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幾歲要懂點經濟學》讀后感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春之計在于晨,關于幸福 —《20幾歲要懂點經濟學》讀后感。”早上的心情和精神狀態決定了一天的工作效率,當然在這里就涉及到“幸福”這個詞匯。幸福到底是什么,每個人都有自己判斷的標準,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提出了“幸福存在于平靜和享受之中的幸福觀”,個人的幸福只能有自己作出評價,每個人都是用適合他自己的方式來追求幸福,而且個體之間的幸福是不可以比較的。《20幾歲要懂點經濟學》這本書中提到了經濟學中一個經典的故事,即富翁和漁夫的故事:一個富翁通過自己的努力轉到了足夠的錢,然后在海邊度假,卻發現一個漁夫也在沙灘旁曬太陽,富翁就勸說漁夫努力的打漁,賺足夠的錢然后買更好的裝備,進而能夠有自己的打漁團隊,過更好的生活。而漁夫揉揉睡眼,對富翁笑道:“你看我現在啦”。
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前段時間看的電視劇《北京愛情故事》,里面的沈冰和石小猛是社會兩種價值觀的極端體現,劇本把這樣兩個角色安排為最初的戀人頗具諷刺意義,從而我們也知道即使沒有程峰的出現他們肯定也會不歡而散的,讀后感《關于幸福 —《20幾歲要懂點經濟學》讀后感》。石小猛—一個農村走出來的孩子,一直抱怨著因為差七分沒有上清華,一直抱怨著社會對他的不公和欺騙,一直抱怨這個社會給男人的負擔太重(這個現象非常普遍),認為兩個人在一起的幸福必須建立在財富之上,將財富的比重無限擴大,最終走上了極端路線。
其實財富只是幸福的重要組成因素之一。薩繆爾森提出了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效用是指現實生活帶給我們的滿足程度,欲望是我們期望社會帶給我們的滿足。一方面我們不論否定欲望帶給我們的積極作用,但這里也提示我們:人不可貪得無厭,要學會止欲,就像易經中的“九五”一樣,人必須順應天道大勢,否則如同秦始皇一樣貴為“九五”,也會身敗名裂;另一方面,為了提高我們的幸福指數,我們必須提高我們的效用,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來達到我們現實收益,獲得個人成就。
人活著的首要條件是幸福,不然其他的一切都毫無意義,理性的看待幸福,就像《漫漫人生路》唱到的一樣,“每天都有新發現”,其實幸福都是客觀存在的,只是我們忘了給心一個觀賞的機會!
【《20幾歲要懂點經濟學》讀后感】相關文章:
20幾歲要懂得的人情世故人生感悟12-07
一生要懂的哲理名言12-09
20幾歲看的勵志書籍04-03
楊瀾給20幾歲女生的建議-楊瀾給二十幾歲女孩子的忠告03-31
職場人要懂的幾個職場生存法則02-17
有些道理一點就懂生活感悟12-03
生活要開心點生活感悟12-09
畢業生必須懂的3點求職技巧12-09
求職中要懂的六個實用技巧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