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集合15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1
我很久沒見過月亮了,手機將我的夜晚霸占的嚴嚴實實,不過今晚我有點話不吐不快。
以前我時常醉心于麻將,大學時跟我的朋友們幾乎天天“血戰(zhàn)”,甚至經(jīng)常逃課去占位置,那時候最大的愿望就是開一家麻將館,外面還得有幾個臺球桌……
畢業(yè)后我們分道揚鑣,最想浪跡天涯的我無奈回了老家,待我再次與新朋友們坐上麻將桌的那刻,我就感覺到我的麻將癮不知何時消失殆盡,那一刻其實我有些慌亂,至于為什么慌亂卻不知道,直到有個朋友突然問了個問題:你們?nèi)绻蛔隼蠋煟能做什么?
“我的專業(yè)是商務英語,可能會從事外貿(mào),我在大學時參加過學校的產(chǎn)業(yè)園,我覺得電商行業(yè)也不錯,我還可以寫東西,很多地方招編輯,我對這方面興趣比較高,我還可以做美甲!”r我只記著我說的話,其他的人的我丁點也想不起來,又或者她們什么也沒有說。
雖然我嘴硬的說了那么多,但我明白哪有那么容易,就算我說的都成立也不過是從最底下的'做起,廣而不精從來都是我最大的缺點,死要面子也是我生活的原罪。
許是日子太無聊,我打算跟自己玩?zhèn)游戲,這個游戲叫“五年”,就是以五年為期限,完成叁個我,我賦予了每個我名字和標簽,希望五年后這三個我都可以在各自的領域有所成就。
等我27歲時我會再來留言,看這個游戲結果如何。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2
一位親愛的書友,她以辯證的態(tài)度,和我討論這本書,她認為精神是建立在物質(zhì)上的,當然我認為是無可厚非的,感謝她吐露心聲,對我敞開心扉,讓我有更加清醒的認識。
月亮與六便士,不知道作者是不是這樣想的,月亮代表靈魂,六便士代表物質(zhì)。怎樣你才會抬頭看天上的月亮,而不是彎腰去撿六便士,當然是精神達到一定高度,物質(zhì)也有一定保障,這才成為可能。有些人滿腦子的指夢為馬,浪跡天涯,用我爸的話來說,就是特么吃飽撐得,所以我不敢和他說我想怎樣怎樣。畢竟在他生活的年代,物質(zhì)極其匱乏,追求物質(zhì)是更重要的事。如果他滿腦子都是浪跡天涯,估計我早餓死了[偷笑]
這兩個的`追求,就像計劃生育一樣,要宏觀的去看待,有些國家鼓勵早生多生,我們國家就是少生優(yōu)生幸福一生。為什么會有差異性,就是目前那種對發(fā)展更有利。
在這個物質(zhì)充盈的時代,很多人有了所謂的精神追求,去浪去旅行去尋找自己,在這個浮躁快節(jié)奏的社會,我鼓勵人們這樣做。倘若社會大都是一堆這樣追求的人,一些讀書人就會倡導追求物質(zhì)的生活,作者就是在自己優(yōu)秀作品里去注入倡導超越當時社會狀態(tài)的人。沒有人能說那種好,那種壞,就是作者的觀點去引領我們思考。就像計劃生育,我國是為了降低人口生長,一些國家是提高人口。
總之缺啥補啥吧!我目前的狀態(tài),會抬頭看看月光,也會彎腰撿起這六便士,就像我爸不想把我餓死一樣。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3
我今天讀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里面有個人物叫施特略夫。你們要是讀了這本書,一定也會認為這是這本書里最倒霉、最懦弱又最善良的人。
他認為男主思特里克蘭德是一個偉大的畫家,盡管男主當時還沒有出名,但是施特略夫很欣賞他。男主病得快死了,施特略夫就說服妻子,把思特里克蘭德帶回家照顧他。起初他的妻子特別反對,但是在他的一再勸說下答應了。然后施特略夫和他的妻子就無微不至的照顧男主,過了很久,男主終于好了。
這里你肯定認為男主是不是應該感激施特略夫,錯!他不但沒有感激施特略夫,還拐走了他的妻子。施特略夫的妻子不顧他的乞求和挽留毅然決然地離開了他。
但是施特略夫怕妻子和男主住男主破爛的屋子受苦,就自己離開,把自己的家留給了他們!
這里就更氣了!一個愛的無私,另外兩個心安理得的接受。他妻子接受也就罷了,男主到底是什么腦回路,不感恩還心安理得地霸占?!
更可氣的是,男主根本就不喜歡他妻子,只是把她當作畫裸畫的`道具。真是個渣男!后來他丟下他妻子跑了!沒錯,他跑了!絲毫沒有愧疚之意!!!后來他還言之鑿鑿,他只是恰好需要一個畫畫的工具,而施特略夫的妻子正好身材好!并且說施特略夫和他妻子感情并不好!因為施特略夫見到了他妻子最窘迫的時候,是在那個時候接納她的。
這個男主實在實在是個渣男鼻祖無疑了,但他確實又是一個追尋月亮的精神境界很高的熱烈之人。啊,我這個時候都不想辯證看待問題了,這個施特略夫是不會看人嗎?一個人再有才華沒有人品只會成為禍害呀!
這本書雖然是毛姆的代表作,看到這里說實話有點不想看了。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4
全書講述一位畫家,在中年時,為了自己畫畫的理想,拋去舒適的家庭生活與工作,獨自流浪與創(chuàng)作的故事。
在追尋理想過程中,畫家完全不理會物質(zhì)上的貧乏,他的存在,就是為了畫畫,在外人看來無論多么窘迫的生活,對他而言不算什么,只要能活著,買得起顏料和畫筆就好。
同時無論女人對他有多么好,只要他感覺女人要用溫柔束縛他,他就逃避。女人對他而言,只是在他靈魂枯萎時候的一個安慰劑。無數(shù)的女性覺得他殘忍,缺乏人倫。但對他而言,畫畫才是第一重要事情。
很多人覺得他是瘋子,缺少人性。但天才和瘋子,就在一念間。他的畫作就可以證明他是個天才。也有人覺得他的生活是個悲劇,但我看來,他是成功的,不是有人說,最成功的人生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一輩子。
他勇敢,有信仰,真真實實的按自己的心愿去生活。對照他的精神狀態(tài),我覺得自己早已是個死人。正如書中序言中所講,人生的理想就如天上的月亮,讓人羨慕,但高不可攀;人生的現(xiàn)實就如六便士,最小的面值,卑微但又現(xiàn)實。
為了便士,我們貌似不經(jīng)意的一直在忽略月亮,仿佛月亮只是兒時的記憶,成長就是低著頭,不停的在土里挖礦的過程。
人生在世,如畫家這般看得穿,行得灑脫,何嘗不是幸事。作者:芒人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5
毛姆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以法國著名畫家保羅·高更為原型,寫的是年過四十的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拋家棄職去巴黎畫畫,幾年后去了南太平洋島塔希提,在那里度過余生并創(chuàng)作出了價值非凡作品的故事。
月亮代表夢想,遙遠卻皎潔!每個人都看得到卻很難觸及;六便士代表財富,咫尺但難免俗氣,它是大多數(shù)人選擇的方向。選擇月亮的人很難為別人所理解,即使得不到金錢,追夢人依然快樂、享受!作者毛姆透過小說表達了夢想和財富的選擇關系。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怎樣的驅動,才能不要六便士,賞著月光,衣衫襤褸,包不果腹?可惜,我們還是被六便士所困,抬頭看見月光,低頭撿起了六便士!
人如果沒有夢想,和咸魚又有什么區(qū)別!
可惜,我們中的不少人大概都不清楚自己的夢想吧。如果沒有夢想,那可不可以退而求其次,明白到底想要什么,想過怎樣的生活,想成為怎樣的人?太多的束縛,太多的需求,太多的逃避,最后我們就這樣走完了一生。
也許所有人在小的時候都追逐過夢想,可家人,朋友的不支持,嘲諷,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地不再抬頭望月亮,而是踏踏實實低頭撿地上的`六便士。也許還會偶爾幻想,抬頭看看皎潔的月亮。可最終還是低頭。太多人給我們出謀劃策,那我們還是自己嗎?我們都應該抬頭看看月亮,追逐自己的夢想。而不是活成自己不想要的樣子。他人是為了我們好,可我們不是他們。也許我不是他們心中想要的樣子,但我一定是我自己想要的樣子。
人生就這點,不冒幾次險怎么知道不會成功?別給自己留下遺憾!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6
《月亮與六便士》聲名在外,好像成了不得不讀的一本書,但是我不喜歡。毛姆用詞很準確,句子也很優(yōu)美,但是他像任何一個西方作家一樣,講故事啰里啰嗦,每個不相干的甲乙丙丁胖瘦美丑也要用心描述,讓人看著厭煩。主人公也不討喜,甚至真實的有點討厭,這大概是毛姆最想表達的東西吧,那就是實實在在發(fā)生的事情,沒有一絲一毫的修飾。
“孤獨的靈魂懷著不為人知的幻想,終于向他夢寐中的島嶼進發(fā)。”這個世界上恐怕沒有幾個人,能在四十多歲放棄穩(wěn)定的工作和和諧的家庭一心投入到自己的夢想里去。
斯朱蘭拋棄了自己的妻子和兒女,從英國走向巴黎。在巴黎他拆散了朋友婚姻,帶著德克的妻子住在德克的房子里。逼死德克妻子之后去大溪地,和一個十七八歲的姑娘舉行了婚禮,生了孩子。他對女人的'要求就是,不要煩他,為他做家務,掙錢養(yǎng)他。道德在他身上完全起不到作用,除了他自己的繪畫,這個世界所有的東西都不能對他產(chǎn)生一絲一毫影響。
斯朱蘭是幸福的,固執(zhí)而專注的人都很幸福。他能完全放下前半生經(jīng)營的大多數(shù)人都會過著的平淡生活去實現(xiàn)自己的畫家夢,這種魄力和固執(zhí),沒幾個人能做到。他不在乎窮困潦倒,不在乎別人的評價,甚至不在乎這個世界的道德觀,除了畫,他對什么都不關心。這種超然境界,恐怕一天工作24小時的最工作狂人也比不上。
也正因為他的固執(zhí)和專注,使得他的畫無與倫比。
一個固執(zhí)的人想走到終點,全世界都會為他讓路的。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7
人生百態(tài)。
整本書圍繞 斯朱蘭 有四個大場景的切換:倫敦->巴黎->大溪地->帕提夫。
而圍繞著他的主要人物,也就那么幾個:斯朱蘭太太及其姐姐姐夫、德克及其夫人(布藍琪)、到大溪地之前和他一起生活的船長(忘了名字了,是杰克船長嗎?哈哈)、剛到大溪地時請他當監(jiān)工的種植園老板、餐館老板娘提婭哈、斯朱蘭在大溪地的妻子愛塔、另一位和他的妻子在大溪地為生活而拼搏并甘之如飴的船長(是叫輝啥來著)、見證他死亡的醫(yī)生,再加上以第一人稱自述的作者。這數(shù)下來,才 11 個人啊。每一個人的個性都在作者細膩的筆觸下活靈活現(xiàn)的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作者描述斯朱蘭畫作的語言也寫的相當精妙,但是我這腦殼真是想象不出來那神秘詭譎的美景)。看著他們在各自人生戲臺上賣力的演繹著自己的人生,反而多了一份平靜。這些人,哪個不是我們周遭遇到的.一個或多個人性格的縮影吶。不管我們喜歡還是不喜歡,這就是自然的常態(tài),而且會一直延續(xù)下去。
而關鍵問題是,我們有沒有斯朱蘭 的勇氣與執(zhí)著,去做自己(及自己想做的事)。這廝說人生苦短,藝術與愛情不可兼得,擁有非凡天賦的他選擇了藝術,還真為藝術奉獻了自己的生命。蕓蕓凡人中的我,沒有要追求的月亮,那“六便士”,更是人生前行途中不可或缺的盾牌。我不羨慕斯朱蘭的人生,也不覺得他的人生有什么好讓人稱頌的地方。他的故事,觸動我的,是那份清高。
寫不下去了。哈哈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8
毛姆在書中對人性的復雜有著深刻的解析與描述。
斯特里克蘭那份對藝術的理想追求的堅毅,以及他那種不在意外界的一切眼光與議論,擯棄遠離文明社會,只追求自己心里想要做的事,尋求靈魂的解脫,他的這種堅毅追求確實讓人敬佩。但是正因如此,他不食人間煙火,殘酷冷心,為了自己內(nèi)心的追求而幾乎傷害每一個人,包括善待他的人,這實在難以讓人喜歡。他的.堅毅與那種‘絕世而獨立’(未必合適,差不多那意思)也值得‘擇其善者而存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以學習借鑒一些也需丟棄一些。
當然,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也可以選擇做人的方式,沒有誰的生活方式就一定是好的,也沒有誰做人的方式就一定是對的,是好的。好與壞的界限不過也是人類從原始狀態(tài)到現(xiàn)在文明社會的過程中才出現(xiàn)的可以約束人的道德標準,這個道德標準因為從出生便開始往我們的腦子里灌輸,所以當有人的行為偏離了我們的這個道德標準時,我們便難以接受,認為這就是不好的,不對的,事實上我們無法說清對與錯。所謂的對錯不過只是建立在文明社會的道德標準上。如果沒有這個道德標準,那我們怎么才能說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呢?
這世上大多數(shù)的人都是平凡人,無法有像斯特里克蘭這種人的思想境界,然而我并不認為這有什么不好,人正因為有七情六欲、善惡美丑、喜怒哀樂,有現(xiàn)實的追求,才能稱之為人,才算完整?若人人都如斯特里克蘭那般,那這世上也同樣會缺少別樣的精彩?
這世界需要像斯特里克蘭那般孤獨獨特而又不凡的人,也更需要所謂的“俗人”。我想每個出現(xiàn)在世間的人,都一定都會有他存在的意義吧。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9
“遍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但愿你的生活中同時擁有月亮和六便士。”第一次想讀《月亮與六便士》便是源于在網(wǎng)絡上看到的這樣一句話。初次看到這句話,我想大概六便士代表的是金錢,而月亮則代表了某種圣潔的難以企及的事物。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兩種事物并不能同時取得。就像古語說的,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然而在我讀完《月亮與六便士》之后,我發(fā)現(xiàn)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這是一本我無法看懂的書。確切的說是一種我無法理解的故事。這本書講述的是關于夢想與追尋的事。有這樣一個一心追求藝術不通人情世故的怪才。當全世界都在追逐著夢想時,斯特里克蘭德卻在追逐他的厄運。更準確的說是一個被夢想俘虜?shù)娜嗽谧分鹱约旱亩蜻\。別人都是在不斷的做加法,他卻是在做減法。書中的他自私并且六親不認,但好像他是在做自己認為值得的事情,也并沒有什么錯。他非常厭倦自己的按部就班一樣的生活,他從來不想過去,對于他來說最重要的是永恒的現(xiàn)在,他的.生活是一種偉大的不幸。書中的另一個人斯特略夫,我很喜歡他。因為他的人生是一種平庸的幸福。我覺得這種平庸的幸福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最高境界。兩個人兩種人生對比鮮明。也正像是月亮和六便士,分別代表了理想與現(xiàn)實。
就像書中所說,如果你忙于在地上尋找那六便士,你便不會抬頭看天,也便錯失了那月亮。月亮就相當于我們的夢想,它很遙遠但卻很美好。我們在追尋夢想的路上也許會很孤獨,甚至到最后會一無所得。而六便士則象征著金錢和世俗,不論是月亮還是六便士,重要的是自己想要的究竟是哪一個?而我追求的又是哪一個呢。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10
前段時間把社交網(wǎng)絡昵稱全部改為“斯特里克蘭”,不知道為什么,對這個人充滿深深的敬佩,羨慕那樣的人,但自己卻不敢成為那樣的人,雖然自己一無所有,但拋棄所有,追求自己所喜歡的事,真是太難了。
這幾天,單位來的來,走的走,圍城啊,里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到底想做什么,自己也一直找不到答案,但真心想改變,如果改變不了自己,就換個環(huán)境吧。讀《月亮與六便士》是在那段特別頹廢的時間,我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日記上寫的滿是掙扎。
40多歲,我會在做什么,不敢想象,斯特里克蘭在他40歲的.時候,拋棄家庭事業(yè),獨自一人去學畫畫,哪怕他畫得并不好,甚至少有人買,都到了難以維持自己基本生活的地步,但他還是繼續(xù)畫,畫畫真的讓他瘋魔。前不久,一個碩士研究生重新參加高考,選擇自己喜歡的醫(yī)學專業(yè),26歲,還可以有夢想,對比我這條咸魚,真的太閑了。
40歲以前,斯特里克蘭是一個普通市井小民,按部就班的工作,為生活、事業(yè)奔波,跟大多數(shù)人并沒有什么區(qū)別。40歲以后,他放棄所有,選擇去畫畫,自私到了極點,對,完全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對妻子完全不管不顧,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還是會有這么多人喜歡,唉,這真是個瘋狂的世界。
羨慕那些不顧一切追求自己所愛的人,我是做不到了,瞻前顧后,猶豫不決,但其實想想也沒什么可以失去的,可自己想得到的,也不知道啊。你得賺錢,你得養(yǎng)活自己啊!怪這個社會,不給人機會,那還是有那么多人把握住了機會。只能怪自己,真的所有東西都是自己做的決定,每次選擇都有風險,做不到拋棄一切,就學會勇敢承擔吧。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11
有些作家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比如英國的毛姆。
在遍地六便士的世界里,抬頭看見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實在是名氣太大了,已經(jīng)到了如果不讀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讀過書。
第一次正式推薦這本書的是李東昆老師,那回在外國語小學舉辦的《人生最美讀書時》活動中,東昆老師講這本書對他影響很大,于是便記在心上。
接下來那一年底,新鄉(xiāng)撒哈拉書店開業(yè),仿佛走到哪里都擺的《月亮與六便士》,于是便買了一本。
書中講述了一位英國經(jīng)紀人,思特里。克蘭德放棄了安穩(wěn)的生活,拋下工作,以及家庭,只身來到巴黎追求夢想,學習繪畫的故事,最好來到塔希提島,并與當?shù)嘏咏Y婚,病逝他鄉(xiāng)的故事。
故事本身并不復雜,但其中蘊藏著人性的探討卻極為深刻。在世俗的眼里思特里。克蘭德簡直渣到了極點,但從藝術的角度,他又是如此的勇敢。
東昆老師曾經(jīng)講過語言的盡頭是“藝術”,那么我想,真正的藝術家也不是用語言可以描述的吧。
離開了倫敦來到巴黎,離開了巴黎又來到了塔希提,在這座被稱為離天堂最近的南太平洋的小島上,思特里。克蘭德終于找到了自己心靈的.家,于是他拿起畫筆,描繪出它的樣子,世人無論當成杰作還是垃圾,應該與他都無關了。他只是畫出眼睛看到的東西,劃出了他的夢,于是他的心從此不用再流浪了。
認為“金錢罪惡”的人是極端的,認為“夢想即一切”的人也是不成熟的。作為一個社會人,如何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平衡是一個難題,這恐怕也是本書大獲成功的原因吧。
推薦這本書的李東昆老師終于辭去了高校教師的職位,跑去北京讀博士了,很多人感到詫異,我卻一點也不奇怪。
而我還整天在六便士中討生活,有時趁著夜晚散步時,偶爾也抬頭看看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12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名叫《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是20世紀著名作家毛姆最著名的作品,暢銷了一個世紀。
當我看到書封面上的一行字時,我立刻被吸引住了: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但在閱讀的過程中,并沒有提到月亮與六便士,而講的是:“我”是一名年輕的作家,在一個意外的機會遇見了銀行家查爾斯·斯特里克蘭。誰知斯特里克蘭為了心中隱秘的繪畫夢想,棄家出走到巴黎。他對世俗的一切都冷酷無情,不屑一顧,他曾迫使愛他而拋棄丈夫的布蘭奇自殺。但他對藝術有著一種非同尋常,無法抗拒的熱情。最終他來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娶妻生子,最終雙目失明,疾病纏身。但他完成了一幅最為偉大的作品,但在臨死前,他委托自己的土著妻子一把火燒了一切......我這才知道,月亮指高高在上的`理想,而六便士指的是俗世與金錢。
毛姆把眾多的寫作手法運用的爐火純青,就像他自己講故事似的,一切似乎都那么真實與生動。我看完后,差點以為這一切都是真的,真有斯特里克蘭這個人。我仿佛不在看書,而在坐在火爐邊聽毛姆講故事,不禁沉浸在其中。
再看看這本書的主角,不屈不撓的斯特里克蘭。他只為自己的畫畫理想,放棄了家庭,放棄了名譽。貧窮潦倒,疾病纏身,可從未放棄自己的理想,這就是信念,這就是真正的持之以恒!但他卻沒看到自己的成功。一個人有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標,持之以恒,不忘初心,才能達成自己的目標,才能獲得成功!斯特里克蘭的品質(zhì)值得我們學習!
《月亮與六便士》是一本好書,我希望大家有空看看,一定能獲得心靈上的收獲。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13
這本書讓我太喜歡了。
對于斯特里克蘭,我先是好奇,然后厭惡,繼續(xù)好奇,繼續(xù)厭惡,最后羨慕,震撼。
我最初也覺著他沒有人性,自私,不負責任的拋妻棄子,之后又破壞了別人的家庭。他什么都不在乎,所以誰都拿他沒辦法。我甚至一度覺著他活著或者死了又有什么區(qū)別,他活著也只是他自己,他又什么都不在乎。
可是后來,我開始羨慕他,該有怎樣的力量才能支撐一個人完全不在乎別人,他不僅不在乎別人,他也不在乎自己,他不在乎是不是能成為有名的畫家,他不在乎他的畫是不是被別人接受,他活著什么都不為,他甚至活著也不是為了畫畫,他只是畫畫而已,就是畫畫。
讀這本書我反復的去想,到底為什么,他為什么這樣子,人是不是應該不在乎別人,是不是應該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到底怎么活著才有意義?我想讀完這本書我有一些想法了,所有的.都取決于你自己。
你自己人生的意義取決于你自己,我甚至不認為斯特里克蘭有夢想,我覺著畫畫對他來說不是愛好,也不是理想,更不是工作,畫畫對他來說什么都不是,又什么都是。他只是畫畫,畫畫也只是畫畫。如果非要給斯特里克蘭畫畫安排一些意義或者目的,那就太俗氣了,太低級了。
月亮不是六便士,六便士也不是庸俗的生活。
月亮只是月亮,六便士也只是六便士而已。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14
合上扉頁,我腦海里,都是他最后坐在屋子里以失明之目觀自己終結之作的畫面。
他,不再需要表達,甚至要求土著妻子一把火燒掉,因為他根本不需要被認可、被理解。
其實我不滿意這個失明的設置。我希望他真的已經(jīng)全部都畫完了,脫離苦海了。可惜,原著沒有交待,到底是畫完了,還是畫不了了。
《月亮與六便士》一書中,其實借畫家為引線寫了很多人的故事。有詳有略,有的有結局有的沒結局。套用佛教用語:眾生皆苦。
畫家倫敦的妻子,到最后也還是原來的腔調(diào)。作者為什么要這么設置?他為了嘲諷她嗎?我想不是的,作者其實極其悲憫,眾生皆苦,大家各自掙扎,各自糾纏。
畫家以自毀式的方式,體驗了實打實的身體的物質(zhì)的物理性的苦楚。但畫家不在乎!為什么?因為在畫家看來,精神的苦楚才是苦楚。倫敦妻子、情婦、畫家朋友對生活的舒適性都自己的要求,他們或多或少的被物理性物質(zhì)性的苦所困擾,感情的`困擾在這里歸為物理性困擾。無論是物理性的還是精神性的,苦楚就是苦楚,所以眾生皆苦。
《月亮與六便士》是我喜歡的作品,作者只闡述,不評論。因為很多時候,如果自說自評,那么作品會沒有生命。只說不評,作品才會活過來。活的作品,才可以千人千面,產(chǎn)生眾多的精神火花。
作者以畫家的孩子做模糊處理進行結尾。我想,這是作者對于命運、人性、世事做的謙卑姿態(tài)——苦海無涯。
無論是精神之苦還是物理之苦,脫離苦海是極難的。
我們理解了苦,便可以更慈悲。我們便可以不評斷、不攻擊、不貪婪、不輕蔑、不索取……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15
讀這本書的經(jīng)歷有些曲折,天才畫家梵高和高更的故事一直很傳奇,得知《月亮與六便士》中主人公的原形是高更,而且《月亮與六便士》的名氣很大,便想一探究竟,想看看書中到底寫了什么故事。先是從圖書館借,沒能借到,只借到了一本作者毛姆寫的評論其他著作的書,想著同一個作者,應該也不錯,結果書中所涉獵的故事都不太了解,讀不下去,心里有些失望。后來有幸從朱老師那里借來一本,書到手便立馬讀了起來,也許是期望太高,前幾章作者只鋪墊了一些事情,很無趣,心里有些小失望,此書就被擱置一邊了。突然有一天朱老師發(fā)了一些關于本書的評論,很有意思,又有了趕快讀完此書的興趣。
本書作者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手法,講述思特克里蘭德放棄美滿家庭,穩(wěn)定社會地位,追求繪畫理想的故事,書中主人公為了追求夢想,不畏生活的貧窮,無視病痛的折磨,幾十年來從不后悔,這種做法也許只有天才才能做到。此書越往后越精彩,思特克里蘭德最后和土著人結婚,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小島上,每天畫畫,得了病后依舊堅持作畫,眼睛瞎了仍然阻擋不了,他的遺言是死后要把掛滿壁畫的房子一起燒掉……他是用生命在畫畫。
雖然小說的故事有些夸張,我想作者正是想要通過這種對比來表達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月亮高高在上,虛無縹緲,六便士很不起眼,卻很實在,兩者差距很大,但都不可或缺。在生活中,我們埋頭奔波忙碌的同時仍需抬頭仰望月亮,不忘追求夢想,只有這樣生活才更有意義。
最后特別感謝朱老師,能讀完此書,多虧了朱老師!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相關文章:
《月亮與六便士》的讀書筆記12-09
《月亮和六便士》的讀書筆記12-09
《月亮與六便士》的人生哲理12-09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12-09
月亮和六便士的優(yōu)秀讀書筆記03-11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11-30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12-29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06-20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