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莊子秋水讀后感2000字左右
道家文化與哲學是中華文化傳統最深邃博大的根源之一,以它的崇尚自然的精神風骨、包羅萬象的廣闊胸懷而成為中華文化立足于世界的堅實基礎。而在源遠流長的道家文化與哲學的歷史發展中,莊子的思想可稱得上是道家思想之正脈,并且莊子之文亦以雄奇奔放、絢麗多姿的特色而被視為先秦諸子散文中的奇葩。莊子的思想被輯錄成書,即為今天所見到的《莊子》。《莊子》一書其體例有三部分,也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內篇、外篇和雜篇。而此三篇中惟外篇中的《秋水》最得莊子汪洋恣肆而行云流水之妙。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徑流之大,兩岸之間,不辨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于己”。
文章一開篇,直契入題,引眾人開始進入文章自身的世界之中,“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時值秋季,雨水連綿,乃逐漸成勢,由文本身而看,“川”當為支流,而“河”就是干流了,河水由支流而漸漸匯集到干流之中,互相增益,于是乎終于達到了“徑流之大,兩岸之間,不辨牛馬”的浩大場景,這就難怪“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于己”了。應該說河伯的心態也是人之常情,試想,如果我們忽然間也擁有了一大筆財富,誰又不會象河伯一樣沾沾自喜呢?什么叫“自滿“?這就叫自滿,自以為滿,可憐(也可以說幸運)河伯不知道后面將有一個多么廣闊的世界展現在他面前!
“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見大海無邊無垠,水天一色,海天相接,乃望洋興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則見笑于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蛙不足以論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語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語至道者,束于教也“
等到河伯順流而到達大海之后,見到了大海的遼闊景象,才明白先前自己的自滿是多么可笑——不過,河伯的可貴之處在于:當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后,能夠及時自我反省,于是就有了下面一段自我批評的話“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意思大約是說:俗話說,自己知道一點東西就自以為了不起,以為老子天下第一,唉,這難道不是在說我嗎?看來河伯在海神面前很不好意思,于是就對海神說“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則見笑于大方之家”。“大方之家”,就是廣大廣闊的大海,佛學有時也稱佛為大方廣佛,極言其廣大無邊也。海神你老人家千萬別和我計較,我看到你如此廣闊才知道自己以前的想法太可笑了,可讓你老人家見笑了。海神聞聽之下,就順承著河伯的意思并啟發他逐步超越自己的局限“井蛙不足以論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語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語至道者,束于教也“。三句話意思相近而強調的重點有別,井蛙之所以不足以論海,那是受空間的限制;夏蟲之所以不可以語冰,那是受時間的限制;而曲士之所以不可以語至道,那是受自己的限制,偏見太深而不能接受相反還排斥最高的真理。總之,人因為受到各種限制或束縛而無法聽聞大道,乃至于即使有機會聽聞大道也加以排斥,豈不聞老子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之語?一個人如果自己的偏見太深,你和他講道理,白費口舌,甚至還有可能遭到嘲笑乃至痛罵,所以就連圣人也只能“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圣人論而不議”,唉,難啊,難啊。你看,河伯作了自我批評,還是被海神罵了個一無是處。不過海神絕對是個很好的教育家,你不是自滿嗎,那我先打打你的囂張氣焰,狠狠的貶你一頓,等到你自己貢高我慢的壞毛病消除了,再告訴你真理,于是,下面海神話鋒一轉,說道“今爾出于江河,觀于大海,乃知爾丑,爾將可與語大理矣”,行,你能知錯就改,孺子可教。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承認自己的渺小正是開始超越局限,走向偉大的開始,看來我還是可以給你講一講大道理的。海神接下來講的什么大道理呢?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止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大海是天下萬水之源,之歸宿,雖然萬川歸之,并不見海水溢出,雖然尾閭不斷傾瀉,也不見海水干涸,四季或旱澇的變化也對大海沒有影響,為什么如此?很簡單,因為海的容量太巨大了。各位看到這里也許要問:剛說了河伯自滿,海神怎么又重蹈覆轍,在這里自吹自擂?非也,因為這幾句話只是一個引子,后面緊跟著的一句話表明海神有對自己有著清醒的自我認識“而吾未嘗以此自多也”,我從來就沒有覺得自己這樣有多么了不起,因為我深深知道“我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不似罍空之在大澤乎?中國之在四海,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罍空”,小酒杯那么大一點空,一小汪汪水而已。我,大海在天地之間簡直太渺小了。
河伯聽了這番道理,深覺言之有理,乃把自己的體會給海神說出來,以求得到海神的首肯“然則我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北海若說,你看,我剛表揚了你,怎么你又迷糊了呢?“否”,你這樣說那就不對嘍。大理我給你講了,但尚未與你語至理啊。“何以知毫末足以定至細之倪?何以知天地足以窮至大之域?”唉,剛才我真和你白說了,你剛從一個陷阱里跳出來又進入了另一個陷阱,什么時候是個頭呢?須知天外有天,你得連天地的境界都超越過去,達到道的境界才行。什么是道?道非大非小,非善非惡,非常非變,非正非奇,非外非內,超越一切,含攝一切,貫通一切,乃全,乃備,乃妙。領悟了如此妙道,方始明白:宇宙間一切事物皆本來完備具足大道一切真體妙用。偉大的天地固然美妙,難道世間的一草一木不是同樣美妙的嗎?“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萬物皆備于我”,世界上一切的一切,都是實理具備,隨在各足。
可見,《莊子秋水》沿著河→海→天地最后一直到達道的境界的思路將我們引入一個越來越廣闊、越來越美妙的境界之中。
【莊子秋水讀后感字左右】相關文章:
秋水美文傷感04-30
秋水經典美文04-25
莊子的猴子05-12
莊子的經典名句05-07
《秋水》的讀后感04-21
王昌齡:塞下曲·飲馬渡秋水03-31
莊子經典名句大全05-11
莊子的經典名言警句05-11
莊子經典名言名句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