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默的大多數(shù)》讀后感 推薦度:
- 沉默的大多數(shù)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沉默的大多數(shù)讀后感范文
讀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沉默的大多數(shù)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以前不了解王小波,唯一的印象就是語文課本里那篇《一只特立獨行的豬》。關(guān)于這篇文章,老師說:“王小波這是在借豬喻人,喻別人,喻自己,他絕望,他在反抗,在批判......”對此,我當(dāng)時的看法是:“不就是下個鄉(xiāng)、插個隊,至于這樣嗎?”我只是想簡簡單單地看個故事,好在王小波的文字很通俗,有些小幽默(我當(dāng)時才不管它是不是黑色幽默),最重要的是,他不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我——他才不管別人信不信。
所以,故事看得挺舒服。王小波給我的第一印象還不錯。
在書里看來,王小波是這樣一個憤青:只念過一年初中,卻自學(xué)考上了人民大學(xué);本科學(xué)了理科,卻赴美留學(xué)修社會學(xué);大學(xué)畢業(yè)開始寫作小說,但對物理化學(xué)甚至計算機的熱情并未減少......這才發(fā)現(xiàn),王小波竟然是我最佩服的那一種聰明人。
王小波善用比喻類比,而且很多是那種極其粗俗的類比,這正合我的口味——我認為越是粗俗越是容易理解。幽默,有俗有雅,也有典故,但絕對是黑色幽默。很多文章給我這樣一種感覺:我想罵人,但我是文明人,不能直接罵。于是,我先講一個故事,故事很真實,但故事里的人好像有毛病;我再引一些典故,擺點事實,都很有道理;然后說著說著,突然發(fā)現(xiàn),故事里講的不就是我剛才要罵的那個誰!最后,幾句精辟的說理,干脆的結(jié)尾。
至于王小波都罵了誰,罵了什么,就不說了。
有些文章看不懂,也有些文章有點枯燥。
說王小波是憤青,我承認;但我要堅持:王小波說的每句話都是有理有據(jù)的,王小波是學(xué)理科的——是講理的人!
【沉默的大多數(shù)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沉默09-11
沉默的作文12-07
無題的沉默12-09
沉默,再見09-08
沉默的妻07-05
沉默的父愛10-31
傷感沉默的說說12-09
沉默的父愛作文10-17
沉默個性說說06-28