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與案例教學法分析探討
淺談“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與案例教學法
1 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 Case Methods of Teaching) 是由哈佛大學法學院前院長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蘭代爾提出的一種教學方法。該方法采用真實的情景和事件作為案例,將學生帶入一個特定的真實環境,通過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方向互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中的理論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在課堂上的主動參與性。案例教學法早期被廣泛應用于法學、醫學、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等領域的教學中,后被逐步推廣到多種學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國對案例法的引入較晚,到20 世紀80 年代才有部分學科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案例教學法。經過30 多年的研究與探索,案例教學法已經被廣泛推廣到多種學科的教學中。
2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案例分析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具有知識點離散、實際應用性強等特點,因此在課程講解過程中要特別注重知識點與實際案例的結合。案例法能夠直觀、生動地將多個知識點結合在一起,很好地彌補了傳統教學方法中出現的知識點講解與實際應用相脫離的問題。將案列教學法應用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能夠很好地將離散的知識點融會貫通于整個課程的講解中,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掌握知識的能力。
2. 1 案例的選擇
案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取得成功的關鍵在于所選案例質量的好壞。案例的`選擇是案例教學法在課程講授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直接影響課程的教學效果和質量。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案例選擇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2. 1. 1 案例應具有實用性
案例教學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將案例有效地引入到教學過程中,從而使課程中的各知識點能夠很好地與實際案例相結合,以促進教學。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課程,為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進行案例選擇時要注重案例的實用性,使學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2. 1. 2 案例應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增加案例的趣味性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課程教學的熱情。
2. 1. 3 案例的選擇具有綜合性
在課程的講解過程中,要選擇一些有一定難度、深度和綜合性的案例,這些案例能夠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系統地研究、分析課程的重點和難點。
2. 1. 4 選擇一些反面案例
在教學過程中應選擇一些反面案例進行講解,引導學生運用已經學習過的知識點,認真思考,找出案例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正,加深其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
2. 2 具體案例
下面以Excel 為例分析案例的選擇。將Excel 的知識點分解成7 個部分,即工作表的創建和編輯、公式的輸入與復制、常用函數的使用、格式化工作表、數據管理、圖表操作和數據透視表與數據透視圖。工作表包括編號、姓名、性別、工作日期、職稱、部門、基本工資、獎金、應發工資、稅金、實發工資共11 列和相關的若干行。教師講解時可以在這一個表中完成Excel 所有知識點的講解。
( 1) 工作表的創建與編輯過程需要對表格的原始數據進行填寫,完成編號、姓名、性別、工作日期、職稱、部門、基本工資各列相關數據的填寫和數據格式的設置。
( 2) 公式的輸入與復制和常用函數的使用部分則可以完成信息表中獎金、應發工資、稅金、實發工資4 列的填寫,并完成相關數據分析的結果。
2. 3 案例的實施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案例教學分為兩步: 第一步是案例講解。在課堂上利用已經準備好的案例,將所需講授的知識點融入案例中,使學生明確應掌握哪些知識點。這一步主要強調教師的講授作用; 第二步是案例分析,主要側重于案例的討論,其目的在于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應使用的知識點。這一過程強調學生的參與,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2. 4 案例的評述
案列的評述指教師根據案例的特點,總結在案例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將知識點串連在一起,突出知識點中的重點和難點,并保證知識的完整性。
3 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首先,案例的選擇應大小適當,能夠覆蓋所需講授的所有章節為宜; 盡量選擇詳盡仿真的素材,讓學生有模擬現實的感覺; 教師在準備案例時,要根據實際要求不斷變化案例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練習機會。其次,雖然案例教學法具有實用性強的特點,但是針對一些原理性、概念性相對要求較高的知識點,不能進行系統的、融會貫通的講解。因此,案列法在實際應用與教學中,要根據課程內容,將傳統教學法與案例教學法結合起來。最后,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素質,使其把握課程的進程與整體水平,更好地將案例教學法融入整個教學過程中。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與案例教學法分析探討】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