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冷門專業到底冷在哪里
1、傳統觀念忌諱
俗話說:“思想指導行動”,要是從思想觀念里就忌諱、排斥一樣東西,怎么可能輕易的接受它呢。尤其是在中國人的思想里,有很多觀念忌諱,雖然社會已經進步了,并對一些大學專業放開了政策,但是很多人還是沒法接受的。
2、供大于求,社會需求小
其實,在高考過后的志愿填報中,無論是院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無論是選熱門專業,還是冷門專業,最終的結果就是為了將來好就業。也就是說,考生在填志愿時,絕大程度受到社會需求影響,尤其是社會的供求關系就是志愿填報的一根“無形指揮棒”。
往前推個幾年甚至十幾年,師范專業、法學專業還是大家爭相搶報的“熱門專業”,可是隨著就讀學生數量的急劇增長,畢業數量也隨著“水漲船高”,加之教師、法學相關崗位的更新換代較慢,近年來社會需求逐漸趨于“飽和”,且有點“供大于求”的苗頭。因此,法學專業、師范相關專業等也被考生和家長劃為“冷門專業”行列。
3、就業環境艱苦,危險系數高
在大學專業設置中,有一些工科專業也被歸為“冷門專業”,它們不是因為思想忌諱,也不是因為社會需求小,而是因為就業的環境艱苦,且危險系數高。對于考生和家長而言,都會比較保守的對待這些專業,包括:船舶工程技術、給排水工程、力學、礦業工程、地質工程、比起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農業工程、水利工程、動力工程、冶金工程等。
在知道這些大學專業畢業后的就業方向,要不就是偏遠的山區、海洋,會在離家很遠的地方工作;要不就是在一些危險的地方工作,許多考生及家長都會“避而遠之”,寧愿選一個工作環境安定,薪資報酬不高的專業,都不愿填報這些薪酬高、工作環境艱苦、危險系數高的專業。久而久之,這些工科專業就自動成為無人問津的“冷門專業”了。
4、談“農”色變: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盡管我國是世界著名的農業大國,可是農業相關的大學專業依然沒有受到考生的“青睞”,主要原因在于,許多家長及考生都是談“農”色變,避而遠之。尤其是一些農村的考生,家長就盼著自己的孩子考一個好大學,讀一個好專業,以后有一份好工作,徹底與“農”字劃清界限,當然不愿意孩子填報與“農”相關的專業。
所以在眾考生及家長看來,所有農科類專業都是冷門專業,如:農學、林學、植物保護、茶學、蠶學、水產養殖、園藝、園林、草業科學、農林經濟管理等專業都被“一竿子打翻了”。
5、存在時間太長,沒有新鮮感
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許多大學專業應用而生,成為眾多考生及家長眼中的“寵兒”,而相對的一些年代久遠的專業,在他們看來自然而然就是“冷門專業”代表了。例如:中文類專業,幾乎所有的大學都設有該類專業,成為名副其實的“老”專業;歷史類專業是公認的最沒有前途的“冷門專業”,因為在許多人眼中,學了歷史專業不一定能填補歷史空白,卻一定會留下空白歷史,還不一定找得到“飯碗”。
除此之外,物理類專業、化學類專業、數學類專業等,都是出現時間較長的專業,而且在眾多考生看來,就是對初高中科目的進一步深化,沒有什么意義,與現在的什么計算機、軟件相關專業不可同日而語。因此自然就成為大家眼中的“冷門專業”了。
6、純粹是專業名字惹的禍
還有的大學專業被稱為“冷門專業”的原因竟是因為不喜歡它的名字,像什么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教育、倫理學、邏輯學、宗教學等,一聽就感覺是“老頭”研究的東西。
而且,這些專業在中國也不受待見,在一些家長的眼中,哲學=瘋子,怎么可能讓自己的孩子去學,而且什么宗教學,在中國這個反對封建的社會里,能有什么用,難道孩子以后還去當和尚或尼姑。因此,這些專業光聽名字,就被考生及家長打入了“冷宮”。
【大學冷門專業到底冷在哪里】相關文章:
大學“冷門專業”究竟哪里“冷”12-05
大學的冷門專業到底是為什么?12-05
大學冷門專業詳解04-09
大學有哪些冷門專業12-09
大學冷門專業排名情況12-09
大學冷門專業有哪些12-09
大學冷門專業最新排名12-09
武漢大學冷門專業介紹12-09
大學比較冷門的專業有哪些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