清作者游覽路線,知道作者是按游覽順序進行描寫的。
3.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學會通過抓重點字詞的方法感悟長廊的美麗。
教學重點:通過抓住重點詞句的方法長廊的美,并能有所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難點:領悟并學習作者按游覽地點變化、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
一.課前談話
師:上課之前老師先帶大家去游覽一下幾處名勝風景,請你聯系一下以前學過的課文,猜一猜這是哪里?出示學過的課文圖片,如西沙群島,長城等表現我國名勝風景的圖片,回顧舊知。
引入課文,師:今天我們再去游覽一個地方,它位于北京的西郊,是清代的皇家園林,叫做“頤和園”。板書課題:頤和園,和學生一起邊說邊寫,提醒學生注意“頤”里面是一個口。(描紅口字)
二.檢查預習情況
師:下面我們來檢查一下大家的預習情況。
1.出示課文詞語,你會讀了嗎?指名讀、齊讀。出示圖片理解什么是橫檻
2.快速完成語文作業本第一題,齊讀
3.師:現在難度升級了哦,看看你能否填正確呢?出示作業本第5題
師:看來同學們都預習得很充分,那你是怎么知道作者先去了長廊再去了其他的幾個地方呢?下面就請同學們打開課文,快速地找找你是從哪些句子中知道作者去了這些地方。
三.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梳理作者游覽順序
師:作者先去的地方是長廊,你是怎么知道的呀?(出示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話)師:你是從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話發現的,真不錯。那么接下去作者去的這些地方你又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師:同學們你們真會學習。出示四句話,師:作
者先去了___,再去了___,接著去了_____,最后去了_____。同學們你們發現了嗎,這就是作者游覽頤和園的(生說:順序)也就是說,這篇課文作者是按(游覽)順序描寫的,這是本單元我們要掌握的一種寫作方法,請同學們在書上做一下批注。如果剛剛的題目有錯誤的,也請你馬上把它訂正好。
2.整體感知
師:剛剛我們理清了文章脈絡,那么誰來說一說讀了課文,頤和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用文中的話來概括)師:哦,這是在夸贊頤和園,還有哪句話也在夸贊頤和園呢?(1.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2.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游賞。)師:同學們你們看,這兩句話一句在課文開頭,一句在課文結尾,兩句話又都是在夸贊頤和園,我們可以說這是怎樣的寫法啊?(首尾呼應)
四.品讀課文,游覽長廊
師:作者說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那么它到底美在哪里呢?下面我們就先跟隨作者去游覽長廊吧。板書長廊
1.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長廊美在哪里,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
A、預設一: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這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
請你們再讀讀這句話,圈圈畫畫有關詞語,你是從哪里感受到了長廊的美呢? ① “綠漆”、“紅漆”,有紅的有綠的,顏色很鮮艷,很分明是吧,那就請你美美地讀讀這句話吧。
② 一眼望不到頭。這說明了什么?(長廊很長)師:是啊,長廊的美首先在于它的長之美。你們有沒有過一眼望不到頭的這種感受?(大海)。當你遠眺大海,一眼望去,也是??能不能用你的朗讀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多叫幾個朗讀)
③ 作者又是怎樣把一眼望不到頭寫具體的啊?(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師:你真會學習,能夠聯系下文去理解。聯系上下文去理解詞語的意思是很好的一種學習方法,希望同學們能夠經常運用這種方法來幫助自己閱讀。請你再圈圈有關詞語,作者是怎樣把一眼望不到頭寫具體的?
同學們你們發現了嗎用上了數字之后就把長廊寫得(跟具體了 ),這就是我
們經常在說明文中見到的一種說明方法叫做(列數字 )。
出示長廊圖片,看,這就是長廊,師:我剛剛聽到了同學們的驚嘆聲,贊嘆聲,那就請你們再帶著驚嘆,帶著贊美的感情再來讀讀這句話吧。
B、預設二:你還感受從哪里到了長廊的美呢
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師:讀了這句話,你體會到了什么?()
①預設1.畫數量多。
師:請你再讀讀這個句子,圈圈畫畫有關詞語,你從哪兒體會到了畫多。
每一間 都有 幾千幅畫 師:是啊,畫的數量真多,你能不能用朗讀表達出來?(多叫幾個讀讀)
②預設2.畫內容豐富
你從哪兒讀懂了畫的內容豐富呢?(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師:是啊,內容這么多,而且每一幅畫都是各不相同的。想不想看看橫檻上的畫呢?
③出示圖片,看著這些多姿多彩的畫,你想說些什么呢?當想到古代的能工巧匠們能在小小的橫檻上畫出了幾千幅各不相同的畫,你又想說些什么呢?
④小練筆,假如你是頤和園內的導游,你會怎么向游客講解長廊上的畫呢? 各位游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長廊上的畫吧,大家請看,這一幅幅畫___________,你們看,特別是這幅畫_____________________。(印出來) 小結: 這些彩畫沒有文字說明,但我們卻能從中讀出一段段精彩的歷史故事,每一幅畫都足以見證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工匠們的鮮血與智慧。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受再一起來讀讀這段文字。
預設三:
周圍環境美
“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師:讀了這句話,你發現了什么?(長廊兩旁花木很多)你從哪兒體會到的呀? (栽滿,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是啊,這句話讓我想起了一首寫花
的歌謠,正月梅花??
師:長廊不僅很長,畫很美,連他周圍的(環境)也很美。
閉上眼睛,我們來感受一下環境之美吧。炎炎夏日,你漫步于長廊,忽然一陣微風從昆明湖上吹來,風中還夾雜著一絲絲甜甜的荷花香,用力深呼吸一下,立刻沖去了身上的暑熱,你有什么感受啊?這就是神清氣爽。帶著你的感受來讀讀這句話。
荷花還沒凋零,雪白的梔子花又靜靜地開放了,淡淡的清香在空氣中醞釀,讓我們一起深呼吸一下再來讀讀這句話吧。
五.配樂齊讀第二自然段
同學們我們走在長廊上,向前望去,生讀___________,向上看,生讀___________,環顧左右,生讀_____________,作者就是從不同的角度把長廊的美寫了出來。 師:當走在長廊上,手撫摸著五彩的柱子,想到我們的祖先沒有先進的工具,卻建造出這么雄偉的建筑,此時你又有怎樣的心情?(驕傲,自豪)那就請你驕傲地讀一讀。配樂齊讀。師:讀了整段話,你發現了嗎第一句話和其他幾句話之間有什么關系嗎?(總分)你觀察地真仔細。希望同學們也能在自己的作文中多用用這種寫法。好嗎
六.小結:僅僅一段長廊已經讓我們感受到了頤和園的美,相信園中的其他景色也一定會讓我們更加流連忘返的。
設計方案 篇4
一、設計背景:
為深入貫徹中央關于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精神,加強生態文明理念和資源環境國情教育,把節能環保、生態文明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教育教學體系,大力推進節約型校園建設,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意識,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二、教育目標:
1、引導學生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逐步養成節約的行為習慣。
2、要持續開展光盤行動,引導學生將節糧行動落到實處,最大限度減少食品浪費。
3、動員學生積極參與節電節水活動,促使學生養成及時關水、關燈習慣,杜絕長流水和長明燈現象。
三、活動準備:
1、了解國家倡導的“光盤行動”及“節糧節水節電”的相關規定。
2、指導學生查找有關名人以及國外的節儉典型事例。
3、讓學生提前準備思考身邊的浪費糧食、水、電的現象及可行的改進措施。
4、準備向全校師生發出的倡議書。
四、活動過程:
1、地球只有一個,保護自然資源,人人有責。可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日常生活中浪費糧食、水、電的現象卻日趨嚴重。因此我班開展了“節糧節水節電”主題班會。
2、主持人解釋,為何要定這個主題,于我們有何意義。
有人說今天我們的物質生活已經非常豐富了,沒有必要再那樣的節儉,事實上,我們的國家很多資源還是很緊缺的,為了我們更好地生活以及發展,我們還是要提倡勤儉節約。
3、由四位同學介紹名人的節儉故事:周總理、雷鋒以及我們身邊的榜樣。
雖身為名人,但是依舊非常地節儉,這些樸素的故事讓我們感動,特別是身邊節儉事例的介紹,讓同學們意識到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榜樣,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
4、小品:最后的一滴水
幸福小區有一位居民周丹一直非常浪費,水龍頭漏水也不修理,致使鄰居家中進水,種種浪費行為引起了居民們的公憤,大家均紛紛指責這種行為。一天晚上周丹做了一個夢,通過這個夢讓他意識到浪費是錯誤的,于是向鄰居們道歉。
如果我們不節制地浪費水,那么最后一滴水將會是人類的眼淚。
5、主持人:看了這個小品,我們有何感想?請大家暢所欲言。
請大家再討論我們身邊的浪費水的現象。
學生舉例:
①洗衣服時洗衣機用水量比用手洗費水多得多。
②刷碗時放著水籠頭一個碗一個碗地沖很費水。
③沖廁所很費水,而且沖完后水箱不嚴一滴一滴地往便池中流,日久天長就會浪費很多水了。
④洗澡時,不沖的時候,水也嘩嘩地流著白白的浪費了。
6、主持人引導全班同學算一個賬:
對于一個家庭來說,浪費一些不算什么,可是請大家算一算,我國有12億人口,每人每天浪費1斤水,每天浪費多少?每月多少?每年又是多少?
(學生算好后匯報12億人每天浪費12億斤水,每月浪費360億斤,每年浪費4320億斤)
多么觸目驚心的數字呀!地球資源再也不能任意浪費了,否則,不久的將來,我們見到的最后一滴水將是我們的眼淚!
主持人:其實除了水,我們每天離不開的'糧食,電力資源,都需要我們去節約。請大家討論一下,我們怎樣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粒糧食呢?制訂措施:
①做到隨手關燈。
②洗衣服時少量衣服盡量不用洗衣機,洗衣服剩下的水留著涮墩布或沖廁所,做到充分利用。
③買冰箱時買節能型冰箱,即省錢又省電。
④刷碗時用一個大盆接著,不要讓干凈水白白流走。
⑤開空調時把門窗關嚴。
⑥洗手洗臉時不要長流水,不洗時關上籠頭。
⑦從冰箱里拿東西時盡量一次拿完,做到少開快關也可以省電。
⑧我洗澡時,站在一個大盆里,沖澡的水流在盆里可以沖廁所。
7、班長宣讀倡議書: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請同學們和家長一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從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粒糧食做起,為節約能源做出貢獻。
8、班主任小結:
今天,我們討論的主題非常有意義,大家都熱情地在參與,老師很高興,希望以后,對大家而言,節約是一種習慣,是我們學習、生活的一部分;節約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是一種對自然資源、對地球、對生命的一種感恩的方式;節約是一種時尚,大家緊緊地追隨它。
今天,我們向全校師生發出了倡議書,作為倡議者,我們首先要做好表率,因此我們一起來許下一份承諾:我,五(1)班的每一位成員,從現在起,珍惜每一滴水,節約每一度電,不浪費一顆糧食,用好每一張紙,用對每一分零花錢,珍惜每一天。
9、主持人宣布:《節糧節水節電》主題班會到此結束!
設計方案 篇5
一、 選題背景: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前全國弘揚的一個重要主題。對于中學生來說,“講文明,懂禮儀”是貫徹這一主題的具體內容之一,如何讓學生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階段,學會處理與他人的關系、有公德意識,是當前校園的一個重要的德育主題。
二、 班會目的:
1、 認知目的:增強學生文明懂禮的意識,引導學生從認知到講文明是個人素質的一種表現,是實現個人與社會和諧統一的一種方式。
2、 行為目的:啟示學生對各種不文明的現象要有明確的是非判斷,能自覺養成各種文明的行為習慣。
3、 情感態度目的:讓學生切身體會文明素養,立志當文明之人。
三、 班會準備:
1、 準備卡片,推選文明之星;準備便利貼,張貼班級文明之樹。
2、 搜集講文明,懂禮儀的相關視頻。
班會過程:
一、 熱身活動:按指令做動作
1、老師宣布活動規則:
活動規則:1、指令中有“請”字時,按照指令做動作。
2、指令中沒有“請”字時,不要做任何動作。
2、進行游戲
(請站起來,請坐下,拍三次手掌,請與同桌握手,坐下、、、老師請在游戲在出現的小錯誤的學生講原因。)
老師:一個個簡單的“請”有著巨大的魔力,這個“請”其實就是文明的象征。
二、 反觀生活,關注文明細節
1、 小組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不文明行為或現象,總結什么行 為是文明的體現。
2、 觀看視頻,思考:這個視頻反映了什么問題。
老師:個人的文明禮儀看似只關乎個人,對社會和世界的作用微乎其微,可不知,“個人文明禮儀一小步嗎,國家民族素質一大步”
三、 推選你心中的班級“文明之星”,樹立文明榜樣
1、 在我們的身邊,就有這樣一些人,他們用文明的舉動感染著我們,塑造了七一班良好的形象,請推選班級中讓你感動的'文明之星,并與大家分享他(她)讓你感動的行為習慣吧。
2、 學生現場推選文明之星
老師:文明就如一面鏡子,你尊重他人,禮待他人,他人也自然會向你投去友好的目光。
四、 立文明宣言,種文明之樹。
同學寫下自己要改善的一項文明行為,并簽署姓名。張貼到班級的“文明之樹”上,班級中各位同學互相監督。
總結:一片樹葉,一個果實是不起眼的嗎,但千千萬萬的樹葉和果實匯集起來,將凝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描繪出一幅震撼人心的畫面。我們的文明的一舉一動,雖然看似不起眼,卻能妝點我們的生活和世界。
教學反思:
本次班會課是本學期最成功的一次班會課。我想原因有:一是在開班會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二是本次的班會課的游戲活動、視頻的感染、貼近學生,樹立學生身邊的榜樣。
反思做得較好的地方是:
游戲的引入:班會一開始,同學們聽到玩游戲時,大家都興高采烈。聽到游戲規則時,更讓大家覺得容易完成。可是當學生玩起了就覺得不那么簡單了。當我說:“請起立。”全體同學們都站起來了,而我說:“坐下”幾乎所有的同學都坐下了。當同學看到我笑了,才意識到我講的話中沒有“請”字。我馬上問了沒有坐下的宋芝瑩同學。“為什么你沒有坐下?”她說老師沒有說“請”這時同學們才意識到這個“請”字的魔力。在繼續玩了兩輪的游戲后,我引出了文明這一班會主題,“請”就是文明的象征。以游戲引入主題,學生既輕松,又容易接受班會主題。
與學生對話,以學生所經歷的的事與悟去感染他人;樹立學生身邊的榜樣,激勵學生。在班會第二環節反觀生活,關注文明細節中,同學們講述著自己遇到的不文明行為或現象。讓同學和我印象深刻是林風萍同學講述了一位客人來做客,抽煙,煙灰彈得到處都是,家中充滿了一股難聞的煙味,讓人很不舒服。這讓我想起了一位經常來我家做客的好煙朋友,也發生著這樣的一幕,我也不好意思說他什么。家中沒人吸煙,我沒備著煙灰缸,只是每次他來都準備垃圾桶給他。在多次之后,他終于意識到,每次來都少抽煙了。我把這件事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了。而陳浩東同學更是和我們分享了班中某一同學在路邊小便的事情。這些我們經歷的看似很小,卻又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這些事例、這些經歷讓同學們都有所感觸。我相信,尤其是那位在路邊小便的同學,這次班會更是讓意識到文明的重要性。在推選班級“文明之星”,學生講述著讓他們感動的文明行為或事情。以學生身邊的人或事去感染他人。
視頻的宣傳效應:一節班會課,有了視頻的點綴,更能顯示班會的效果。這次選擇的第一個視頻是央視的一則關于國人外出旅游的宣傳片。第二個視頻是泰國亞航:中國乘客侮辱空姐,導致航班返航事件。通過視頻,讓學生心中有:“走出班門,代表了七一班形象,走出校門,代表著育才形象,走出國門,代表著中國人的形象。”的意識,從自己做起。
反思該節班會課不足之處是由于時間關系,在最后的一環節文明之樹沒有完成。如果能完成,應該能體現主題班會的后續影響。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設計方案07-21
(精選)設計方案11-04
設計方案(精選)09-26
經典設計方案12-05
裝修設計方案精選04-08
薪酬設計方案04-25
精選薪酬設計方案04-25
實用的設計方案08-06
(合集)設計方案08-17
設計方案(必備)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