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書法教學論》讀后感范文
要講筆勢,是避不開筋連絡布、氣通血流這一要求的。對于初學者,只提筆筆貫氣的要求。能做到筆筆貫氣,隨著用筆的越來越馴熟,便應明確提出“筋連絡布、氣通血流”的要求,使筆畫與筆畫、字與字之間都有緊密的聯系。楷的聯系是氣(這里所說的楷指所有楷化的書體),行、草的聯系是形和氣。
從上舉的盒子中,可以清楚看出行書有形連,也有靠氣貫的,如“電”字有兩處,一是左邊的豎點與上下筆的聯系,一是末筆“L”的聯系,都是氣貫的。何以見得氣貫?從頂端一橫收筆時的出鋒,可知收筆后向著豎點頂端貫去;豎點末端回鋒收筆,正好順勢上行,連向下筆。行草仍有氣貫,行楷楷書就更不必說了。“容”字每一筆都是獨立的,但從每一筆的筆意,可以看出是筆筆貫氣的。頂點末端向著左豎點,左豎點回鋒后,順勢上行貫向橫鉤,橫鉤鉤尖向著中左撇點。上撇和下撇尖端都不彎向左上,主要是因收筆時已欲向右之故。
這問題,好幾處都已談過,這里就稍稍提一提。
凡是筆筆貫氣(或形連)而流暢、自然的,那么通行通篇便屬筋連絡布、氣通血流的作品。在書法藝術語里,通常叫“行氣”。這里“行”有兩個讀音,一是行路的行,動詞,表示氣息流通;現在上海有另一讀音,讀行列的行音,叫“行氣”,指行間的氣息流通,兩個都可通。
筋連絡布,氣通血流,有行氣的作品,點畫是具有動態的,在靜中見動(如楷)或在動中見動,意指在潺潺的流水中,也偶爾可見急流或旋流,為行書、草書。靜中見動的,如“容”字、如“涂”字都有跡可尋。再如“云”中的兩點,如“儀”字的上兩點,“禾”字的上橫和戈鉤的三筆,只要稍為琢磨一番,便可看出動態。
【《書法教學論》讀后感】相關文章:
課程與教學論專業介紹03-29
書法教學的活動總結12-27
《有效教學論》讀書筆記12-01
《論人生論逆境》讀后感03-31
《有效教學論》讀后感12-09
毛筆書法教學計劃04-08
書法教學的工作總結04-17
書法教學計劃范文12-06
《大教學論》讀后感范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