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精品15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1
寒假里,一位宋阿姨送我一本書,書的名子是《最后一頭戰象》作者是沈石溪。阿姨送我的時候說:“這本書特別好,讀完后她都感動哭了。”回家后我就迫不急待的認認真真的讀了這篇文章,我原以為大象身體巨大脾氣肯定很暴躁,不容易和人相處。不過,在讀了這本書后卻讓我感受到,動物身上也有著人類的感情。
《最后一頭戰象》講述的.是:一九六九年的春天,沈石溪到西雙版納的一個寨子插隊時,見到了曾經與日寇作戰的最后一頭戰象——已經五十多歲的大象嘎羧。沈石溪與它成了好朋友。兩年后的一個早晨,嘎羧突然向養象人波農丁要回一直廢棄的象鞍,讓沈石溪和波農丁幫它裝上。在和寨子告別后,嘎羧獨自上路。沈石溪和波農丁悄悄地跟在后面,嘎羧沒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幾十年前作戰的地方,因為那里埋著他的同伴嘎羧挖了一夜的坑。黎明時,它靜靜地躺在坑中,迎接死亡,它要永遠的陪著它的戰友們!
讀過這本書后,使我驚訝的是象竟有如此靈感,它都知道忠誠和責任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我深深體會到,它那種跟同伴永恒的友誼。那頭象的一幕幕真情在我腦海中不停地回蕩著……我萬萬沒想到我會從一頭大象身上學到做人的道理。
大自然中萬物都是有靈性的,所以我們要關愛野生動物。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2
我非常喜歡作家沈石溪寫的小說,最近又讀了他寫的《最后一頭戰象》一書,全書就像一塊磁石,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書中寫到了象、豬、熊的一些生活習性和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一些故事,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讓我對自然界的動物有一次的深刻的了解。
讀完這本書后,我發現不僅我們人類會愛子心切,就連動物也不例外。比如《給大象拔刺》一文:小象的右前腿受了傷,公象和母象因為愛子心切,見到路上劫持了個人來替小象看病。因為小象傷的很重,在治療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些疼痛,可公象和母象卻為此非常不滿意,嚴厲的懲罰了,救助小象的人。從這章故事中我體會到了公象和母象對小象濃烈的父愛和母愛。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是在生活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濃濃的愛的包圍里。可是有時卻不知道珍惜,稍有不滿意便對家長發脾氣,想想真是慚愧。
從《象冢》這個故事里,我又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則--能力促進成功,想想我們自己的'生活原來這樣的。只有這樣,將來才能有立足之地。
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頭戰象》一文,故事中,講述了在戰爭中現存下來的一頭大象--嘎羧。它自知生命大量將至。
這本書的故事還有好多,給我的感觸和認識也是顱多的,相信你,讀了之后也會情不自禁的喜歡上那里面眾多的動物朋友們的。沒有讀過此書的朋友們,有時間也去讀一讀吧!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3
以前,我總以為動物是沒有人們聰明的。但是當我讀完《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之后,徹底的改變了我的想法。
這本書里主要介紹了大象、老虎、野豬、棕熊等動物的感人故事。
最讓我感動的,是《棕熊的故事》這一章。這一章主要寫了小熊麗麗經常粘著”我“,所以熊媽媽對”我“十分怨恨,一直想搶走麗麗。直到最后,熊媽媽為了保護麗麗被豹子咬穿肚子,并在臨行前把麗麗托付給”我“的感人故事。
這不禁又讓我想起了前幾天看到的.新聞。一個媽媽不喜歡自己的女兒,她不僅不給她吃飯,還要打她,罵她。就因為女兒太餓偷吃了一點鴨食而把他的嘴巴縫上……我心想:狗熊尚且能如此護子,那么人呢?
我認為,動物之間的感情,才是最真,最純的。它不會因為對方瘸了一條腿而拋棄它,它不會因為自己身處險境就不為對方著想,它也不會因為沒有吃的而離開它,它不會……
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學習動物。學習他們那種不為自己著想,一心只為他人的精神。如果人人都是這樣,世界會更加美好!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4
暑假里,我讀了沈石溪的《最后一頭戰象》,我認為這本書賦予了動物們感情色彩。當然,還是得介紹一下能體會到動物感情的作者——沈石溪。
沈石溪是一個動物學家,長年累月在野外工作,做出過許多大膽的事情與抉擇。如在他的《狼妻》中所提到的他自己披著公狼皮,潛入狼穴,了解狼的日常生活,不過這一過程危險重重,差點丟了性命,不過母狼為他撐腰,念在沈石溪這個冒充公狼的人類為它照顧孩子的份兒上放了他。也只有這樣深入虎穴,才能了解到各種動物的習性,而這也只有沈石溪辦得到。
在這本書里,沈石溪介紹了象、豬、熊三種動物,講“最后一頭戰象”的這篇文章寫得特別感人,講述了一頭老戰象,在臨死前還不忘自己當年深處戰場的功績,讓它的.主人給他重新安上了鞍,然后自己在當年埋葬戰象的象墓旁,自己挖了一個坑躺了進去。當年這頭戰象就是在這兒被救上來的。波農丁也不去挖象牙了,而是和沈石溪一起把它給埋了。
沈石溪養過好多野獸,熊、老虎,他都養過,所以他對動物情有獨鐘,而放歸他養的野獸時,它還不走了,不管怎樣,都要留下來,就像這本書里所提到的他養的那只小熊,不管母熊怎么勸都不能讓小熊重回到她身邊。
沈石溪就是這樣,以動物為友,動物也以他為友。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5
《最后一頭戰象》這一本書講的是在解放前的西雙版納,傣族的一群威風凜凜的象兵與入侵的日本鬼子打了一戰。戰斗結束后,八十余頭戰象全部中彈倒地。人們在打洛江邊挖了一個巨坑,隆重埋葬陣亡的戰象,并在坑上立了一塊碑,寫著“百象冢”。在大家搬運大象的尸體時發現了受傷的嘎羧,把它運回寨子,治好傷后就養了起來。嘎羧是戰象,它是功臣,受到村民們的尊敬和照顧。
慢慢地嘎羧越來越衰老了。但是有一天,嘎羧身體仍然衰弱不堪,精神卻處在亢奮狀態中,兩眼通紅,鼻尖指向小閣樓,好像迫不急待想得到小閣樓的上什么東西。原來是想找回自己的'象鞍,象鞍已經十分破舊了,但它卻仍顯得沉凝而又華貴,嘎羧披上往日戰斗時用的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它讓我們把它拴緊在自己的背上,然后嘎羧拖著衰老的身子對救活它、收留它,養活它的人們和寨子戀戀不舍的告別后給自己在百象冢挖了一個墓坑,長眠于此。
連最后一頭戰象都是如此的勇敢、忠誠,為了保衛家園戰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臨死之際,它感恩寨子里的人們對它的救治和養育!我要向戰象學習,學習它們對國家的勇敢、忠誠。學習它們對老師、家人、朋友的感恩。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6
最近幾天,我讀了一本沈石溪的動物小說,名字叫《最后一頭戰象》,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
沈石溪的作品有許多,例如《鳥奴》《狼王夢》《獵狐》《金礦》……真是數不勝數。沈石溪還獲得過“冰心兒童獎”,是一位著名的兒童文學家。
《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后一頭戰象》這個故事。故事講了嘎羧知道自己將要死去,它先后重披象鞍、告別村民、重回戰場,相伴長眠。
“在我插隊的第三年,嘎羧愈發衰老了,食量也越來越少,它整天在樹蔭下打瞌睡,皮膚松弛,身體萎縮,就像一只脫水的檸檬。”這句話深深地在我的腦海里回蕩。我能感受嘎羧已經非常衰老了,但它是戰爭中留下來的最后一頭戰象,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它并沒有去神秘的象冢,而是與26年前和自己一起奮斗過的同伴們死在了一起,這是它找到的最好的歸宿。
26年了,嘎羧并沒有忘記自己的同伴,也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嘎羧是一頭重情重義、有情有義的戰象。
讀了這本書——《最后一頭戰象》,給我的啟示是:動物也是有感情的,我以后不會再小看動物了。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7
這是一頭在抗日戰爭中辛存活下來的戰象,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披上了它的象鞍——那個曾經和它并肩作戰的象鞍;那個沾有“戰塵”和鮮血的象鞍!并繞著寨子走了三圈后變來到了打落江畔,憑吊戰場,最后在埋葬這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了一個坑,莊嚴而安靜的把自己掩埋。它就是最后一頭戰象——
嘎羧,一個擁有不平凡人生的戰象。
嘎羧,多么勇敢!你在戰場上那奮力戰斗,不顧自己的生命,令人贊揚;嘎羧,多么平靜!那么安靜、那么平穩的把自己埋葬于地下;嘎羧,多么豪邁!你那么偉大的和村民告別,他們不舍得你的離去,你知道嗎?;嘎羧,多么偉大!你是最后一頭戰象,偉大的戰象!你的存活,令我們欣喜!
象,是一種圣潔,不可侵犯的'動物。在我的記憶里,在泰國、印度這些國家里他們的神就是象,象就是他們的吉祥物。就像我們中國的佛一樣,他們佛的塑像就是大象,所以就像作者沈石溪所說的,象是有靈氣的,它可以預測自己的死期,去給自己“造墓”。這種莊嚴,勇敢的精神令我深深的震撼了!
以前,我一直認為象和普通的動物一樣,但是,讀了這篇文章,我改變了這樣的看法,并讓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大象這個動物。
這是最后一頭戰象——嘎羧,擁有這一種不平凡的象魂!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8
說起象:我開始認為它只不過是一種有著健碩的身軀、耳大如扇、長著一對大門牙、發達而又有無窮力氣的長鼻、四肢粗壯的大型動物。總之,在我的映象中象和有情有義是相連不到一起來的,通過讀了我國著名動物大王沈石溪《最后一頭戰象》這本小說,我現在對象有了新的認識。
小說寫的是作者和在抗日戰爭中幸存下來的最后一頭戰象嘎羧相處了兩年。因為通常大象的壽命只有六十多年,當嘎羧到了五十多歲的時候,自知生命已快到盡頭,便用自己的方式要求人們給它重新配上象鞍。然后來到和戰友一起打仗過的江畔緬懷往事,好像在回憶當年象群們英勇殺敵的情景,回憶完后在埋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拋開一個坑,莊嚴的把自己埋葬的故事。說明嘎羧是一頭勇敢、善良、懷舊、忠誠,在戰場上不顧生命,死后也要跟兄弟們在一起的大象!
嘎羧臨走前戀戀不舍地繞養它二十多年的'村子三圈,死時沒有到遙遠的神秘祖宗留下的象冢去,而是選擇了自己有意義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更顯示出它的行為是多么的高尚、多么的有人性!以至讓大家懷念它,這種重情重義的大象,值得我們的敬佩,它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看了這篇動物小說,讓我知道大象是地球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外表雖然笨重,實際上它是最聰明、最勇敢、最忠誠、最有感情的。嘎羧的行為真的和人一樣,所以我們人類不能為了自己的貪婪而去肆意殺戮它們,相反應該善待它們,因為任何動物都是我們的朋友。作文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9
就像,在我眼里是一只又重又大的動物。早期動物王國沒有天敵。
我過去討厭大象,因為它們又重又臟,讓人覺得惡心。但是看完最后一只戰象后,我對大象的感覺變了。我覺得大象很有靈性,好像它能理解人類所說的話。他會做任何他被稱為。大象仍然非常勇敢!過去,人們常常騎著大象打架。大象用它們巨大的.身體將敵人踩在腳下,從而贏得了戰斗大象的稱號。
大象,哺乳動物,大象家族,被稱為大象。
大象大約有3米高,頭發很少,腿像柱子一樣大。鼻子和嘴唇一起變成圓柱形鼻子。鼻端設有一個或兩個指狀突起。上頜門的牙齒又大又長,叫做象牙。
在最后一只戰象中,我最欽佩的是它是唯一在戰爭中幸存下來的大象。每只大象都有一個大象葬禮。最讓我吃驚的是大象出生時不知道大象的葬禮在哪里,但它知道大象葬禮在它死前的什么地方。這讓我覺得自己有一種強烈的不祥預感。
大象是人類的奴隸,為人類做體力勞動。然而,人們仍然屠殺大量大象。近年來,大象的數量迅速下降,幾乎滅絕。就像為我們付出了這么多,但我們還是要殺了他們。真是太糟糕了。我們看到的許多大象沒有象牙。為什么?因為我們人類切割象牙出售。
在《末代戰象》一書中,我感受到了大象的愛和友誼。大象是如此偉大,以至于它們像清潔工一樣默默地命令我們,像警察叔叔一樣保護我們,像朋友一樣讓我們快樂。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10
我最近讀過一本書,叫《最終一頭戰象》。書里的象群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即意味的雄偉,穩重,勇敢。這時,我想到了象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很遲鈍、很笨拙,其實它卻十分機靈,并且記憶力驚人。經過訓練,象能夠學會不少技藝,還會成為最溫順,最聽話的動物,真令人驚奮。
傣族的最高領主:召片領,他以往有一支威風凜凜的象兵。一九四三年,日寇占領了緬,象兵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戰斗十分激烈。八十多頭戰象全部中彈倒地,在民工運戰象的尸體時,意外的發現還有一頭公象在喘氣,這頭公象叫嘎羧,是唯一幸存的戰象,好心的居民治好了它的傷,并收養了它。過了幾十年,一頭即將入墳墓的戰象,奮力的披掛上當年的象鞍,跋山涉水趕往百象冢,要與以往和自我浴血浴戰的伙伴們葬在一起。精明的獵手凱覦一路悄悄隨尾在老戰象身后,從百象冢里背回幾百根價值連城的`象牙,大大的發一筆橫財。在蒼茫的暮色中,老戰象用用盡生命中最終一點力量,與同伴們會合,于這片以往灑滿熱血的土地會合,還與那里的一切事物會合……
我讀了這本《最終一頭戰象》的書,我從中看到了一幕幕小故事,如,隆卡跟它茨甫爭奪王位;巴婭懷孕二十二個月,出生了乳象“隆卡”;阿瓦隆沖到大街上,拉拉冒險讓它進鐵籠子……
我覺得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就是保護我們自我的家園。了解、熱愛、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要從娃娃抓起,保護和我們共同享受這一家園的其他生物。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11
《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里有《給大象拔刺》、《象冢》、《憤怒的象群》、《象警》、和《死亡游戲》等幾個小故事,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給大象拔刺》這個小故事了。它講述的是一個赤腳醫生和一家野象的故事。一般野象是不會和人類打交道的。可是這個野象為了它的小象受傷的事,主動去找人類,可見它們愛子心切。
故事是這樣的.。一天,一個赤腳醫生在巡診的路上經過一個大灣塘。突然,一根象鼻橫在它面前,他還以為是根枯樹枝想伸手撥開的時候,結果一頭大公象從樹后閃了出來,一下子用鼻子把他卷了起來,接著又來了一頭大母象。當時他的心里又害怕又緊張,生怕大象傷害他。赤腳醫生被大象帶到一棵老榕樹下,把他放到一只小象的跟前,小象的腿受傷了,流了很多血,原來它們是想讓赤腳醫生給小象治病。治療過程很痛苦,大象爸爸媽媽開始阻攔醫生,可是為了給小象治好他想出了個好辦法,只要小象叫喚他也裝的很疼。大象覺得醫生和小象一樣,覺得很公平,也就不再干涉了。終于治好了,野象一家消失在森林里。一個月后,野象一家來了,把一個大蜂窩放到醫生的面前,小象又蹦又跳的來到醫生面前,原來它們是來送謝禮的。
讀了這個故事,我感覺到大象是個又聰明又感情豐富的動物,感覺到了父母的愛的偉大。使我體會到不管是動物還是人類,母愛是偉大的!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12
前幾天,我在圖書館里借了一本書,名叫《最后一頭戰象》。
這本書是沈石溪寫的,書中記錄了作者在野外和動物發生的故事。當我讀到母象為救小象獻出了寶貴生命的時候,我感動的'哭了,多么愛小象的母象啊,在這里我真正體會到了母愛的偉大!
作者還寫了雪狼的成長,雪狼小時候生下來時身上沒有毛,一點力氣都沒有,沒有母狼的保護和關心,小雪狼就死在寒冷的雪地里了,小狼漸漸的長大了,身上的嫩毛也就長出來了,也不吃奶了,漸漸的學會了吃肉,再長大一點點,母狼就教小狼學捕獵,在學捕獵的過程中,小狼雖然失敗了好幾次,但是小狼還是捕到了一只羊,小狼那天很開心,因為他知道了,學會了勞動的本領!
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動物,從我做起!
教師評語:這篇讀后感,作者從兩個方面談出了自己的感受。一是母象為救小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為作者所感動;二是老狼為了保護小狼而付出生命,最后教會它捕捉動物的本領,本文層次清晰,感受深刻!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13
最近我讀完了一本書叫《最后一頭戰象》,書的作者是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書里的故事發生在西雙版納。
這本書主要講了曾經有一支威風凜凜的象兵,在抗日戰爭中與日寇打了激烈的一仗,八十多頭戰象紛紛受傷死亡,唯一一頭幸存的公象叫嘎羧,被好心的村民收養了。嘎羧老了,快要死的時候,跋山涉水趕往當時的戰場,和曾經的伙伴們葬在了一起。
讀了這本書,讓我非常的敬佩和感動。我原本覺得大象是很笨拙、很遲鈍的'動物,可是沒想到它卻很聰明,而且還很通人性,很忠誠。小說中對嘎羧的描寫非常的生動細致,讓我覺得它真的像英雄一樣。其實小動物都是有靈性的,他們都很善良,也希望和人類做朋友。我的家里就有一條小狗叫卡布,我們已經在一起共同生活了4年了,現在已經像家人一樣了。卡布能和我一起玩耍,被爸爸媽媽批評了也會害怕,有外人來的時候會提醒家人,讓我覺得很多動物和人類真的可以和諧的相處。
如果動物都有這么豐富的感情,那么我們人類就應該更加愛護動物,保護大自然。可是人類有時不愛護它們,有的甚至還任意的捕殺動物,讓一些珍稀動物都瀕臨滅絕了。我覺得大家要行動起來吧,愛護生靈,保護動物,保護生態平衡,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家園。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14
在這個寒假里,我讀了《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最后一頭戰象》是由著名的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撰寫,翻開就是動物們:象、豬、熊,和人類的故事。
我相信給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剛剛翻開就看到的《最后一頭戰象》這篇文章吧,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智取雙熊》這篇文章。
這是個深秋季節,他和老獵手波農丁相伴進山打獵。他們倆在海拔一千四百多米的戛洛山上轉了三天,沒發現膘肥體壯的麂子和馬鹿,也沒發現油光水滑的紅狐和猞猁,倒意外地在野竹坪發現了兩只狗熊。他們不敢輕易開槍,接著波農丁想出了一個辦法。半夜,他用一根長長的竹竿把巖壁上黃帽子的蜂窩捅下來,由東坪踢到西坪。然后,他把白襪子拉的屎由西坪捧到東坪。這成為了它們的.導火線,因為狗熊的領域性十分的強,東坪是屬于黃帽子的,而西坪是屬于白襪子的。黃帽子、白襪子是沈石溪在書中區分它們的名字。然后,他們就互相啃咬,十分悲慘,而他們就不費吹灰之力打敗了兩頭狗熊。
讀了《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我了解了象、豬和熊的習性,也知道了一些知識。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15
《最后一頭戰象》中,我最搞不懂的一篇故事就是《野豬囚犯》。
這篇故事講述的是一群野豬是一只老虎的囚犯,他們長期跟隨著老虎,可從來不逃跑。一次,老虎在距離野豬比較遠的小河邊喝水,野豬們本可以趁這個機會趕緊逃走,可是他們沒有絲毫要逃走的的`意識,讀到這里時,我很不理解,野豬當時,為什么沒有逃走?
還有一次,野豬們看到木瓜,控制不住自己,竟吃了起來。我本以為老虎會大發雷霆,沒有想到,老虎卻大發慈悲,任由他們吃。老虎在旁邊巡視,他旁邊有一塊牛背似的磐石上,如果我是老虎,我一定選擇站在磐石上,正所謂,站得高,看得遠嗎!可老虎只瞟了一眼,他似乎很信任野豬們不會逃走。
正當他們走到樹下的時候,老虎突然停了下來,原來樹上有只金錢豹,如果不是老虎及時提醒,野豬恐怕就要成為豹子的盤中餐了,老虎和金錢豹廝殺起來,由于豹子打不過老虎,便灰溜溜的逃走了。只聽“砰”的一聲巨響,原來是波農丁一槍把老虎打死了。
讀完這個故事我才明白,原來,野豬跟隨老虎,是為了安全。動物也很聰明,我們不能小看他們。野豬們也是為了生存,逼不得已,才去與老虎合作,每一件事,都有原因,需要我們去不停的探索,才能發現新的大陸。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相關文章:
最后一頭戰象的讀書筆記12-01
《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方案12-08
最后一頭戰象續寫嘎羧心理感受12-01
《最后一頭戰象》的讀后感12-09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12-09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07-16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11-28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10-28
最后一頭戰象讀書心得08-06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15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