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效教學十講讀后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效教學十講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慶假期里認真閱讀了局長贈書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學十講》,隨著紙張從指尖一頁頁滑過,我對高效優(yōu)質課堂教學有了愈來愈清晰的認識。
一、認真?zhèn)湔n,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
學生獲得知識,主要在于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關鍵在于教師的備課是否充分,一堂課的教學設計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教師的設計要根據(jù)本班學生的學情,緊緊圍繞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需提高的能力來進行。從網(wǎng)上和別人那里借鑒的教學設計可能很優(yōu)秀,可能很有趣,可能很深刻,但是這些都不代表適合自己班的學生,適合的才是最好的,適合的就是有效的。因此,有效備課更關注教學對象,更關心教學效益,更注重教學實踐,更注意教學反思。
二、以學生為本,優(yōu)化教學情境。
一堂課的效果如何,應當首先關注學生學的如何。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體現(xiàn)在學習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體驗學習過程,學生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取得進步和發(fā)展;教師教學的有效性體現(xiàn)在能否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注重過程教學,改變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我們教師應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以盡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具有一切為學生發(fā)展的思想,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盡量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合適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使他們樂學、學會、會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余文森先生說: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需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一個與課文內容相契合的情境,常常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謂“不悱不發(fā)”,在疑問中、在自我審問中進入課堂,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使學生如臨其境,在一場場心靈的觸動中,在一波又一波情感的沖擊中,對知識從感知到理解再到深化運用。
作為一名從教近二十年的教師,我要不斷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致力于打造高效課堂,才能讓我們的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成。(王芳)
【有效教學十講讀后感】相關文章:
學習《有效教學十講》心得體會03-30
《有效教學十講》讀書心得03-20
如何講胎教故事才有效果12-07
《有效教學》讀后感03-12
《有效教學論》讀書筆記12-01
有效教學學習心得12-02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10-16
有效教學學習心得08-17
《有效教學論》讀后感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