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經典文學作品《半生緣》讀后感

時間:2022-12-09 12:07:41 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經典文學作品《半生緣》讀后感

  張愛玲的《半生緣》其實又叫《十八春》。從前在電視里看過,不過讀書似乎更有感覺。原來有時候,緣分只有半生。

經典文學作品《半生緣》讀后感

  顧曼楨是生活在上海的六安女子,長得不俗,有些文化,是個氣質與美貌并存的才女。只可惜上天似乎總不眷顧紅顏。她的家境不好,父親早逝,母親素來軟弱,所以整個家只能靠她姐姐曼璐當舞女賺錢養著。她想改變現狀,可無奈年幼時使不上勁,等到她可以幫上忙了,所有的一切卻又偏離了原來的軌道。沈世鈞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富二代,他本來有自己的追求,不想依靠家里的,可不知怎么的,理想追著追著就忘了,他和曼楨愛著愛著就散了。顧曼璐是曼楨的姐姐,祝鴻才是曼楨的姐夫,他們一個有美色一個好色,也算是絕配了。

  故事其實并不復雜,不過是曼楨與世鈞相愛多年,最后因為種種誤會分開了。在他們分開的這些年間,曼楨被她姐姐騙到了她姐夫的床上,生下了她姐夫的兒子,最后被逼無奈在她姐姐死后嫁給了她姐夫。世鈞呢?在與曼楨分開后另娶了他人,生了三個孩子。一別十四年再相見,兩人解釋了從前所有的誤會,原來所謂的曼楨變心了,曼楨嫁人了,曼楨不愛世鈞了,世鈞嫌棄曼楨了都是誤會。世鈞十四年后明白了,那又怎樣呢?正如曼楨所說的,他們再也回不去了。

  看過《半生緣》的人大多都討厭祝鴻才,而我卻極其看不起沈世鈞。祝鴻才的不堪是暴露在人前的,而沈世鈞的膽怯卻藏在心里。他不敢愛,不敢反抗,到最后甚至連思念都戰戰兢兢的。如果他再多相信曼楨一點,如果他再勇敢一點,如果他離開曼楨后再單身久一點,他們也許還回得去。如果在曼楨出事前,他能像他說的那樣愛她、義無反顧的娶她,結局也許不會那么糟糕?上,沈世鈞沒有這么做,他的思想還是有些古板的,至少我這樣認為。

  著名學者、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夏志清曾說:“張愛玲是當代最重要的作家,也是五四以來最優秀的作家,別的作家在文字上、在意象的運用上,在人生觀察和透徹深刻方面實在都不能同張愛玲相比。”透過《半生緣》看人生,我發現,人存于世,終是逃不過名、利、情的糾纏。叔惠為名出國,放棄舊愛;曼璐為利出賣妹妹,泯滅人性;曼楨為情屈服于現實,選擇忘卻;世鈞也在名利的誘惑與親情的要挾下選擇了妥協。其實如果只是簡單的看這些故事情節也不會覺得驚艷,錯過了愛情的男女主角太多了,被背叛的女主人公太多了,憑什么沈世鈞和顧曼楨不能廝守我們就會覺得痛心?當故事的女主人公遭遇親情愛情雙重背叛,當人物的命運怎么都跳不出那個舊社會的牢籠,當已經抓在手上的幸福從指縫間溜走而作者還在用樸實平淡的語氣跟我們講故事的時候,濃濃的悲傷感就極強烈的向我襲來,狠狠地撞擊著我渴求圓滿結局的心。是的,在我看來,與現在的一些言情小說相比,《半生緣》最大的特點在于不添加刻意渲染悲傷的句子或段落,它只是在跟你講述一個故事,至于這個故事的結局是否悲情全然在乎你的感覺,而不是作者在文中給你一個答案。張愛玲是上帝,操控著《半生緣》中所有人物的命運,卻不帶半點私心。其實,這也是小說寫作最難做到的一點吧——要進入故事中,又不能陷在故事中。

  悲劇就是將人性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張愛玲用最樸實的語言做到了,她毀了曼楨的未來,毀了世鈞的追求,毀了他們的愛情。于是,《半生緣》深入人心?催@本書,我知道了一種寫作技巧,今后也想努力的去做到。

  正如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不同的讀者眼中,《半生緣》悲情結局的締造者是不一致的。有人覺得是曼璐太自私導致的結果,有人說是因為祝鴻才太無恥,有人如我一樣覺得悲劇的促成與沈世鈞的膽怯脫不了干系,甚至還有人覺得曼楨也難辭其咎,并且還有人會說這是時代的產物。不管是因為什么,結局都已經注定,回不去了就是回不去了,管你當初如何甜蜜,管你曾經有多珍惜,這只有半生的緣分都已經到期了。你說,這半生緣對于男女主人公來說,到底是應慶幸曾經有過呢?還是后悔一起走過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于我而言,若只半生有緣,我寧一生無分。

  人與人之間的糾紛摩擦多數都源于誤會,曼楨與世鈞之間就是有了太多的誤會與巧合才會漸行漸遠。曼璐也因為最初就誤會了曼楨,才會一錯再錯。如果可以,如果你想要的不只是半生,就請多給身邊的人一些信任,守住你的一生一世。

【經典文學作品《半生緣》讀后感】相關文章:

半生緣之再見05-12

《半生緣》的讀后感05-08

半生緣讀書心得03-10

「阮泊人詩歌」我的前半生,與茶之緣甚薄05-11

半生有我半生有你的經典美文05-10

緣生緣滅05-12

05-12

緣來緣去的愛情說說05-09

半生之旅的感慨短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