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后感3篇[熱]
讀完一本書以后,你有什么體會呢?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讀后感1
這個假期,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中國古代名著,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這本書刻畫了兩百多個人物形象,如勇猛的張飛,納賢的劉備、忠厚的魯肅…其中我最佩服的是重義的關羽…關羽,一個紅臉,大胡子,丹鳳眼、臥蠶眉的大將軍…他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實在有情有義…我還很喜歡曹操…雖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在幾年的.戰爭中占領了大片土地,很有才干,魏國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國家的基礎,晉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也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劇情跌宕起伏…讀過這本書之后我大開眼界,真不愧是名著!
《三國演義》讀后感2
朋友是一種好的人際關系,我從《三國演義》中明白了友誼是如何煉成的。
書中讓我記憶深刻的是那一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寫出了劉關張三兄弟的情況,哪怕站在敵對陣營,也不會影響他們的'感情。
不僅寫出了當時的情形,還反映了友誼的真諦。
例如我和小君同學,我們和好久了,因為觀點不同,總是會引起一些小矛盾,導致打架,這就是“合久必分”。可是第二天又會被老師罵,所以要和好演戲,和好之后又成真和好了,這就叫“分久必合”。有時小吳同學來挑事,一個人打太吃力,所以要兩個人一起打,這時我們很團結,這就叫“天下大勢”。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三樣能鍛造出完美的友誼,缺一不可。為什么能鍛造出完美的友誼?因為在分分聚聚后,能鍛煉心智,并且危險時,還會同心協力,對抗困難,這難道不是完美的友誼嗎?
讀了這本書后,我明白了友誼的真諦。我們要互相理解,共同成長。
《三國演義》讀后感3
孔明笑曰:“亮自見機而變,絕不有誤。”……“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違也。先生自比管、樂,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仲、樂毅,果如是乎?”……孔明聽罷,啞然而笑曰:“鵬飛萬里,其志豈群鳥能識哉?”“誠為天下笑耳!”這一篇言語,說得張昭并無一言回答。……“孔明曰:“吾視曹操百萬之眾,如群蟻耳!但我一舉手,則皆為齏粉矣!”
在一番唇舌交戰之中,我看到孔明的自信,刻在骨子里的`驕傲自信。而這自信則是來源于他的學富五車、滿腹經綸。在對張昭時,因其為東吳的重臣,一定要先說服他,所以諸葛亮以一種引經據典,詳陳事實,有理有據的方式對辯。而對一些惡意的提問,則是嬉笑怒罵,凌厲回擊,攻守有度。他或是泰然自若,時而慷慨激昂,其學問的高深,及出眾的口才淋漓盡致。真不愧一位風云人物啊!他是有資本才去驕傲的,他的精神瀟灑,器宇軒昂早已深刻于我心中,推動著我進步,向他靠近,學習!
【《三國演義》讀后感】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讀后感精選06-23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07-12
《三國演義》讀后感05-08
三國演義讀后感05-09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04-10
(經典)《三國演義》讀后感07-30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07-31
初二三國演義讀后感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