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邊學經濟學一邊思考人生讀書筆記
為什么作者說儲蓄比消費重要?
為什么通貨緊縮也不一定全是壞事?
國家職能如何影響民眾經濟?
美元如何統領世界?
全球經濟危機的真正誘因是什么?
中美關系的實質如何?
讀完《小島經濟學》,這些問題你都能找到答案,也許你還會有自己更獨到的見解。趣味的是,你不用絞盡腦汁、死記硬背就能理解很多經濟實質。
這是一本寓教于樂,別具風格的經濟學著作,曾被評為六星級讀物,深受各界人士喜愛,適合的讀者年齡涵蓋9到90歲。
為什么此書有這么大魅力?亮點在哪?
作者(美·彼得·D·希夫安德魯·希夫)將晦澀難懂、枯燥乏味的經濟學知識有機融合到趣味輕松的故事里,不僅普及基礎知識,可貴的是揭示了很多我們所不知的經濟實質。
作者在書里以一種最直接、最理性的方式表明美國經濟就是最大的“龐氏騙局”,從中揭露當今世界的貨幣政策和政策的謬論。
可謂是講故事時娓娓道來,講到要點時自然而然地融入經濟學原理,又旁征博引的,讀了對身邊的經濟現象豁然開朗。一讀就愛不釋手,很快就能讀完又很想再回味第二遍,第三遍……
末幾章,看上去講樓市,講通貨膨脹,講政府計劃,似乎離普通民眾很遠,但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1、故事里的“經濟學套路”
故事從三個島民開始,不滿足于現狀的艾伯勇于挑戰生活,編織了漁網改變了島上的一切。從這章節引出工具改變一切的經濟常識,也給出一個關鍵的名詞,即資本,作者強調了資本是有價值的。讓我們明白工具的實質意義,它要能服務于生活才有價值。
隨后島上開始有了借貸,很多新變化有序進展著:島民多了空余時間催生了一些經濟活動例如做服裝,蓋茅屋;魚的安全存儲問題開了銀行;基于整個島的安全需求建了水廠;為結局小島內外糾紛,誕生了共和國……
讀到這里,讀者除了讀懂一些經濟名詞或經濟關系如資本,借貸,儲蓄等,也能了解到美國起初的興起歷程及它如何由一系列的現實需求逐步走向繁榮昌盛,更重要的是,能體會到一點,經濟學本身不復雜,它始終基于我們的生存需求。
對于我而言,我進一步領會到:平時在實際的經濟活動中,思考它怎么產生很關鍵,能更好地去理解背后的實質,有所新創造。
當然,我們從中已經能讀到作者鮮明的觀點:經濟需要雄厚的生產基礎,儲蓄至關重要,過渡的空前消費不利于經濟繁榮,甚至是后文所講的“通魚膨脹”、樓市奔潰等惡劣經濟危機的導火線。
小島上自從政府的職能轉變就頻頻面臨經濟危機。自私的政府過渡鼓勵消費,過量“出產”無價值官魚,出臺一列貸款優惠政策鼓勵購房、入學,引起了通魚膨脹,物價飛漲,真魚貶值,甚至動搖了“魚”本位。后來得救于中島帝國,中島帝國為其輸送了大量廉價勞動力,消化了大量實際沒價值的魚儲蓄券。
從這些我們就能讀到美國當初是怎么經歷經濟危機的,又是如何利用其它國家坐收漁翁之利,也了解到更多真正的中美關系。
當然,也并不是說你讀了就一定能完全看懂經濟學,看懂國際行情,特別是末幾章,個人覺得還有深奧。建議看了要多跟實際生活中的經濟活動做關聯,多了解點新聞,你會收獲更多,對經濟學的認知有一個質的飛躍。
然而,我可以保證的是,你去讀就一定有收獲。因為此書除了跟經濟相關的,我也讀到了一些人生哲學,這些簡單分享給你。
2、故事里的人生意義
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在有限的生命里去極致體驗。
如果沒有艾伯最開始的思索,鼓起勇氣,挨餓去編織漁網,小島也就一直那樣,繁榮不起來,島民的生活也會如一潭死水。其實美國經濟也一樣,沒有先輩勇于開辟一條道路,它也沒能有巨大的經濟地位。
所以且不說國家,就從我們個人而言,應該在日常生活善于思考,想想人生的意義,不為工作而工作,不為忙碌而忙碌,不陷入“茫忙盲”的深淵。
艾伯利用漁網捕魚后,他不會為捕魚而捕魚,而是騰出更多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例如做服裝,而且開了服裝公司;查理創造了沖浪板,又建立了沖浪學校;貝殼去做獨木舟和手推車……
看起來好像也挺正常,順理成章,但是如果放到現實了,很多人可能就無法這么轉變了。例如很無奈地陷入無止境,甚至耗費身體的加班中,不喜歡又不敢去突破,工作久了年少的愛好和夢想早就丟給現實。
生命就應該有所追求,活著就應該越來越有意義。讓我們做生命的主人,自己去主宰命運,而不是生活的奴隸。
【一邊學經濟學一邊思考人生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生活感悟:人生!一邊走!一邊學12-09
一邊彈琴,一邊短信故事03-09
一邊懦弱一邊盼望高中作文12-05
海的那一邊03-10
為什么我們要一邊工作而一邊痛苦生活感悟03-09
宇宙的另一邊作文12-24
關于用一邊造句的經典句子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