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嘯山莊》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呼嘯山莊》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呼嘯山莊》讀后感1
有不計其數的人把《呼嘯山莊》說成是復雜的心理懸疑小說或是探索人性和倫理的著作,而在我看來,《呼嘯山莊》說的就是終歸是一場愛和愛的呼嘯。
年少輕狂的希斯克利夫與同樣年少輕狂的凱瑟琳相愛,卻在復雜的世俗背景下被迫分離。凱瑟琳的愛情苦果讓希斯克利夫的情感世界崩裂,從此他盡余生之力實施一場災難性的復仇,這場復仇之火幾乎燃盡了一切溫情、希冀和生命,而作為最后的贏家,希斯克利夫對也無法逃脫他死于愛的夢靨。
歐美文學界稱《呼嘯山莊》是一部“人間情愛的宏偉史詩。”的確,凱瑟琳說“在這個世界上,我最大的悲苦就是希斯克利夫的悲苦,我活著的最大目的就是他。我對希斯克利夫的愛,恰似腳下恒久不變的巖石,我就是希斯克利夫!他并不是作為一種樂趣,而是作為我自身存在在我心中!”希斯克利夫則說“兩個詞就可以概括我的未來了:死亡和地獄。失去了她,活著也在地獄里!眲P瑟琳在希斯克利夫沸騰的靈魂里看到自己的倒影,而希斯克利夫把凱瑟琳的愛視為生命。這種靈魂交疊的愛,光輝而壯烈。我們不能說這是最美好的'愛情,但至少,它是最純粹的,并且飽含著力量,正是這力量在背叛面前掀起疾風驟雨似的報復,毀滅生命同時升騰愛情。因此在我看來,書中所謂的仇恨、狂放、扭曲、殘暴以及一切有悖于人倫道德的手段,都源于他們之間那場因為刻骨銘心所以山呼海嘯的愛情。
《呼嘯山莊》是一部漩渦似的小說。在《呼嘯山莊》里,作者以全部的心血鑄造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就是一個典型的漩渦中的矛盾結合體。希斯克利夫在漩渦里掙扎于生命和愛情,而我們,每一個讀書的人,在這個漩渦里掙扎于對主人公的無限的熱愛和仇恨。
《呼嘯山莊》不是一部令人窒息的慘劇。在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殘酷愛情的余味中保存了新生的希冀,那就是山莊的后代、哈里頓與小凱瑟琳的愛情,它幸存于復仇的火焰里并且健康茁壯、生氣勃勃。我想這愛情的幼苗,是作者賜予讀者的最后的美好想象,讓我們在無盡的憂憤和掙扎里停下腳步,再次嗅到生命與愛的清香。
或許《呼嘯山莊》要教給我們的有很多,譬如堅守尊嚴的崇高、信奉理性的高貴、恪守心靈的自由等等。然而當我們合上書之后,真正為之動容的不是這些哲思,而是故事本身以及它所引出的綿綿遺恨。
除了那些人生教訓,《呼嘯山莊》給我們的更多是一種感覺,那就是在你合上書低頭沉吟的那一刻,或許你會在一瞬間突然覺得,那種撩人的璀璨的山呼海嘯的愛正在書中所寫的那種盛放著石楠的荒原上,萌生著、鋪陳著、燃燒著、呼嘯著,滾滾而來……
《呼嘯山莊》讀后感2
1847年,勃朗特姐妹夏洛蒂和艾米莉分別出版了兩部不尋常的小說《簡愛》和《呼嘯山莊》。親姐妹的兩部杰作問世后,命運卻截然不同!逗啇邸烦霭婧笫艿搅耸廊藷崃业臍g迎,在當時的文壇上可謂是風靡一時。但《呼嘯山莊》出版后一直被人認為是英國文學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說”,一部“奧秘莫測”的“怪書”。被人稱為恐怖的、可怕的、令人作嘔的小說。甚至有人把書名改為《枯萎山莊》,說應該把它燒掉。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時代的更替,《呼嘯山莊》在文學上的地位不斷提升,有人認為,艾米莉的寫作天賦比夏洛蒂更高。研究勃朗特姐妹的學者克倫潑在他的專著這樣提出:《呼嘯山莊》比《簡愛》更為一部偉大的小說。
為什么同樣的小說在不同的時代有著差別如此大的命運呢?
《呼嘯山莊》出現在19世紀的英國,雖然當時人們提倡的是“自由、平等、博愛”。但在現實的社會變革中,這三面旗幟不過是意識形態上飄揚的裝飾物而已。實際上,人人還宣揚和崇尚一種“紳士”風度。這是虛偽的,輕浮的,這些遺留的制度與文化的膿瘡無疑是自欺欺人的`表象。而《呼嘯山莊》通過男女主角狂風暴雨般的悲劇戀情和扭曲墮落人性,反應了當時社會資產階級等級制度的缺陷和丑陋,代表了所有被壓迫的貧困者的不幸和憤怒,他們都是社會的犧牲品。它對等級制度,不平等是帶有強烈批判精神的。出身卑賤的主人公?死麑统鸬脑忈屔钌畲掏戳擞哔F的“紳士”們。于是發表初始人們諱疾忌醫般不去正視反而詆毀。
而我在讀完《呼嘯山莊》后,整本書給我的感覺是:仿佛我讀的并不是一本距離我們有150多年的書,而是在讀一本現代的愛情小說。《呼嘯山莊》中?藚柵c凱瑟琳的這場愛情熱烈而絕望。作者把愛詮釋得淋漓盡致,把強烈的情感表達得更具有超越性和藝術性。在21世紀,“愛”成了我們時代的奏鳴曲,縈繞在人的思想和靈魂。我們追求的是浪漫,唯美的愛情觀。所以到今天,《呼嘯山莊》擁有了更廣闊的闡釋空間,它被新世紀的人們重新認識到:它,的確是一部天才的作品。
這也是它從通俗文學到經典文學的神奇轉變的原因,它是一本不屬于當時而屬于后來的杰作。
人是最奇怪和深奧的高級動物,它是從古自今的迷。追溯到春秋時期,我們的老祖宗偉大的孔子先生認為:人之處,性本善的。人的天性,在沒有受到社會污染前是善良的。而同樣是偉大的儒家代表人之一荀子先生卻認為:人性惡,其善者偽。人的天性,不能生而自善,而必有待于修為耳。而到了今天,我們都要明白一個道理:無論是性惡還是性善,它都有一定的原因和環境因素所導致的。
《呼嘯山莊》讀后感3
這是一本書,一本不同凡響的書。它叫《呼嘯山莊》。
這本書描寫的是錯綜復雜的人際矛盾,主要是圍繞棄兒希刺克厲夫報復展開的。兩大家族糾纏不清的情感瓜葛,瘋狂到極端的復仇,癡迷至昏亂的一種錯綜復雜的感情,每一個人之間都有千絲萬縷的關系,讓人膽戰心驚的同時,又讓人催人淚下。而希刺克厲夫和凱瑟琳,則令人感到同情和悲哀。巨著除了文字外,更是揪人心肺的情感,那是人對不平等的強烈的報復,沒有誰是誰非,有的只是斑斑的血和淚,黑暗和火焰。
這本書主要以一個被撿回來的棄兒希刺克厲夫為線索,展示一個被壓迫的人從沉默到敢怒不敢言再到怒火攻心,最后失去理智及一系列發生的故事。呼嘯山莊的主人恩蕭先生養了一兒一女,并撿來一個孩子,即后來的希刺克厲夫。老莊主偏愛希刺克厲夫,對大兒子辛德雷則百般厭棄。辛德雷認為是希刺克厲夫奪走了他的父愛,從小便心生嫌隙。而希刺克厲夫和老莊主的小女兒凱瑟琳關系很好。終于,老莊主死了,辛德雷帶著妻子弗蘭西斯回家,并生了哈里頓。把希刺克厲夫趕走。凱瑟琳為了希刺克厲夫,嫁給了畫眉山莊的埃德加。其實,凱瑟琳嫁給埃德加本身就是一個錯誤,她嫁出去的目的僅僅是為了通過埃德加的權勢和地位,來幫助希刺克厲夫高升,使他哥哥無權過問。因為她意識到她和希刺克厲夫之間的地位懸殊,他們之間的愛無法成立,只能依靠別人?墒牵5录诱J為希刺克厲夫是他的敵人,認為沒必要幫他。這是凱瑟琳當時根本意想不到的。她自己,卻因此掉入了親手編織的羅網。在凱瑟琳病重時,希刺克厲夫來探望她,曾抱著自己摯愛的人悲憤的責備她:“你背叛了自己,害了自己,你何苦呢……”第二天,凱瑟琳因病逝世,埃德加和希刺克厲夫都在為她痛哭。從那時起的希刺克厲夫就變了一個人,他要為自己,為凱瑟琳復仇。掠走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貝拉,與伊莎貝拉生下一子。(跟母親姓,叫林淳)辛德雷去世,希刺克厲夫搶占呼嘯山莊,逼凱瑟琳之女(亦名凱瑟琳,未免重復稱為凱蒂)與其子成婚。林淳婚后兩年去世,希刺克厲夫霸占林淳產業,即畫眉山莊。此時,埃德加剛剛逝世不久。幾年后,希刺克厲夫去世,凱蒂嫁給了哈里頓。
希刺克厲夫的`命運是不幸的。他的一生都在反抗。他沒有財產,卻通過掠奪成為莊園主;從小受辛德雷嘲弄,辱罵,從一位少爺到仆人,他要復仇,就會把怨恨和復仇的手段加到哈里頓的身上。他的快慰也是精神上的失敗。后來,希刺克厲夫才意識到以牙還牙的報復該終止了。他的復仇不能以對錯來分,就那個時代來講,他的命運是值得同情的。就像書中所說:“凱瑟琳的孤魂在曠野飄蕩了十幾年,等著與希刺克厲夫重聚,直到希刺克厲夫去世。我撫摸著墓碑,有誰會想到這平靜的地下竟然有著不平靜的睡眠!毕4炭藚柗蚝蛣P瑟琳之間的愛,是忠貞不渝的,我想,這應該也是作者艾米莉·勃朗特想告訴我們的吧!
《呼嘯山莊》讀后感4
從來沒有一本書會讓我如此艱難地看下去20xx年買的中英對照版的我先讀完中文然后再看英文昨晚終于看完了五年時間看完一本書對我是從來沒有過的晚上一個人看上幾頁特別是英文的如果看不下去了睡意就會來臨睡覺前看書真的有催眠作用。
要看一本書首先得了解作者(轉摘):
艾米莉·勃朗特生前寂寞和姐姐夏洛蒂一樣她是個沒見過多大世面的英國北部小郡牧師家的女兒憑著幻想與激情寫作她也用一個男性化的筆名“埃律斯·貝爾”發表作品可是當她的《呼嘯山莊》繼姐姐的《簡·愛》問世后卻沒能像《簡·愛》那樣得到熱烈的回應相反它遇到了普遍的冷淡和幾篇嚴厲貶抑的評論有一篇刻薄的評論甚至說:“是哪一個人寫出這樣一部作品來他怎么寫了十來章居然沒有自殺?”這是一本可怕的、令人痛苦、強有力而又充滿激情的書這與它年輕的作者本身的性格與才華不無關系。
艾米莉自小內向緘默又總帶著幾分男性自居感誠如夏洛蒂所說的;“她比男人還要剛強比小孩還要單純她的性格是獨一無二的.。”在少女時代當她和姐妹們關在家里“編造”故事寫詩的時候她就顯現出一種內涵更深的傾向收錄在她們詩歌合集(此書初版僅售出2冊)中艾米莉的作品總是如同波德萊爾或愛倫·坡那樣困惑于惡這一問題在那純潔的抒情風格之間總徘徊著死亡的陰影。到《呼嘯山莊》動筆時這種困惑與不安變得急不可耐她迫切需要創造一個虛構的世界來演示它把自己心底幾近撕裂的痛苦借小說人物之口傾吐放在我眼前的這一部《呼嘯山莊》顯得與眾不同:
它狂放不羈的浪漫主義風格源自于人物“愛”與“恨”的極端的沖突而在?藚柡蛣P瑟琳這對曠世情侶身上極度的愛中混合著極度的恨失去凱瑟琳使?藚柍蔀橐粋復仇狂。加之作者把故事背景放置在一個封閉的小社會——兩個山莊和開放的大自然——荒原之中整個小說的情境就格外地“戲劇化”陰冷而暴力神秘怪烈又隱含著神圣的溫情。
其次女作家放棄了那種從頭說起原原本本的敘事手法19世紀的女作家像她姐姐寫《簡·愛》奧斯丁寫《傲慢與偏見》都采用的是這樣一種易于為大眾接受的傳統手法艾米莉則為了講清楚發生在兩代人身上的復雜故事別出心裁地采用了當時少見的“戲劇性結構”借用了一位闖入呼嘯山莊的陌生人洛克烏先生之耳目從故事的中間切入這時候女主人公凱瑟琳已死去?藚栒幱跇O度暴虐地懲罰兩家族的第二代的時候這就設置了一個巨大的懸念使讀者急于追索事情的前因又時時關注著人物未來的命運。當然對于當時讀慣古典小說的人們來說接受這種敘事系統是有些吃力的以致于有人指責此書“七拼八湊不成體統”。
《呼嘯山莊》讀后感5
在這個暑假,我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讀完了《呼嘯山莊》,《呼嘯山莊》通過講述兩代人的愛情悲劇,向我們展示了十九世紀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人的精神上的壓迫、緊張與矛盾沖突。希斯克利夫在凱瑟琳去世后人性變得扭曲,從而使他在痛苦中度過了他的后半生。
有人評價說希斯克利夫是一個惡魔,只一點我初次看《呼嘯山莊》時并不否認。在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少年時——一個棄嬰,一個小姐在這種特殊身份與特殊環境下產生了感情,那時他們朝夕相處,共同反抗辛德雷的專橫暴虐。但,凱瑟琳的虛榮,愚昧與無知使她走向了另一個她根本不愛的男人——林頓,背叛了希斯克利夫,成為了畫眉田莊的女主人,并且在答應嫁給林頓后還說她其實是愛著希斯克利夫的,她背叛了她最愛的人,也背叛了自己,這就已暗示了她將在自己編織的羅網中死去。
希斯克利夫自幼被辛德雷嘲笑,愚弄,再加上凱瑟琳的離去,這就導致了他人性的扭曲。他沒有財產,他便不惜一切代價來搶奪財產,在辛德雷死后成為呼嘯山莊的主人,并對他的兒子進行報復。凱瑟琳與林頓結婚后生下了一個非常美麗的女兒,為紀念凱瑟琳,林頓為他取名為小凱瑟琳。但,在生下她后,凱瑟琳就去世了。凱瑟琳的死使希斯克雷夫滿腔的恨爆發出來,即使小凱瑟琳在林頓的管理下沒有邁出畫眉田莊半步,但林頓·希斯克利夫(希斯克利夫之子的到來使她喜歡上了林頓,但林頓自幼體弱多病,因此希斯克利夫的報仇也就早一些,他想辦法把小凱瑟琳與艾倫留在呼嘯山莊,并且逼小凱瑟琳與林頓結婚,林頓在女兒失蹤的情況下死去了,希斯克利夫也想辦法在林頓死后把畫眉田莊據為己有,在寂寞與空虛下迎來死亡。
希斯克利夫的做法有些極端,但仔細閱讀后,發現他這種做法也有情可原,他的復仇也可以理解。十幾年來,凱瑟琳的孤魂在曠野上彷徨哭泣,等待著希刺克厲夫,終于希斯克利夫離開了人世,他們的靈魂不再孤獨,黑夜里在曠野上,山巖底下散步……他們那種不為世俗所壓服、忠貞不渝的愛情也正是對他們所處的被惡勢力所操縱的舊時代的一個頑強的反抗,盡管他們的反抗是消極無力的,但他們的愛情在作者的筆下卻終于戰勝了死亡,達到了升華境界。
“在這么安靜的土地下,怎么會有長眠者不得安睡呢?”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說結束后這樣寫道,再次見證了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的愛情。當他發現林頓的女兒(也就是凱瑟琳的女兒和亨德雷的兒子(也就是凱瑟琳的.侄子兩人的眼睛完全和凱瑟琳生前的眼睛一模一樣時,當他發現哈里頓(亨德雷之子仿佛就是他的青春的化身時,他再也不想抬起手來打他們了。當她嫁給了哈里頓時,她的全名又將恢復到母親未出嫁的閨名——凱瑟琳·恩肖,暗示了這恩怨是不會間斷的,他們之間的愛又再一次的獲得了重生。山坡上有三座墳墓:凱瑟琳在中間,一邊是林頓,一邊是希斯克利夫。這便是對愛與恨最美的詮釋!
《呼嘯山莊》讀后感6
《呼嘯山莊》敘述的是兩大家族兩代人之間曲折離奇的情感史。被呼嘯山莊收養的孩子希刺克利夫與山莊里的小女兒凱瑟琳產生了愛情,然而因為身份低下,被凱瑟琳的哥哥辛德雷百般打罵,甚至連仆人也歧視他。他與同樣沒有地位的凱瑟琳相依為命,最終相愛,他想象著能與她一起掙脫這個禁錮著他們的囚籠,然而他所鐘情的人卻背叛了自己的信念,屈從了世俗,嫁給了溫文而雅的畫眉山莊之子愛加德……
讀到這里,我也在想,她的確是意志不夠堅定啊,一起苦難并肩而活過,終是被現實打敗,被物質金錢擊潰……兩百年前有這樣一位凱瑟琳,兩百年后的今天仍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物,她們依舊賭著、輸著、潰不成軍。愛情似乎也只能成為悲劇的修飾品,盡管凱瑟琳說過“我對愛加德的愛就像秋天的樹葉,會泛黃而枯萎,而我對希刺克利夫的愛正如春天里堅固的巖石……”不可磨滅。
這樣堅固的巖石究竟能經受多少狂風暴雨,發人深思。
小說的寫作方式十分獨特,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見證這一切的愛恨情仇,增強了情感的可信度。是啊,一本書便是一場人生,我們不妨從中來審視自己的.人生。
三年后,希刺克利夫以富者的身份回來了,于是他展開瘋狂的報復,誘騙愛加德的妹妹,教唆辛德雷酗酒、賭博、打罵他的兒子……終于,凱瑟琳由于極大的悲痛憂郁而死,而希刺克利夫也奪得了呼嘯山莊與畫眉山莊。
凱瑟琳死了,她的靈魂日日陪伴在愛人的身旁,使之心靈的傷愈來愈重,他從辛德雷之子與小凱瑟琳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最后,帶著一份悔意、與對愛人瘋狂的思念絕食自盡……
中國有句古話:“生同寢,死同穴”,然而,他們生卻無同寢,造成這樣的結局,該怪誰?我想,是心。
沒有堅守,所以只有消彌于世;蛟S這個紛亂的故事只是作者的想像,但卻句句透露著人性的真善美與假丑惡。事實上,人并沒有所謂絕對的善與惡,每個善良之人都有虛假的一面,惡人也有善良的一面,不能有絕對的定義。
最后,我想說,《呼嘯山莊》給了我太多的感受,有些是不能用文字來形容的,我開始思考人性,思考堅守,思考現實與理想,最重要的是體味一種愛恨情仇的人生,似乎是在看戲,卻又覺得自己何嘗不是在這個時代演繹著一場又一場的舞臺劇,只是還未拉下帷幕……
記得在初讀《暮光之城》時,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能永生不死,你該為什么而活?”我十分惶然,一時竟不知如何回答,我活著,一直活著,看著一代又一代人死去,這種感覺或許生不如死吧。我并不想批評希刺克利夫,因為,沒有了所愛之人,活著便是生不如死吧!
《呼嘯山莊》讀后感7
小說講述的是一個關于愛情和復仇的故事,呼嘯山莊的主人恩肖收養的棄兒希斯克利夫和恩肖的女兒凱瑟琳相愛了,但是他們的愛情遭到了層層阻撓,最終勞燕分飛,凱瑟琳嫁給了畫眉山莊闊少爺埃德加,而希斯克利夫為了報復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貝拉。內心痛苦的凱瑟琳在生產中死去,但是她的死并沒有澆滅希斯克利夫對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復仇的欲望,最終在他的迫害之下,凱瑟琳的哥哥亨得利,愛人埃德加以及伊莎貝拉都相繼死去,他還強迫埃德加的女兒小凱瑟琳嫁給自己即將死去的兒子小林敦,在他兒子死后,他順利地將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的所有產業都收入自己名下。雖然希斯克利夫的復仇得逞了,但是他始終無法從對死去的'凱瑟琳的戀情中解脫出來,最終不吃不喝苦戀而死。
不可否認的是凱瑟琳和希斯克利夫始終都深愛著對方,但是在這份癡戀當中都迷失了自我。凱瑟琳因為虛榮嫁給了埃德加,而希斯克利夫在認為自己的感情遭到背叛之后則開始了無休止的瘋狂的報復。他們之間的愛情既是整部小說最動情的地方,又是所有悲劇的源頭。唯利是圖而又現實的社會使得凱瑟琳的愛變得不純粹,她雖然到死都認為自己的血液里流淌著和希斯克利夫一樣的不安分,倔強和狂野,最終卻受了物質文明的蠱惑,自認為明智地嫁給了一個她不了解也根本就不愛的埃德加,她的“明智之舉”最終造成了三個人一生的不幸。艾米麗在塑造凱瑟琳這個人物的時候,賦予了她很多的同情,但是同時還有鞭笞,無奈。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來概括最為恰當了。
希斯克利夫是與現實社會對比最為鮮明的一個。他本來就是一個被現實拋棄的人,是老恩肖把他帶回現實,并且用自己的愛保護著他讓他得以生存,但是希斯克利夫始終是與現實格格不入的。他有著自己的生存準則,有著狂熱而又深沉的愛恨,愛的激烈,愛的刻骨,愛的純粹。他原本以為自己可以和凱瑟琳永遠簡單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當他的愿望破滅的時候,沒有選擇妥協,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去守護凱瑟琳,守護自己的愛情。他希望用復仇的方式來奪回屬于自己的一切,也正是這種欲望,讓他在迷失自己的路上越走越遠。
如果說要用一句話來概括整部小說的內容,我想用這句話“他們所有人都在錯誤的時代做出了錯誤的選擇”,最終造成了悲劇的一生,每一個人都在悔恨中死去,還差點讓不幸殃及到下一代。但是即使結果已經不可逆轉,我們還是應該為他們感到安慰,在做出錯誤選擇之后,他們都反抗過,為了自由和幸福而爭取過,他們的生命有如那野外的向陽花,那么熱烈地綻放過……
《呼嘯山莊》讀后感8
很多時候,回憶曾經過往,天空總會是一片灰色。壓抑時候,并不覺出它壓抑,只是當壓抑過后再回首,總覺得那時候傷痛,隱忍著流傳紅色血液,慘烈地撕扯著。
那座雪夜中鬼魅召喚圣靈呼嘯山莊,那些掙扎在道德底線上痛苦卻又畸形快樂人們。
每一次看到希斯克里夫這個名字,總覺得那字字都透著殘忍,暴戾。還幾分又一張發黃英文報紙上面一句話:“一個在童年時代就遭遇不公人,他人格還能有多么積極向上呢?”仿佛法老咒語,縛住了本應該高興快活小希斯克里夫,強硬粗魯將仇恨灌入一個幼嫩到甚至惹人憐愛心。有時候總是在想,到底是誰會了希斯克里夫,是老恩肖,是約瑟夫,還是亨德利?后來看到那一晚上暴雨雷電,我懂了,在呼嘯山莊,除了那可愛她愛著姑娘,希斯克里夫,他什么也沒有。一個人可以被侮辱,可以被打壓,卻不能被此生最真實愛所背叛。那高背椅子后,孤獨而又冰冷靈魂,隱隱觸傷人心。那是怎樣人啊,愛時候,令人窒息,恨時候呢,又叫人深深恐懼。他就如同一座陰云,他離開了。仿佛一切都沒有了陰郁,呼嘯山莊依舊一如既往麻木著,酒氣熏人,可我們美麗凱西·恩肖,卻住在那好像永遠都只有陽光畫眉山莊,與她優雅紳士丈夫快樂依偎。但,那只是仿佛。
凱西裙帶純凈漂亮,“在整個教區里,就屬她眼睛最漂亮,她微笑最甜蜜,她腳步最輕盈!笨雌饋砘顫娍鞓沸」媚铮驼婊顫娍鞓穯?就像所有女孩子一樣,凱西是虛榮,只是那虛榮遇上了希斯克里夫,她便害了兩個煉獄中苦苦煎熬人兒,生生拆散了一對明明愛另一個勝過愛自己戀人。一個人可以逃脫命運安排,可以逃脫每一個殘暴敵人,卻萬萬逃不脫自己心。真正理解著愛著凱西,或許只有希斯克里夫吧?!我始終難以承認內莉是凱西朋友。一個朋友,她不應該在看到朋友人格迷途時漠然以待,一個朋友,她不因該在朋友矛盾痛苦時冷言冷語。所以凱西,她是那樣可憐,不同于希斯克里夫可憐。她人生處處是矛盾,希斯克里夫早已對人生恨得徹底,他可以將全部愛都只寄托在她身上,愛著她,讓她去感覺每一寸心跳,雖然他不說,可是她會懂。而凱西呢,沒有一個朋友,可以讓她傾吐內心壓抑。她火一般渴望著,渴望著可以向一個人敞開心扉?墒菦]有,沒有一個人,包括希斯克里夫,包括她紳士優雅丈夫---埃德加·林敦。凱西·恩肖,她本來是那么天真純凈姑娘,即使生活在令人發瘋呼嘯山莊,也都是那么熱情和善于愛。只是生活呵,它總是不住用體面生活來迷花了人眼。
在那些反著腐爛氣味子句中,在哪做氤氳漫步山莊中,所有人都期盼著,期盼著陽光降臨,期盼著被寬恕,可是所有人都不知道,遮住那陽光啊,恰恰是他們自己。
凱西,它具有人世間最為高貴品質……在絕望中愛。
只有愛才可以去感化,慘烈著充滿著絕望壓抑。
《呼嘯山莊》讀后感9
讀《呼嘯山莊》,里面的主仆關系,總感覺與我們民族歷史上的主仆關系不一樣。不得不承認,我們的仆沒有獨立的人格,就不是一個人。《呼嘯山莊》中英國人的貴族意識也很強,而區分貴族與仆人的僅僅是知識、外表,從而說明一個國家崇尚知識,對讀書人尊重。
讀《呼嘯山莊》時,書中的林惇使我想到了前面讀過的《包法利夫人》中的包法利,兩個人對夫人的好驚奇的相似,夫人又都是那么的不領情!結果都是幸福不能長久。
當讀到耐莉受到希刺克厲夫威脅答應讓凱蒂再入“虎口”,后來也履行諾言時,心中真是氣憤,為什么耐莉不會變通一下呢?撒謊脫身后可以不履行諾言,畢竟自己的諾言是威脅下講出來的。想想估計是作者為了故事情節故意安排的,如果不那樣,故事就講不下去了。
書中對養育孩子的描寫中(除希刺克厲夫),不管是仆人還是主人,都不會用武力壓迫,而是盡量去說服,從小就培養了獨立的人格,而不是聽人使喚、擺布的工具,對孩子的教育很有啟示。
讀《呼嘯山莊》,一直隱約感覺不是真的,不會有社會現實支撐,當讀完譯后記時,看到作者姊妹便常以讀書、寫作詩歌,及杜撰傳奇故事來打發寂寞的時光,就不覺得奇怪了。
書中寫哈里頓顯然覺得太糟了,他先是因為愚昧無知而被人人嘲笑,而后為了努力改掉它卻又被人嘲笑,他那上進的努力,既不能保護他避開輕蔑,也不能使他得到贊許,卻產生了恰恰相反的結果。其實,我們生活中何嘗不是,我們做一件事,總會有很多的反對聲音,但當我們為了反對聲音而放棄,那是非?上У模挥袌猿,到最后才會有奪目的結果。
我痛恨希刺克厲夫的忘恩負義(他使我想到了《農夫與蛇》),主人收養了他,他卻恩將仇報,吞并了主人及林惇家的財產;我無法相信希刺克厲夫的絕情,愛不能感化他心中的仇恨,任他一錯再錯;我懷疑希刺克厲夫是不是人,為什么小說要塑造一個這樣的應該說是魔鬼。
當我讀完譯后記時,才發現自己的理解是多么的渺小,如果作者的思想是一顆西瓜,那我理解的只有一顆芝麻大!譯者說《呼嘯山莊》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們生活在這個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變它,有時順利,卻總是痛苦的。那希刺克厲夫就是鄉巴佬翻身的`斗爭,他獲取的財富究竟是誰的呢?是大自然的,只是貪婪的人類將他們歸為己有。另一方面,希刺克厲夫報復的成功,卻使身為與他一樣的我們讀后憎恨他,究竟誰更可恨、誰更是非不分?希刺克厲夫最后醒悟了:這樣的“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復仇方式必然只能走向寂寞與空虛!他成全了哈里頓與凱蒂!然后到達自己的天堂了,他不稀罕我們一般讀者對他的評價。
這次寫讀后感,已經跳出了堆砌摘抄出來的句子,更多的是根據自己的思想,以及讀書過程中的所想,一氣呵成,感覺又進了一步!
《呼嘯山莊》讀后感10
黑色的風灌滿整個山丘,暗色的雨擊打著脆弱的土地,吞噬一切光明與美好,吱呀作響的木質地板,空空蕩蕩的房間,希斯克利夫獨掌燭臺,眼神游移于窗外無邊無垠的黑暗,黯然絕望空洞,似一只無底的黑洞,忘記守望的理由……看《呼嘯山莊》,始終是很壓抑的,那個山莊,那些遙遠的愛恨情仇,猶如一陣陰云在我心頭不時下著苦雨。
看書,也看電影,雖然電影沒有書中那樣細膩深刻的傳情與控訴,但很真實,特別是那種獨特的眼神,一經觸碰就似乎扎進心里永遠揮之不去。那是由于瘋狂的愛的侵蝕,卻更是由于受愛的背叛而生恨的綿綿無期的折磨而造成的,總是生活在回憶的愛里,卻用復仇來面對現實,從此這恨再無絕期。
“我愛他腳下的土地,他頭上的天空,我愛他碰過的一切東西,他說的每一句話,我愛他所有的表情,他的一舉一動,愛他的整個人 ,愛他的一切。”
這段話是當凱瑟琳。肖恩被丁太太問及為什么要答應埃德加。林敦的求婚時的表白,這看似感人的'誓言卻蘊含著所有罪惡的源泉,凱瑟琳無法克服的虛榮心使她自己得到報應也害得身邊無數的無辜者倍受煎熬。這便是她可憐可恨之處。
“我活著的最大目的,就是他。即使別的一切全部消亡,只要他留下來,我就能繼續活下去;而要是別的一切都留下來,只要他給毀滅,那整個世界就成一個極其陌生的地方,我就不再像是他的一部分。我對林敦的愛,就像林中的樹葉。我很清楚,當冬天使樹葉發生變化時,時光也會使葉子發生變化。而我對希刺克利夫的愛,恰似腳下恒久不變的巖石,它雖然給你的歡樂看起來很少,可是必不可少!
這是凱瑟琳對丁恩太太說她對希思克利夫的愛時的表述,這一次我們可以相信她的話,這的確是她的真實想法,但為物質上的虛榮她放棄背叛,那么她就只能在自己編織的苦網中掙扎著死去,在死之前,希刺克利夫悲憤的責備她:“你為什么欺騙你自己的心呢……你害死你自己。……悲慘,恥辱和死亡,以及上帝或撒旦所能給的一切打擊和痛苦都不能分開我們,而你,卻出于你自己的心意,這樣做。”又說:“我愛害我的人―――可是害你的人呢?我又怎么能夠愛他?”這就導致他的悲劇的發生,只怪他的癡情與執著,他愛錯人,他開始承擔自己的失誤所帶來的代價,又把它轉嫁到別人頭上,他是可憐的,也是可恨的。命運弄人,他為他的愛情經歷人生百難,換來的只是孤獨的靈魂和在那曠野上一口無人會去祭奠的苦墳而已。
只有荒野,田莊,嶙峋的石,在曠野上飛奔的愛,撲朔迷離的眷戀,交雜無續的恨。《呼嘯山莊》,是那埋葬愛與恨的地方。
【《呼嘯山莊》讀后感】相關文章:
呼嘯山莊讀后感精選04-04
呼嘯山莊的讀后感04-03
呼嘯山莊讀后感04-01
呼嘯山莊讀后感03-31
呼嘯山莊讀后感04-01
《呼嘯山莊》讀后感01-18
呼嘯山莊讀后感09-13
《呼嘯山莊》的讀后感想12-09
呼嘯山莊讀后感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