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錄》的讀后感
《沉思錄》,一本總理讀100遍,天天都在讀的書,我剛擁有,才讀到第四篇,感觸就像一個故事,明白了一個方法。
我在工作、生活密封的盒子里時而像蒼蠅一樣亂竄,時而像雕塑一樣迷茫,時而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焦躁不安。一天有一個人,告訴我這就人的存在,他擱下一本書,給我講了一個人。
曾有一個人,他的敵人是自己,他對朋友充滿猜疑,難以包容朋友的錯誤和缺陷,所以沒有朋友,他離開市集把自己封閉在一個自認為遠離世俗的山間小屋里,希望能看完父親留給他唯一的遺物——一本書,他渴望領悟書中的所有道理,但又唯恐準備不足,所以遲遲不愿輕易開啟扉頁。一天當他在河邊看到自己頭發依稀花白時,他猛的跑回拿起書就讀,生怕留下什么憾事。
如果有這樣一個人,可能是我們蕓蕓眾生中的每一個人,站在你現在擁有的環境下,你承受的了嗎,至少我覺得不可思議。
多年后,市集有了一位老者,雖然白頭,卻神清氣爽,他有了自己的家庭,對妻兒的照顧,辛苦的勞作都讓他幸福之極,他的朋友童叟皆有,人人把他當良師益友,進而敬仰之至,他樂善好施,真愛事物,把市集的點滴都看做自己的責任和快樂之源。
如果有這樣一個人,可能是我們蕓蕓眾生中的每一個人,處在你現在擁有的環境下,你羨慕嗎,至少我羨慕。
其實這是一個人。而這種變化就來源于一本書——《沉思錄》。讀這本書前四篇讓我明白,世間萬物都是按照自然規律相互聯系,不停變化的,只是,最不遵循自然規律的其實是人本身。
把心靈的鏡子放在面前。人可以通過雙眼看世界,但有個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與自己對話從來就不是用眼睛能夠做到的。用心靈的鏡子去審視過去,去反省過往,會讓人獲得真誠、平和的心態,超凡、決絕的勇氣;
人與人是彼此存在。在人的結構中理性的彼此為對方而存在,首要的原則是團結友愛,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同類友好,意識到都來自同一根源,趨向同一目標,都要做出有益社會的行為。所以在工作中,要和同志團結在一起,相互關愛,在生活中,要尊師重道,孝敬父母。
這些道理其實并不深奧,只是少有人愿意去做,或希望去做但不知從何做起!冻了间洝肪拖耖_啟智慧、快樂生活大門的鑰匙,告訴我該如何淡泊、明志、寬容、德廣,不斷塑造人格魅力,提升自身素養。組工干部“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于此有異曲同工之妙。
總理讀100遍,仍天天讀,其實總理讀的是同樣的文字和道理,悟的卻是思想上的深入,和實踐工作中的比照。
感悟之余,明白了方法——實實在在去“修煉”。
【《沉思錄》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關于《沉思錄》讀書筆記12-06
讀生命沉思錄讀書筆記12-09
《沉思錄》讀后感02-14
沉思錄的讀后感04-03
沉思錄讀后感范文6篇12-02
沉思優秀作文12-23
讓人沉思的句子10-11
沉思初中作文03-24
關于沉思作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